朱棣篡位登基后,为什么一直没有孩子出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的四儿子,第三位,人称、永乐大帝。

在登基之前朱

【千问解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的四儿子,第三位,人称、永乐大帝。

在登基之前朱棣一共有4子5女。

朱棣总共有4子5女共9个儿女,最小的儿子朱高爔出生的时间是公元1392年,那一年朱棣32岁。

朱棣从32岁以后就一直没有再生育,这个年龄正是男人精力旺盛的时候。

朱棣当皇帝在位22年,后宫佳丽如云,却没再有孩子,这是为何呢?那么,是不是朱棣从32岁以后就戒除女色了呢? 当然不是,朱棣还是非常好色的,朱棣从当燕王的时候就收了不少美女,当上皇帝以后更是一直在扩充后宫。

因为朱棣得位不正,他是通过发动“”,从侄子手里夺来的皇位。

有人说他大逆不道,是朱元璋在对他的惩罚,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朱棣32岁后到夺取皇位,都在禁欲? 我们先看他最小儿子的出生时间,公元1392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事件,太子去世。

此时,接班人问题就摆在朱元璋面前。

二儿子秦王荒唐成性,犯了很多过错;三儿子晋王为人残暴,本质上是个胆小鬼,还不如秦王。

只有老四朱棣最像父亲朱元璋,雄才大略,杀伐果断,战功赫赫。

朱元璋应该非常渴望被父亲选中,所以这一年他拼命表现,他的兴趣应该都集中在政治上,对女色不感兴趣了。

如果他还在不停地生孩子,很可能会给朱元璋留下耽于美色的印象。

后来,他没想到朱元璋没有选择他为太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而且朱元璋不久就去世了。

建文帝朱允炆称帝以后马上削藩,触及了朱棣的利益,朱棣愤而起兵,以“”名义造侄子的反。

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自骑马作战,根本没有时间。

那在“靖难之役”后,朱棣称帝为何还没嗣? 一、从宫女的口中得到真相 据记载,朱棣继位后,挑选大量的宫女充实后宫,仅有名有分的就有20多人。

朱棣的后宫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其中还有外国进贡的美女。

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朝鲜为明成祖送来了5位美女,其中有个容貌俊美且擅长吹玉箫,很受朱棣的喜爱,她被朱棣册封为贤妃,许皇后去世后,朱棣让掌管六宫。

史书称其: “姿质穠农粹,善吹玉箫。

帝爱怜之。

《》 而与权妃一块来中国的,被封为婕好,她嫉妒贤妃得宠,企图在她的茶水中投毒。

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带着权贤妃和吕氏一块出征漠北,凯旋而归时,朱棣最宠爱的权贤妃却死在临城。

永乐十一年(1413年)因两家宫婢吵嘴泄密,朱棣非常悲愤,明成祖对吕氏及其宫人宦官进行株连残杀。

此时贾吕与宫女私下与“对食”的事又被朱棣知道了,本来宫女和太监“对食”或者成为“菜户”这在皇宫内屡见不鲜。

但是朱棣正为失去权贤妃的事伤心欲绝,皇帝正陷在“失恋”的痛苦中,你们还正大光明地“谈恋爱”?于是朱棣龙颜大怒,下令追查。

宫女贾吕、鱼氏吓得用三尺白绫了结了。

但朱棣并不罢休,接着查,这一查又节外生枝:竟然又查出这些宫女准备谋杀皇帝(估计是屈打成招)。

这还了得,朱棣立刻将近2800名宫女给活刮了,再加上永乐初年他所屠杀的100多名宫女,约3000名宫女被处死。

临刑时有宫女自知难逃死罪,说出了一个秘密,她对着朱棣大喊: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李朝实录》 所以朱棣当皇帝后没有孩子的一个原因就是有“隐疾”。

朱棣登基后脾气暴躁,狂杀宫女这很可能与他的生理缺陷有很大关系。

二、国事繁忙,心理压力大 朱允炆对这些藩王十分忌惮,因为他们势力大,嚣张跋扈,罔顾国法,朱允炆担心他们成为自己称帝的绊脚石,所以时常表达对诸王的不满。

朱标当太子的时候,朱棣还比较心安,但是朱允炆当上皇太孙之后,朱棣就开始担心朱允炆将来当上皇帝后会对他进行打击,所以心理压力很大,常常坐立不安。

朱棣这种紧绷的神经一直持续到战胜朱允炆之后都没有停止。

靖难之役当中,朱棣的压力达到了顶峰,他以一个藩王的势力来对付强大的朝廷军队,最后仅仅惊险获胜。

而且,朱棣虽然登上了皇位,但是朱允炆却下落不明,这也是朱棣的一大心病。

终其一生,朱棣都在四处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主要朱棣一天不找到,朱棣就面临这极大的被推翻的风险。

朱棣的心理压力还不止于此,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朱棣是一个者。

历史上每一个篡位者在当上皇帝后最担心的事情,多半都是臣民当中有人跟他,表面上称他为帝,实则天天想着怎么推翻他。

这些人隐藏得很深,朱棣没办法及时发现,所以他的心理压力很大。

朱棣当皇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也为了让天下臣民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于是十分卖力地工作,不但十分勤政,而且还时常,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所以总体来说,在朱棣二十二年的皇帝生涯当中,他的功绩很大,但是干的事情也很多,很劳累,不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朱棣常年在外作战 此外,朱棣在皇帝之后,性格脾气非常不好,容易发怒,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常年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身心和生理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朱棣对待建文帝旧臣非常残酷,比如被灭十族,这是历史上头一回被灭十族,左佥都御史景以及练子宁都被灭九族,这种残酷屠杀也是朱棣性格残暴的一面,杀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开始疑神疑鬼,所以朱棣复设了和等特务机构。

朱棣即使当了皇帝之后,也是常年在外征战,比如朱棣五次北伐征蒙古,差不多每过几年就要北伐蒙古一次,算起来每4年就要长途跋涉打一次,每次耗时都要几个月到一年不等,就连朱棣去世都是在北伐回军的路上,如此高强度的战争,朱棣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生孩子吗?或者朱棣知道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了,就把精力放在了对外战争上。

朱棣虽然当上皇帝后没有生育后代,可是他数次御驾亲征蒙古,扫清势力,收复安南,在东北设立,西北设立哈密卫,维护了国家的版图完整。

派遣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地区的统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所以朱棣也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

至于后代数量过少,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减少了争夺皇位的斗争。

朱棣就三个儿子,只出现了,要是再多点,战争会更多,从这一方面看,还是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苦熬了15年的太子,52岁才登基,由于太过兴奋,竟脑充血而死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他于公元前306年登基,一共在位55年,前期都是他的母亲宣和舅舅当政,他的权力完全被架空,但秦国也在这两位手中壮大,后来秦昭襄王夺权成功,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他任用反宰相,秦国再上一层台阶。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过得十分潇洒飘逸,不幸的是长子嬴倬去世,他只能立次子为继承人,也就是安国君,安国君成为秦国继承人后,十分高兴,然而他的父亲秦昭襄王太能熬,竟然一直没死,所以安国君只能默默的等着。

安国君这一等就等了足足15年,公元前251年,他的父亲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终于如愿以偿登基继位了,他等了那么久,被压抑得太过了,导致他刚刚继位还在办理父亲的丧失,结果一下子竟然死掉了,在位仅仅三天。

安国君登基之后,即秦孝文王,关于他的死至今还是历史之谜,因为他只在位三天,所以他的死太多离谱,后世许多史学家纷纷猜测,一般来说如今是史学界大致有四种论调: 第一种说法:安国君年轻时太过放纵 根据史料记载,他一共有20多个儿子,女儿没有记载但想来不会少,按照男女随机比例1:1来算,安国君至少有40个孩子,那么多孩子自然经过了辛苦耕耘,所以安国君身体已被掏空,而他登基时已经52岁了,过了半百之年,就去世了。

第二种说法:吕不韦暗中刺杀 吕不韦本是卫国商人,他在异人身上下了赌注,连自己的老婆都送出去了,为了帮助异人从赵国逃回来,他把一生积蓄都压上了,为了让异人早日登基,实现自己的宰相梦,吕不韦自然希望安国君在位时间越短越好,这样才能更快轮到异人,所以吕不韦暗中设计杀掉了秦孝文王。

第三说法:太兴奋脑充血而死 安国君苦熬了15年,他很想当国君,但前提是需要父亲死掉他才能如愿,但他又不能诅咒父亲快死,所以安国君当太子期间,心情是极度郁闷的,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他生活了15年,身心都完全疲惫了,终于等到52岁登基,安国君十分兴奋,结果脑充血而死。

这第三种说法被如今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比较符合正常人的情况,当然还有一些历史学者推出第四种说法,这种说法太过于惊悚小编在这里就不说了,你能想到这第四种说法是什么吗?你觉得秦孝文王的死到底是何原因呢? 随机文章君主:玛丽一世-血腥玛丽和她的短暂统治唐朝的官制?诸葛亮为什么会娶一个丑女?背后原因可能比你想像的还不单纯萨格拉斯力量有多强,恶魔和泰坦都是其剑下亡魂物质十二态的名称和特性,爱因斯坦预言预言物质新形态被证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朱棣迁都燕京之后是怎么回事?原本的都城南京的地位如何

276年间,南京的地位非常特殊。

说特殊,因为南京是明朝的定鼎之地,坐镇南京四十年(含称帝前),统一天下。

但因为北元威胁太大,把国都迁到北京。

朱棣的政治根本在北平,在南京,他不怎么得人心。

所以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下诏升北平为北京,为迁都做准备。

此时的北京还不是正式国都,只称“行在”,毕竟北京还要大规模修建皇宫。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初,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棣这才正式定北京为国都(京师),原国都南京降为留都。

留都的级别要比高,打个不那么形象的比喻,陪都是妾,留都是前妻。

朱棣不喜欢住南京,但南京是他父亲朱元璋打天下的地方,孝陵还在。

这一点,决定了南京不再是国都,政治地位也不会低。

原国都南京的所有政治机构,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

比如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尚书、侍郎一个不少。

当然,南京六部尚书是没什么权力的,要么是从北京六部退下来养老的,要么是权斗失败下放的。

当时有个说法,说南京六部衙门,户部收不到钱,兵部调不动兵,礼部管不了考生。

很多官员上班,不是,就是泡茶吹牛,无所事事。

不过在政治上,南京应天府的地位和北京顺天府是平级的,合称为二京府。

朱棣死后,不太喜欢北京,而且从南京到北京的粮食供应成本太高。

朱高炽决定把国都迁回南京,下诏北京各衙门全部复称行在,南京再次成为国都。

朱高炽在位10个月就稀里糊涂驾崩了,英武的朱瞻即位后,因要对付北元,所以留在北京。

只是在名义上,宣宗时的北京其实只是行在,正式国都还在南京。

直到正德六年(公元1441年)十一月,朝廷才正式废除南京有名无实的国都地位,复升北京为京师。

此后,南京的留都再没变过。

南京的政治地位是降低了,但要说经济地位,南京要高过北京。

首先,北京处在“苦寒之地”,粮食供应要通过南直隶运粮北上。

江南是明朝的钱袋子、米袋子,没有江南钱粮,京师就要断炊。

南京作为留都以及祖宗灵寝所在,是江南的中心。

明朝通过在南京的政治、军事存在,控制着江南钱粮。

明朝迁都后,还在南京留下十万兵马。

只是到了年间,由于各种原因,南京的兵力只剩下4万了。

士兵少了,但百姓多了。

万历末年的南京人口,已突破百万,号称神宗万历年间,天下大治,留都城内户口百万家。

武宗正德时,有官员评价南京的地位,说太宗(朱棣之前的庙号)迁都北京,但北京所倚仗的钱粮器物,无不取自于南京(为中心的江南)。

南京,可以说是西部、南部物资进入北京的中转站。

南京占长江地利,比如四川、湖广、江西的物资会先顺江东下到南京,然后再走运河进北京。

南京在经济上也有一段失落时期,就是朱棣初迁北京时,带走了南京城大量民户工匠。

但南京特殊的政治、历史和地缘,决定了南京很快就能恢复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

朱棣带走的是官方手工业者,而民间手工业者则填补了官方手工业者离开后留下的空白。

包括纺织业、印刷业、铜铁木器,瓦肆勾栏等场所更不用说了。

尤其是在嘉靖、万历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飞跃式的发展,南京成了全国重要的娱乐中心。

别的不说,,你再熟悉不过了。

万历四十一年,有个叫奥伐罗-塞默多的葡萄牙传教士,到南京进行传教活动,起汉名为曾德昭。

曾德昭在明朝呆了23年,1636年回到葡萄牙。

他写了一本书,名叫《大中国志》,详细介绍了明朝,尤其是南京的经济发展状况,史料价值非常高。

对南京的评价,曾德昭说南京是明朝最大、最好的城市,街道非常宽阔、干净,老百姓彬彬有礼。

最让人吃惊的是,南京有大量的娱乐场所,每天,多到数不过来。

有人问曾德昭,北京不是明朝的国都吗?难道没有南京大吗?曾德昭摇头说:没有,北京只是政治上的首都,经济上的首都,还是在南京。

或者换个角度讲,北京是国都,南京是留都,也是备用国都。

一旦北京有什么事情,国都随时可以迁回南京。

时,明英宗被俘,就有官员主张迁都南京,幸好被制止。

当都肯定不行,但明末大乱,再加上后金威胁,迁都南京成了必然选择。

只不过福王等人昏庸无道,白白浪费了南京大好资源。

统一后,南京的留都地位肯定保不住了,降为江宁府,但依然是江南大城之一。

随机文章语言学简介清朝皇帝对太监充满戒心!最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太监制度终结在他手上小行星带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直径525公里曾被两次撞击旧日支配者中最强大的生物,奈亚拉托提普恐隐藏实力二战钢铁火神之喷火坦克,苏联红军火烤日本关东军(威慑杀敌利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朱棣篡位登基后,为什么一直没有孩子出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