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回回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可怕武器?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7 点击数:
简介:至元初年,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

襄樊战役始于至元五年(1268),元军围城5年,却始终未能攻克。

至元八年(1271),世祖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

【千问解读】

至元初年,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

襄樊战役始于至元五年(1268),元军围城5年,却始终未能攻克。

至元八年(1271),世祖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征调回回炮匠。

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亦思马因应诏,举家驰驿至京师。

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制成回回炮,奉旨在大都五门前试射。

这是一种巨石炮,所用弹石重达150公斤,以机发射,用力省而射程甚远。

试射成功,世祖非常满意,特赐他们衣物、绸缎,并诏令他们带此炮赴襄阳军前用之。

至元十年(1273)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

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

亦思马因根据对地势的细心观察,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

“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结果,一炮就射中襄阳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

”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

相持5年之久的襄樊战役,就这样在回回炮的一声怒吼中宣告结束。

元军灭宋 回回炮做开路先锋 接着,元军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不断扩大战果。

至元十一年(1274),元军渡江,宋兵陈于江南岸,拥舟师迎战。

亦思马因之子布伯于北岸竖回回炮击之,宋舟全部沉没。

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以炮先克潭州,继克静江,将战果扩大到湖南、广西。

后来王朝也曾令边郡仿造回回炮,但终因败势已定,未能挽回战局。

在元军的决定性战役中,回回炮立下了。

元政府对回回炮手和军匠的训练、组织、管理极为重视。

在攻破襄阳的第二年,设立了回回炮手总管府。

至元十六年(1279)三月,调令两淮造炮回回炮兵新附军匠600人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大都。

十八年(1281),设置回回炮手都元帅府。

二十二年(1285),改都元帅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品秩为正三品。

至治三年(1323),派遣回回炮手赴河南汝宁、新蔡等地教习炮法。

至和元年(1328),亦不剌金奉令率所部回回炮手军匠至京师,与马哈马沙的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合并,共同监造回回炮。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回回炮手军匠数目可观,规模庞大,在大都(北京)、南京(开封)、江南,到处都有回回炮手军匠的记录。

迷雾“回回炮” 值得注意的是《明史·兵志》中的这样一段记载:“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

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

众所周知,公元7世纪,中国即发明了火药。

但直至13世纪,中国才制造出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铳,口径106毫米,制于元至顺三年(1332),已是14世纪的兵器了。

这种火铳,大者用车,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发射时,从点火孔装入引线,从铳口装入火药和弹丸,用火点燃引线,引着火药,将弹丸射出。

应该说这已经是真正的火炮了,与那种以机发石的石炮比较,显然是前进了一步。

《明史·兵志》中所讲的那种“西域炮”,是否即我们所见的这种火铳?我们不敢贸然下定语,但是它在战斗中“始用火”,起码是由石炮向火炮过渡的一种兵器。

其名为“西域炮”,显然系回回炮手军匠们的发明创造。

果如此说,那么元代回回炮手军匠的贡献就不仅仅是单一以机发巨石的回回炮了。

“回回炮”不是火炮 从北宋到南宋约3个世纪,是早期火器的创制阶段。

北宋发明的火药箭、火球 类火器,主要是用以纵火的火攻器具,可起烧伤敌人和惊吓敌军人马的作用。

南宋发明的铁火炮、火枪类火器,已有较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

但这两类火器除少数可以手投外,主要是用弓、弩、礟(发石机)等冷兵器来发射和投掷。

因此,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

火枪的出现和演进,表明火器的又一方面的进步。

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火枪是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使用的长竹杆火枪,以竹为筒,内装火药,临阵点燃,喷射火焰,焚毁了敌人的攻城器械“天桥”。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创制出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以巨竹为枪筒,内安子窠(弹丸),用火药发射。

发明的火铳是中国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第一代。

是一种用火药发射石弹或铅弹、铁弹,在较远距离杀伤敌人的武器。

元朝制造的火铳最早始于何时,无文献记载。

中国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元代火铳是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的制品。

火铳采用的是青铜铸管,能耐较大膛压。

但就是这尊距离宋(蒙)元襄樊之战约60年的火铳,其盏口口径也只有105毫米,身管直径75毫米。

像这样的火铳怎么可能发射重达150斤的石弹呢? 总之,作为抛石机的“炮”,在中外古代很早就在战争中使用,宋(蒙)元襄樊之战中元军使用的“回回炮”,是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在早已经有的西方抛石机的基础上,改良、改进、创新而创制出来的更具威慑力、杀伤力的巨型“抛石机”。

而决不是发射火药炮弹的“炮”。

火药枪炮的使用那是宋(蒙)元襄樊之战百年以后的事了,到了中叶,火药枪炮的使用,才使作为抛石机的“炮”逐渐废弃了。

随机文章德国导弹射程多远,最远可能不到600公里(受制约)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水星和金星哪个温度高,金星水星表面温度是多少(金星温度更高)巴比伦通天塔有多高,考古测算96米/巴比伦国内任何位置都能看到人造太阳成功会怎么样,人造太阳最新进展/很顺利/可实现宇宙移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在什么地方?这个成语是如何来的

“”乍一听是个自带严肃属性的,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

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

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

我们老说“不敢越雷池一步”,但雷池到底在哪? 水有源,木有根。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处很多人都不知道,更别说知道“雷池”在哪了。

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庾亮传》,原文记载为: “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 而在这个故事背景里的“雷池”就是在今天得安徽望江县南,池水源自大雷水,东入长江。

这个故事说的是: 东晋成帝时,庾亮但任中书令,执掌朝政。

他为了防备西部边境的敌人侵犯,推荐温峤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官,加强防务。

温峤上任不久,庾亮就得到了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消息报告。

原来这苏峻召唤了一批亡命之徒,早就蠢蠢欲动了。

谁知庾亮自作聪明,想骗苏峻离开历阳,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做大司农。

大臣们一开始都以为这办法不妥,温峤也写过信给庾亮劝阻,但庾亮偏偏不听。

苏峻果然非但不愿到京都去,反而由此看出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

心想被动还不如主动,于是就找人造起反来了,直接发兵攻向京都。

温峤得知苏峻反叛后,立即号召部下将士,秣马厉兵,打算从水路进入建康,护卫都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越雷池一步城。

但是庾亮对于苏峻叛兵估计不足,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 (意思是我担心西镜的敌人更甚于苏峻叛兵,你务必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庾亮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在战略上是错误的,这在战略上犯了轻视敌人的毛病。

果然苏峻攻势凶猛,很快就逼近建康,庾亮虽然指挥晋军迎战,仍被被杀得落花流水,京都没有意外地失陷了。

心怀内疚的庾亮决定投奔温峤,好在温峤并不责怪,还请他守卫白石的营垒,自己则加紧操练水军,准备与苏峻叛军。

苏峻这边派了一万步兵,从四面包围白石,夜以继日拼命攻打,丝毫不给庾亮喘息的机会。

加上他手下只有两千人,渐渐地就出现了颓败、支持不住的迹象。

这时心里一肚子憋屈的庾亮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挥刀猛冲。

晋军受到激励,愈战愈勇大鼓士气,最后竟然杀退了叛军。

庾亮见叛军败退,大喝一声,率晋军冲出营垒,紧紧追击,并斩杀了数百名敌人,获得大胜。

最后,庾亮、温峤等人合力围剿苏峻,平定叛乱,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战略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没有点的脑子和本事的人混迹官场迟早得把小命给交代了。

随机文章诸葛亮怎么死的?专家反覆研究后「只说4字」解释了一切卫青,霍去病和汉武帝有亲戚关系吗?揭秘人体生物钟之谜,生物钟紊乱会导致性功能减退魔克拉-姆边贝图片曝光,出没沼泽专杀河马(专家称是大象被误认)外星人养殖人类吃灵魂,传人类是外星在地球培养的食物(无根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直隶总督”是个什么官?有着怎么样的待遇

的直隶总督,是”天下第一督”,在清朝所列9大总督中不仅位高,而且权重。

直隶总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如、、袁世凯等都担任过直隶总督一职。

直隶总督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封疆大吏,享受的待遇与其他总督是不一样的。

那么,直隶总督究竟是什么级别的待遇? 首先要高明白,清朝的直隶总督是什么级别。

清朝的直隶总督最开始并没有,清年间承袭明制设置有直隶总督,在顺治15年降为直隶巡抚。

顺治18年,再度恢复总督这一职务,驻地是河北大名。

到了顺治儿子,直隶总督被裁撤,一直到顺治的才恢复起来,并且驻地选择在保定。

此后百年,再未改变。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雍正宠臣就曾担任过直隶总督一职,基本上有清一代名臣都曾担任过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真正变得位高权重起来还是到了乾隆28年,兼任了直隶巡抚,由此跃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还是眼皮底下的。

也就是从乾隆朝开始,直隶总督形成了一个定例,从一品。

本来直隶总督的级别并不高,至少比正二品,但是兼任了太子太傅一职就不一样了,尽管是个虚衔,可也跻身从一品行列。

自然而然直隶总督是要享受从一品这样一个级别的待遇。

直隶总督本身工资不高,清制规定正一品也不过180两银子,看着比较少,结合当时的物价,折合人民币也就是360000元,可以说也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清朝奉行的是高薪养廉制,直隶总督的养廉银基本上大约相当于原有基础的10倍,足足有1.6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20万人民币。

除此之外,皇帝高兴了还会恩赐。

以雍正朝张廷玉为例,单单皇帝赏的钱就有四五万两白银,还不包括平日里的古玩赏赐。

所以,清朝的直隶总督待遇那是好的没边。

清朝“直隶总督”,是什么级别的待遇?养廉银就值320万人民币!这个确实是,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1.6万两白银约合人民币就是这么多。

但是,一般来说直隶总督不会就守着这么点工资。

以清朝最为显赫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例,在其去世后,固定资产加个人储蓄约合5000万两白银,也不知道这么多钱从哪来的? 随机文章外星人屠牛事件,牛羊被残忍屠杀身体器官被摘走/被提取DNA揭秘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唐朝发明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水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昼夜温度相差600度(水星上没有水资源)揭秘产生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火山/海底地震/小行星撞击中老年人抵抗力差,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十大病(高血压/心脏病/血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解密:“回回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可怕武器?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