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3 点击数:
简介:尽管后世历史上对于李世民的评价有很多都是正面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皇位得来还是不正,是他发动政变,夺了自己哥哥的太子之位,这才获得了皇帝的位置。

而在这场政变之后,李建成与李元吉身死,面对他们尚在人世的妻子,李世民娶了弟妹杨氏,但是却没有娶嫂子郑观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李世民娶弟妹杨氏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千问解读】

尽管后世历史上对于李世民的评价有很多都是正面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皇位得来还是不正,是他发动政变,夺了自己哥哥的太子之位,这才获得了皇帝的位置。

而在这场政变之后,李建成与李元吉身死,面对他们尚在人世的妻子,李世民娶了弟妹杨氏,但是却没有娶嫂子郑观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1.李世民娶弟妹杨氏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斩草除根,也杀死了自己的10个侄子。

太子妃郑观音和齐王妃杨氏在一日之内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失去了依靠和未来。

后来,李世民强纳貌美弟妹杨氏,并生下一子李明,而才貌双全的郑观音却孤独终老,那么李世民为何没有纳郑观音呢?

是不是郑观音不够貌美?并不是,郑观音才貌双全,端庄大气,墓志记载:“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任何美好的词汇放在她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2.为何没有娶嫂子

是不是郑观音比李世民大很多?也不是,郑观音出生于599年,和李世民同岁或者小一岁。

是不是因为长嫂如母?也不是,郑观音嫁到李家要么和长孙皇后嫁到李家是同一年,要么在长孙皇后之后。

也就是说,早年丧母的李世民并未得到郑观音的特殊照顾,也就培养不出那样的感情来。

其实,李世民不纳郑观音是基于政治考量的。

而且郑观音也不肯屈就。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3.郑观音

首先,郑观音的太子妃身份决定了其特殊性。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政变,李建成就是未来的大唐皇帝,而郑观音就是未来的皇后,母仪天下。

李世民杀死兄弟,逼父亲李渊下台本就为人诟病,这成了他人生的污点,他极力淡化这个污点,试图证明他是迫不得已的,他是被逼的。

他又怎么敢再纳了曾经的太子妃,余生他只会把她软禁起来,供她锦衣玉食的生活,以示他的仁慈,也表示他登基的合法性。

而杨氏做为齐王妃,李世民即便纳了她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指摘,反而能笼络杨氏背后的杨家。

但即便是杨氏,也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很多年才纳了过来。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再者,郑观音背后的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是当时的五姓七望之一的贵族世家,如何处置郑观音,李世民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会伤了世家大族的心,而这样的大家族又是极为注重礼教的。

郑观音能被李渊选为太子妃,本身就说明了太子妃家世之贵重,这样的郑观音,先不说郑家会不会同意,李世民若强纳过来要放在什么位置?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最后一点,郑观音的娘家背景和曾经的太子妃身份决定了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过完下半生。

而她显然不愿意成为李世民的妃子,墓志记载郑观音:“罕御芳铅,独庄情於礼训。

”说明郑观音是一个端庄大气、恪守礼教之人,并且荥阳郑氏的背景决定了她从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顶尖的,品性自然没话说,而且她和李建成即便不是很恩爱,也是有感情的,李世民杀了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她没有办法报仇,但也绝不会做他的女人,况且,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她很可能怀有身孕,虽然是个女儿,但也是她余生唯一的抚慰。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玄武门之变后,她被软禁在了宫中,在那里度过了五十年的时光,虽有锦衣玉食,却不是她的所爱,平生节俭的她从来都不爱华服、不喜胭脂水粉,独爱读书。

而宫中多有禁忌,行动多有限制。

676年,78岁的郑观音在长乐门内去世。

在第5女归德县主宅内出殡。

中专舞蹈学校作息时间玄武中专作息时间

中专舞蹈学校作息时间中专舞蹈学校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舞蹈培训的教育机构。

在这里,学生们将接受系统的舞蹈训练,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舞蹈技巧。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中专舞蹈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

首先,中专舞蹈学校注重规律的作息时间。

学校设定了统一的起床时间和上课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休息和调整状态。

大部分学校会要求学生早晨6点半前起床,并在7点前完成个人清洁和早餐。

上午的上课时间通常从8点开始,为期两个小时。

这种规律的作息时间使学生能够适应固定的节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其次,中专舞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科学性和平衡性。

学校会根据舞蹈学习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长度。

通常,学生每天将进行4至6节舞蹈课程,每节课程持续1小时左右。

这样的时间安排既不会让学生过于疲劳,又能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舞蹈技巧。

同时,中专舞蹈学校也会在每天的课程中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调整状态。

此外,中专舞蹈学校在作息时间中注重健康饮食的培养。

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选择,确保学生获得均衡营养。

通常,学校会提供早、午、晚三餐,以及两次点心和水果供应。

餐食搭配合理,包含主食、肉类、蔬菜和水果,以满足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和舞蹈训练所需的营养。

此外,学校也会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学生的身体状况良好。

最后,中专舞蹈学校在作息时间中注重休闲娱乐的安排。

学校认识到舞蹈学习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避免学生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学校会安排适当的休闲活动。

例如,在学习时间之外,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兴趣社团或参观艺术展览,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此外,学校也鼓励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中专舞蹈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既注重规律性和科学性,又注重健康饮食和休闲娱乐。

这样的作息时间能够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保持身心健康。

通过这种系统的培养和关怀,中专舞蹈学校将为学生未来的舞蹈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舞蹈 学校 学生

隋唐英雄窦建德资料简介 窦建德如何兵败唐太宗李世民

末年,本来是一个农民,可是因为农民生活困苦,窦建德心存不满,开始举兵起义,想要改变这个局面。

窦建德随着军队的壮大,最后称帝,建立夏国。

举兵讨伐窦建德,窦建德兵败被俘。

那么,窦建德究竟是怎么当上的?又是为何在战斗中输给了李世民?窦建德又是怎么死的? 窦建德的家庭背景: 窦建德,贝州漳南人。

其年青时就因守信仗义,深为乡里所敬重。

其父死,乡里千余人送葬,可见其人缘之好。

隋炀帝伐高丽,大肆募兵,窦建德为二百人长。

不久,见天下乱起,他率数百人亡入高鸡泊中聚结,以此自保。

当时群盗往来横行,杀人烧屋,惟独因窦建德信义大名天下有闻,他的家宅一直没人骚扰。

隋朝郡县地方官推断窦建德肯定与群盗有关系,就不分青红皂白杀光了他一家老小。

至此,窦建德公开反叛隋朝,兵马至万人,同时,他能倾身接物,善待士卒,人人为其尽死力报之。

窦建德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大业十二年,窦建德大破隋朝涿郡通守郭徇大军万余人,追斩郭徇,由此声名大震。

不久,隋朝太仆卿杨义臣征讨诸路义军,连战连胜,惟独窦建德一军独全。

隋乱初起,各路起义人马捕获隋朝官员及读书人,大都虐杀掉,惟独窦建德善待降官和士人,加以恩礼,由此附近郡县渐渐降附,军容盛大,达十多万兵。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又大破隋朝大将薛世雄三万大军。

随后,窦建德统领大军进攻河间,郡丞王琮率军民死守。

相持之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掉的消息传来。

王琮在城内发丧,窦建德也遣使吊祭,王琮至此请降。

由于攻城时死伤甚众,窦建德众将都进言要用大油锅烹死隋朝守将王琮。

窦建德说:“王琮真是义士啊,留着他正是鼓励忠孝之人。

从前在高鸡泊为小盗,还可随意杀人,现在我们是要安百姓以定天下,怎能杀害忠良呢!”同时,他下令:“如果有人因攻城时属下亲戚死伤而想谋害王琮,罪及三族!”消息传出,隋朝郡令纷纷投城。

李渊称帝后的第二年,窦建德也在魏县称帝,国号大夏。

为了威行天下,名正言顺,窦建德首先攻弑隋炀帝的乱臣贼子宇文化及兄弟,相战数次,“大破之”,擒斩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及十几个弑帝元凶。

他还亲身拜谒隋炀帝萧皇后,称臣跪拜,以明隋朝正朔。

当时隋朝义城公主和亲远嫁突厥,闻讯派人迎接皇后萧氏,窦建德派千余骑护送,并报示以宇文化及等人的首级。

观窦建德事迹,是真正的“革命起义将领”所为。

虽然以唐朝为正朔的封建史家皆以窦建德为“贼”,但对他的称赞叹扬之辞,通篇连牍。

“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

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

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

至此,得宫人以千数,并有容色,应时放散。

得隋文武官及骁果尚且一万,亦放散,听其所去。

又以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兵部侍郎崔群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自余随才拜授,委以政事,其有欲往关中及东都者亦恣听之,仍给其衣粮,以兵援之,送出其境。

” 窦建德是如何打仗输给李世民的? 隋末乱起,英雄辈出,皆各据州郡。

当时,还没有显示出李唐能最终一统天下。

窦建德率大军进攻相州,又攻克黎阳,一举俘虏李勇王朝的淮安王李神通、皇妹同安长公主以及日后赫赫威名的大将李世勣。

过后,李世勣弃父逃跑,窦建德非常仁义大度,说“李勣本是唐臣,不忘其主,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竟能把李勣父亲李盖放还。

不久,又把好酒好肉安置于大宅子的李神通和同安长公主归送唐朝。

稍后,窦建德开始变得糊涂,先是听信谗言杀掉能征善战的大将王伏宝,又杀忠谏的文臣宋正本,“由此,政教益衰”。

秦王李世民攻打,在其文臣刘斌劝说下,窦建德害怕王世充被灭后有“唇之齿寒”之忧,想保持“天下三分”之势,派大军前往洛阳,想救援王世充。

此前,窦建德还刚刚平灭了拥有数万精兵的割据者孟海公,挟此军威,浩荡而来。

强中自有强中手。

一遇秦王李世民,窦建德“数战不利”,想解兵退走。

文臣凌敬劝他渡黄河攻取怀州河阳,收河东之地,一则开拓疆士,二则入无军守之境,三则唐兵闻讯必从洛阳撤兵,可解王世充之围。

困急又狡诈的王世充生怕窦建德一走自己就玩完,派人带着大批金宝暗中遍赂窦建德手下武将,由此,众将都劝他进攻包围洛阳的唐军,并说可以一举攻灭李世民。

窦建德的曹皇后也劝他进取河东,不要和唐兵正面争锋。

窦建德不听,并说:“郑国悬命朝暮,以待吾来。

岂可见难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于是大集军伍进逼武牢。

也真正天命该绝,汜水一战,秦王李世民亲自披甲执兵,与窦建德大战,最终大英雄兵败山倒,在牛渚口中枪被擒,送斩长安,时年四十九。

窦建德自称兵到灭亡,共六年。

对此,封建史臣也不得不叹息:天命有归,人谋不及。

李世民凯旋回到长安之后,将王世充、窦建德献于李渊,窦建德被处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