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0余件(组)文物“上新” 中国考古博物馆诠释中华文明起源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11-01 点击数:

1460余件(组)文物“上新” 中国考古博物馆诠释中华文明起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10月31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媒体吹风会在京举行。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在会上介绍,中国考古博物馆“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自今年5月起全面推进各项展览工作,经过6个月精心打磨,目前展览已圆满完成,共计新增与调整上展文物1460余件(组)。

  中国考古博物馆展示的“铜牺尊”。

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刘国祥介绍,大会将组织与会代表赴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集中呈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和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展览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考古博物馆承办,联合全国16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推出。

完整构建“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文明体系化发展脉络。

展览完成后,力争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序列最完整、展陈内容最丰富、研究成果最前沿、展示手段最现代化的专业性考古博物馆和国家级文化传播交流平台。

  他介绍,博物馆一层新辟河北泥河湾、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展厅,新增上展文物110 余件(组),以点带面,展示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

博物馆二层系统勾勒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凸显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新增文物160余件组,调整、新增展览文字、图片信息110 余处。

  中国考古博物馆展示的陶盆。

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通过新增代表性遗址文物实证中国在农业起源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其中包括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且经过人工栽培的炭化粟、炭化稻——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炭化粟、浙江上山文化桥头遗址出土炭化稻,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且经过人工栽培的炭化大麦、炭化小麦——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出土炭化大麦、炭化小麦,以及中国最早的家猪——河南贾湖遗址出土家猪骨骼。

  此外,博物馆三层丰富完善夏商周王朝特质,揭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等突出特征。

新增260余件组,丰富二里头展线,科学阐释夏文化内涵。

增加二里头宫殿模型复原和精品文物,如体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二里头象牙权杖;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进行最集中、最全面展示,凸显二里头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完善商代文物序列,增加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洹北商城、殷墟遗址等遗址器物,构建从早商、中商到晚商近六百年时空序列。

通过三星堆遗址、滕州前掌大墓地等文物,体现商代各地区间文化联系。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