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黟县宏村建议旅行线路(中华行八十四黟县宏村旅游)
【千问解读】
八十四、黟县宏村旅游
邢少山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它是徽派民居村落的典型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到黟县宏村旅游。
我们的车子来到进宏村景区停场,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有两颗500年的老树,一颗为红杨,一颗为银杏,人们认为这是这个村深厚的历史根底及吉祥兴旺的象征 。
接着,我们走近临村口的南湖。
因为宏村仿牛形而建,这里被称为二个牛胃之一。
我们走在湖中的石桥上,看见两边的湖面上绿荷摇曳,鸭群在尽情逐水。
再看远处,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苍苍茫茫,而近宅,跌落湖中,与树荫摇曳,动静相宜,明暗协调,显得幽深、雅静、清新。
导游介绍说,南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
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遂建成了南湖。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我们走在一条石板路,穿过石拱桥。
这拱桥横穿南湖,犹如西湖的断桥一般。
走尽桥头,已是民居。
这些老屋皆是徽派建筑,雕梁画栋,花格窗户,风火马头墙,并形成街巷。
已经成为了商业街,非常繁荣,他们在自己家里开店,一边生活.一边给游客卖东西 ,各种小吃、玩具及旅游用品。
接着, 往里走,我们来前了月沼。
这是村子的中心,呈半月型,老百姓称“月塘”,意“有亏必盈”。
这里进一步将整亇村牛形具体化,这里是“牛胃”,又称“牛小肚”。
导游说,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
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
我们看到,月沼水碧绿,平静如镜,水中白鹅舞红掌、戏清波,一派生机。
塘沼四周青石铺展成石阶,有的伸到农户的家门口,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周,四周有石阶路迂回。
见老人聊天,妇女浣纱洗帕,顽童嬉戏,这是真正的田园生活。
这里也成了宏村人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
这是一幅不多见美丽的美丽的皖南民俗画。
我们看到许多人在这里写生,他们坐在塘边,铺开画板,专心致志地挥动画笔,记录下宏村这妩媚与生动的情景。
导游还说,这里还是文人创作,写诗作画,也可以自由地拍摄倒影、月沼、承志堂以及老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上升为文学艺术作品。
在月沼北畔正中有“乐叙堂”祠堂,又名“众家厅”,为汪氏总祠,也是15世纪初明永乐年间所建。
我们转而去看,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盘斗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乐叙堂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
在宏村转了一圈,最后又转回了南湖另一边,望着这“画里乡村”之称,回味着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景点,这是一亇写意的水乡,它依山傍水,既有水的灵性,又有山的幽趣。
这些非随意而就的古建筑群落,是匠心独具的生存空间。
它的水系,经过出自古代先人精心设计。
饮用、浣洗、灌溉、消防,样样都靠它。
曲曲弯弯,流淌静静,流到每家每户,送去清凉和生命之需,“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
”绕绕弯弯的渠水,更兼备着一套过滤系统,而且是纯属天然的。
所以它流淌近千年,依然清洁而未被污染,可见我们古人生存智慧、生存能力及生存空间,它是中国古老文明农耕遥远岁月的缩影。
它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无不彰显一个古老民族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梦境。
它又是一张无愧于我们古老文化的生动名片。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