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动物曾经濒临绝种 如今在上海有600多头!

上海水牛1岁半即可进行调教使役,一般2到3天就能学会耕地;成年牛一般每天可使役8小时,可耕水田4到6亩、旱地6到8亩,最高可耕10亩,犁地深度14到20厘米。
【千问解读】
上海水牛并未消失。
夏日的一个晌午,崇明北岸一处滩涂上,无边无际的芦苇随江风起伏。
艳阳当空,芦苇荡中比其他地方更凉爽些,不少动物在此纳凉,其中还有一群“大家伙”:水牛。
“别看它们长得壮,其实也面临生存烦恼,需要我们保护呐!”村民茅慧元感慨。
上海水牛是国内公认的著名良种水牛。
但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水牛种质性状出现退化,总量逐年下降,濒临消失,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有上海水牛饲养户50多户,存栏量共600多头,90%以上在崇明。
近年来,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崇明全力推进上海水牛抢救性保护行动,广泛收集崇明农户养殖的牛群信息,开展基础数据登记等工作。
大公牛体重可超一吨
滩涂上,56岁的崇明区港沿镇人茅慧元是记者的“寻牛向导”。
他十几岁就开始放牧,幼时骑在牛背上的经历让茅慧元深谙“牛性”。
养了40年牛,如今他家还留着几十头水牛。
在水沟中,记者发现了一群正在“泡澡”的水牛,是1只母牛和5只小牛犊。
“超过35℃,水牛就要待在水里,大热天它们要‘水包皮’才舒服。
”茅慧元介绍,水牛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天需要浸水散热,故得名水牛。
泡在水中的另一好处是能防止昆虫叮咬。
说到这,记者已看到了“牛背鹭”的奇妙场景。
远远望去,一只只头部和颈部带有橙黄色饰羽的鹭鸟停在牛背上,悠然自得。
这些戴着“黄围巾”的“神仙伴侣”即是牛背鹭,又名黄头鹭、放牛郎,是唯一不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也捕食蜘蛛、蚂蟥等其他小动物。
它们与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常在牛背上歇息、捕食昆虫,故得名。
这样和谐共生的画面时常出现在艺术家的画作、照片中。
说起自家的水牛,茅慧元满是自豪。
“我们崇明水牛在全国市场上是有名的,体型大,能干活。
它的力气大得很,云南有些地方的斗牛比赛中,用的就是在崇明买到的水牛,你说牛不牛?走,带你们去看大型的公水牛!”一路颠簸,通过小路驶向芦苇深处,我们发现了那头大水牛——茅慧元口中的“1号牛”。
这是一头5岁、重达900多公斤的大公牛。
“牛能活20多岁。
它还能长,超过1吨没啥问题。
”许是因为天热,“1号牛”有些不太情愿,茅慧元费了点劲才将其从水池中牵出。
现出全形的大水牛脊背宽阔,确实是只庞然巨物。
虽然硕大,但水牛性格温和,记者摸摸牛头给它抓痒,它倒也欣然接受,并未发“牛脾气”。
据了解,中国其他地区成年水牛体重一般为500到650公斤,崇明的水牛品种大了一圈。
“崇明水牛长这么大是有原因的。
这里有滩涂、湿地、芦苇荡、密布的小河,这些都是它们的最爱。
而且崇明东部的滩涂是咸淡水交汇处,水、植物中富含矿物质,水牛的伙食质量高。
” 茅慧元道出其中缘由。
上海水牛并未消失
别看上海水牛如今在芦苇荡中悠然自得,它们一度曾濒临灭绝,找不到家园。
2006年,全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时,有媒体称“上海水牛已经消失”。
2016年11月,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中亦称,上海水牛已绝种。
2019年,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在调研中了解到,沪郊还有少量上海水牛,便组织摸底排查。
领导、专家在一次前往崇明考察时,在崇明岛、横沙岛遇见少量上海水牛。
中国农业大学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专家也几次来到上海,对现有的水牛样本作血样采集,再与其他品种的作遗传聚类分析,发现除了崇明之外,来自松江、奉贤、嘉定、青浦等区域的水牛,遗传背景来源全部一致,说明这些水牛都是上海的本地物种。
由此,“上海早就没有水牛了”这一“盖棺定论”了多年的说法被推翻。
多方努力下,2021年1月,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上,将上海水牛列入“地方水牛”品种。
关于上海水牛保护性认定的说法终于尘埃落定。
虽然上海还有水牛,但水牛总量逐年快速下降也是事实。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历史上水牛在农田耕种逐渐被现代农业机械取代,郊区水牛养殖户不断减少,导致水牛种质性状出现退化,濒临消失,急需抢救性保护。
崇明作为上海水牛名副其实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浅滩牧草资源很适合水牛饲养。
近年来,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崇明全力推进上海水牛抢救性保护行动,崇明老杜集团董事长杜俊德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为散落各地的水牛建一个家,迫在眉睫。
近三年,杜俊德陆续将散放在民间养殖的上海水牛收购回农场,至今已陆续收购了160多头。
在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指导下,农场为这些水牛“建档立卡”,作身份编号。
档案记录详细,包括养殖地、畜主姓名、毛色特征、出生日期、登记日期等都逐一明确。
“通过统一的牛棚管理,这对上海水牛的保种研究起到关键作用。
”杜俊德说。
新建的牛棚非常舒适。
按照保种的规范要求,农场在占地2000多亩的区域中规划出适合上海水牛养殖的200余亩场地(包括辅助设施),建立水牛保种场及牧草种植基地。
通过开展水牛后裔测定,分析指导水牛育种生产,将大幅提高上海水牛保种、育种水平。
基地内配套新建了水牛粪便沼气处理设施、废弃物堆肥处理中心,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对于畜禽资源保护利用,崇明区经验丰富。
比如,近年来对崇明白山羊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就展现出崇明区地方畜禽保种的能力。
”对于上海水牛保种工作落地崇明,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信心满满。
散田、小田仍用水牛耕种
崇明是农业大区,农业大规模机械化之前离不开水牛。
“我们小时候,每家每户的水牛都有档案,想买卖或者屠宰都要上报到村里,必须经过审批,水牛的家庭地位是相当高的。
”杜俊德说。
今年1月,在崇明举行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上海水牛)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上,一份数据首次公开:上海水牛在上海郊区总体数量有641头,主要分布在崇明、奉贤、松江、嘉定、青浦等区,其中崇明最多,存栏总量在600头以上。
上海水牛1岁半即可进行调教使役,一般2到3天就能学会耕地;成年牛一般每天可使役8小时,可耕水田4到6亩、旱地6到8亩,最高可耕10亩,犁地深度14到20厘米。
类比到人力的话,1头水牛可顶20个精壮劳动力。
对憨厚的水牛,人们是有感情的。
年逾70岁,曾参与绿华镇围垦的卞永范忆起当年,犹在眼前:“当时围垦后要平整土地,丰收35型拖拉机只有6台,远远不够,多亏了300多头老牛!它们是真正的垦荒者,任劳任怨,帮了大忙。
”
滩涂中放牧,稻田里耕作,便是水牛的归宿。
在滩涂上,牛与鸟类和睦共处。
鸟在牛背上为它清理寄生虫,牛的排泄物是东滩最好的养料。
在崇明的许多散田、小田中,大型机械不便进入,直至今日人们还是使用水牛耕种。
美国历史如何从“黏合剂”变成“内斗武器库?种族矛盾为什么日益激增
继最早因为拆除内战时南方邦联军队司令官李将军的雕像而爆发的冲突之后,与邦联相关的其他一些雕塑也难逃厄运。
时任总统特朗普拿出“和也蓄奴”的例子以求平息争端,却反倒使建国之父们也遭到攻击。
在芝加哥,已经有黑人民权领袖表示应当将用于纪念杰斐逊与华盛顿的公园改为纪念姓氏相同的黑人领袖,白人右翼也开始举行“火炬游行”乃至焚烧雕像……无论此事最后如何收场,这场冲突都有可能成为美国社会共识分裂大背景之下一个相当重要的事件。
图 “美利坚联盟国”(南方邦联)的国徽 上图主要图案正是起家于南方州弗吉尼亚,自身也拥有黑奴的美国国父华盛顿的戎装骑马像。
四周是南方盛产的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
不过,虽然当代美国社会中可以引起族群冲突的现实因素复杂繁多,但双方却并没有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拿对方的历史象征,尤其是各种纪念雕塑开刀。
这释放出了一个颇为不祥的信号——曾经在美国建国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提高美国的国家凝聚力居功至伟的美国历史,现在也成为了某些人士互相攻击的工具。
这不禁令人惋惜,美国的历史如何从大众的“黏合剂”变成了少数人的“武器库”?这要从两百多年前的建国时期说起。
与中国和法国这样由世代生活在此的人民组成的国家不同,外来殖民者建立美国初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认同”或者“民族意识”。
正如美国史学家阿普尔比等人在其著作中所说,欧洲人可以从其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团结意识和民族象征,对于美国人来说必须自己创造。
也就是说,在不存在现成的“美利坚民族”的情况下,美国人必须自己完成建立国家认同的任务,才能保证美国这个由十三个殖民地联合起来的移家不会因为其人民不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而散架。
早期的写史者通过“建构出美国人的共同过去”,试图强调美国和“美利坚民族”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和欧洲人的可贵品格,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华盛顿、杰斐逊等建国先贤的地位被提升相当高的位置。
美国人被描述为天选之民,建国者们则被描述为英雄和美德的化身。
我们熟知的“华盛顿与樱桃树”的虚构故事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流传开来以证明华盛顿高尚品格的。
原先分散的各个殖民地通过共享史书中提及的的优秀品格和在英雄们领导之下一同参与独立战争的历忆,渐渐融合成一个共同体。
可以说,在这个建立认同的过程中,美国历史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图 虚构故事——落樱神斧华盛顿 但是,这种初期美国史的缺点非常明显,完全是一部美国白人的历史。
在由这样的白人中心史观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著作中,基本完全没有美洲原住民和黑人奴隶的任何空间(也有少数例外,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感恩节的起源”的故事中,慷慨的原住民就成为了美国建国历史中的重要一部分)。
美洲原住民被白人视为安全威胁而遭到驱赶和杀戮,白人移民霸占美洲原住民土地的行为则在19世纪流行的“边疆史学派”口中被描述为正义和必然的“昭昭天命”。
黑人奴隶则与建国之父们口中的自由平等几乎完全绝缘 ,更难以在历史书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在奴隶制被当时的一些美国人认为是“自由政府的耻辱”的同时,制定美国得以立国的那些自由原则的国父们却有很大一部分自身就是奴隶主。
他们可能异常厌恶与“奴隶制”相关的字眼,但是却不反感实际存在于自家庄园中的奴隶劳动。
这种甚至是有点虚伪的态度在今天受到了许多人的诟病。
换言之,虽然美国历史成功地发挥了团结白人移民,熔铸“美利坚民族”和“美国精神”的作用,但作为“未开化敌人”和“无权利非人”的黑人奴隶和美洲原住民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纳入到“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中去,他们也被认为不能全部具有“美国人应有的品格”。
“美国人”的凝聚力也基本与此时的绝大多数美国非白人无关。
即使在南北战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由白人精英把持美国历史叙事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这也为今天美国人历史观念的分歧埋下了伏笔。
所幸,自20世纪以来,美国历史学界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以白人为中心的英雄主义史观的不足,并在的范围内加以修正。
力求将建国“英雄”们作为凡人来考察,并努力探索被传统史观忽视的事实。
例如著名史学家比尔德的一系列著作就旨在从经济利益而非传统的道德使命角度解释美国建国精英们的作为。
这种修正运动的高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随着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与左翼思想的传播,加之大学中少数族裔学生与教员的增加,针对被白人中心主义所掩盖的黑奴、原住民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历史研究也开始增加,并在冷战结束后达到了高潮。
美国开始被重新描述为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国家,而非仅由白人精英创建和占有的国家。
平心而论,能将之前被忽略、压制乃至歧视、奴役的少数族群的历史纳入国家的整体历史叙述中,并对他们在美国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基于较为公正的评价,这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是一种相当进步的表现。
这不仅给了长期受到歧视的少数族裔研究自身过去的机会,也使得“美国人”这个概念所能团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这对于进一步增强美国的凝聚力大有好处。
然而,多元文化史观在实行上却面临着挑战,并随着其在实践中的扩展孕育出了新的矛盾。
一方面,传统史观的捍卫者认为多元文化史观是“讨好少数族裔”而埋没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另一方面,一些极端的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所谓“国家认同”不过是一个强行构建出来以便白人精英实行其统治的怪物,多元文化主义应当抛弃这种过时的国家认同而做到真正地以本族裔的视角看待历史,并将其推而广之。
这样一来,虽然不正确的白人中心主义史观被放弃了,这种对“多元文化”理解上的差异却又促使美国的各个不同族裔为了争夺本族群历史叙事的主导地位而展开了激烈角逐。
而这种角逐的直接不良后果之一就是,双方阵营中的少数极端分子为了使本族群的历史在国家历史叙事中占主导地位,而刻意放大对方历史中的黑暗面,甚至上升到向本次冲突中一样互相摧毁历史象征物的高度,使民族团结的“黏合剂”沦为互相发掘“黑材料”的场所。
虽然这并不全是历史书写的过错,但是某些美国人对历史片面乃至错误的理解一定难辞其咎。
事实上,美国的历史学者并不是未曾预见到这种后果,在成书于1992年的《历史的真相》中,作者们极力强调不同历史观念的互相调和,呼吁以务实的眼光看待历史叙事的作用,并对美国国家在历史叙述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
这就是为了防止“多元文化”所代表的包容被错误理解为不同族裔“各干各的”,削弱国家认同进而“散伙”的情况发生。
这种至今还为大部分美国学者秉持的理念当然是有效的。
然而,比起美国国势如日中天的1992年,在今天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右翼势力崛起,国力相对衰退的情况下,愿意带着客观和平静的心态看待本国历史,愿意和国家的过去(尽管可能不甚光彩)达成和解的人变少了。
而片面、偏激地理解美国历史,以当代而非历史的眼光对历史上的一切横加评判,以至于罔顾最基本的团结和现实的行为,最终只能使美国社会和国家的裂痕越来越大。
只有将历史重新引导回以团结作为叙事主题的道路上,引发冲突的“历史武器”和似乎不容于现代价值观的“历史包袱”才能成为建设国家未来的经验来源和国家公民的共同财富。
随机文章隋文帝只有皇后没有嫔妃 真是怕老婆吗?阿尔塞提斯简介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制度是如何出现的?传海底惊现12米巨型真龙,蛟龙号专家确认为未知生物揭秘1999年地球恶魔脸事件,云层组成恶魔脸覆盖半个地球(总统吓尿)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十大奇怪陵墓!秦始皇嬴政陵竟不进前三,黄帝陵出人意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遍寻中国帝墓,看看这些陵墓里都藏有哪些的谜团,以把它们的神秘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十名、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9年驾崩后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昭陵不仅仅只有第二位——李世民的墓,还包括了一百多座陪葬墓。
但其确切的墓穴位置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
诗人曾经在一首题为《重经昭陵》的诗中写道:“灵寝盘空曲,熊黑守翠微。
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阎立德、两兄弟精心设计的。
也有人说,唐昭陵已经被盗过,在美国的博物馆就有被盗的李世民爱马的雕像。
第九名、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的家族墓地。
其中最为神秘的当数马王堆汉墓千年不腐女尸,有人把它誉为汉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
尽管地下文物不断面世,但马王堆的文化光芒依然丝毫不减,它在诸多领域的“”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马王堆汉墓古尸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她为世界医学提供无双范本。
第八名、泰陵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泰陵曾被认为被盗掘过,于是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
不过沿着盗洞口发掘了2米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
因而也就没有继续挖掘下去。
曾经有传说,的暴卒并且尸体无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疑难案件,甚至有传闻说陵墓中是一颗黄金做的头颅,但这一切在目前仅仅是一个猜想。
第七名、西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
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目前已经挖掘并开放的西夏王陵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小部分,那些尚未发掘的陵墓中,还有许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第六名、明孝陵地宫 明孝陵是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陵之一,它坐落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按照常理来说,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但朱元璋究竟有没有入葬明孝陵,目前还没有一定公认的说法。
第五名、乾陵 乾陵,是与皇帝之墓,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馆”、“历代诸皇陵之冠”、“睡美人”之美誉。
根据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和左右宫殿组成。
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
但由于目前乾陵地宫尚未打开,一切还是谜团。
第四名、陵 ,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
经过了70多万劳工和工匠30多年的劳作,陵墓才得以竣工。
秦陵里最为可怕的当数大量的水银,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
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还有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
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
几百年后,有一位太守张善还见到了这只金雁。
浏览史书,我们发现和都留下“黄金为凫雁”之说。
其神秘之处令人望而却步。
第三名、陵 黄帝死后的埋葬之处传说很多,主要有下面四种说法:1.陕西黄陵县;2.河南灵宝荆山;3.河北涿鹿4.甘肃正宁。
这四处都有黄帝陵墓。
其中,陕西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墓被以来的历朝历代公认为是黄帝的正宗陵墓,传说里面葬着黄帝生前穿着的衣服,所以,桥山黄帝陵也被称为黄帝衣冠冢,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
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第二名、墓 2009年,“”被发现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质疑声也此起彼伏。
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
而其中究竟哪座是真的,哪座是假的,目前尚没有定论。
目前已经发现的“曹操墓”,或因缺乏实物佐证而不能断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认。
曹操陵墓何在?成为后人永不退去的热点,也成了后世争讼不休的悬案。
第一名、陵 成吉思汗去世之时,光陪葬人数就多达千人,更有远比秦始皇兵马俑更多的金银财宝一同埋入陵寝之中。
可想而知,这座陵墓是有多值钱了。
百年来一直吸引世界各种人来寻找成吉思汗陵墓的原因,就是在成吉思汗的陵墓内可能存在大量宝藏。
一位蒙古专家就曾预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搜刮而来的无价,这些都成为吸引私人考古队前赴后继的诱人原因。
那么这座拥有最多宝藏的陵墓在哪呢?如今社会对外宣称成吉思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陵墓实际上这座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并不是真正的陵墓。
因为是一个盛行“密葬”的民族,所以真正的陵墓在哪里至今仍然是个谜团。
随机文章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常见木桶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人要成为明灯而不是短板路西法和撒旦什么关系,路西法是撒旦首领(争议众多)揭秘泰国那加火球是怎样形成的,河底沼气被月球引力吸出水面燃烧为什么有人相信ufo,美军曾建UFO研究基地/霍金曾预言UFO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