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03 点击数:
简介:最热的一天,最热的一年全部都出现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只有热,更热的区别了? 的确,这样的地球气候变化真的是有点极端化了,动不动在刷新人类的认知,而且最为常态化的气候也是越来越少了。

什么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甚至不少人在一年之中也没有多大感觉了,这些都说明了气候变化的加剧程度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如果这样下去,人类的生存受到危机只会更大

【千问解读】

最热的一天,最热的一年全部都出现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只有热,更热的区别了?

的确,这样的地球气候变化真的是有点极端化了,动不动在刷新人类的认知,而且最为常态化的气候也是越来越少了。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什么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甚至不少人在一年之中也没有多大感觉了,这些都说明了气候变化的加剧程度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如果这样下去,人类的生存受到危机只会更大,这绝对不是好事情。

超50度高温不断,更多了,热已经成为常态化!

的确,地球的极端性高温是越来越普遍了,已经不是很多人说的什么基本35度+就叫高温,要是没有40度,都有点算不上高温了。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不说远了,就说在7月之中,这样的高温发展就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热变得更加地普遍,这不是乱说,而是有实际性的数据。

比如在7月之中,美国出现了高达53.3摄氏度极端性高温,中东多个国家和地区最高气温突破50摄氏度,看到没?这是多个,不是一个国家。

当然,我国其实也是40度+的高温出现,特别是西北方向。

但是在我国东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之下,也出现了40度以上的高温,所以,不少人感受到了台风得降温,但台风走了之后,高温又回来了。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所以,全球各地都是在热,这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然而,在7月之中,人类还创造了地球最热的一天,再次打破了历史,不得不说,似乎大家看到的只有热了,就没有冷这个说法了一样。

但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这是属于季节性变化,出现高温也是正常,但是出现极端性的高温是不正常的,这是凸显了气候格局的转变。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所以,超50度高温不断,热已经成为常态化!未来没有40度,可能真的不能算是高温了,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这回头来看看2023年,不少人都在说热,这2024年是不是更热?的确2023年整体也是较热的。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大家可以看一下数据,2023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最近10年(2014~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2℃。

2023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0.92℃,是1901年以来第二暖年份。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所以,2024年如果刷新了这个数据,那肯定又是史上最热,一年比一年热就是趋势。

气候已经不可逆转了?

的确,气候的变化趋势让人担忧,2024年至少是极其复杂的年份之一。

而在7月,人类再次创造历史性最热的一天,其实在最热的一天前,人类上半年也是打破了历史,包括去年的下半年——也就是从2023年6月至今年6月,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经连续13个月创同期最高纪录,有专家预计,2024年可能碾压2023年而成为最热一年。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所以,高温的发展是越来越凶猛,全球多地遭遇热浪侵袭,而且除了高温之外,降雨也是如此,我国的降雨变得也很疯狂,也就不看远了,就说在7月之中,也是这种状态。

我国东北,华北等不少区域,都打破了区域性的极端性降雨极值,这都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虽然在降雨的角度来讲,可能很多人说这就是季节性降雨时段,常年的七下八上时段,这没有什么惊讶的,的确这并不惊讶。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但是也是因为极端性的问题,这才是关键,比如:7月下旬以来辽宁出现4次区域性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所以,都是呈现出极端化发展,那气候已经不可逆转了?

的确,今年的气候真的有这样的趋势,人类甚至有可能已经彻底打破了1.5度的气温控制线,导致气候变化是越来越强烈。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那么,这种趋势,势头给人的感觉就是气候极端化,可能已经走向了不可逆转的局面。

所以,人类真的应该苏醒了,气候对人类的危机已经明显加剧,这绝对不是好事情,只要这样下去,可能在气候方面对人类的致命性危机,也会呈现出规模性发展。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什么最热一年罕见,未来可能真的就是年年变成最热一年,大家要做好心里准备了。

会看一下,其实专家预计——2024年可能碾压2023年而成为最热一年,这完全也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没错,面对极端性气候变化之下,联合国在7月针对高温的问题,也再次发布了预警,呼吁采取全球行动,应对气温上升带来的挑战。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来自古特雷斯表示,极端高温不再是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现象,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对每个人、每个地方来说都越来越危险。

极端高温摧毁经济,加剧不平等,破坏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造成人员死亡。

据估计,高温每年导致近50万人死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化石燃料驱动的、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所以,要想地球的气候得到转变,人类必须加速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不然,世界将没有安全地点,在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受到气候的威胁,这话已经说得非常明显了。

当然,此前关于地球走向不可逆转的局面,也可以看出来时间不等人了,地球的15个气候临界点已9个被激活。

这也就是说,超过了一半的气候临界点都已经被打破,分别为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北方针叶林、永久冻土、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亚马逊雨林、暖水珊瑚、西南极冰盖、东南极部分地区。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而剩下的气候临界点,如果2024年保持上半年的气候变化趋势,那很可能会突破剩下的大部分。

那么,当全球所有的气候临界点突破,你说人类还如何生存?这完全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气候变化加剧之中,人类也需要快速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等,这样才可能迎来转变的过程。

#宝藏兴趣攻略#

气候导致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的真相与小冰河期的关系

明朝的灭亡令许多人磋叹不已,悲哀的王朝,悲哀的时代,许多人都在探讨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几乎每个人都想穿越时空做回,来挽救大明王朝。

流行的观点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争议颇多,我们从各类宫廷剧中就可以归纳出“党争”、“厂卫”、“宦官”、“战乱”等几点。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明朝灭亡时,正是北半球气候的小冰河期。

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指中国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

明朝晚期,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连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以及《·五行志》、《·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导致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甚至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也许天灾并非明朝灭亡的根本,但如果再加上人祸,也就真是神仙难救了。

这里面有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以只知空谈、放炮的为代表的文官势力过于强大压制了皇权;二是以“明朝第一能人”自居的的赋税改革,商业的过渡扩张,耗尽了帝国的资源,最终搞垮了这个帝国。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诡异。

人类历史经历的“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顾名思义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

历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

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

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中国的农作物欠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一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河期。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末年、、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间,世界气温剧降,造成我国绝大地区出现了干旱,粮食大量减产。

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

而中国的历史也在这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社会动乱。

由此证明,动乱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确实和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

如果你研究中国古代气候的变化,会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气候变化几乎和朝代更替,游牧入侵,农民起义完全相关。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北方也是全球游牧民族发源地蒙古大草原。

在气候寒冷的时候,北方忍受饥荒的游牧民族入侵南方,而中原的农民在荒年爆发的所谓起义或者说是流寇。

每次小冰河期都是一次人口锐减的过程,无论是饥荒还是屠杀。

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一半,是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

下一个“小冰河期”即将到来? 对某些人来说,小冰河期只是一段历史奇闻——一直温和的世界上的一次偶然的气候波动。

科学家们不是一直在宣扬“地球变暖”论吗?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地球就会继续变暖,北极圈将完全无冰嘛。

但事实是:根据科罗拉多州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资料,自2007年以来,北极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议防止全球变暖的人士也未反驳这一点。

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global cooling),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

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气候变暖是因为过去海洋周期处于“温暖期”,而目前正处于“寒冷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比这更令人着急的是,这种气候的起源,仍然是个谜。

随机文章「天若有情天亦老」2百年后才有人对出下一句 成千古名对有谁知道『三国东汉的一些官名』?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东北虎吃掉十米巨蟒,巨蟒被老虎戏弄后杀掉(巨蟒吞噬老虎纯属谣言)俄罗斯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号称最先进导弹(实际不如战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朱允炆削藩连对五王下手 最后为什么任由朱棣成了气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削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允炆快刀削藩,连废五王,为何任由成了气候? 削藩,是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的头等大事。

早在还在世时,他就表达过对于各位叔叔的担忧。

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都是老朱家的人,我把朱棡、朱棣、朱桂、朱橞、朱权等人分封出去,这天下肯定始终都是我老朱家的。

可朱允炆却不这么想,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叔叔们一个个,他晚上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

1398年,朱元璋驾崩,新朱允炆在、黄子澄的建议下,吹响了削藩的号角。

不出两月,朱有爋上奏朝廷,检举父亲周王朱橚谋反,便被废为平民,被流放到云南。

随后湘王朱柏被逼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相继被废。

紧接着,朱允炆将刀口对准了燕王朱棣,似乎朱棣也即将步入五位兄弟的后尘。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棣不仅成功躲过了侄子的屠刀,甚至还顺利夺取北平城,开始了造反之旅。

朱允炆的削藩进程,为何单单在朱棣这里卡了壳? 1.高估自身实力,操之过急 朱允炆继位时,也就二十岁出点头,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

一朝登基,大权在握,这位年轻人不可避免得飘了。

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撺掇下,迅速把自己打到了们的对立面。

要了解强如,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先扫清中央的障碍,然后慢慢蚕食诸侯们的势力。

看来朱允炆并没有仔细研读过汉书,放着现成的模板不抄,偏偏去挑战地狱难度。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朱允炆名分早定,从小在温室中长大,爷爷朱元璋乾纲独断,为了让他坐稳皇位,连爱将都照杀不误。

他不似汉武帝那般,自小就在夹缝中求生,了解权力斗争的血腥。

在朱允炆的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哪怕自己的亲叔叔,也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要杀要剐全凭他一句话,毕竟他的爷爷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

可他朱允炆毕竟不是朱元璋,上台之后他急匆匆地将自己那套班底扶上马,以为这样就能站稳脚跟,可其他大臣压根不买他的帐。

在削藩这件事上,不少人都是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

朱棣可是在权力网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油条,对这帮大臣的心思一清二楚,该收买的收买,该策反的策反,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2.过分爱惜名声,心慈手软 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熏陶,朱允炆对仁孝看得极重,他多次修改《大明律》,摒弃严刑峻法,颇得朱元璋认可。

然而这种仁孝,一旦和权力斗争发生碰撞,就显得有些软弱、幼稚。

朱元璋曾经问过,如果叔叔们不听指挥,他该怎么办。

朱允炆回答道:“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 这段话说得中规中矩,朱元璋对此也比较认可。

但是了解朱元璋的人,都应该清楚,、案、案、中,他可曾想过德怀之,礼制之,大笔一挥,连坐者何止千万。

可虎毒不食子,狠辣如朱元璋,在涉及自己儿子时,也不免犯了双标的毛病。

在他眼里,对孙子有威胁的大臣,已经被自己杀得,儿子们再折腾也翻不起什么浪来,不如留他们一条命,给朱家开枝散叶。

朱允炆自然不了解爷爷的想法,他可是将自己这段话当成了削藩的准则。

在朱棣尚未起兵前,他有很多机会兴师问罪,却都心慈手软错失良机,坐等燕军成了气候。

3.象牙塔终究敌不过社会大学 朱允炆虽然心软,但也不是傻子。

朱棣反象初现后,他直接让心腹大臣接管了北平的防务,监视着叔叔的。

要说朱允炆也算有识人之明,派去的张信、张昺和谢贵几人,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到了北平就牢牢控住了九门,连只鸟都飞不出去。

不得不说,朱允炆能够被朱元璋看中,确实有两把刷子。

只是他在皇宫这座象牙塔里学到的那点帝王心术,在对付社会大学毕业的朱棣时,显得有点捉襟见肘。

朱棣先是闭门不出,对外称病,暗中策反了北平都司张信。

他还将自己的手下,做出一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假象,引诱张昺和谢贵前来拿人。

这可是白捡的功劳,谢张二人自然不能放过,立马就跑到燕王府领人。

刚到端礼门,就被燕王府的士兵团团围住,被逼无可奈何两人只得自杀谢罪。

拔掉了朝廷的钉子之后,燕王府的将领张玉、朱能,迅速接管了北平九门,朱棣也一改病容,拉起奉天靖难的大旗,开始了为期四年的造反之旅。

朱元璋分封藩王之初,时任平遥县训导的叶伯巨,就曾用“七王之乱”、“”警告他,亲王势力过大容易尾大不掉,对中央构成威胁。

然而朱元璋不仅没有听其劝告,反而将叶伯巨打入死牢。

作为孤儿的朱元璋,对于血脉亲情有种盲目的信任,在他看来自己的儿子们,一定能够履行好拱卫边疆的职责,让孙子可以高枕无忧地推行仁政。

然而他并不了解朱棣这些儿子们,更不了解朱允炆这个孙子。

在他死后不过两个月,儿孙之间便已经势同水火、刀剑相向。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给朱允炆留下的铁桶江山,居然如此,短短四年就,成全了朱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气候已不可逆转了?50度高温更多了,联合国警告:地球没有安全地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