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植物: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德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

这一发现或可为人类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开拓新途径。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莱氏衣藻”放入一个低碳环境中观察

【千问解读】

德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

这一发现或可为人类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开拓新途径。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莱氏衣藻”放入一个低碳环境中观察,结果发现,莱氏衣藻会从周边的植物纤维素中获取能源,在这一过程中,它可释放出“消化”纤维素的酶,将纤维素这种大分子多糖物质分解为更小的糖,后者最终被运送至细胞内,转化为能量源。

也就是说,“莱氏衣藻”在低碳环境中同样可以继续生长。

绿藻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蠕虫、细菌和真菌能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并将其作为用于生长和生存的碳源,而植物则通过二氧化碳、水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11月20日在《自然·通信》杂志上发布研究成果说,他们观察一种名为“莱氏衣藻”的绿藻时发现,这种单细胞生物不仅可像普通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还可消化其他植物的纤维素,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

参与研究的奥拉夫·克鲁泽教授说,在植物中发现这一现象尚属首次,并且藻类能消化纤维素这一现象本身就有悖于传统认知,“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植物在吃植物”。

目前,研究人员正观察这一机制在其他藻类中是否同样适用。

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或有助未来更好地利用生物能。

绿藻 现阶段,人们常使用同时加热植物与真菌纤维素酶的方法获取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而饲养这些真菌仍需一些有机物质。

研究人员设想,如果能用水、阳光和二氧化碳饲养藻类,再从中获得可分解纤维素的酶,未来生产生物燃料将变得更加容易。

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实属罕见,在科学界也是实属罕见,这一发现,也许会是我们人类的有一大进步,在未来我们也许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一点,产生新能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陆地上最长的植物 白藤可达400

陆地上最长的植物是什么植物?白藤(学名:CalamustetradactylusHance)是棕榈科,省藤属攀援藤本植物,茎细长,叶羽状全裂,顶端不具纤鞭。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陆地上最长的植物等相关内容。

陆地最长的植物陆地上最长的植物是一种攀援植物,叫做白藤,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都有分布。

它的茎秆特别长,而且很纤细,可以说是植物王国里的“瘦长个子”。

白藤攀缘大树向上生长,就是长到大树顶,也不会有四五百米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四五百米高的树。

这是因为白藤有它自己的“绝技”,它爬到大树顶后,还是一个劲儿地不断生长,以大树当作支撑,使长茎向下坠,沿着树干盘旋缠绕,形成许多怪圈,人们给它取了个外号叫“鬼索”。

白藤属于棕榈科,茎只有4一5厘米粗,但长度却达200—300米,有的甚至达400—500米,堪称植物之最。

白藤浑身长满小的钩刺,这样当它在森林中随风摇摆的时候即有可能钩住一棵大树。

一旦钩住它就会沿着大树往上攀爬、蔓延,爬到树顶再迂回向下接着缠绕,直到自身停止生长为止。

最后人们看到的就是:大树被缠了无数个藤圈,这成为热带森林中一道独特的景观。

生长环境白藤生长需要具有一定郁闭度的森林环境,但成藤后又能忍耐全光照条件;白藤喜温而不耐寒,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21-25℃,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

15℃的年积温在6000℃以上,日照总时数1900-24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水热系数1.5-2.5,年均相对湿度在79%以上;适于白藤生长的土壤类型有黄色砖红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及赤红壤等,pH值5.0-6.4。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南部及西南部、香港、海南及广西南部。

生殖方法白藤多用种子生殖,也有用分蔸生殖。

但分蔸生殖,只能适用于小面积栽植或种源不足情况下的采纳。

而大面积栽植,应以种子育苗为好。

采种白藤于10-11月果熟,熟时核果的果皮变红褐色。

采回后放进箩内搓洗去果肉,新鲜种子具有透明感,宜随采随播;若需要调运,需用湿沙或湿椰糠混入种子,包装运输。

种子千粒重750-900克,发芽率为86%。

育苗白藤的种子比较坚硬,不易吸水,播后长时间不发芽,管理费力,因此需要经过沙床催芽处理。

预先整地起畦,畦底层用草皮泥灰与表土混匀筑起15厘米高,然后在畦面上加沙厚5厘米,刮平床面,按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点播,盖沙厚1.5厘米,搭遮阳棚,盖上塑料薄膜。

经常保持苗床湿润,2-3个月种子发芽出土,长出1-2片叶子,可分床移植至苗圃。

在阴雨天移植,用削尖的竹片起苗,移植时勿碰掉未脱落的种子,宜浅栽,如栽得过深,生长点被埋于泥土下面容易造成死苗。

株行距为12厘米30厘米,移植后要搭遮阳棚,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哺育1.5-2年生苗,基部开始萌蘖可出圃,这样的苗植后生长快。

栽培技术栽植可选择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下湿度大、土壤肥沃的山腰、山谷和山槽处种植。

在人工林下种植,最好选常绿深根性树种,如松类、栎类、木兰类。

种植前清理好林地,过密林要进行间伐,透光度约60%,同时将林内杂灌草丛清除,然后根据林地条件采纳不同的整地方法,如块状或带状整地,挖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植穴。

株行距既要考虑提高产量,也要考虑便于管理及采收,宜采纳顺山坡双行密植,隔一行宽植,再复双行密植,即双行株行距约为1.5米1.5米,宽行8米,复双行1.5米1.5米,这样便利于抚育管理和采收藤条。

早春2-3月,下雨湿透泥土栽植,栽植深度宜浅不宜深,以免影响生长和萌蘖。

管理头几年每年抚育3-4次,以后可以减少抚育次数。

将林地杂草铲除,然后扩大松土,深度以不伤根系为宜,5-9月间生长旺盛期,应结合抚育一些复合肥,以满足大白藤的生长需要;同时做好支扶,把藤蔓引向林冠上生长。

病虫防治#p#分页标题#e#病害:叶枯病、环斑病和白斑病是白藤苗期的重要病害,轻则影响苗木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导致苗木死亡。

诱因是强阳光直接照射苗木和苗圃管理不善,适当遮荫和加强苗期管理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可用75%的可湿性百菌清800倍液喷洒,或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虫害:害虫重要有盾蚧、白藤坚蚜、独角仙和棉蝗4种。

盾蚧防治采纳28%杀腈乳油300-900倍喷洒施药,杀虫效果较好;白藤坚蚜防治,用40%氧化乐果或乙酰甲胺磷,或80%敌敌畏乳油,各以1000倍液喷洒。

杀虫率可达100%。

重要价值白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去鞘藤茎(藤条)表皮乳白色、抗拉强度大,是编织和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用其制作的家具和工艺品畅销国际市场,是中国主要的创汇商品。

白藤的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藤器。

感觉最敏锐的植物 含羞草如遇到触碰会立即合拢起来

感觉最敏锐的植物是什么植物?含羞草(学名:MimosapudicaLinn.):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

形状似绒球。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感觉最敏锐的植物等相关内容。

感觉最敏锐的植物含羞草(学名:MimosapudicaLinn.):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

形状似绒球。

开花后结荚果,果实呈扁圆形。

叶为羽毛状复叶互生,呈掌状排列。

大约在盛夏以后开花,头状花序长圆形,2-3个生于叶腋。

花为白色、粉红色,花萼钟状,有8个微小萼齿,花瓣四裂,雄蕊四枚,子房无毛。

荚果扁平,每荚节有1颗种子,成熟时节间脱落。

花期9月。

含羞草的花、叶和荚果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且较易成活,适宜在阳台、室内的盆栽花卉(人食用或过度接触含羞草也会引起毛发脱落)。

在庭院等处也能种植。

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因此人们理解它为“害羞”,故称之为感应草、喝呼草、含羞草、知羞草和怕丑草(粤语)。

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一般。

形态特征披散、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米;茎圆柱状,具分枝,有散生、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刺毛。

托叶披针形,长5-10毫米,有刚毛。

羽片和小叶触之即闭合而下垂;羽片通常2对,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长3-8厘米;小叶10-20对,线状长圆形,长8-13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具刚毛。

头状花序圆球形,直径约1厘米,具长总花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花小,淡红色,多数;苞片线形;花萼极小;花冠钟状,裂片4,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枚,伸出于花冠之外;子房有短柄,无毛;胚珠3-4颗,花柱丝状,柱头小。

荚果长圆形,长1-2厘米,宽约5毫米,扁平,稍弯曲,荚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英节脱落,荚缘宿存;种子卵形,长3.5毫米。

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感知特性植物与动物不同,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它不会感知外界的刺激,而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此动作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之为含羞草、知羞草、怕丑草。

含羞草细胞是由细小如网状的蛋白质“肌动蛋白”(即叶枕敏缩体)所支柱。

产生闭合运动时,肌动蛋白的磷酸会脱落,只要让含羞草吸收不让磷酸脱落的化合物,经触碰也不会起变化。

当肌动蛋白束散开时,细胞被破坏,结果水分跑出来,以致产生闭合运动。

肌动蛋白一般见于动物的肌肉纤维内,与肌肉伸缩有关。

它也存在含羞草内,可说是相当罕见。

植物的运动通常是由细胞内膨压改变造成的。

大部分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一个巨大的液泡。

当液泡内充满水分时,就压迫周围的细胞质,使它紧紧贴向细胞壁,而给予细胞壁一种压力,使细胞硬胀,像吹满了气的气球一样。

液泡内所含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浓度高低,决定渗透压的高低,而渗透压的高低可以决定水分扩散的方向。

当液泡浓度增高时,渗透压增加,水分由胞外向胞内扩散而进入液泡,增加细胞的膨压,使细胞鼓胀;反之,细胞则萎缩。

这种过程只能造成缓慢的运动,例如气孔的开合。

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碰,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叶子都会垂下,像有气无力的样子,整个动作在几秒钟就完成。

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具有特殊的结构。

在叶柄基部和复叶的小叶基部,都有一个比较膨大的部分,叫做叶枕。

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

一旦碰到叶子,刺激立即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引起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触动力大一些,不仅传到小叶的叶枕,而且很快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整个叶柄就下垂了。

为何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叶枕的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束,维管束四周充满着具有许多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

当震动传到叶枕时,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细胞里的细胞液,被排出到细胞间隙中,使叶枕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间隙仍然保持原本的膨压,结果引起小叶片的直立而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甚至于整个叶子垂下来。

有人做过研究,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钟内,叶子就会闭合。

受刺激后,传导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高速度每秒钟达10厘米。

刺激之后,稍过一段时间,一切又慢慢恢复正常,小叶又展开了,叶柄也竖立起来了。

恢复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但是,如果我们继续逗弄,接连不断地刺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不再发生任何反应。

这是因为连续的刺激使得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缘故。

#p#分页标题#e#含羞草的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有它的一定古代根源的。

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

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

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

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在叶柄和小叶柄基部都有一个较膨大的部分,叫做“叶褥”。

叶褥对刺激的反应很灵敏,在它中心的部分有许多薄壁细胞。

这些细胞在静止时会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运向细胞内,而把氧离子向细胞外运送,使细胞膜和邻近地区保持一定电位差,叫做静止电位。

当外界刺激超过某一定限度时,这种差异通透性会突然改变,带正电荷的钙离子大量涌进细胞,而钾离子却向反方向进行,使膜内电位增高,甚至成为正电位,于是产生了动作电位,这种现象叫做去极化。

动作电位会传递,当细胞到达动作电位时,也就是产生去极化现象时,细胞膜的差异通透性会消失,使原本蓄存于液泡内之水分在瞬间排出,使细胞失去膨压,变得瘫软。

故当刺激小叶柄基部的叶褥,叶褥上半部薄壁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仍保持原本的膨压,引起小叶片沿着叶柄方向直立。

而叶柄内的维管束,在叶褥合成一大管道,作容纳叶褥排出的水分。

加入收藏
               

怪异植物: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