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都跑哪里去了?有的死有的伤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7 点击数:
简介:是一群作风彪悍的人。

他们出现的地方,就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非夸张之语。

“洪武四大案”之中的两个,“案”和“案”,就是由锦衣卫直接策划并办理的。

两个案件前后

【千问解读】

是一群作风彪悍的人。

他们出现的地方,就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非夸张之语。

“洪武四大案”之中的两个,“案”和“案”,就是由锦衣卫直接策划并办理的。

两个案件前后株连蔓引了4万多人。

那可是4万多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锦衣卫的权力极大,从理论上说,他们除了本人不敢惹外,有权捉拿任何人:不管你是皇亲国戚、王公贵族,还是统兵大将。

所以,再狠的角色,见了他们都只有躲得远远的份。

在电影《绣春刀2》里有这样一幕,锦衣卫三兄弟奉命追杀党羽许显纯时,竟然将两个值夜的五城兵马司校尉吓得。

平日里,五城兵马司校尉也是横着走的主儿。

他们见了锦衣卫都怕得要命,遑论其他人? 除了朱元璋曾经短暂取消过锦衣卫,明朝近300年都有锦衣卫活跃的身影。

可以说,锦衣卫真正做到了与明朝“同呼吸共命运”。

那么,1644年,当明朝灭亡时,曾经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去了哪里? 指挥使骆养性投降了清廷 锦衣卫的首领叫指挥使,属于正三品。

在朝廷中仅低于正二品的六部尚书。

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叫骆养性,骆养性官至正二品的左都督,就与六部尚书了。

骆养性在朝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弹劾出京督师的内阁首辅周延儒谎报大捷,将这位扳倒。

1644年3月,大军攻陷北京。

骆养性被农民军抓获,被追出赃银3万两。

后来,率领清军赶走李自成,进入北京,骆养性向清廷投降。

多尔衮随即任命骆养性为天津总督。

在天津总督任上,骆养性为天津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

他向清廷请求赦免明朝末年加派的各种税赋钱粮,只征收正额及火耗。

多尔衮回复:“著严行禁革,如违禁加耗,即以犯赃论!” 后来,骆养性因擅自迎接南明弘光帝使臣左懋第,遭到革职处理。

不过,清廷表示安抚之意,给他加了太子太傅、左都督的虚职。

指挥同知李若琏自杀殉国 锦衣卫的副职首领叫指挥同知,一般设置两人,属于从三品。

李若琏是崇祯元年(1628年)的武进士,进入锦衣卫后任职指挥同知。

李若琏是锦衣卫里的一个异数。

为啥呢?“长安士民畏厂卫如虎,见公执公秉正,颂声载道。

” 李若琏曾经奉旨承办案,审讯一名被怀疑是袁崇焕奸细的木工。

李若琏觉得大有蹊跷。

因为以袁崇焕的权势,就算有二心,也不用找一个木匠做奸细呀?于是反复审讯,木匠才说出实情,“捕营苦刑,叫如此说,不然驳回,当时夹死。

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辽东?” 李若琏查实木匠的冤情,据实上报。

可不信,命锦衣卫刘侨再审。

刘侨审讯回来,汇报木匠的确是袁崇焕奸细。

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李若琏因“失出降二级”。

但他不以为然,笑着说:““吾不以人命博一官也。

” 1644年,李自成大军猛攻北京,李若琏坚守崇文门,最终自杀殉国。

死前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 锦衣卫机构被清廷收编 除了骆养性和李若琏,其余锦衣卫人员怎么样了? 有的跟骆养性一样投降清廷。

如堂上指挥王鹏翀、乔可用,都投降了清廷,并在清廷任职。

有的被李自成军追赃打死。

如西司房提督孙光,西司房堂上指挥刘应袭、马国瑊、齐昌国,北镇抚司理刑指挥梁清宏,掌印指挥使赵泗洲等,在李自成军追赃行动中被拷打至死。

有的逃走,如北镇抚司掌刑指挥吴邦辅,在北京城破后逃往南京。

有的拱卫南明小朝廷,如广东都指挥使马吉翔。

他先后拥立隆武帝、永历帝,成为锦衣卫指挥使。

1657年转职为大学士,后来更是晋升为内阁首辅。

马吉翔由此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是大明300年唯一以锦衣卫身份成为内阁首辅的大臣。

清廷入关后,收编了锦衣卫,锦衣卫的官名等一律沿用,只是取消了侦缉、监狱的职能,变成了皇帝的仪仗队。

一年后,清廷将锦衣卫改名为“銮仪卫”。

从此,在明朝存在了近300年的锦衣卫从历史长河里永远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昆明朝阳技工学校2025年最新收分线,录取分数线预测

昆明朝阳技工学校简介昆明朝阳技工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主要开设多个热门专业,深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随着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朝阳技工学校的招生情况逐年火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最新录取情况,本文将对昆明朝阳技工学校2025年的最新收分线以及录取分数线进行详细预测和分析。

2025年录取分数线的预测依据每年昆明朝阳技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有所变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报考人数的增减、专业需求的变化以及各省的政策调整等。

根据往年的趋势和社会需求,2025年的分数线预测会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该校各专业的热门程度,其次是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趋势,最后,考生的总体水平也会影响最终的录取线。

2025年昆明朝阳技工学校主要招生专业昆明朝阳技工学校的招生专业种类繁多,其中最受欢迎的包括电子商务、汽车维修、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等技术性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这些专业不仅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大大提升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会有所不同,一些热门专业可能会相对较高,而一些冷门专业则可能会有一定的分数浮动。

分数线预测: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差异根据历年的录取情况,昆明朝阳技工学校的热门专业,如汽车维修与数控技术,通常会有较高的录取分数线。

这些专业因为有较高的就业需求和薪资水平,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

因此,预计2025年这些专业的分数线仍会保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

相比之下,一些冷门的专业,比如一些传统的手工业类技术,可能会有相对较低的分数线。

总的来说,选择热门专业需要在一定的分数线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2025年录取分数线的可能波动因素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受到多个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2025年可能会出现某些技术岗位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有所提高。

此外,随着国家对技工类人才重视程度的提升,招生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录取方式,这也将对最终的分数线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如果你计划报考昆明朝阳技工学校,除了关注2025年录取分数线外,你还需要在申请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你的综合素质和面试表现。

其次,提升实操能力,参加一些与目标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培训,会使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是成绩还是其他方面,具备良好的心态对顺利录取非常有帮助。

对于2025年计划报考昆明朝阳技工学校的同学们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至关重要。

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可能相对较高,而冷门专业则可能会有较低的分数要求。

但无论如何,选择专业时还是要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来考虑,只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擅长的领域,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实现未来的职业目标。

总体来说,昆明朝阳技工学校的2025年录取分数线预计将与往年相近,但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波动。

学生们应当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及时关注学校的具体录取通知。

永徽之后:唐高宗时代的权力更迭与治世余韵

在历史长河中, 犹如一座承前后的桥梁,既延续了贞观年间的政治遗产,又为后续的权力格局埋下伏笔。

从永徽六年(655年)册立为后到显庆四年(659年)集团覆灭,这段历史见证了皇权与相权的激烈博弈,也标志着唐代政治生态的深刻转变。

一、永徽余晖:背后的制度惯性 永徽之治(649-655年)的繁荣源于对贞观制度的延续。

即位之初,沿袭 三日一朝 改为 一日一朝 的勤政传统,修订《永徽律》并编纂《唐律疏议》,将法律条文与司法解释。

这种制度惯性使在人口、经济、军事领域持续突破:全国户数从贞观年间不足三百万户增至380万户,疆域东至朝鲜半岛、西抵里海、南达越南横山、北逾贝加尔湖,形成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的盛况。

但盛世表象下暗藏危机。

高宗虽延续政策,却在永徽四年(653年)设立常平署调控物价,暗示中央财政对地方经济的干预增强。

这种集权倾向与的政治特权形成矛盾,为后续权力斗争埋下伏笔。

二、显庆风云:皇权对相权的全面反制 永徽六年(655年)的 废王立武 事件成为权力格局转折点。

高宗在武则天支持下,突破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阻挠,改立武则天为后。

此举不仅是后宫争宠的结局,更是皇权对相权的宣战——当褚遂良以 的极式谏阻时,李治已决心打破 贞观遗风 下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掣肘。

显庆四年(659年)的 长孙无忌案 将这场博弈推向高潮。

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未予审讯即将其流放黔州,旋即赐死。

这场清洗不仅铲除关陇集团核心,更通过修订《姓氏录》打破自以来的,使 五姓七望 等世家大族失去政治特权。

武则天之兄武元庆、武元爽借此机会跻身政坛,标志势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三、龙朔改制:中枢权力的结构性重组 权力清洗后,高宗启动 龙朔改制 (661-663年),对中枢机构进行根本性调整:废除二十四司,改设六官(司礼、司戎、司农、司徒、司空、司寇),试图构建皇权直接掌控的行政体系;同时提升地位,使文人学士获得参与机要的机会。

这种改革虽因操作复杂而半途而废,却暴露出高宗打破制、建立绝对皇权的野心。

军事领域同样经历变革。

灭、平百济的战争中,高宗突破 将从中御 传统,赋予前线将领更大自主权。

这种转变既带来军事胜利,也导致地方军阀势力抬头,为埋下隐患。

四、麟德迷局:二圣临朝的权力平衡术 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因风疾目眩,开始授权武则天 垂帘听政 。

这种 二圣临朝 模式实为权力制衡的产物:高宗通过扶持武则天对抗关陇旧臣,又借李勣等将领制衡后族势力。

当武则天试图染指军权时,高宗立即提拔等将领,并在乾封元年(666年)泰山中刻意突出自己 天命所归 的形象。

这种平衡术在文化领域亦有体现。

高宗支持译经事业,却拒绝为其撰序,转而由自己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他重修《》时,特意增加《天文志》等科技篇章,彰显 文治武功 并重的帝王形象。

五、历史回响:治世转型的深层逻辑 从永徽到显庆的权力更迭,本质是唐代政治文明从 贵族共和 向 君主专制 的转型。

高宗通过瓦解关陇集团打破门阀政治,却因过度集权导致宦官势力崛起;武则天借机掌权虽开创 ,却使皇位继承陷入混乱。

这种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轨迹,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再度显现。

在制度层面,永徽年间修订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典范,其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的理念影响后世千年;显庆年间设立的医学专科、数学科考,则推动制度向专业化转型。

这些制度遗产证明,即便在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中华文明仍保持着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

当后世回望这段历史时,看到的不仅是高宗个人的权谋算计,更是一个文明在制度创新与权力集中间的艰难抉择。

永徽之治的余晖照亮了显庆年间的改革,而显庆年间的震荡又为的到来提供了镜鉴。

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逻辑,恰似《周易》所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权力更迭与制度演进中,书写着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密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都跑哪里去了?有的死有的伤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