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简介,正在“消失”的毛乌素沙漠

【千问解读】
毛乌素沙漠该沙漠曾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在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很大工程的情况下,流动沙丘全部得到固定。
毛乌素沙漠简介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
降水较多,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
正在“消失”的毛乌素沙漠
中国的沙漠总面积为1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约13%。
而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从中国到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我国却制造出世界首个治沙成功案例——毛乌素沙漠。
在数十年顽强努力后,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万亩地水土不再流失了,联合国环境专家将这称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与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并称中国四大沙地,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
5世纪(魏晋南北朝)时,这里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甚至在东晋时,一代枭雄赫连勃勃在这里建立了匈奴大夏国,定都于统万城。
但是,随着过度开垦和民间战乱的冲击,毛乌素沙漠在唐朝至今的千年古代变迁中,逐渐转变为茫茫沙漠。
由于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3亿吨,占中上游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防风治沙刻不容缓。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以愚公移山的信心开展了这场改造沙漠的很大工程。
历经数十年,沙漠变绿洲,这是我国治沙古代中值得被铭记的壮举和奇迹。
罗布沙漠中奇怪“千棺坟” 显赫妇人墓保存完好
小河墓地深藏在罗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踪影。
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带领的考古工作者从乌鲁木齐出发,深入新疆罗布沙漠,对小河墓地——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墓”进行全面发掘工作。
墓地规模宏大、葬制奇特、蕴含丰富的罗布淖尔(罗布泊古代时的称谓)早期文明信息。
“可以这样想象桌子上的一个馒头,而馒头上插满了筷子,一处墓葬出土如此多的干尸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 “这些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原始宗教氛围的神秘世界”。
在墓地,还发现了象征男根和女阴的立木。
这个隐藏的干尸部落,这个罗布沙漠神秘的“千棺坟”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网络配图 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首先对这个墓地进行了初步的发掘,贝格曼在这里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
1939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书,对他在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泊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贝格曼著述的汉译本《新疆考古记》的翻译出版,中国学者开始在罗布沙漠中寻找小河墓地的影踪。
2000年底,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成为首位发现小河墓地的中国考古学者。
2002年底,新疆考古人员对小河墓地进行了试掘。
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动。
死者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将死者罩在其中,隔绝了生与死的时空。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以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为领队的小河考古队,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田野发掘,但发掘工作因为春季到来后沙漠中风沙肆虐而不得不中断。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
网络配图 发掘前,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部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较好的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以中部的木栅墙为界可将墓地分为东西两区。
泥棺棺盖呈长方形,被厚厚一层泥土包裹,棺盖下方是个木板室,木板室中是随葬品。
据伊弟利斯研究员介绍: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
可以这样想象--桌子上的一个馒头,而馒头上插满了筷子。
沙山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
这是一个身份显赫的老妇人墓,她的尸体保存完好,面庞看起来很瘦削。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右)在对出土文物进行分析。
考古人员对墓地西区上部两层遗存进行了全面揭露,发掘墓葬33座,其中成人墓25座、儿童墓8座,获服饰保存完好的干尸15具、男性木尸1具、罕见的干尸与木尸相结合的尸体1具,发现两组重要的祭祀遗存,发掘和采集文物近千件,不少文物举世罕见。
“一处墓葬出土如此多的干尸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而究竟还有多少目前仍不清楚”,伊弟利斯说。
网络配图 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
在墓地,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象征男根和女阴的立木、高大的木雕人像、小型的木雕人面像;雕刻有花纹的木箭、冥弓、木祖、麻黄束、涂红牛头、蛇形木杆、木构上嵌铜片、木器上相同数目的刻划纹等等,伊弟利斯说:“这些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原始宗教氛围的神秘世界”。
“小河墓地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国内外考古所罕见,对它的发掘和研究不仅是新疆史前时代的重大考古课题,还会对新疆周边广大区域的史前考古产生较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他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死亡之地撒哈拉沙漠 风沙下竟埋藏千年文明
在这片土地之中,很少有生命能够存活。
这里干燥炎热的气候让他成为了的死亡之地。
不过在这片沙漠之下,却埋藏着一个神秘的千年古文明。
1、格莱沃尔节 这是一个从南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广袤而干旱的萨赫勒地区的世界。
他们作为游牧民族生养于斯,不断地为牛群寻找水源与草原。
每年成百的沃达贝人都会聚集一次。
期间,他们举行七天的格莱沃尔节(Gerewol),以庆祝给贫瘠的西非平原带来短暂绿色和肥沃的雨季的结束。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总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1/3,差不多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当。
网络配图 这片壮阔孤傲的大漠和古老的非洲大陆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绽放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的光芒。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此击败“”,从而遏制了纳粹德国的攻势;台湾已故着名女作家三毛也曾以此为背景,演绎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撒哈拉的故事》。
2、似鳄龙 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来诺博士在尼日尔北部Agadez地区发现似鳄龙(Suchomimus),其体长接近12米,体重超过4吨,是巨大的肉食恐龙,属于棘龙科重爪龙亚科。
似鳄龙的帆状物在臀部最高,但是也只有60厘米左右。
3、母子相拥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来诺和他的同事们在非洲国家尼日尔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中寻找恐龙化石时,在素有“沙漠中的沙漠”称号的泰内雷沙漠中,发现了3具5000多年前的人类骨骼。
一位体形娇小的女性和两个孩子躺在一张“花床”上。
两个孩子的胳膊伸向这位女性,三人试图拥抱在一起。
发现骨骼的地方被称为格伯托(Gobero)遗址。
早在2005年和2006年,科学家们已经在这里发现了200多个人类墓穴。
还包括一些动物、大型鱼类和鳄鱼的骨骼。
这些动物显然不属于沙漠,它们的存在意味着当地曾经是一个湖泊。
网络配图 而此次三具骨骼下的用花草做成的床再次显示,当年这一带曾水草丰茂。
保罗说:“我们来到了一个绿色的撒哈拉。
”当时人们居住在这里的时候,它可能还是一个湖。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不同寻常的墓地提供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两个文明的线索,他们5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当时的撒哈拉沙漠还是潮湿的,并且处处显得绿意盎然。
这从那三具人类骨骼躺在花做成的床上就可以看出。
4、格伯托(Gobero)遗址 这个名为“格伯托(Gobero)”的遗迹完全是撒哈拉的偏远地带,如此偏远甚至骆驼都没有到达过。
这里发现有异常完整的人类遗骸、以及鱼类与鳄鱼骨,年代可追溯到约一万年前,当时这个世界最大的沙漠还是一片沼泽地。
很难想象这里过去曾是一片绿洲。
5、特纳男子 科学家发现这位特纳男子的头埋在一个罐里,被形象地称为“罐脑袋”。
外一名男性的头则被放在一个海龟壳中埋葬。
陪伴他的还有鳄鱼距骨和野猪牙。
通过研究人类骨骼,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两个不同的人种,存在的时间相差了千年。
第一种人被称为基弗人,他们以猎杀野生动物和捕鱼闻名。
学家推测,他们是10000年到8000年前,撒哈拉最湿润的时候定居在这里的。
基弗人非常高大,有的能长到1.8米。
第二种人生活在距今7000年到4500年前,被称为特纳人,他们的身材比基弗人矮小,可能靠打猎、捕鱼及养牲畜为生。
腿骨显示基弗人男子有发达的腿部肌肉,这暗示他们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网络配图 他们的墓葬中包括很多珠宝和饰品。
比如,一个女孩的手臂上戴着用河马獠牙雕刻的手镯。
亚利桑纳州立大学考古学家克丽丝·斯托贾威奇说,很难想象两个生物学上差异极大的人种,相隔千年却偏巧生存在同一区域,死后还能够埋在同一个地方。
两种文化间隔的1000年可能是一段干旱时期,湖泊消失,生存困难,人们只得转向别处求生。
6、遥远哭喊 在尼日尔撒哈拉沙漠的格伯托(Gobero)遗址发现一位6000年历史的特纳人骨架,他的中指放在其嘴里,原因不明。
撒哈拉沙漠的这一地区日平均气温高达49摄氏度,来自绿色撒哈拉的这一遥远哭喊发生在4000-9000年前。
从这些诸多文明来看,这里之前确实曾是一个生命绿洲,但是由于环境变化,这个绿洲最终被沙漠吞没,永久的隐藏在地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