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中医有“苦夏”的说法,即因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因此就需
【千问百科解读】
夏季已经过去,逐渐的秋季就要来了,在秋季到来的时候有一种贴秋膘的说法,要是贴秋膘的话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贴秋膘是属于哪个节气的风俗呢?
贴秋膘从什么时候开始立秋节气。
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中医有“苦夏”的说法,即因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因此就需要在秋天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贴秋膘是十分合适的。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风俗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
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贴秋膘是什么意思原来,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
所以北京、河北、东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
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
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
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
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
又如“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
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贴秋膘有必要吗中医认为,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亦是如此,故有秋收冬藏之说,人体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频饮冷,常食冻品,再有夏季暑湿困脾,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多有一定程度脾胃功能减弱,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因此秋天需要适当进补,但中医讲究辨证、辨体质,根据具体情况,也不是人人都能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