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08 点击数:
简介:蔡氏家族是台湾五大家族之一,拥有着各大产业的资产,其中最为富裕的产业是银行保险行业,主要是通过台湾蔡氏集团下四兄弟共同努力组建而成的,不过在家族行业中四兄弟也会互相的闹矛盾,当老大蔡万春的儿子在遭遇官司时,其余的三位兄弟也只是袖手旁观而已。

蔡氏家族产业遭遇挫折最多 台

【千问解读】

蔡氏家族是台湾五大家族之一,拥有着各大产业的资产,其中最为富裕的产业是银行保险行业,主要是通过台湾蔡氏集团下四兄弟共同努力组建而成的,不过在家族行业中四兄弟也会互相的闹矛盾,当老大蔡万春的儿子在遭遇官司时,其余的三位兄弟也只是袖手旁观而已。

蔡氏家族产业遭遇挫折最多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台湾蔡氏家族主要是由四兄弟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和蔡万德组成的,起初的时候蔡氏家族的产业并不是非常富裕,而且家族的人员很少,向来都是单代相传,不过到了蔡福安这一代后才生下了这四个兄弟,因此蔡氏家族如此庞大和四兄弟脱离不了关系。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并且蔡万春身为蔡氏家族的老大,独立的带着自己的弟弟蔡万霖上台北投靠姨夫做了菜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蔡万春就放弃了菜贩子这个行业,转移到了化妆品行业,而且应聘成为了资生堂化妆品公司的店员,后升任台中分公司经理。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蔡万春能够在短短几年间,将“十信”打造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社,主要原因在于其善于利用政商关系来发展自己的“钱脉”。

而蔡万春的儿子蔡辰洲,在这方面更是技高一筹。

这也是台湾蔡氏家族能发扬光大的原因。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但是蔡万春因中风患病,采取在家族内以交换股权方式分家分业,后来“十信案”爆发,台湾司法部门收押了蔡辰洲,并对其判刑累计长达670年。

蔡万霖与蔡万才拒绝援救,蔡万春家被迫交出了十信与国泰信托的全部经营权。

1987年5月蔡辰洲病亡,“十信案”也就此了结。

财产高达数千亿为人却很低调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蔡万霖以国泰人寿与国泰建设为骨干成立国泰人寿集团,稍後正式改名为霖园集团,根据霖园集团旗下主要企业国泰金控,在2004年7月公布的财务报表,光是国泰金控与旗下子公司的总资产就已达新台币2兆4885.12亿元,上半年总收入新台币2779.01亿元。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在做企业上,蔡家也坚持低调的“老二哲学”。

市场人士分析,富邦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几乎都是市场老二。

比电信“中华电信”占尽优势。

但总分加起来,无人能出富邦集团之右,这应是蔡万才真正的致富密码、胜出关键。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并且蔡宗翰作为蔡氏家族第三代继承人,在幕后培训4年,蔡宗翰今年加入经营团队,他掌管国泰人寿的财务及专案投资,目前已身居国泰金控副总经理职位。

望世家族:河东裴氏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家族。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

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

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

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

姓氏溯源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

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

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

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

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

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兴盛原因 一、独特的封建家教。

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裴炎在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他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

"裴休"童时与兄俦、弟俅偕隐济源别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

"而裴植的母亲夏管教子女,"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五、三日乃引见之,督以严训。

"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奋好学与家人的严格管教,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

"另外,裴氏家族还通过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以的教育。

我们从《裴氏世谱》中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的门口立有"气众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碑。

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文章、下的诏命、历代名人为裴氏写的赠答诗、墓志、碑文、表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教育和激励裴门后人。

二、得益于封建门阀制度。

自东汉初年,我国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衣冠望族"或"姓族"。

魏晋以后,门阀制度得以完全确立。

虽然到了,建立了制度,但非氏族姓氏的仍难被录取。

这对于是关中郡姓的裴氏,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就拿宰相裴耀卿来说,不难看出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门阀高低对仕途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从纵向而言,其曾祖父裴正为隋散骑常使,祖父裴昚为隋淮南司户参军,父亲裴守真为唐宁州刺史,裴耀卿的儿子裴伯言为唐尚书,裴行立为唐桂州都督,其上下几代皆为官;从横向而言,裴耀卿兄弟七人,老大裴子余为冀州刺史,老二裴耀卿为左丞相,老三裴叔卿为济州司马,老四裴季卿为湖州司士参军,老五裴幼卿为洛阳尉,老六耀卿为中书令,老七春卿为太子中允,其兄弟七人均出仕,且有二人为宰相。

三、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裴氏世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高祖时,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与高祖的儿子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裴律师又娶高祖的女儿、太宗的妹妹临海公主为妻。

在唐王室中,中宗女、睿宗女霍国公主、肃宗女大宁公主、代宗女永清公主、宪宗女陈留公主,特别是玄宗把自己的六个女儿,即新平公主、公主、、公主、常芬公主、兴信公主嫁入了裴门。

裴氏与皇家联姻尚且如此,与其它官僚士族的联姻就更紧密了。

有首律诗叫《丽人行》,张祜有首七绝叫《》,张萱有幅名画叫《虢国夫人游春图》,把虢国夫人姐妹们的雍容华丽、娴雅优美、骄奢淫佚表现的淋漓尽致。

人们通常认为虢国夫人之所以能如此奢华骄横,是由于她有一个玄宗宠幸的妹妹杨玉环,还有一个做宰相的堂哥,其实,她更有一个强大的裴氏家族作后台,因为她也是裴门的媳妇。

再看西晋时的裴頠,他最早的发迹是由于其姨夫尚书令的保荐,诏命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遂于太康二年(281年)出任太子中庶子,最后升到了宰相。

四、。

《礼记·礼运篇》中说,"大人世及以为礼"。

意思是子孙继位,认为是当然的。

自大禹传位于启开始,世袭制便产生了。

不过,历代封建王朝的世袭大都是王位、爵位,很少有世袭官职的(631年,唐太宗下诏世袭刺史制,但到639年就停止了)。

在《裴氏世谱》中,经常能见到"未冠推荫"、"以荫仕累迁"的字眼。

西晋的裴秀,袭父爵为清阳亭侯,后官至司空;唐朝的裴法师,袭爵闻喜公,后官至左金吾大将军;五代的裴羽,袭爵一品子,后官至散骑常使;的裴宗锡,袭二品荫生,后官至巡抚。

由此可见,爵位与官位几乎是相辅相成的。

裴茂和他的儿子裴潜、孙子裴秀、曾孙裴頠,先后为东汉、魏、西晋的宰相;裴仁基和他的儿子、孙子裴贞隐,先后为唐朝的;裴思贤和他的儿子裴遵、孙子裴果、曾孙裴孝仁,先后为时的刺史。

清朝的裴率度和其子宗锡都任过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都察院御史、侍郎等职。

祖孙几代同为一官职,这也算裴氏家族一道奇特的风景吧。

随机文章不只是坐月子!荷兰特有的「宝宝管家」让新手妈妈不慌张美国黑鹰战斗机简介,最先进海军直升机(531万美元一架)苏联最具野心航天计划,研制可重复使用太空船对付美国吸粪车为什么会爆炸,广西吸粪车爆炸/操作不当引起爆炸赫梯人如何消失的,最早使用生化武器所向披靡最后死于内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王陵与秦国军事家王翦:从同乡豪强到历史分野的家族双轨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台湾蔡氏家族闹不和,老大儿子遭遇官司兄弟却见死不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