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常吃败仗,为什么孙权还要重用他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是时期孙吴重臣,经弘咨推荐,为孙吴效力。

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孙吴的关系。

诸葛瑾在东吴功绩不多,为何能够一生受到孙权

【千问解读】

是时期孙吴重臣,经弘咨推荐,为孙吴效力。

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孙吴的关系。

诸葛瑾在东吴功绩不多,为何能够一生受到孙权的器重,官运亨通? 诸葛瑾是东吴名臣。

他的长处是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德行服人,至于治国理政、统兵作战,就不是诸葛瑾的强项了。

事实表明,诸葛瑾指挥打仗的水平确实很差,他戎马一生,参加过多次战役,有时甚至担任统帅,但几乎没有打过胜仗。

然而,就凭着如此令人看了直犯尴尬癌的战绩,诸葛瑾在东吴却是官运亨通,历任孙权讨虏将军府长史、中司马,绥南将军、南郡太守,左将军,最后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吕范和上大将军,是东吴政权中的核心人物。

为什么呢?是孙权眼瞎吗?当然不是,孙权一向有识人之明,他之所以重用诸葛瑾,不仅仅是看KPI指标,而是有着更深层面的考虑。

诸葛瑾的战绩令人尴尬 诸葛瑾早期主要在孙权的幕府中任职,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袭取荆州后,诸葛瑾出任绥南将军、南郡太守,从此离开孙权幕府,担任的大将。

此后一段时间,诸葛瑾参与了几次重大战役,主要有: 南郡、江陵之战 黄武元年九月,魏军大举南进,亲至宛城督战,遣、、、围攻南郡、江陵。

江陵守将时为,孙权派诸葛瑾、前往救援朱然。

《·诸葛瑾传》注引《吴录》记载了诸葛瑾在此战中的表现:“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权以此望之。

” 诸葛瑾是个慢性子,他位居援军统帅,率领着“大兵为之救援”,本应积极进攻魏军以解朱然之围。

但他每天开会商议,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沙盘推演,就是没有认真出兵和魏军交战过。

以至于“兵久不解”,连孙权也很有意见。

此时再任由诸葛瑾拖下去只怕要出大问题。

于是潘璋出手,趁春季水涨,用着火的竹筏顺江而下烧坏魏军的浮桥,迫使曹真退兵。

朱然在江陵城内也沉着应战,坚守城池,围攻江陵的夏侯尚眼看师久无功,也只好退兵。

此战中诸葛瑾完全束手无策,进退失据,虽然最后有“全师保境”之功,但那主要是朱然和潘璋的功劳,诸葛瑾不过是捡了个便宜。

江夏、 黄武五年五月,曹丕去世,即位。

八月,孙权趁大丧,亲自领兵进攻江夏,同时命诸葛瑾、张霸等进攻襄阳。

魏抚军大将军先败孙权,后败诸葛瑾,并斩张霸。

孙权本打算赚点便宜,没想到被司马懿打得惨败。

诸葛瑾这次可没那么走运了,不但被司马懿打败,而且还赔上了部将张霸的性命。

第四次合肥之战 嘉禾三年五月,为配合蜀汉北伐,孙权起兵攻魏,三路北进,陆逊、诸葛瑾等攻襄阳,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阴,孙权自率大众围合肥新城,史称“第四次合肥之战”。

亲御龙舟东征,未至寿春,孙权退还,孙韶、张承也退军。

三路大军中两路已退,只剩下陆逊和诸葛瑾这一支孤军,他们将如何应对呢?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了二人的表现。

孙权退兵后,陆逊派去和孙权联络的亲信韩扁也被魏军俘获,诸葛瑾写信给陆逊建议跟着大部队尽快退兵,否则到了枯水季节就不好走了。

陆逊担心再次泄密,得书不答,而是催人种菜种豆,又和诸将下棋射箭,摆出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样子。

诸葛瑾急了,亲自赶到陆逊的大营,陆逊这才告诉诸葛瑾,如果急着撤退,魏军一定会紧跟追击,那样说不定会变成大溃败,所以要先稳定将士之心。

陆逊还把自己的计划告知诸葛瑾,由陆逊率陆战主力佯攻襄阳城,这样魏军就会把兵力集中到城内。

而诸葛瑾则指挥水军准备船只,就绪后和陆逊一起登船出发。

诸葛瑾依计行事,魏军果然害怕陆逊真的来攻城,悉数集结到襄阳城内,来不及追击,陆逊和诸葛瑾顺利返回东吴。

这一战对于东吴来说是失败了,问题只是在于吴军能不能安全地撤退。

这个问题不是诸葛瑾能够解决的,他只是急吼吼地想着快点跑,最终还是陆逊深谋远虑,有计划有秩序地撤退,否则在魏军追击之下,急着回家的吴军很有可能四散奔逃,变成溃退。

全靠有陆逊,才让诸葛瑾避免了一次溃败,保住了一点面子。

樊城、柤中之战 赤乌四年四月,趁即位不久,政局未稳,吴军再次兵分三路攻魏,卫将军全琮攻芍陂,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

据《三国志·齐王纪》注引干宝《晋纪》载,樊城被围后,司马懿督军南征,认为南方湿热,不宜久留,于是积极备战。

“乃令诸军休息洗沐,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

然等闻之,乃夜遁。

追至三州口,大杀获。

”司马懿能够“大杀获”,也就意味着吴军损失惨重。

这次朱然也救不了诸葛瑾,诸葛瑾又吃了一回败仗。

诸葛瑾官运亨通,越做越大 诸葛瑾参加的四次大战役,无一取胜,有两次是勉强安全撤退,还有两次则是不折不扣的败仗。

按理说,以这样的战绩,不被追责治罪就很不错了,但诸葛瑾却不一样,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屡屡升迁,直至进入东吴军队的最高层,担任大将军、左都护。

当时大司马吕范已死,东吴军队中只有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的地位与诸葛瑾相当。

在重武轻文的东吴政权里,诸葛瑾可以说是除了孙权之外排名的人物。

孙权为什么重用诸葛瑾?是因为孙权不知道诸葛瑾打仗很差火吗? 不,恰恰相反,有迹象表明,孙权对诸葛瑾的军事水平非常了解。

自从江陵之战后,孙权就已经知道诸葛瑾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孙权不再让诸葛瑾单独担任统帅之职,而是安排陆逊、朱然等名将和他共同行动,目的是让诸葛瑾有打胜仗的机会,即使在战败情况下,也能全身而退,保住名声。

诸葛瑾为什么得到孙权的特别青睐?孙权为什么处心积虑要扶诸葛瑾上位,为他打怪升级加经验值创造机会?综合起来分析,孙权考虑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诸葛瑾是“淮泗集团”的标杆人物 东吴集团的文官武将来源很杂。

是吴郡富春县人,但出身孤寒之家,在江东没有多少社会基础,孙坚以武职起家,转战南北,收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例如、、、等。

孙坚死后,在淮南依附,在这一时期,孙策又网罗了一批出身淮水、泗水流域地区的人士,例如、张纮、、吕范、诸葛瑾、、等等。

这批人出身于淮泗地区,因此被称为“淮泗集团”。

孙策渡江略地江东,依靠的就是淮泗集团的力量。

孙策死后,辅佐年幼的孙权立足江东继续创业的,仍然是淮泗集团。

此后孙吴政权逐渐吸纳江东本土士人进入统治阶层,但始终仍以淮泗集团为根本。

孙权临死前指定的三名辅佐孙亮的顾命大臣,、滕胤、,全部都是淮泗集团人士。

可见,在孙吴统治者眼里,江东并不完全可靠,淮泗集团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但是,淮泗集团有个弱点,这些人虽然大多出身地方豪族,但门第都不高。

张昭虽然号称名士,但主要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彭城并非名门望族。

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没有名门望族参与的政治集团,难免会被人瞧不起,也缺乏吸引力。

在淮泗集团中,只有诸葛瑾出身的琅琊诸门第较高,是西汉名臣诸葛丰之后,可以算得上是名门望族。

诸葛瑾的叔父诸葛玄一出仕就是二千石级的豫章太守,这是只有名门望族子弟才能享有的特殊政治待遇。

由此也可看到琅琊在时人眼中的崇高地位。

诸葛瑾是孙权所依赖的淮泗集团中唯一的名门望族、高第世家子弟,是个标杆性的人物,孙权不断扶持诸葛瑾上位,目的不外乎是提升孙吴政治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吸引更多的士大夫,将更多的人才纳入麾下。

诸葛瑾为人谨慎 《三国志·诸葛瑾传》称赞诸葛瑾“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

“德度”是指社会道德规范,“规检”是严格遵守的意思,这是说诸葛瑾做事小心严谨,严格遵守道德。

《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评价诸葛瑾:“瑾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

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诸葛瑾妻子死后不再续娶,与爱妾所生的子女,都不养大(意思是杀死或丢弃)。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似乎,但当时的人觉得这恰恰是诸葛瑾为人谨小慎微、坚守伦理道德的表现。

《三国志·诸葛瑾传》还载,诸葛瑾对孙权有所进谏,都是以温和委婉的方式进行,使孙权容易接受。

正是诸葛瑾这种小心翼翼的做事风格,让孙权觉得这个人非常靠谱,因此放心重用。

诸葛瑾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孙权其人很有才干,但他和父兄一样都是暴脾气,经常迁怒于人。

这就需要有个高情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替他协调、缓和与下级的关系。

这个高情商的人,就是诸葛瑾。

据载,、虞翻、步骘、殷模等人都曾因孙权的一时之怒险些要被重罚,都是诸葛瑾巧妙设法,地化解孙权的情绪,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风波。

诸葛瑾与孙氏宗室也有密切交往,常受孙权委托处理涉及宗室的事情。

比如孙权堂兄弟孙皎,“与诸葛瑾至厚”。

孙皎曾与发生争执,孙权致书训诫,说“今故烦重宣吾意”,也就是让诸葛瑾去处理孙皎与甘宁的纠纷。

孙权侄子孙松也结交诸葛瑾。

孙松去世时诸葛亮特别致信诸葛瑾表示悼念。

这说明诸葛瑾曾介绍孙松给诸葛亮认识,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孙权是多疑的人,诸葛瑾能够结交宗室而不引起孙权的猜忌,还能受命协调敏感的宗室关系,可见诸葛瑾情商很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多疑的孙权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

诸葛瑾是孙权倾吐真心话的对象 古代帝王处于孤寡之位,内心往往极为寂寞,难得有可以倾吐真心的对象。

而诸葛瑾由于情商高,说话办事小心稳妥,正好可以成为孙权推心置腹倾吐真心话的对象。

陆逊在曹丕死后曾上表孙权,称曹睿治国有方,不宜轻易对魏用兵,孙权把陆逊的上表拿给诸葛瑾看,批评了陆逊的看法。

当时诸葛瑾和陆逊分别为左右都护,地位相当,孙权可以当着诸葛瑾的面批评陆逊,却从来没有当着陆逊的面批评诸葛瑾,可见在孙权的内心,对诸葛瑾的信任远胜于陆逊。

诸葛瑾在对蜀外交中起特殊作用 诸葛瑾与诸葛亮时同胞兄弟,这一层关系,使诸葛瑾在对蜀汉的外交中居于特殊的地位。

事实上诸葛瑾也曾多次充当使者与蜀汉交涉,特别是在吴蜀关系紧张的时期,诸葛瑾代表东吴去索取荆州、在起兵伐吴时劝说刘备退兵,都是的差使。

诸葛瑾硬是把这些任务一肩挑起,确实很有担当,这也是他能够得到孙权另眼相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被内定为未来辅政人选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自幼聪慧过人,引起了孙权的注意。

“权甚异之,欲试以事”。

这是指孙权有意培养诸葛恪,让他在各种岗位上锻炼,增长见识和才干,以便在孙权死后可以辅佐新。

诸葛恪不负厚望,先是平定了丹阳郡的山越,又屯驻柴桑以防备司马懿南侵,屡立功勋,历任骑都尉、左辅都尉、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威北将军,陆逊死后,诸葛恪代陆逊任大将军,驻武昌,领荆州事,负责长江上游防务。

诸葛恪做事刚愎自用,孙权对此有些意见,但诸葛恪总的表现基本令孙权满意。

孙权临终之际,急召诸葛恪入宫,命诸葛恪辅相幼主。

诸葛恪之所以会被孙权委以重任,除了他本人足智多谋之外,还在于他是诸葛瑾的儿子,是孙权最为信赖的淮泗集团的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因此早就被孙权内定为诸葛瑾和陆逊的接班人,并且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培养。

另一方面,诸葛恪作为未来接班人的特殊地位,也提升了诸葛瑾的地位。

孙权把诸葛瑾安排好了,当然有利于让诸葛恪更加死心塌地效忠于东吴。

可惜的是,诸葛恪的性格与父亲诸葛瑾完全不同。

也许是诸葛瑾平时小心谨慎过了头,反而引起诸葛恪的抵触和反感。

诸葛恪下定决心不像父亲那样只做低调的,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了强势的个性和独断专行的作风,最终因连年用兵失败,失去人心,被孙峻谋杀。

诸葛恪被诛之后,其弟弟诸葛融自杀,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先后被杀,琅琊诸葛氏中诸葛瑾这一支遂不复存在。

这也是东吴淮泗集团走向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全美最孤独最荒凉的公路,美国50号公路为什么只有勇者能走完?

在美国,有一条美国50号公路,被人们称为是全美最孤独的公路。

如果一个人孤身行驶在这美国50号公路上,那么真的是回有种全世界都只有自己一个人的错觉。

而这美国50号公路沿途的景色都很不错,倒是个绝佳的观光道路。

最孤独荒凉的美国50号公路 在美国有许许多多的公路都是以编号命名的,其中有个叫做美国50号公路的,却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因为这条公路看起来极其的荒凉,被称为是全美最孤独的公路,每年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自己驾驶着汽车来好好体验一番。

关于这条美国50号公路,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比如雷诺汽车国家博物馆里面珍藏了上千辆老爷车,第一辆奔驰车的原形就在那儿。

还有美国50号公路最西端的太浩湖,是电影《教父》外景地。

也是·吐温《苦行记》中在内华达的冒险经历的来源。

若是行驶在美国50号公路上,横穿快马递送区,人烟稀少,有许多印第安人部落,著名的死亡谷也在这条路当中,同时也可以走进美国最美的一些乡村和文化遗迹。

一起来感受一下,在美国50号公路上,所能接触到的风景吧。

美国50号公里的沿途风景 其实,美国50号公路的著名不单单是因为其漫长的孤独旅程,还因为在这条公路的所经过的路段上,有些地方的风景确实值得给大家说道说道的,美国50号公路途径的每个地方都独具特色,在当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点,但是要看到这个景点需要付出的是比较多的,你需要克服沿途的疲劳以及长途的驾驶,但路途的景色,确实又能让人忘怀一切了。

沿着美国50号公路从西部向东,会先后穿过法伦和勒亨坦山谷。

昔日被称为“40里沙漠”的区城中,这里是首先获得水的地段,成为土壤肥沃、产量丰富的农牧场地。

每年9月举办Cantaloupe Festival,5月举行Fallon Air Show,以及7月All-IndianStampede和Pioneer Days等活动。

法伦海军航空基地更是超级海军战斗机作战学校的所在地,也是Top Gun射击比赛的新基地。

Grimes Point遗址位于法伦以东,山上有许多绘有图画的大圆石,这种“岩画”艺术是8000多年前当地居民的文化遗物。

再向东走,首先会到达奥斯汀等矿城,它是由以前的快马递送员发现的。

然后是1870年代的矿城尤瑞卡,如今则成为保留良好的历史小镇。

到尤瑞卡后可在杰克逊旅馆住一宿。

原建于1877年、之后又经重建的杰克逊旅馆提供经济的两卧两卫套房,还有阳台可望街景。

重建于1991年的尤瑞卡歌剧院的宴会厅是团体表演的最佳场地。

再向东就到了伊莱,这个昔时的铜矿城内有两座铁路历史博物馆,还有一座博物馆展示采矿和早期垦荒者的生活方式,可以搭乘燃煤蒸汽火车。

火车迷还可以在这条长达14里的上下山途中,过足火车工程师的瘾。

此外,在维吉尼亚城也保留着旧时的火车供游客乘坐。

远东与西方的邂逅在19世纪中期由中国劳工所建造的铁路将许多金、银矿与加工厂连接起来,跨越北内华达州的横贯大陆的铁路带来了更多的新移民。

随机文章须佐之男简介大魔王贝利尔,曾是撒旦人选能力最强的堕天使之一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史上最强的核巡航导弹(造价673万美元)鲨鱼为什么没有肾脏,靠体表排泄氨排泄/嗅觉器官最敏感宙斯为何忌惮哈迪斯,聪明的宙斯维持长久统治的套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靖康之难中公主悉数被掳 宋仁宗之女为什么幸免?

北在位四十二年,生有三男十三女,可惜,上天有意折磨他,让他绝后,三个皇子全部夭折,十三个公主中有九个早亡,只有四个公主长大成人,她们分别为长公主、十公主、十一公主、十二公主。

四个公主寿命不一,老大活了三十三岁,老十一活了二十四岁,老十二活了五十多岁,然而,老十秦鲁国大长公主却活得非常长久,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直至之难发生,她依然很硬朗。

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人铁骑踏破汴京,除了抢掠金银财宝、古玩名器,还大肆掳掠亲贵,徽钦二帝、太子、亲王、大臣、皇后、妃嫔、公主(帝姬),不论老幼均成为金人掳掠的重点对象。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皇室成员康王、哲宗第一任皇后躲过此劫,秦鲁国大长公主也得以幸免。

当时,赵构不在皇宫,听到风声后撒腿就跑了;孟氏虽在汴京,但她早已被废黜,被世间遗忘。

后来,赵构、孟氏成为王朝的两大主要人物。

秦鲁国大长公主得以幸免,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她早已下嫁多年,在金人掌握的皇室成员花名单中没有她的名字,“以先朝女,金人不知”(《·公主传》);其二,她是仁宗之女,都隔了四五代了,人们大概也把她遗忘了。

秦鲁国大长公主生于嘉祐五年(1060年),初封庆寿公主,又改封惠国公主,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封这位堂姑妈为许国大长公主。

公主成人后,下嫁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相夫教子。

靖康之难时,公主已六十八岁,年近古稀,亲眼目睹了被金人劫掠一空的汴京的衰败和荒凉,难免。

南宋建立后,公主被高宗赵构改封为秦鲁国大长公主。

然而,金人不断南下侵扰,局势混乱,公主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四处颠簸,期间盗贼,家中遭到抢掠,一个儿子也死于非命。

此后,公主几经辗转,从扬州到福建,从福建到会稽,从会稽到临安,总算安定下来。

因为辈分高,年龄大,高宗在她面前毕恭毕敬,“上以公主行尊年高,甚敬之,每入内,见必先揖”(《宋史·公主传》)。

靖康年间,宋廷为防止外戚干政,诏令外戚一律交还朝廷所赐的旌节,也就是让他们辞官,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子钱忱也在其列。

如今,公主仗着行尊年高,求高宗赏赐钱忱一个官职,高宗不好驳了这位资深公主的面子,便破例让钱忱做了沪川节度使。

过了几年,公主又求高宗给钱忱再多一些皇恩,高宗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还是答应了,“又为忱请优赐推恩,上重违之,加忱开府仪同三司”(《宋史·公主传》)。

应该说,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还是很关照的。

然而,秦鲁国大长公主仍不满足,仍不断地替儿子要封赏,真有些欲壑难填。

十几年来,钱忱的头衔越来越多——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右金吾卫上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在两宋,钱忱作为公主的儿子,其爵位之高,官衔之多,还真是头一份。

绍兴元年(1131年),钱忱带着母亲徙居台州,颐养晚年。

按说,秦鲁国大长公主这下该满足了。

万万没想到,没过几年,公主又拄着拐棍进了临安,再次找高宗打秋风。

南宋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庄绰在其著作《鸡肋编》中记载,秦鲁国大长公主通过奏表向高宗诉苦,“妾虽近于饥窘,不敢妄有干求。

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意思是说,我生活拮据,加上年老多病,日子不好过,如今又得了瘴疾,请陛下再赏点吧。

先前,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可谓有求必应;这次,高宗就很不耐烦了,“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

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宋史·公主传》),说公主您活到这把年纪,都是仁宗皇帝深仁厚泽几十年带给你的福报,同你的兄弟姐妹相比,您该知足了。

您为儿子讨要封赏不要紧,但也不能偏心眼啊,其他的儿子您怎么不管呢? 秦鲁国大长公主为钱景臻生育钱忱、钱愕两个儿子,钱愕于建炎初年为盗贼所杀,只剩下钱忱。

钱景臻另与姬妾生了两个儿子,钱愐、钱恺。

由于不是亲生,公主对钱愐、钱恺不疼爱,心里只想着亲生儿子钱忱。

高宗那番话,把公主噎得没了脾气,“主感服”(《宋史·公主传》),从此再也不敢向高宗张嘴了。

不过,高宗也没亏待秦鲁国大长公主。

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下旨赐给她一处位于台州府治白云山下的精美府第;念及公主、为子奔波,特赐给她一块“美德坊”的牌匾。

绍兴十五年(1145年),秦鲁国大长公主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对于这位历经七朝皇帝的资深公主,高宗给了她莫大哀荣,“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谥曰贤穆”(《宋史·公主传》)。

秦鲁国大长公主是两宋最长寿的公主,在中国历史上也首屈一指。

仁宗众多子女不是夭亡,就是青壮年而逝,只有秦鲁国大长公主独领风骚,创造了两宋公主寿考记录。

仁宗的长寿基因不好,但秦鲁国大长公主生母周贵妃的长寿基因好,她活了九十三岁。

秦鲁国大长公主一出生就被封为庆寿公主,这个喜庆吉祥的封号,或许也带给她不少福气。

她的儿子钱忱也高寿,活了八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诸葛瑾常吃败仗,为什么孙权还要重用他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