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何以如此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真正真相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9 点击数:
简介:公元581年,外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了;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一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取代。

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

【千问解读】

公元581年,外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了;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一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取代。

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

中国历史上,由分治而被一统的王朝,有秦的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的结束、隋的结束、宋的结束。

这当中,秦、西晋和宋,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循环。

“”以后,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北魏以及东魏-、西魏-北周。

虽南北分治,但并非由“统一到分裂”。

这有些像宋以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对抗(只是这时所谓“中原王朝”的版图已退至江淮以南,而北方的游牧部族所控制的区域南下到了黄河流域)。

但又不同于蒙元、满清那样以“异民族”的姿态、般整合东亚大陆的“统一”方式。

五胡十六国,特别是此后的北魏。

因长期占据黄河流域这一“中原”的核心地带,及其深入的汉化,自认为具备了与江淮以南政权争正统、争正朔的政治、文化资本,从而又具有了传统的“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色彩。

隋帝国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快就被推翻了呢? 535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9年,隋朝征服了陈朝,统一了中国。

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本属“同根”,但长期的征伐,使双方有强烈的敌意。

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而减弱。

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之人,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

这就是《·食货志》所称的:“是时山东尚承齐弊,机巧奸伪,避役游惰者十六七。

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

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 对北齐社会的高层,也采高压态势,牟发松《旧齐士人与周隋政权》(《文史》2003年第一期)已多所论述。

灭陈后,隋对南方也采取高压政策。

时苏威受命巡抚江南,《·苏威传》称:“江表自晋已来,刑法疏缓,代族贵贱,不相陵越。

平陈之后,牧人者尽改变之,无长幼悉使诵五教。

(苏)威加以烦鄙之辞,百姓嗟怨。

使还,奏言江表依内州责户籍。

上以江表初平,召户部尚书张婴,责以政急。

时江南州县又讹言欲徙之入关,远近惊骇。

饶州吴世华起兵为乱,生脔县令,啗其肉。

于是旧陈率土皆反,执长吏,抽其肠而杀之,曰更使侬诵五教耶。

”当地民众这场规模不小的武装反抗,终被镇压。

周隋攻灭了北齐、陈朝,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由地方政权变成了全国性的中央政权,但是,在政治理念上,却没有随着版图的扩大而扩大。

没有同时完成“地方政权中央化”的历程。

强迫原北齐、陈朝的上层人物入关,并不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而是旨在控制。

中下层人士想入仕,却遭到排挤。

仍旧以一个地方人物为中心、以一个地方政权的心态,来控制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这是当时政治上的一个主要问题。

统一全国十五年之后的604年,死,其子即位,是为历史上著名的。

隋炀帝在位不足十五年,以618年他在江都遇害为标志,隋帝国实质上已结束了。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执政的十五年,没有能完成关中地方政权的中央化,那么在隋炀帝执政的十五年,是否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付诸解决呢? 604年七月,隋炀帝即位于仁寿宫。

十一月到洛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今山西临汾河津)东接长平(今山西高平)、汲郡(今河南汲县)。

抵临清关(今河南延津),度河,至浚仪(今河南开封)、襄城(今河南临汝),达于上洛(今陕西商县),以置关防”(《隋书·炀帝纪上》)。

这是围东都洛阳一圈,掘堑、设置关防。

营建东都,政治中心东移,说明隋炀帝有“关中政权中央化”的意识,但仍然是自设关防、设关自固的思维。

这实际是将关中的“关”向东扩大而已。

与此相关的,就是疏通运河,以东都为中心,西北抵涿郡(今北京),东南到江都(今扬州)。

加强了关中与山东、江淮的沟通和联系,以促进在政治地理意义上的联为一体。

当然,他的几次巡行和耀兵,都是通过威慑而旨在加强对久与关中为敌的山东、江淮,特别是对山东的控制。

我们再通过《隋书·炀帝纪》来看一下他在位十五年的行程。

605年八月,幸江都,606年四月返东都。

607年四月至八月,沿黄河西岸,北上至榆林,入楼烦关,至太原,返东都。

608年三月至八月,至五原,祠恒岳,返东都。

609年二月,自东都返京师。

三月,巡行陇右,沿洮河西上,在今刘家峡附近渡黄河,至今青海乐都;经祁连,至张掖,九月入长安。

十一月幸东都。

610年三月,到江都。

611年二月,自江都乘船,经通济渠,北上涿郡,准备攻打辽东。

612年正月,大军集涿郡,七月失利班师,九月至东都。

613年二月征兵讨高丽,四月至辽东,六月发生杨玄感之变,班师。

614年二月,议伐高丽,三月至涿郡,八月班师。

十月至东都,还京师,十二月又至东都。

615年五月,至太原,避暑汾阳宫,八月至雁门,被突厥围,九月围解,十月返至东都。

616年七月,到江都。

618年三月,被等杀。

他即位后,在长安呆的时间极少。

除巡行外,他主要是在江都和东都。

进攻高丽,是他执政期间的一个转折点。

自此,山东民众,即所谓“山东豪杰”开始暴动。

613年,伴随着民众暴动的扩大,作为统治集团的高层人物,杨玄感起兵反叛。

这一年,隋朝政治急转直下,以615年隋炀帝被围雁门为标志,隋帝国的控制力大为减弱;次年隋炀帝到江都。

最后的两年多时间,他一直呆在江都。

隋炀帝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打高丽,一直是学界的一个话题。

按理说,高丽并没有对隋帝国构成实质性的危害。

对隋帝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的突厥,隋炀帝倒很理性,采取的是守势。

我们认为,结好突厥,是为了震慑高丽;而攻打高丽,是为了威慑河北和河东。

607年、608年他两次巡行河套地区,612年、613年、614年三次攻打高丽,其真实的政治目的,始终是针对河北和河东。

河北、山东一直是成为中央政权却仍固守“关陇”地域性的隋王朝的假想敌。

这既与关中的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的长期征战有关。

也与隋文帝杨坚控制北周政治、尉迟迥起兵于邺(今河南安阳北),炀帝即位、其弟汉王杨谅起兵于并州(今山西太原)有关。

尉迟迥起兵,“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南连陈人,许割江淮之地”(《北史·尉迟迥传》)。

尉迟迥起兵是在河北,但隋文帝颇以绛、汾为忧。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韦)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隋书·韦世康传》)汉王谅起兵时,他的两位重要谋士是南朝梁的大将王僧辩之子和陈将。

劝汉王说:“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

若但欲害据旧齐之地,宜任东人。

” (《隋书·文四子杨谅传》)无论正方、反方,都是从区域政治的对抗着眼来思考问题,利用或防范的,都是关东和江淮,尽管也许这种区域对抗在当时的实际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当事人想象得那么严重、那么大。

对隋朝短命的认识与理解,亦复如此。

这也多少印证了那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言。

随机文章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特点,性价比高种类多(单价150万美元)宇宙黑洞是怎么形成的,霍金说掉进黑洞不会死会进入另一个宇宙伽马射线暴威力多大,地球会瞬间蒸发/人类或死于伽马射线暴之手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是142857,埃及人发现的神奇数据改变认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来护儿简介 隋朝大将隋唐英雄里四猛之来护儿生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奇闻:慈禧太后身边居然有如此貌美如花的“女秘书”

原本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

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

然而后宫佳丽,个个优秀,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美女,身处其中,移情别恋、见异思迁是常有的事。

对于慈禧来说,维护与巩固皇帝的专宠,还需要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潜质。

其中,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人能抵的能力,就是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

因此,与晚年慈禧有过近距离接触并得宠的最美女人就是德龄。

慈禧当然很美,毋庸置疑。

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

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

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的第一女侍官。

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网络配图 ,笔名德龄公主,旅美作家,满洲汉军正白旗人,1886年生于武昌,在荆州、沙市度过童年及青少年时代。

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

1903年春,随父回到北京,不久被诏进宫中作“御前女官”。

1905年3月,因父病出宫赴沪。

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龄以“百日孝”为由从此没再回宫。

1907年,德龄和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随夫去美国。

·慈禧太后太与隆裕皇后、、荣寿公主、德龄,以及李莲英、崔玉贵等人合影。

裕德龄父亲裕庚,1895年,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随父亲到日本东京慈禧身边最漂亮“女秘书”的如花美照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又前往巴黎出任驻法使臣。

这6年的国外生活,使德龄这样一个东方女子开阔了视野。

1903年春天,驻法国大使裕庚卸任回国。

他和妻子、儿女及众多随员在海上航行多日后,于上海港靠岸。

裕庚的一对千金德龄、容龄,正值青春年华,光彩照人。

经过东洋和西洋文明的洗礼,这对姐妹成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国女性,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海归。

德龄回国的时间正好占了“天时”,恰逢慈禧在推行“五年新政”。

德龄姐妹俩在回国后,就被慈禧招进了宫。

从时尚之都归来的德龄姐妹,身穿鲜艳时髦的巴黎时装,脚踏红色高跟鞋,她们的到来,给闷锅似的皇宫带来了生气和异国风情。

慈禧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对洋派姐妹花,便把她们留在宫中做了秘书,姐姐德龄更是成了首席秘书。

作为“海归”派,德龄首先具有的优势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和日语,所以慈禧接见外国使臣和使臣夫人时,德龄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翻译助手。

而且德龄本是外交官之女,深谙西方各国的礼仪与社交技巧,在外交活动中,自是。

这点,正好弥补了慈禧的严重不足。

除了担任外交公关外,为慈禧讲讲洋人的八卦,也是德龄的日常工作,比如巴黎人那荒唐的化装舞会。

说到跳舞,海归的优势又显出来了,脚踩花盆底鞋的清宫女人走路都晃晃悠悠,站不稳,更别提跳舞了。

而容龄却是中国的现代舞第一人。

在法国,她师从现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邓肯,学习了3年舞蹈,在巴黎的舞台上表演过舞剧,后来又进入巴黎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

有时,慈禧会突然兴起,对洋人那有伤风化的舞蹈产生兴趣,姐妹俩就拿出唱机,放上音乐,为她跳上一段华尔兹,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有多张照片留传于世,而所有她的照片都出自一人之手,此人就是德龄的哥哥勋龄。

勋龄也是个海归,懂摄影,后来成为慈禧的御用摄影师。

网络配图 可是,当新鲜劲儿过去后,皇宫又显现出闷锅的本性,这使从小浸淫于西方自由思想的德龄萌生去意。

慈禧又两次为德龄介绍对象,干预她的结婚自主,这更使她坚定了离去的决心。

两年后,德龄的父亲病重,她趁机离开了皇宫。

在上海,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萨迪厄斯·怀特并与怀特结婚。

在清末,对于德龄这样的海归女子来说,也许只有和怀特这样的西方男人才有共同语言。

之后,德龄随怀特前往美国,继续她的海外生活。

在美国,德龄开始写作,给慈禧当秘书的生活成为她不得不说的故事。

1911年,德龄用英语写作的《清宫二年记》出版,署名德龄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辜鸿铭为之写了书评,并赐予新女性的美誉,从此,德龄跻身于当时美女作家之列。

1927至1928年间,德龄回国逗留,并亲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语清宫戏。

同时找到小德张等人,进一步回忆收集清宫资料。

此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作出版了《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反映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一时间风靡海内外。

她的《御香缥缈录》在《申报》连载后,反响很大,短短几年间,此书再版七八次,发行量超过5万册,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而这些作品,日后也成为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资料。

期间,德龄曾追随宋庆龄在海外从事爱国救亡运动,为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

网络配图 ·1895年,裕庚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人随父亲到日本东京慈禧身边最漂亮“女秘书”的如花美照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又前往巴黎出任驻法使臣。

这6年的国外生活,使德龄这样一个东方女子开阔了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隋朝何以如此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真正真相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