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湿气浓重不想毁脾胃损阳气4种水果要慎吃

在酷热的夏日,水果通常是消暑的首选。
在这样的内湿外暑交织环境中,吃水果时切忌过量,特别是要警惕以下四种水果。
一、 湿气太毒4种时令水果慎吃 1、 西瓜 西瓜被誉为天然的清凉饮料,在中医学中具有清热解毒的重要作用。
西瓜性质甘寒,能够有效解暑、消除口
【千问解读】
今年的潮湿气息不仅浓重,而且蕴含着毒素,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另一个挑战也接踵而至,那就是“暑气”。
在酷热的夏日,水果通常是消暑的首选。
在这样的“内湿外暑”交织环境中,吃水果时切忌过量,特别是要警惕以下四种水果。
一、湿气太毒4种时令水果慎吃
1、西瓜
西瓜被誉为“天然的清凉饮料”,在中医学中具有清热解毒的重要作用。
西瓜性质甘寒,能够有效解暑、消除口渴,并有助于改善小便不利和口疮等症状。
在炎热的夏日,食用西瓜片可以起到类似于服用古方白虎汤的效果。
西瓜皮同样具有很好的消暑效果。
因此,西瓜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清凉性质。
2、山竹
山竹通常被认为是可以平衡榴莲热性的水果,其味道甘甜而性质偏寒,有助于清热、生津和健脾。
3、火龙果
火龙果性质凉和,味道甘甜,根据中医理论,它能够生津止渴、清热凉血,并有助于通便利尿。
4、椰子
椰子汤在南方地区被视为一道具有家乡味道的佳肴。
椰子性质平和,味道甘美,归入肺和脾经,能够益气健脾和杀虫消疳。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椰子。
《本草求原》中提到,患有疮疥和喘咳的人应避免食用椰子。
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好搭配一些性温且具有祛湿功效的食材,如五指毛桃、陈皮、白扁豆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流行的椰子水或其他椰子味饮料,尤其是冷饮和加糖的版本,这些都会改变椰子的平和性质,使其带有更多的“寒和湿”特点,因此过量饮用并不利于健康。
二、夏季吃什么去湿气
1、木瓜
木瓜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助于消化,对于湿气引起的消化不良、胸闷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2、苹果
苹果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纤维质,可以帮助健脾益胃,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湿气排出。
3、香蕉
香蕉味甘,有清热、润肠、解毒的功效,适合体内有热、大便干结的人群食用,有助于改善湿气症状。
4、红豆
红豆虽然不是水果,但常被用来利湿健脾,可以煮红豆汤或者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有助于湿气排出。
5、薏米
薏米性凉、味甘淡,有利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适合体内有湿热的人群食用。
6、南瓜
南瓜性温、味甘,有益气补中、健脾暖胃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
三、4种食物可去“水果病”
1、生姜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的功效,对于因食用寒凉水果引起的胃寒、腹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2、蜂蜜
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因食用某些水果引起的便秘或轻微腹泻有改善作用。
3、柠檬
柠檬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缓解因水果中的某些成分引起的过敏症状。
4、薄荷
薄荷具有清凉解表、疏风散热的功效,对于因食用某些水果引起的皮肤瘙痒或轻微过敏有缓解作用。
温馨提示:水果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而过度的甜味被认为是导致身体积聚湿气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湿气较重的季节里,应谨慎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另外水果属于生冷食物,而过多食用生硬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泡脚加什么好 泡脚加什么去湿气
2、手脚冰凉 一到秋冬季节,许多人手脚冰凉,这是体虚血亏的表现,连续用生姜泡脚1-2周,手脚冰凉会完全消失,并且不易反复。
3、关节炎症 关节炎很难好,但是如果每周坚持用生姜泡脚2-3次,两个多月关节炎就能完全好,泡脚时加上点食盐效果更好。
2、白醋泡脚 净化血液 美白祛斑1、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除了做手术没有好办法,不过用红花泡脚能很好的改善,如果同时配合按摩手法还能完全好,但是水温不要过高。
2、手脚发麻 手脚发麻在秋冬季节最常见,这是末梢神经炎的表现,用红花配上盐水泡,能消除发麻症状,一般连续泡3天就能完全好。
3、大病初愈 受过伤之后,体内往往还会瘀肿血块,用红花加醋泡脚,每天浸泡20分钟,能活血化瘀,化解体内血块,加快恢复速度。
3、当归泡脚 月经不调 缓解抑郁1、月经不调 十个女人有8个月经不调,有的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用当归泡脚,连续泡7-10天,经期不调和炎症就能完全消失。
2、眼袋眼圈 用当归泡脚能改善眼袋黑眼圈。
3、缓解抑郁 当归泡脚能舒缓情绪,在医学上常用作抑郁症和自闭症的医治,能够让烦闷的情绪得到控制,并且减少生气对肝脏的影响。
4、花椒泡脚 腹痛腹泻 提高肾能1、腹痛腹泻 腹痛腹泻秋天最常见,吃药好的还很慢,用花椒泡脚能快速去除体内寒气,止痛止泻,坚持泡上2-3天就能完全好。
2、灰甲脚气 花椒泡脚能改善灰甲脚气。
3、提高肾能 强健的肾脏能让人精力充沛,自信十足,并且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利于家庭幸福,每周用花椒泡脚2次,比做保健还管用。
5、食盐泡脚 增强记忆 延缓衰老 1、增强记忆 生活压力大,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记不住事,用盐水泡脚,能增强大脑供血量,使思路清晰,做重大决策时不妨试试。
2、延缓衰老 经常用盐水泡脚,能延缓衰老速度。
3、防止裂脚 秋冬季节,最容易出现裂脚,如果脚上的角质层很厚更容易裂,用食盐加热水中泡脚,能强力去角质,防止裂脚。
6、艾叶泡脚 止咳化痰 皮肤止痒1、止咳化痰 咳嗽是秋天高发病,一旦得上就很难好。
用艾叶泡脚,每天20分钟,泡首次就会有改善,并且还能清肺热,排肺毒。
2、皮肤止痒 艾草泡脚能缓解皮肤瘙痒。
3、皮肤过敏 艾草泡脚能改善敏感肌肤。
泡脚的禁忌人群1、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用热水泡脚并不能缓解症状,还会使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回流受阻,会使下肢长期处于淤血状态,时间久了会导致小腿部皮肤营养障碍,使其出现散在褐色斑点,皮肤增厚、脱屑,甚至溃疡长期不愈等问题。
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如果长时间热水泡脚会导致细菌入侵的机会增加,诱发软组织感染。
此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洗热水澡的时候水温不要超过40度。
早期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缓解症状,如幸免久坐、久站,,减轻体重等。
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口服药、穿弹力袜等缓解症状。
2、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也感觉不到,所以用热水泡脚很容易导致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结果。
此外,糖尿病人一旦被烫伤,恢复很慢,容易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然而,糖尿病足患者保持足部清洁卫生也非常主要,因此建议患者每晚用35度左右的温水洗脚,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洗完后用柔软、吸水力强的毛巾擦干脚趾缝。
每天夜晚睡觉前要认真检查足部有没有水肿、皮损、皮裂、甲沟炎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下肢动脉硬化或闭塞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腿部的动脉血管出现病变,多表现为自觉患侧腿部发凉,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疼痛乏力,时间久了还会出现腿部变细、局部皮肤变薄,汗毛脱落等皮肤营养缺乏的表现。
过高的水温会增加组织耗氧量,加重血管闭塞远端的组织缺血,导致疾病恶化。
即使要泡脚,也要非常小心,用40度左右的温水泡5分钟即可。
下肢严重缺血的病人我们不建议泡脚,温水洗脚即可。
阴雨天会加重身体的湿气吗?阴雨天怎么样给身体除湿
1、阴雨天怎么样除湿气出现这些身体症状,说明已被湿气侵犯了:1、食欲不振,吃什么都没有胃口,经常感到口淡乏味,明明很口渴却不想喝水;2、白天很疲惫,感觉周身无力,整天头昏脑胀、四肢沉重,特别容易打瞌睡;3、舌苔很厚,早上起床时表现最为准确;4、皮肤起疹子;5、大便较黏腻,抽水马桶总是冲不干净。
中医认为,环境气候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主要的影响,当环境潮湿阴凉时,人体很容易遭受湿气侵犯。
由于“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因此人体祛湿尤为主要。
那么,人体有湿气该怎么祛湿呢?祛湿第一招:勤运动越是不爱运动的人,体内湿气越多,湿气长期不除,则易进攻脾脏,诱发湿热病症。
多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水分代谢,加速身体湿气排出体外,因此平时多参加一些可以流汗的活动,如跑步、打球、瑜伽等,可以“逼出”体内湿气。
祛湿第二招:避开湿气如果经常待在潮湿环境中,湿气是很容易入侵人体的。
因此在潮湿天气里,我们应尽量避开环境中的湿气,如:不要直接睡在湿气重的地板上;下雨天气最好减少外出频率;如果衣服鞋袜没有干最好不要穿上身;洗完澡后要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间湿气重的话可借助风扇、空调等电子设备排出湿气。
祛湿第三招:饮食调理由于人体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和水分的代谢,因此祛湿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调理。
平时在家,自己可以做几味祛湿食疗来祛除体内的湿气。
苋菜肉片汤用料:青苋菜、肉片适量、油盐适量制法:先将水煮开,然后再加入油盐、洗干净的肉片和苋菜,待汤煮开后即可食用。
功效:解毒清热、通利小便,但由于苋菜性寒凉,故阴盛阳虚体质、脾虚便溏或慢性腹泻者不宜食用。
胡椒根煲猪肚用料:胡椒根50g左右,猪肚1个,陈皮1/4个,少量生姜制法:用料洗干净后,一起放进瓦煲中,加入清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加入调料后即可饮用。
功效:此汤可驱寒祛湿、补益脾胃薏米莲子汤用料:薏米30g,莲子30g制法:将用料洗干净后放入沙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个小时候,,加入调料后即可饮用。
功效:祛湿、健脾、清热,有助于缓解食欲不振、入睡难烦躁等症。
“回南天”给人带来的不便,想必每个生活在南方沿海地区的人都亲身体验过,天气潮湿虽令人讨厌,但身体“潮湿”更令人难受,在这阴雨绵绵的潮湿天气里,大家记得要给自己祛湿哦。
2、身体内的湿气来源睡眠不足睡不够巨大程度与脾虚有关。
若脾虚,会影响其运化水湿功能,湿邪易乘虚而入。
建议每天夜晚11点钟前就睡觉,提高睡眠质量。
口味偏重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负担过重而加重体内湿气。
嗜酒吃凉其中,酒助湿邪;贪吃生冷食物伤损脾胃之阳,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制造入侵机会,这是加重湿气的关键因素。
坐多动少久坐及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
“动则升阳,静则养阴”,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喜湿贪凉衣着“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久留潮湿之地或冷水淋浴,都容易让湿邪侵袭肌肉、关节。
所以,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在“除湿”方面,必须重视护脾,宜经常吃些山药、苡薏仁、赤小豆、白扁豆、莲子、芡实等有健脾除湿作用的药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