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两性技巧 >

什么样的抑郁症会变成双相情感障碍?

时间:2024-08-29 12:36 来源:小叶 作者: 小叶

简介:青春期抑郁症相较于成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患者最后病情可能会转变成双相情感障碍。

【千问百科解读】

文/李少成

青春期抑郁症相较于成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发病机制多种多样,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最后转归也千差万别。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患者最后病情可能会转变成双相情感障碍。一旦转变成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难度会大幅度增加,最终预后也十分堪忧。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容易转为双相呢?结合精神医学、神经内科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转变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有以下特点。

一、浮夸炫耀。

过分夸大自我价值,特别容易炫耀,总是希望受到他人的特别关注,总是希望自己是人际社交的焦点;过高评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社会地位;容易借别人的嘴和别人的背景资源来 为自己背书站台,借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比如特别喜欢炫耀自己认识哪个成功人士或知名人物。

过分夸大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的贡献和存在对亲人、朋友、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最容易有的想法是“如果不是我,他怎么可能有今天呢?”

二、内心脆弱。

对于别人的批评反应十分强烈,容易暴怒、羞愧或感到耻辱。有时候为了顾忌形象不愿意表现出来,但内心波涛汹涌,由于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而强行压抑,所以会有虚伪的表现。

三、喜欢控制。

喜欢操控指使别人,特别愿意指使亲人,而且毫无内疚感。也特别愿意指使地位、学历、年龄、容貌不如自己的人。处于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霸凌同伴的行为。

四、谄媚讨好。

性格中有讨好的一面,对于其认为的权威,无意识地会使用迎合讨好、恭维奉承的态度,这与对待亲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对外人亲近,对亲人疏远;对外人和善,对亲人凶恶”的印象,俗称窝里横。

五、自以为是。

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关注的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也表现在自己认准的哪怕是错误的事情也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常常为了某些问题诡辩,以此种方式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认错”给这种人带来的痛苦十分剧烈。

六、贪欲深重。

对于成功、权力、荣誉、美貌、爱情等,有非分的幻想,并坚信自己享有很高的荣誉,并被重要的人物所信赖。其内心的想法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

七、特权思想。

特别痴迷于自己有没有特权,并且在团体里以及重要的他人面前,希望自己是特殊的、享有特权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其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展示其优越感,这种特权思想经常会带给身边人很大的困扰和麻烦,容易打破规则限制并给事情带来不好的结局。

八、缺乏同理心。

这种人对别人缺乏同理心,但会要求别人理解自己的情感感受、要求和欲望,在这一点上特别容易形成双重标准,对待自己很宽容,对待别人却很苛刻。

九、强烈的嫉妒心。

由于外在的财富、权利、地位、容貌是支撑其自我价值的主要因素,又有强烈的比较心理,因而对别人拥有的优点会十分嫉妒,甚至有意无意地打压或者抹黑对方。同时,此类人又有迎合讨好他人的特征,容易给人留下“两面三刀”的印象。

十、人际关系不良。

无法形成持久的恒定的人际关系,不管是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都很难持久而稳定。人际关系容易处于忽冷忽热的状态,当相处过程中有求于对方或者彼此相处比较融洽的时候 ,此类人特别容易没有边界感,容易对关系方过度索求,“剥削”对方,而一旦对方有一次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哪怕有意见分歧,就特别容易开启“一拍两散模式”,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当他再次需要这份友谊的时候,却会责怪别人小气。此类人容易“忘恩负义”。

十一、过分物质化。

由于这样的人属于自恋的或自我中心的,内心缺乏亲密的情感感受,表达亲密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物质。所以物质是这些人和外界建立关系的桥梁,也因此,这样的人遵循利益优先原则。不管对于友情还是亲情,容易开启“情感交易”模式。内在思维模式类似于“我给你送过生日礼物,你怎么连个别墅都舍不得给我买呢?”

十二、特殊癖好。

此类人由于偏执于优越感的追求,为了达到某种优越感而自身实力又不足的时候,特别喜欢专注于小众的或吸引眼球的事物来彰显自己的价值,并希望别人也接受自己的喜好。

一旦青春期抑郁症患者出现上述五种特征,容易在治疗不当的情况下转变为双相情感障碍,对此,精神心理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患者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