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是什么鸟?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击数:
简介:导语:我们都学过司马迁的陈涉世家里面这样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那么鸿鹄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呢?北大校长曾经还念错鸿鹄这个词语,引起了广泛人士的热烈谈论。

那么接下来就由星云探秘网小编为大家揭秘鸿鹄是什么鸟以及北大校长念错鸿鹄一事吧!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千问解读】

导语:我们都学过司马迁的陈涉世家里面这样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那么鸿鹄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呢?北大校长曾经还念错鸿鹄这个词语,引起了广泛人士的热烈谈论。

那么接下来就由星云探秘网小编为大家揭秘鸿鹄是什么鸟以及北大校长念错鸿鹄一事吧!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鸿鹄(hóng hú)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鸿鹄中的鸿指的是大雁,而鹄指的是天鹅。

鸿鹄又可称之为鹄、鸿、鹤、白鸿鹤等,是古人对秃鹰之类飞行极为高远鸟类的通称。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大雁和天鹅是近亲,均是鸟纲,雁行目,鸭科,雁亚科。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鸿鹄则是白色的凤凰。

在古时发音中,鸿与黄的发音,及鹄与鹤的发音很容易混淆。

故而鸿鹄也常被误读成黄鹄、黄鹤等。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刚刚过去的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花絮”,校长林建华在致辞中将“鸿鹄”一词中的“鹄”字念错,迅速在网上引发讨论。

昨天,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论坛上发文向学生致歉,这封近千字的致歉信处处透着真实、坦诚,受到北大师生、校友以及校外人士的称赞。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校庆纪念大会当天,林建华发表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演讲。

讲稿里有一处表述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发言中,林建华将“鸿鹄”的“鹄”念成“hao”,引起了广泛关注。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昨天林建华通过未名BBS论坛发表《致同学们》的信,全信以“抱歉”开头,以“致以歉意”收尾,主动承认自己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

林建华在信中坦言自己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林建华说,上中小学时,教育几乎停滞了,自己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他也告诉学生们,自己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学生们知道真实的自己,“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

”林建华说自己会努力,但也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他告诉学生,所有重要讲话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他希望大家了解的。

这封致歉信由他亲自写就,许多过去学习生活的经历更是第一次透露,完全是真情流露。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鸿鹄的寓意

古今中外,人们都爱天鹅。

我国古代称天鹅为“鹄”或“鸿鹄”。

在国外的民间传说中,也常有天鹅的形象出现。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芭蕾舞《天鹅湖》表现的就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多情坚贞的公主,被恶魔掳去变为天鹅,后在爱情力量的感召下战胜恶魔的神话故事。

天鹅善飞,是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它的洁白和远举高飞成了人们心目中纯洁、善良、高尚、勇敢的象征。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鸿鹄的由来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鹄》中引赞宁语:“凡物大者皆以天名。

天者,大也,则天鹅名义,盖亦同此。

”古代中国称天鹅为鹄(读音hu胡)、鸿、鹤、鸿鹄、自鸟、鸿鹤、黄鹤、黄鹤等。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注释:“鹄,水鸟也。

其鸣声鹄鹄。

”《说文解字》曰:“鸿,鹊也。

鸿鹄、黄鹄也,从鸟告声。

”《庄子·天运》云:“鹄不日浴而白。

”《陆矾·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曰:“鸿鹄,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雁。

关于“鸿”和“鹄”的文字记载,见于不同时期的碑文和古籍。

几千年来,其字形变化不大。

而“天鹅”一词较早出自唐朝李商隐的词句:“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

”《诗经》云:“白鸟洁白肥泽。

”至今日文中的“白鸟”就是指天鹅。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这一词出自于《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

鸿鹄:天鹅,鸿鹄之志,意天鹅之志向,因天鹅飞得高而远,故喻意志向高而远大!

鸿鹄是什么鸟 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讲解的鸿鹄以及鸿鹄之志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已经十分了解了吧!以至于北大校长在致辞大会上读错鸿鹄发音,真的是让人意想不到。

不过北大校长对全校师生作出的诚恳真情流露,也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赏,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改正和学习的路上~~

迈锡尼文明是如何毁灭的是怎么回事?毁灭的真相是什么

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在爱琴海诸岛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制国家,因当时最强大的王国的首都叫迈锡尼,所以人们称之为迈锡尼文明。

1876年著名学家谢里曼发掘出了迈锡尼文明遗址,其中发现了大量的线形文字—泥版文书。

这些泥板文书大多出于公元前13世纪每块上的文字,少的三四个,多则达百余,以简短者居多。

从这些文字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迈锡尼文明的人口状况、牲畜和农产品的数量、土地的数量、祭品的多寡、武器数量等,据此又可以推断出当时的经济、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人们惊讶发现当时已经是奴隶制国家的成熟阶段,自由民已经有了很大的贫富悬殊迈锡尼遗址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精美手工艺品、青铜武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以战争题材为主要内容的壁画。

公元前1400年以后的一百多年内,迈锡尼文明各中心与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地方有频繁的商业联系。

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交往的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国力日强,逐渐成为一个无人可与之抗衡的大邦。

公元前1400至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达到了全盛时期考古发现迈锡尼遗址主要是国王居住迈锡尼纯金面具的城堡,它的城墙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据说是依照阿伽门农的面部特征而制成的。

5米,高8米,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因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

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市民工匠居住其间然而昔日如此繁荣的文明世界,今天却变成了一堆断壁残垣,不禁令人生出无限的感慨和疑问:迈锡尼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 有人认为迈锡尼文明的衰亡与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有关。

虽然最后希腊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然而他们围攻特洛伊城长达10年之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特洛伊城在被围困的10年内其实已经相当贫困,因此当希腊人最后攻破特洛伊城后,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也不够补偿他们的战争消耗。

所以在得胜的诸国(以迈锡尼为首)敲锣鼓而回后,等待他们的是“黄雀在后”的厄运:迈锡尼诸国元气大伤,北方纷南下,最终导致了迈锡尼文明的衰亡另有人说“罪魁祸首”是北方的游牧部落中的多利人。

在著名的中,便记述了远在特洛伊战争之前,北方的游牧部落就逐渐南下进入迈锡尼世界的势力范围,其中多利人就从伊庇鲁斯到达了罗得斯等属迈锡尼的岛上。

但是很多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在多利人人侵之前,迈锡尼事实上已经衰落了。

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公元前13世纪后期,迈锡尼文明的统治已经开始动摇,大量的城市已经荒弃,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的居住地有30个以上,到了公元前11世纪仅剩下了40多个。

另外,直到今日,考古学家也没有找到多利人人侵的证据。

甚至有人猜测,多利人在早期是臣服于迈锡尼人的,多利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居住在迈锡尼世界,只不过他们是被统治者。

在荷马史诗中这样记述:赫拉克里特在迈锡尼服了12年苦役,80年后,也就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他的子孙返回,带来了多利人推翻迈锡尼人统治的消息一这只是内部的阶级斗争,而不是民族入侵问题。

例如迈锡尼世界的另一个强大的城邦派罗斯,公元前13世纪中叶,由于青铜不足,青铜业衰落,从而激发了城市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国家经济组织呈现松散无力的状态,税收无法保证,国库空虚,另外神权也受到极大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派罗斯的中央集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这可能是导致迈锡尼毁灭的根本原因。

还有人说迈锡尼世界是在海上民族的入侵下灭亡的。

在公元前13世纪末,东地中海的海上民族陆续破坏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许多城市,自然也影响到了迈锡尼。

但是我们从泥版图书上并未发现国家有特殊的军事行动,另外就算派罗斯王宫没有防御工事而遭毁灭,但是像迈锡尼等许多城邦都有巨石筑成的高墙,可谓了,又怎么会遭受这等厄运呢? 也有人说是因为天灾的缘故,迈锡尼文狮子门明才消亡的。

有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发生了连年的干旱,造成食物短缺,人口锐减位于迈锡尼城堡的入口处,除了防御功能,城门并且到处都是饥民暴动,在这样的情情况下 迈锡尼文明自然逐渐式微,已知为异族所吞灭了。

但是这些说法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要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只能寄托希望于更多新资料的挖掘和研究。

随机文章史上最离奇越狱!3人靠假发、汤匙,逃离鲨鱼围绕的“恶魔岛”,50年后还寄信来自首…清朝的皇后权力多大?这件事让人傻眼:竟然是她决定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揭秘蜜蜂的飞行之谜,高频振翅达到快速飞行的目的(每秒240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维多利亚时代简介是怎么回事?时代的特点和风气是什么样的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时代,后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

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的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它的领土达到了3600万平方公里。

大英帝国的经济占全球的70%,贸易出口更是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上几倍。

与爱德华时代一同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

亦有学者认为,应将通过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视为一个新的文化时期的开端。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维多利亚女王(亚利山德拉·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于1837年继承王位(当时她18岁),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

1837年,18岁的女王维多利亚登基,新女王在继位之前的日记中写道:既然上帝把我置于这个国家的王位上,我将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尚年轻,可能在许多方面缺乏经验,但我肯定,几乎无人像我这样怀着为国为民的良好意愿和真切希望。

女王充分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在其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

她自己生活严谨,工作刻苦,对别人又充满责任感。

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

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时代特点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当时英国的经济占到了全球的70%。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明浪潮,维多利亚人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

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的铁路交通贯穿。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

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

社会风气 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称,也是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美国的废奴运动正是这一进步思想的体现。

那个时代的中上层阶级对于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

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早将具体烹调方法如调料用量等详细写入书中。

一些厨房小厨具也流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这个时期,英国盛行下午茶,贵族们早餐丰富,午饭简单,晚饭很晚。

据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侍从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会觉得很饿,于是便让仆人拿些小茶点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

事实上,围绕着这种下午茶习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馆开始设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众开放的茶馆,茶话舞会更成为一种社会形式,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小姐们在那里与男友们会面。

这个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结束。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1936年,第一届世博会时期建成的水晶宫倒塌,宣告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

经济盛衰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世界之巅,当时,它的工业生产能力比除其之外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它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英国的富庶已经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1851年一个法国人参加了在水晶宫举办的博览会后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养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国,一个民主的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进行生产。

所以,维多利亚中期的英国为他们的无可匹敌的地位洋洋得意,它这时是世界的贸易中心,历载“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温暖区域扩展。

” 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然而从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却开始丧失了,其他国家迎头赶上,而以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例,在1880年~1890年的10年间,英国年增长率是30%,德国是29%,美国是41%。

1890年~1900年这10年英国是34%,德国也是34%,美国是38%。

但1900年~1913年,英国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德国却增长30%,美国增长了39%。

1880年,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有40%以上是英国的,到了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在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变成了29.9%、26.4%和12.6%,英国的下滑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这只是相对下滑,从绝对数字上看,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维多利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富庶,直至今天一直都是这样的,英国一直都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然而这种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

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个国家存在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都与时代格格不入。

应该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的这些政治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不过时过境迁,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这套制度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成为强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谐的阴影。

我们仅以议会选举为例,1715年选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则只占25%了。

1793年一个由辉格党组成的团体“人民之友会”曾发表过一份报告,说英格兰总共400多个议席中,占一半以上的256个议席是由11075个选民选出来的。

选民人数少对于贵族最为有利,它能使贵族寡头利用贿选来操纵选举。

这样在18世纪,贿选风气盛行,几乎每一个议员都是靠花钱买进来的。

议员花钱进议会,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钱收买他们。

于是腐败之风盛行于政界,这就是“腐败的旧制度”。

总之,在进入工业化之后,英国被许多成就陶醉了,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他们将这一切归结于英国的制度优越,而根本没有想到,它的制度仍存在许多结构性弊病。

它犹豫于对制度进行及时的变革,由此出现制度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积累了种种的问题,这对于它的强国地位是十分不利的,这是造成日后被美国迎头赶上的一个潜在隐患。

实际上,直到19世纪下半叶,当英国越过强盛的巅峰时,许多人才开始对国家制度进行反思,进而开始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大调整的改革时代。

虽然这些调整与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清除了延续已久的积弊,但此时要坐回全球老大的位置就很难了,那时英国从全球霸主的位置上退下,但直到今天,英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世界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并且掌控世界的舆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优势中存在的隐患会影响全局,英国的教训值得思考。

随机文章宇宙10大神秘谜案,宇宙中暗能量96%看不见摸不着(懵逼)千万不能唤醒前世记忆,大脑陡然接收前世记忆可是会变精神病的天王星有多少颗卫星,天卫三最大直径达1578公里(共29颗卫星)太阳系为什么绕银河系​原因,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系转英科学家揭喜马拉雅雪人之谜,DNA与古北极熊一致/恐真实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鸿鹄是什么鸟?北大校长致辞念错鸿鹄引发热议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