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择立储嗣的标准是什么?

在唐代,皇室本身即是贵族的一部分,作为贵族
【千问解读】
在唐代,皇室本身即是贵族的一部分,作为贵族它会讲究血统、出身的纯正,’亲疏嫡庶不可以混乱。
五代则不然,正如欧公所批评的“亲疏嫡庶乱矣”,五代的情况表现在不但不严分嫡、庶,且“嫡”、“庶”本身的含义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与在位君主无血缘关系的养子也可继承皇位。
五代君主选择的继位人,非养子即庶子,嫡长子继位的只有一人,为后汉隐帝刘承枯,若非庶长子刘承训在高祖驾崩前突然死去,五代将无一位嗣君是嫡长子。
本有嫡子,而欲传位养子友文。
传授之际,梁太祖所防范的并不是嫡子朱友贞,而是亲子中的年龄最长而庶出的朱友硅,可见作为嫡子的朱友贞根本不被考虑为继承人,而友贞本人也并未见有什么不满或试图争位的动作。
在对待诸如荫补之类的问题上,五代政权无论政治层面还是法律层面上,已不甚讲究嫡庶,唐明宗时代救官员荫补子弟,即不论嫡庶皆可叙录。
“嫡”、“庶”本身的含义在五代时期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从来嫡释为“正”,正妻之子方可称为嫡子。
庶,一般指侧室之子,甚至更严格地包括嫡长子以外的所有亲子。
五代时期,“嫡”的含义往往扩大为指亲子。
如明宗天成二年救“应诸道节度使男及亲嫡骨肉未沾恩命者,特许上闻。
”“嫡”、“亲”同义对举。
三年,和凝奏“改官须转品即可,如无嫡子许以亲侄继院”,《五代会要》正引作“无子”云云。
又如那州“有民与为义子……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云云又,杨吴晚年欲立养子知谐,陈彦谦、徐珍等人每劝其改立“嫡子”,嫡子与假子、他姓对举,显指亲子。
“庶”、“孽”则往往用来指称假子、养子。
如王处直的养子王郁被称为“孽子”又,王重荣养子王坷与重荣侄王琪争位,被时人讥为“嫡庶不分’,“多畜庶孽,衣服礼秩如嫡者六七辈”。
甚至当时官员对于已被断绝收养关系的养子是否可以承产,也很模糊,即“遂成疑狱”。
由此可知,五代的储嗣并无“贵”者,那么再来看子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五代政治上子继的观念并不排斥兄终弟及。
尽管五子弋没有兄终弟及的君位传袭,但兄弟间的传授仍被视为正常。
朱友硅后,立即将朱友贞提拔为开封尹、东都留守—这是朱温生前给予其所择储君朱友文的位置,至少是在表面上做出“兄弟相及”的样子。
李克宁与李存助争位,李存颖说李克宁曰“兄终弟及,自古有之。
以叔拜侄,于理安乎”。
唐明宗继承庄宗之位时也说“兄亡弟绍,于义何嫌”。
在这里,兄终弟及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后汉隐帝被杀,李后择立嗣君之诰中仍以高祖的两个弟弟为选,当时高祖弟刘崇若非与掌权的素来不合,那么入继者很可能是他。
兄弟间的传授不但在观念上被认为理所当然,而且在实际政治操作中也被视为了政权交接的一种可能方式。
综括上述的这些变化,正说明当时统治高层并不以宗法血缘原则为唯一的立储和传位依据,而是更看重成熟与否和能力大小。
成熟和能力成为标准,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年长与功业、才华。
早年多经历练,才能出众,郭威死时,他正当英年,即使此时郭威有亲子在,嗣位者也当是柴荣。
出帝是以“立长君”名义而得以巩固皇位的。
并且,“立长君”也成为当时普遍的政治理念。
唐明宗曹皇后《以潞王从坷即位令》曰“洪基大宝,危若缀旎。
须立长君,以绍王构。
”后李皇后《降封徐州节度使赞为湘阴公浩》曰“比者枢密使郭威志安社樱,议立长君。
”而缺少“长君”则会导致“天未悔祸,丧乱孔多。
嗣王幼冲,群凶蔽惑。
”乱世政治军事争衡的现实,使得能力、功业被特别看重。
朱友文为梁太祖兼管兵车、赋税等,“于诸子为最才”李克用之所以传位存助,主要是因为其“志气远大”“地当储副”的李继岌也因为功业未就,难以有太子的名分,故郭崇韬请庄宗任命他为伐蜀的统帅,以期李继岌用军事成就来换取太子的地位。
在封子为王时,所考虑的仍是“恩信”、“功德”。
二、养子继位与养子风气的衰微 在子继之中,五代社会中嫡庶观念的变化,使得这一时代所有的皇位传袭都似乎都在“一家人”内部完成,然而异子的嗣位却是自汉以来在继承问题上对佘法血缘关系最大的突破。
后人感叹五代的养子承袭君位是古来变之至大者。
这也就是欧阳惰所谓的“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本来应该亲密的关系反而不及本来应该疏远的关系,那么反过来可以说明五代可以“使绍大统”是义养双方关系至密的结果。
五代中的梁、晋、周三朝开基之主都要心甘情愿传位于养子。
除去以侄嗣位,朱友文康勤与柴荣都是自幼成为养子,养父待之如己出,甚至与养父的其他亲子进行排行,而最终也有继承大业的权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五代后三朝开国君主的养子剧减于后梁和后唐,朱温、李克用都有大量假子,李存助亦复不少李嗣源以下的五代君主则几乎没有几个假子见于记载,可以总结为养子风气的淡化。
从客观的时代大势上来看,从李克用到李嗣源,养子风气淡化,自然有“代北集团”逐渐汉化的因素。
这一结论在五代后三朝仍然适用,而考虑到这三朝又有具体的政治因素,这也许才是主导养子风气淡化这一现象的更为核心的因素,也就是人的主观的因素。
从三朝开国君主的经历来看,他们本来都是先朝皇帝的臣属,由掌权到收国称帝的时间并不长,不像后梁、后唐的君主那样自始即独掌方面,有一个长期独立掌权和夺权的时期因而他们也不像朱温、李克用、李存歇那样,在林立的唐末强藩中,经过极其艰苦的奋斗和尺土寸地地争夺而成功而是基本都是夺取中央控制权,对各地方势力,则以安抚诏谕为主,既没有大量罗致假子的需求,时间上也没有这个可能。
不过,这里的时间因素并非“由于人主在位时间短促,基本不再具备将收养的幼儿或少年培养为成人所需的时间周期”,而是,本来作为臣属,他们不可能大肆发展个人的势力,以招致君主的猜忌在位君主本身也不愿意自己的臣属多养假子,这是强有力的君主一般的思路五代对藩镇的荐举人才、辟举僚属也愈加限制。
典型事件如李克用不允许自己的亲子和义儿再养义儿。
之父在庄宗时代,“为奇岚军使,私畜勇士,庄宗疑其有异志”又同光三年(925年)初,李嗣源请求以养子从坷为北京衙内都指挥使,庄宗很不高兴,认为这是干政。
此前李嗣源养假子元行钦,尚要“奏隶”,即公开记录在案而原来武皇李克用、庄宗李存助的那些假子们,在明宗登位后纷纷恢复本姓,以示与前朝的皇帝脱离名义上的父子关系,也就是宣示不会再为死去的养父及其家族宣劳卖命,以免当朝皇帝的猜忌。
养子风气淡出,原来民间的义社仍然存在,但性质和在政治中的作用较收养假子迥不可及。
郭威曾与李琼等结社为兄弟,姓名不改,只是对等关系,并不相隶属,只是“一种更为松散的结合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代十国之一:后梁的建立与灭亡
907年,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正式灭亡,中国历入五代十国时期。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
因为,为与时的相区别,故又称朱梁。
朱全忠原为黄巢大将,原名朱温。
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据汴州(今开封),渐渐成为唐末最强大的藩镇,并受封为梁王。
天佑元年(904年)闰四月,自西京长安劫持至东都洛阳,又于八月加害,并另立其年仅13岁的儿子为帝,即。
唐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朱全忠改国号大梁,建元开平,史称朱梁,是为梁太祖。
梁朝疆土是中原五个王朝中最小的一个,辖地仅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
朱温篡唐后,原唐河东镇、西川镇、淮南镇、凤翔李茂贞等北方强镇均不承认梁朝,仍用唐天复、天佑之号。
同年(907年),王建也称帝,建立了前蜀。
当时南方割据势力多表示归顺梁,朱温遂晋封割据湖南的为楚王,占据两浙的钱镠为吴越王,据有广东一带的刘隐为大彭王,占有福建的王审知为闽王。
并封河北三镇的镇州为赵王,定州王处直为北平王,909年又封幽州的刘守光为燕王,后刘守光称帝,史称燕。
加上淮南的,凤翔的岐国,河东的晋国,连同后梁,十多个割据势力并存。
由于在唐末以来梁王朱温便与晋王李克用有旧怨,所以自建国起,梁与晋王李克用、父子持续战斗,直至亡国。
梁朝建立后发兵8万,打算收复被李克用占据的潞州,但围攻半年不下。
次年(908年)初李克用病死,李存勖继为晋王,亲率晋军为潞州解围,。
梁太祖疑功臣,迫使镇州(今河北正定)的赵王王镕和定州(今属河北)北平王王处直,于开平四年(910年)起兵反梁,与晋国结盟,并向晋王求援。
乾化元年(911年)初,李存勖率晋军以及镇、定联军击梁军于柏乡(今属河北),经过一日激战后,梁军大败。
晋军追击150余里,直至邢州(今河北邢台),又连克澶州(今濮阳)、新乡(今新乡)等地。
梁太祖亦亲自率军前往洛阳设防。
柏乡之战梁军主力受损,梁处于劣势。
次年(912年),梁太祖趁晋攻燕,带病亲率军北上,号称50万大军。
昼夜兼行,至下博(今河北深州),率军5万转攻蓨县(今景县)。
其时晋军主力北攻幽州,南方空虚,晋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驻守军以小部队骚扰梁军,又派数百伪装梁军,趁夜袭了梁太祖营寨,外加被晋军释放的梁军士兵,归来后传言晋王李存勖亲率大军来攻,梁太祖惊惶失措,遂烧营夜遁。
乾化二年(912年)五月,梁太祖退至洛阳,病入膏肓,同年六月,为第三子朱友圭所杀。
次年,友圭又被其四弟友贞联合讨灭,友贞继位,是为梁末帝。
大将杨师厚率军与晋、旋于河北。
贞明元年(915年)春,杨师厚死,梁朝廷密谋把杨师厚的领地一分为二,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军士叛降于晋,晋王李存勖乃亲征出兵太行黄泽岭(今山西左权东南),又袭德州(今属山东)、澶州,梁军连战皆败。
次年春,梁末帝命王檀率军3万北上,直奔太原,企图袭取晋军基地,但为守城军击败。
贞明四年(918年)八月,晋王李存勖从魏州举兵南下,想要灭梁,与梁军相持于濮州一带。
十二月下旬,晋军至胡柳陂(今濮阳西南),贺瑰率梁军跟踪而至,两军激战,梁军骑军败,西逃时冲散了晋军的西线部队,晋名将战死。
晋将、王建及率骑兵冲击梁步兵,梁军惨败,伤亡近3万。
但晋军也因此战元气大伤,梁晋战争沉寂了一段时期。
龙德元年(921年)春,晋王李存勖正拟称帝之际,镇州王镕为部下张文礼所杀。
张文礼勾结后梁与契丹。
晋军进围镇州时,梁军袭击晋军,却反为晋军所败,死伤2万多人。
龙德三年(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大唐,是为庄宗,史称后唐。
后梁开始处于劣势,梁龙德三年、唐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末,唐军乘梁军西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派大将率骑5000袭郓州(今山东东平),次日清晨占之。
后梁用王彦章为帅,段凝为副帅,调集精兵10万北讨后唐。
唐庄宗亲自率军与梁军苦战于杨刘(今东阿)。
后王彦章兵败中都县(今山东汶上)被俘斩。
923年11月19日唐军达开封城下,开封随即降唐,梁亡。
梁末帝自杀。
随机文章中国天宫一号即将烧毁,外媒鼓吹天空一号失控将坠落城市(嫉妒)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揭秘能让人长高的神秘小岛,外来游客纷纷长高几厘米(神秘矿石水)宇宙是不是一个大黑洞,宇宙中不存在超大黑洞/多个黑洞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直系血亲和鬼魂亲近的人(真相是思念成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五代十国中每个朝代的国名都是如何来的?有着什么寓意
这五个朝代,又与同时期内其他地区先后并存着的十国政权,合称。
在《传》的引言中,施耐庵引用了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字尧夫),为感叹五代时期干戈离乱,而写的一首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然而,五代虽然都是短命王朝,但是这五个朝代名称却绝不是随意而取的。
而都是经过当政者费尽思量才定下的,那么这五个朝代名称又分别有何来历呢? 梁(907~923年);梁朝为所建立。
唐末,朱温随起义,为黄巢部下骁将。
后其见黄巢不能成事,便背叛了黄巢而归降了朝廷,而被任命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
而后,朱温便以汴州为根据地,吞并周围其他藩镇。
渐而,朱温成了唐末的最大藩镇,并受封为。
最终,朱温废唐称帝,便以梁为国号。
这"梁"乃是源於地名,朱温的根据地为汴州(即今河南开封)。
汴州在战国时期为的国都大梁所在地,而在先秦时期有“以国都而名”的习惯。
所以,魏国也被称为梁国(见梁惠王即源於此),汉初的梁国以及的封国-梁,皆为故魏之地,而“梁”也就成了故魏之地的代称。
朱温受封为梁王以及其以“梁”为国号,皆因其势力根基在故魏之地。
唐(923年—936年):唐的建立者为沙陀族人李存勖。
在唐朝中期,突厥别部沙陀族先后遭受到了、的侵扰。
后便在其首领的率领下归唐,而被大唐安置在盐州(今陕西定边),其首领被赐。
时,沙陀族首领帮助大唐收复长安有功,而被封为河东节度使,治太原。
而后又被进封为晋王,是除了朱温之外的最大藩镇势力。
朱温废唐建梁之后,视梁朝为闰朝(伪朝的意思),仍奉唐朝正朔,使用唐朝的年号。
而后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掉了梁朝,建立了新政权,便以唐为国号,其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晋(936年—947年);晋的建立者为历史上著名的卖国贼。
而石敬瑭却系沙陀族人,只要自身能富贵当上,又怎么会顾及后世,而怜惜华夏的国土呢?石敬瑭为明宗的女婿,在后唐末年,其为河东节度使,而这里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沙陀族势力根据地,该地在历史上被称为晋。
再则,“大唐”的政治影响力也微乎其微了,而石敬瑭又非李姓,便以“晋”为国号。
汉(947年-951年);汉的建立者也为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
刘知远也同样为沙陀族人,但其家世寒微,既居汉地,便冒汉氏。
既然其冒姓了,便想与历史上的极为强盛的大汉王朝扯上关系,其便以“汉”为国号。
周(951年—960年);周的建立者为后汉大将。
而乃源於,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今陕西宝鸡附近,时期,迁至今河南省三门峡附近,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封其叔虢叔於东虢(今河南荥阳附近,春秋时期为所灭)。
而"虢"通“郭”,该两支虢国灭亡后,其后裔子孙便以郭为姓。
郭威因源於宗藩,便以“周”为国号。
随机文章重庆神秘天书之谜,打开书页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探寻空中猛禽的虎头海雕捕猎技巧,白头海雕vs虎头海雕谁更厉害俄罗斯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号称最先进导弹(实际不如战斧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冥王星比月球还小不够格(只有八大行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