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千问解读】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出自唐代:张籍的诗的《送远曲》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
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送别友情 张籍的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 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送远曲》张籍 古诗鉴赏“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临歧徘徊,执手相送,构成了送别诗的基本情调。
要在这同一基调上奏出不落窠臼、自成体格的送别曲,确非易事,张籍《《送远曲》张籍 古诗》就是个中唐佳品。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戏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相传即是项羽掠马台。
南朝刘裕曾在此大宴群僚,饮酒赋诗,由是著名,遂成胜迹。
起首点明事由、地点:戏马台南,送别友人。
看似语意平平,内中却含深意。
“戏马台”三字并非信手拈来、率尔下笔。
遥想当年,霸王灭秦,叱咤风云;刘裕伐胡,气吞山河。
而今旧迹依然、昔人何在?站在历史悠远的名胜古迹旁,顿感宇宙之永恒、人生之短暂。
而匆匆人生,聚少离多,愈加难以为情。
送别惆怅,古迹旁送别更为惆怅,诗歌借名胜给送别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
”行人既醉,则设宴送别的主人自然不会清醒。
诗人对面落笔,暗点其人醉倒,下语含蓄。
下句述敬酒僮仆,则攒足上句,写出醉态可掬。
主仆之间,等级森严。
主仆不可能平等同桌,主人更不可能向僮仆劝酒。
而今居然事出反常,可见主人醉意醺然。
然而醉酒只是表面现象,求醉的目的在于离愁浓郁,无以排遣,这才不择对象,以醉自遁。
诗人以反常举止,写出正常心绪,角度新颖,写形得神。
与王维之“孤客亲僮仆”(《宿郑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半部分赋事已尽,后半部分转入抒情。
“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行人去去渐远,主人目送不已。
由眼前别离预想别后行程,选材自出新意。
诗人慨叹友人只身飘零、行踪难止,无复室家温馨,只有羁旅困顿,以室家反衬行役,其苦愈明。
下一“复”字,由“覆盖”之意,强调空间狭隘见出心情压抑,又符合青天长路、交于一点的眼前实景,造语精致却又浑成。
篇末结句,更加出人意外。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题名,唐人习俗,行旅之中,每有所感,无论野寺村店、断壁颓垣,即时赋诗题名。
一般送别诗,经常以景作结,止于伫立凝目,远送行人。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张籍突破藩篱,不仅写出别离当时,更悬设别离之后,寻踪追忆。
从眼前到未来,精心延展了时间长度,否定了“人间别久不成悲”,以突出友情之真挚深沉,此其一也。
行人上路,远游无家,固是一悲,张籍他日追寻题名,则本身也难免远游,更是一悲。
诗人两面落笔,绾合人我,将送人之悲融入自行之悲,离愁别恨,顿时倍加浓郁,此其二也。
全诗力避俗套,自造新意,足见其思深语精。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从前送远诗,此意未曾写到。
”此评点出了这首诗的独到之处。
张籍名句推荐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作者:张籍:出自《蓟北旅思/送远人》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作者:张籍:出自《蓟北旅思/送远人》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作者:张籍:出自《蓟北旅思/送远人》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作者:张籍:出自《野老歌/山农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作者:张籍:出自《野老歌/山农词》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作者:张籍:出自《没蕃故人》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作者:张籍:出自《没蕃故人》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作者:张籍:出自《没蕃故人》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作者:张籍:出自《征妇怨》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作者:张籍:出自《征妇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