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室的灭亡真的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还是选择了站队。
西周的灭亡,打击熟知的是从“”的故事开始的。
周幽王
【千问解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还是选择了站队。
西周的灭亡,打击熟知的是从“”的故事开始的。
周幽王宠爱献来的美女,但褒姒不爱笑,于是周幽王为了逗褒姒笑,携同褒姒去烽火台玩,并点燃了烽火。
诸侯们闻迅以为外敌入侵,慌忙派兵救驾,结果发现只是周幽王与褒姒的一个游戏,于是不再信任周幽王,烽火台也形同虚设。
更过分的是,周幽王为了哄褒姒开心,废掉了王后申后和申后的儿子太子,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申后与儿子姬宜臼逃到,也就是申后的母亲之国,从此与周幽王结下了深仇大恨,西周的亡国悲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上演的。
周平王年少,引狼入室弑父杀弟 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引发了申后与废太子姬宜臼的反抗,但此时姬宜臼只是个孩子,申后也只是个女人,所以替他们“主持公道”的,只能是申后的父亲,也就是姬宜臼的外祖父申侯。
申侯是申国的国君,申国只是一个小国,史称“西申国”,国都在现在的陕西平阳一带,申侯是周初叔齐的子孙,史称“西申侯”,申国离近,汉人与少数民族混血而居,所以又被称为“申戎”。
小小的申国岂是周王朝派来大军的对手?于是申侯选择联合与犬戎对抗周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的暴发了。
“缯,申之与国也”,鄫国是申国的邻国,也是个小国,但犬戎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早在炎黄时代就与华夏族为敌,是中原王朝的大患,史载“昔高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至少高辛氏那时,华夏族就打不过犬戎族。
到了周幽王这会,大军虽然对付一些小国没问题,实力在那摆着呢,但对付犬戎这样的大敌,就是鸡蛋碰石头了,何况还有申国与鄫国这样的帮手。
于是,貌似强大的西周在犬戎与申国、鄫国的联合打击下,一夜之间灭亡了。
周幽王和太子姬伯服被杀,王后褒姒被擒,大臣虢石父、战死,首都镐京被焚,许多王公贵族卿全家被屠,大量的金银珠宝被犬戎贼寇抢劫一空。
称王,“两王并立”继大统 犬戎杀完抢完退回了陕甘地区,剩下的国都镐京成了鬼城。
周幽王死了,太子姬伯服也死了,战胜者申侯立外孙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但周平王并未被所有的诸侯信服,原因有三:其一,他是废太子,名不正则言不顺;其二,他勾结犬戎灭了西周,有通敌卖国之嫌。
虽然由于年岁小,政不由己出,但到底是因为他才导致这场亡国战争;其三,他弑父杀弟,虽然不是他亲自杀的,但亲生父亲周幽王和周父异母弟弟姬伯服确实是死在他引来的外敌手里。
周幽王再昏庸,也是他的亲生父亲,在那个注重孝的时代,弑父之名还了得?所以历载诸侯们九年不来朝贡。
周平王只是个外祖父等少数国家支持的“光杆国王”。
另一方面,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被上卿虢石父的儿子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拥立,是为。
以鄚阳城为王都。
鄚阳城就是现在河北的任丘一带。
所以在历史上,任丘这个县级市,也曾短暂当过首都。
不过那时候的名字不叫任丘,而叫莫。
周惠王是个比较仁德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莫、易一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同时周惠王也是个并无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放松了对周平王及其他诸侯的警惕,没有发展自己的军队武装,也没有迁都镐京建立大统,而是在自己的封地莫、易一带称王。
这样一来,很长一段时间,周王朝两王并立,有的诸侯支持周平王,有的诸侯支持周惠王,有的诸侯干脆谁也不支持,放手发展自己的武装。
这样的时间竟然长达二十年(一说十年)。
讳莫如深,“各怀私心”玩拥立 周平王虽然“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弑父杀弟亡国之嫌,九年之间诸侯不朝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还是选择了站队。
周惠王得到强力支持的是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而周平王得到支持的是、卫武公、、等实力强大的诸侯。
从实力对比来看,周平王的实力明显要强于周惠王。
周惠王是周王室的正统王位,为什么却得不到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等诸侯的支持呢?此时西周已经灭亡了,周平王是个十几岁的小国王,而周惠王却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国王。
可以想像,诸侯们如果出自私心,是小国王好控制呢,还是政由己出的大国王好控制呢?当然是前者。
因此,各诸侯国拥立周王,是各怀私心的。
说白了,都是在拥立过程中,借机增加自己的权势和利益。
而周平王因为岁数小,适时地当了诸侯们的傀儡。
这些玩拥立的诸侯们,才是历史上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周惠王处于弱势,支持他的大国和又离得距离很远,仅靠虢、莫这些小国岂能保家?遗憾的是,周惠王还没有危机感,仁德有余,谋略不足。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拥护周平王的晋文侯立下第一功,竟然趁周惠王不备弑君,杀死了周惠王,结束了两王并立的局面。
因为镐京不再适于当王都,在秦襄公、郑武公、晋文侯、卫武公、申侯、鄫侯、许定公等人的支持下,,东周开始了。
周惠王死后,周平王终于松了一口气,再没有人与他争夺江山王位了。
于是他改周惠王的为周携王,不承认这个曾经与他并立的周王。
而东迁之后的众诸侯出于各自和利益,也不再提及周携王与他曾经统治的王都莫地。
有个叫“讳莫如深”就是这么来的。
无力控制,诸侯争霸历史进春秋 虽然周平王没了周惠王争王之患,但更大的祸患却摆上桌头。
他只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哪里管得了拥立他的虎狼一样的诸侯大国呢?犬戎是退出去了,但这些拥立他的诸侯们,一个个也不好惹。
没有几个诸侯真的尊他为王。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周王的武装部队太弱小了,甚至不如一个较大的诸侯国。
史载周平王那个时候,“政由方伯”,是靠拥立之功得到权势的诸侯说了算的。
尤其那个郑武公,竟然与周平王互换太子作质,而周平王在他面前只能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君臣之礼。
东周之初,郑武公利用把持朝政的机会,灭掉了、东虢等国,又向周平王讨封溱、洧等地,成为东周王朝的“”;而秦国本来是一个小国,借拥立之功,获封歧山以西千里沃土,从此成为西方大国;晋文侯呢,弑了周惠王,又有拥立功,在山西一带大展宏图,成为山西一霸。
时期,就是从这时候三个诸侯实力得到极大扩张开始的。
春秋第一小霸,实际是。
齐国称霸实际是后来的事情了。
但正统的史书,比如修订的《春秋》,写的《史记》都没有记载周平王结交外敌犬戎、弑父杀弟、灭亡周室的罪行,为尊者讳而讳莫如深的缘故。
只是后来挖掘出来《》、战国楚筒等史籍,才使这一段历史大白于天下。
(陆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绩一般选科选哪三科比较好?成绩一般的学生怎么选科?
高中选科是非常重要的决策,不仅关系到高考考试科目,而且也会影响未来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一、成绩一般选科选哪三科比较好?成绩一般的学生数量大约占所有学生数量的一半,这类成绩一般的学生和家长对于选科最为头疼。
建议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物理+地理+生物/政治,或者选择历史+化学+生物。
(一)物理+地理+生物/政治从新高考3+1+2的模式来看,考生必须要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个科目,物理科目有着较大的专业选择空间,而且是学理工医等类别专业必选的科目,所以选择物理会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地理、生物和政治这三科的学习难度都比化学低,并且选择地理+生物的组合比地理+政治的学习难度低。
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此组合,相比于热门的物化生组合竞争压力小得多,而且也容易得高分。
若选择生物,还可以选择部分医学类专业,想要考医学院的学生推荐选择物理+地理+生物。
若选择政治,还可以选择部分文科类专业,而且还有利于未来考公考研。
以后想考公务员的学生推荐选择物理+地理+政治,政治是考公考研中必考科目,选考政治能为以后备考缓解一定的压力。
(二)历史+化学+生物不擅长物理的学生可首选历史,如果选择了历史,那么选专业的方向就偏向于文科了。
但有了化学和生物的加入,扩大了专业选择范围,能填报多一点理工类的专业,并且部分医学专业是要求考生必选生物和化学的。
成绩一般的考生,可选择此组合,把专业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能选择部分偏理工类专业。
化学和生物倾向于背诵,与历史搭配算比较好的组合,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成绩不算拔尖,所以高分段竞争压力不是很大。
二、成绩一般的学生怎么选科?平时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应该根据职业规划、专业覆盖率、兴趣优势等方面进行选科,选科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学生和家长一定要谨慎考虑作出合适的选择。
(一)职业规划选科可根据想从事的职业来选科,如果你想成为医生,那么就要选择物理、化学、生物这类偏理科的科目;如果想成为工程师,就一定要选择物理科目;如果想成为教师或社会工作者,可以选择历史、政治偏文科的科目;如果将来想考公务员,建议选择政治科目,会对未来考试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可根据自己心仪专业的选科要求来进行选科。
(二)大学专业覆盖率选考的科目不同,大学专业覆盖率也不一样。
物理、化学这两个科目专业覆盖率比较高,要求选择物理和化学这个科目组合的专业覆盖率高达96%,选择物理、化学科目,就意味着能选择大部分理工医等类别的专业。
而选择历史的专业覆盖率最高只有46%,能选择的专业较少,且多偏向于文科类。
建议在选科之前没想好将来从事什么行业的同学们,可以选择物理或者化学,这两个科目在志愿填报时可选择的专业更多。
选择物理、化学科目,其相应的考试难度也会比较大。
(三)兴趣优势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在各个学科方面的优势。
若成绩不够理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选择学科。
假如你的长处是偏向理解理论性的知识,并且擅长做实验,动手能力强,你可以选择偏理科类的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
假如你的长处在于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并且记忆能力也比较好,建议可以选择政治、历史等偏文科类的科目。
(四)尽量选择强项科目选科时,尽可能选择自己的强项科目,避免弱项科目。
要是选择了弱项科目,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提高成绩,那么分给主科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变得更少,对总体分数不利。
建议选择相对强项的科目,这样学起来也得心应手,还能将额外的时间分给语数外三科,使总分数得到提升。
如果选科摇摆不定,兴趣优势也不明确,这时可以向老师或者家长寻求建议,他们可能会从客观的角度为你提供一些建议,也可参加一些学科的辅导班,帮助你更好的提升科目成绩。
选科并不是一锤定音的决策,即便选到了并不理想的科目,也仍然有机会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改变自己的现状,也可以在大学或者未来职业生涯中更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成绩一般选择物理+地理+生物/政治或历史+化学+生物比较好,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科对应的专业覆盖率、未来发展等方面来进行选科。
无论选择了什么科目,只要用心努力去学,就有一定的可能会取得成功。
新高一怎么选科最有优势?附12种选科组合的优缺点分析
对于新高一来说,最有优势的选科组合应基于未来职业规划、个人兴趣优势等方面进行选择。
本文整理了新高考3+1+2模式12种选科组合的优缺点分析,可供参考。
一、物理+化学+地理可选专业率:92.9%优势:专业选择面广,地理学科相对来说在理科思维中偏记忆理解,相对生物和政治等学科,可能在时间投入上相对少一些能获得较好成绩。
劣势:地理学科在选考人数上也较多,竞争也比较激烈,且地理学科在大学理工科衔接上不如生物紧密。
3、物理+化学+政治可选专业率:96.8%优势:对未来考研和考公务员都有帮助,可报专业也较多,尤其是一些特殊专业如公安学类、外交学类等。
劣势:政治学科背诵记忆内容多且和物理化学学科思维跨度大,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4、物理+生物+地理可选专业率:45.1%优势:整体学习难度有所下降,地理和生物相对物理化学来说较容易,且学科之间逻辑思维差异不是特别大。
劣势:专业覆盖率比较低,基本只能报考一些不限选科或者偏文管类专业。
5、物理+生物+政治可选专业率:49.1%优势:生物难度比化学略低,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而且选择人群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一般。
劣势:物理和政治学科性质差异大,关联度低,学习思维切换难,专业覆盖率低。
6、物理+地理+政治可选专业率:46.5%优势:适合物理较好但不想选纯理科组合的文科生,报考人数不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劣势:和物理+生物+政治类似,学科间衔接不够紧密,学习思维切换难,专业受限。
7、历史+地理+政治可选专业率:44.0%优势:传统的纯文科组合,知识体系相互联系,与初中知识衔接较好,学生适应快。
劣势:学科单一,背诵记忆量大,可报考专业比例低,专业选择受限严重。
8、历史+地理+化学可选专业率:40.4%优势:地理和化学思维上更偏向理解,记忆背诵压力相对小些。
劣势:学科跨度较大,专业之间衔接性差,整体专业报考受限。
9、历史+地理+生物可选专业率:40.6%优势:地理和生物相对容易,对背诵记忆能力要求相对低一点。
劣势:学科跨度大,理工类专业基本不能报考,在文科组合中竞争压力也不小。
10、历史+政治+化学可选专业率:44.5%优势:历史和政治学科关联性较强,化学的加入一定程度拓宽了专业选择面。
劣势:学科之间差异较大,学习思维切换难度大。
11、历史+政治+生物可选专业率:44.6%优势:历史政治关联性强,生物在偏理科目中相对容易。
劣势:文科学霸聚集,竞争压力大,理科专业基本无法报考。
12、历史+化学+生物可选专业率:40.7%优势:选择人数少,竞争压力相对小。
劣势:学习难度大,需要文理思维兼具,专业覆盖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