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劝学的诗词名句

描写劝学的诗词名句
【千问解读】
描写劝学的诗词名句 1.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咏史·其一》 2.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绝句》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 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傅玄《杂诗》 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1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二首·其一》 1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刘过《书院》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 1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读书》 1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柏学士茅屋》 18.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19.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刘过《书院》 20.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2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22.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2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2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劝学诗》 26.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
——王安石《赠外孙》 27.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杨继盛《言志诗》 28.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29.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3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3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恢hong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3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3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刘过《书院》 3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 3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4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 41.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杂诗》 4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今贤文》 4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刘过《书院》 4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杨继盛《言志诗》 4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6.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杨继盛《言志诗》 4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48.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杂诗》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 50.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5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52.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劝学诗》 5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今贤文》 54.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绝句》 55.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57.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5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5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60.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61.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咏史·其一》 6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 6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二首·其一》 65.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
王安石《赠外孙》 6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6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刘过《书院》 6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6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7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柏学士茅屋》 7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 7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读书》 7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 7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杨继盛《言志诗》
诸葛亮临终前劝谏刘禅,为什么刘禅却没有听从呢?
一代奸雄曹操晚年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只有他苦苦相劝
最先提出这个赐封的人是董昭,董昭一生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但是总出现在曹操需要他的关键时刻,曹操到洛阳迎接皇帝,把迎接到许县,把许县变成大汉王朝的,就是董昭的建议,曹操封为魏公后面又进爵为魏王,这其中都是董昭的倡议,董昭的这个建议是他自己想的,还是曹操指示这么做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史料可以探究。
董昭是个识时务的人,天下大权都在曹操手上,肯定要去迎合曹操,以获得曹操的好感。
这在当时看来也没什么不对。
曹操接受封为魏公时,先后推让了三次,军师荀攸为首包括毛阶、董昭等三十人上门劝曹操接受皇帝的赏赐。
曹操一再拒绝,说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接受这个封号。
最后装模作样,还是接受了,魏公的封侯,曹操的表演让人看了很不爽,也不符合曹操的性格,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这是规矩,是古往今来都有的,如果曹操不谦让的话,会被舆论骂作厚颜无耻。
更何况曹操还必须应对舆论的压力,他的封公建国必定是冒天下之大忌,有很多人反对他,这不能不让他多加小心,甚至演戏作秀。
以此获得其他人的好感,或者说堵住其他人的嘴。
几乎所有人,包括臣下、谋士都支持曹操,曹操要接受这个赏封时,一向在背后默默支持曹操的军师,却唱起了反调,这是为什么呢?正当曹操准备封公建国的时候荀彧就泼了一泼冷水,曹操私下派人前来秘密征求意见,荀彧对其他支持曹操接受赏封的人说:曹公一心只想为天下百姓争取安稳的生活,除暴平天下。
这原本是帮助的大汉王朝。
曹操这些事忠诚的表现。
是曹公爱戴百姓的表现,真的敬爱曹公就应该阻止他接受这样一个毁坏他名声的东西,不能让曹公的英明神武,爱戴百姓的形象被毁坏,晚节不保。
阻止赏赐,即使不能,至少也别,像一样待遇,以后又会像周文王一样的待遇,这还有个头吗,这符合曹公的性格吗?曹公会在历史上留下,沽名钓誉谋篡汉室的罪名,曹公一是英明岂不毁于一旦?荀彧就这样苦苦劝阻董昭等人,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转告给曹操,让曹操也清醒过来。
此时的曹操,虽然不想篡汉称帝,但是他想当一个有权利的人,有资格取代汉献帝的人,他的野心现在已经非常膨胀,他要不择手段的拿到无上的权利和光荣,他这回哪里还听得下荀彧的话呢? 对于这个负责了自己大半生的忠臣,曹操想不到她会反对自己,虽然明面上不会对荀彧有什么意见?但是私底下他已经不再信任荀彧了,曹操开始逐渐更新了谋士军团,有史料记载曹操甚至因为这件事而密谋杀害了荀彧,可见此时曹操已经被权利熏昏了头脑。
非要得到赏赐了。
有笔者认为这也是曹操在历史上名声不太行,被骂作汉贼的原因,其实就以曹操的实力,即使没有封公,他一样掌握大汉王朝,也不阻碍后面称帝,他这样做不过是坏了自己的名声。
谁都会被权力所诱惑,被金钱所诱惑,曹操作为一个见过大风浪的乱世枭雄也不能避免这样的心智迷乱,不听几十年的老臣话,还因为荀彧反对自己而处处为难他。
随机文章蚊式战斗机用的什么木材,专用巴尔沙木制造(速度碾压德军战机)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宇宙膨胀的三种结果,反弹收缩/大撕裂/绝对零度(都是宇宙末日)火山爆发为什么有闪电,烟尘摩擦带电遇冷空气形成(宛如世界末日)可控核聚变根本不可能,耐高温材料需从中子星或黑洞获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