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会对什么气味比较有吸引(仓鼠对什么味道比较敏感)
【千问解读】
啮齿类的化学通讯在种的隔离、个体识别、攻击行为、配偶选择、性识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啮齿动物对同种气味的行为反应特点与社群组织有一定联系(Doty,1986;Ferkin 等,1987)。
一些研究初步表明仓鼠在非繁殖期仍然是独居的,与许多小哺乳动物冬季集群的习性不同。
文章通过对大仓鼠的室内研究,探讨非繁殖期仓鼠气味的性识别和同种吸引的作用,同性和异性个体间行为关系及气味标记在维持社群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在实验室通过对陌生成年仓鼠非繁殖期的气味偏好、性别选择和两鼠间的行为关系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因为具体实验方法比较复杂,在此无必要详细说明,实验现象为:
1. 异性相遇时,雌性的攻击行为比雄性强,防御行为比雄性少,雌鼠为胜鼠,雄鼠为败鼠;雌鼠腺体的标记比雄鼠多,腺体骚扒行为性别差异不显著,修饰行为差异也不显著。
2. 同性鼠相遇时,总有一方的攻击行为多于对方,而防御行为少于对方,该方为胜鼠或优势鼠,对方则为败鼠或从属鼠;胜鼠腺体的标记行为显著多于败鼠;雄鼠相遇时,胜鼠的修饰行为显著多于败鼠,腺体搔扒差异不显著;雌鼠相遇时,胜鼠的腺体搔扒多于败鼠。
是中国最专业的仓鼠网站。
在这里您能分享仓鼠饲养经验和美图视频;在这里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仓鼠饲养高手!来52仓鼠做一个负责任的主人吧!
3. 用Y-型迷宫进行选择测试时,在雌雄“个体”之间,雄性仓鼠选择同性个体,雌性不表现出性别偏好。
在观察箱内,无论同性相遇还是异性相遇,两鼠间以攻击行为为主,基本无友好行为。
实验表明,在非繁殖期,陌生成年仓鼠之间攻击行为强烈,无友好行为,说明难以形成集群。
研究用非繁殖期的大仓鼠雌雄配对饲养(65对),结果在10天内有9对出现其中1只死亡,36对出现其中1只重伤,其他20对也未完全友好相处,证明集群难以形成。
与过去对仓鼠的研究报道相吻合。
对实验的讨论:
1. 攻击行为在定居者和扩散者之间不同,往往定居者表现出较强的攻击行为(Wolff,1985;Ferkin,1990),雌性大仓鼠表现出比雄性强的攻击行为。
另外,强烈的攻击行为形成独居的生活方式,使食物可以满足独居鼠的需求.
2. 啮齿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复杂和多变的(Wolff,1985),对气味的偏好和性别选择可以反映动物间的社会关系,它是繁殖行为、攻击行为、生理状况、排卵方式、婚配制度、抚育特点、空间关系等的综合表现(Ferkin等,1987;Ferkin,1990。
实验表明非繁殖期同种的气味和个体对仓鼠有吸引作用,说明独居的仓鼠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行为关系。
行为观察的结果表明陌生仓鼠之间的行为关系主要是攻击行为。
在Y-型迷宫中,仓鼠选择不同性别个体的行为动机是进行攻击。
我们在实验中也发现被试仓鼠和所选择刺激源仓鼠隔网进行撕咬并进行频繁的腺体标记,说明发生攻击行为,因为腺体标记和攻击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Johnston,1985
仓鼠对同种气味的偏好,与多数啮齿动物偏好同种气味的行为反应相同(Brown,1985b),气味对鼠的吸引说明化学通讯在仓鼠种识别中起重要的作用。
独居的雄性仓鼠在非繁殖期对气味不表现出性别偏好,说明雄性仓鼠不与同性或异性形成集群;雌性仓鼠偏好雄性的气味(与雌性相比),可能与雄鼠的气味能诱导雌鼠动情有关(Brown,1985a)。
Ferkin等(1987)。
在非繁殖期,雌雄相遇雌鼠总是胜鼠,所以雌鼠总选择雄鼠的气味。
同时,从另一方面看,雌性比雄性对气味更敏感,分辨能力更强。
在非繁殖期,多数啮齿动物偏好同性的气味或不表现出气味的性别偏好,而雌性仓鼠仍然偏好异性气味,这可能与其在非繁殖期仍然独居有关。
同时,也说明在非繁殖期的仓鼠仍然有气味的性别差异,雌性对气味的反应更敏感。
在Y-型迷宫中,仓鼠对不同性别的双项选择结果与气味选择结果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对气味的选择只能反映仓鼠最初的行为动机;被铁丝网隔开的个体之间除了气味通讯,至少还有近距离的视觉和声音通讯,这些通讯进一步影响了个体选择。
这说明了气味并不能决定大仓鼠的全部行为,只是起到部分或引导第一步行为的作用。
在非繁殖期,无论雄鼠,还是雌鼠,两鼠相遇后,总是胜鼠的腺体标记行为明显多于败鼠,说明非繁殖状况的仓鼠仍然有明显的腺体标记行为,与攻击行为有密切关系。
同时胜鼠的腺体标记行为频次增多,说明腺体标记的化学信号可以表明其优势地位,有利于保护巢穴和储存的食物(Johnston,1985)。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