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出自元代:曹德的诗的《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生活隐逸向往 曹德的简介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

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

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剡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

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曹德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先生(指陶渊明)已经醉醺醺的了,需要家中童子的搀扶(才能不跌倒)。

一旦有诗句成诵就记录下来,没有美酒可以喝了就重新赊一笔账(买酒),想要唱几句山野的音乐的曲调(净化心灵),凡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请不要再提。

问青色的苍穹借来月亮留驻松林之间,陪伴着度过这佳景良辰。

这时候长安城里是温暖如梦的春日,有多少英雄豪杰,到了明天在铜镜之中就会发现发丝如雪,即使戴上了乌纱帽也难以遮掩。

星一般小的县令也难舍弃,到晚年一场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

还不如趁现在还没有低眉折腰,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归,落一个美名:“靖节”。

注释三棒鼓声频:传为元代行乞时所唱的时令小调,宫调已失。

扶者:即扶着。

星般大县儿:小小的县令,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事。

庐山社:指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创建的白莲社,有不少名士参加,但陶渊明迟迟不入。

眉未攒:则谓入了莲社,遁入了空门。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曹德 古诗赏析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俗事”即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与下文“长安此时春梦热”相照应,讽刺了人们一心求取功名的社会现实。

“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这是规劝朝中为官者早日归隐山林,免得落下凄惨的下场。

“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句,更加强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

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情调。

曹德名句推荐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