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水下火山引发 85000 次地震

震群始于 2020 年 8 月,并于当年 11 月消退,是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地震活动。
新的研究发现,地震很可能是由热岩浆的“手指”刺入地壳引起的。
“地球上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的入侵,但这是我们首次在那里观察到它。
”该
【千问解读】
南极附近一座长期休眠的水下火山已经苏醒,引发了 85000 次地震。
震群始于 2020 年 8 月,并于当年 11 月消退,是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地震活动。
新的研究发现,地震很可能是由热岩浆的“手指”刺入地壳引起的。
“地球上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的入侵,但这是我们首次在那里观察到它。
”该研究的合著者、波茨坦 GFZ 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的地震学家 Simone Cesca 告诉 Live Science。
“通常,这些过程发生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而不是在人类生命周期的过程中,”Cesca 说。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很幸运能看到这一点。
”
该群发生在虎鲸海山周围,这是一座从布朗斯菲尔德海峡海底升起2950英尺900米的不活跃火山,布朗斯菲尔德海峡是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西北端之间的一条狭窄通道。
根据《极地科学》Polar Science杂志2018年的一项研究,在这一地区,,凤凰构造板块正在潜入南极洲大陆板块之下,形成了一个断层带网络,拉伸了地壳的一些部分,并在其他地方打开了裂缝。
南设得兰群岛之一的乔治王岛研究站的科学家们最先感受到小地震的隆隆声。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塞斯卡和他在世界各地的同事那里,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与岛上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单独的项目。
塞斯卡说,该小组想了解发生了什么,但乔治王岛很偏远,附近只有两个地震站。
因此,研究人员使用这些地震站的数据,以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个地面站的数据,来测量地面位移。
这项研究的作者在4月11日的《通信地球与环境》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还研究了来自更遥远的地震站和环绕地球的卫星的数据,这些卫星使用雷达来测量地面的移动。
附近的台站相当简单,但它们有利于探测最微小的地震。
与此同时,距离更远的台站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因此可以描绘出更详细的大地震图像。
塞斯卡说,通过将这些数据拼凑在一起,该团队能够创建一幅触发这场大规模地震群的潜在地质图。
这一系列中最大的两次地震是10月的5.9级地震和11月的6.0级地震。
11月地震后,地震活动减弱。
研究发现,地震似乎使乔治王岛上的地面移动了大约4.3英寸11厘米。
只有4%的位移可以由地震直接解释;科学家们怀疑岩浆进入地壳的运动在巨大程度上解释了地面的剧烈移动。
塞斯卡说:“我们认为6级地震以某种方式造成了一些断裂,降低了岩浆岩脉的压力。
”
塞斯卡补充说:“如果海山有水下喷发,那很可能发生在那个时候。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火山爆发的直接证据。
”他说:“为了证实很大的盾形火山爆发,科学家们必须派遣一个特派团到海峡测量水深,或海底深度,并将其与古代地图进行比较。
”
来自月球南极的反光
其实月亮的背面,和疑似外星人,UFO等等。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月球南极163摄氏度的陨坑中有奇特的反光物质。
可能是某种岩石结晶,当然可能是冰。
科学家认为月球南极冷阱之中存在着霜层,冷阱是永久黑暗区域,通常指深陨坑底部或者陨坑壁,这里无法接收太阳光线直接照射。
图中是绘制的月球表面温度图,较寒冷区域(暗蓝色)集中在陨坑表面。
研究人员使用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的激光仪测量了反射激光光线,这些数据表明冰或者其它高反射物质的存在。
图中呈现的是月球表面的反射率,反射率最高的区域标注为亮红色。
可能存在的表面水冰是淡粉蓝色区域,表面可能存在的冰层位于冷阱之中,这里是永久黑暗状态。
最新研究发现月球表面一些陨坑存在霜层,研究人员使用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LRO)观测到月球南极陨坑中明亮区域非常寒冷,足以在表面结霜。
陨坑中可能存在的霜层温度低于零下163摄氏度,该状况下水和冰能够永久保存数百万或者数十亿年时间。
研究人员称,最新研究证据是结合表面温度和月球表面反射光线信息获得的,研究报告作者、美国布朗大学研究生伊丽莎白·菲舍尔(Elizabeth Fisher)说:“我们发现邻近月球南极的最寒冷区域,也是最明亮的,其亮度超过了土壤,很可能暗示着表面霜层的存在。
” 这些冰层沉积呈斑块分布并且非常稀薄,它很可能混合了土壤表层物质、灰尘和风化岩屑。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并未看到类似冰冻池塘或者滑冰场的冰层,相反他们看到了表层冰霜物质。
霜层物质发现于接近月球南极的冷阱之中,冷阱处于永久黑暗状态,通常是指深陨坑底部或者陨坑壁的一部分,这里无法直接接收到太阳光线照射。
50多年前,研究人员认为,月球冷阱存储着水冰,但很难证实这一点。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宇航局“探勘者号轨道飞行器”观测发现月球极地存在大量氢,但无法证实是否氢也存在水中,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理解沉积合成物是月球勘测轨道器的主要任务之一,该探测器从2009年开始环绕月球运行。
菲舍尔和研究同事通过对比月球勘测轨道器仪器数据和月球轨道激光高度计(LOLA)的亮度数据,发现了月球表面霜层物质的存在证据。
他们发现发现邻近南极的最寒冷区域也非常明亮,暗示存在着冰或者其它高反射性物质。
同时,研究人员还观察了霜层区域表面温度峰值,因为温度升高至一个重要临界值,水冰物质很难持续存在。
这项最新研究与2015年另一支研究小组对月球勘测轨道器的分析数据相一致。
科学家对比了陨坑温度峰值和莱曼-阿尔法绘图项目(LAMP)紫外线数据,月球轨道激光高度计(LOLA)和莱曼-阿尔法绘图项目(LAMP)能够测量没有太阳光线照射的表面亮度,LOLA通过反射激光进行测量,LAMP能量测量反射太阳光线和氢气紫外线辉光。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LRO项目科学家约翰·凯勒(John Keller)说:“这项发现再次证实了长期轨道勘测月球的价值,所有工作基于多年以来连续测量的综合数据。
” 这项最新研究以及2015年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月球南极冷阱中存在霜层,但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并未在月球北极附近发现类似的迹象。
美国德克萨斯州行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马特·西格勒(Matt Siegler)博士称,关于月球的有趣之处是我们希望在温度足够冷的地方找到冰,但这并不完全是我们所看到的。
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战败竟是因为火山喷发?拿破仑战败的真实真相是什么?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近日提出一种新观点认为,远在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喷发影响了当时的全球气候,欧洲天气变得异常恶劣,成为拿破仑落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815年6月,拿破仑统领下的法国军队与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展开对战,最终联军取得胜利。
落败后的拿破仑被流放并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此前已有历史学家提出,当时天气条件恶劣,大量降雨、道路泥泞让法军在战场上困难重重。
帝国理工学院的马修·金格博士在新研究中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观点,并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出现较大变化有关,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印尼的火山喷发。
相关论文刊登在美国《地质学》月刊上。
据金格介绍,在滑铁卢战役开始前两个月,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出大量火山灰,这些火山灰上升到大气电离层后让电离层“短路”,而电离层影响云的形成,最终导致欧洲地区出现暴雨,恶劣的天气条件成为拿破仑战败的重要因素。
金格说,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和火山灰带负电荷,因此气体会排斥火山灰,将后者助推到大气层中非常高的位置,这就好比磁铁与磁铁间同名磁极相排斥。
为验证这一观点,金格利用自己设计的计算模型评估了这些火山灰上升的高度,并对比了许多历录。
他认为,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被抛升的高度超过以往许多地质学家估算的水平,能达到距地面约100公里。
金格说,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描述了滑铁卢战役中天气条件是多么让人绝望,“现在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坦博拉火山如何影响这场战役”。
随机文章当年甄嬛随口一句话…现竟成闺蜜不合的导火线悲催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惨遭鱼雷偷袭沉没(死323人)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深达40米的天然地底游泳池学心理学的女人很可怕,心理学女人非常聪明/读懂你所有小心思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