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CMO:高联究竟考什么?
【千问解读】
高联数学竞赛一试和二试的挑战有哪些,如何准备才能在CMO中脱颖而出?距离第40届数学冬令营(CMO)开赛已不足一月,每年这个节点,后台总会收到很多与CMO相关的问题!作为承接预赛与决赛的高联,它究竟考什么呢?
高联一试
高联考试为两场:一试和加试(俗称二试)。
高联成绩由考生的一试和二试两场考试的总成绩构成。
一试的竞赛大纲,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主要考点有集合、函数、不等式、数列等。
可以说,高联一试所考察的知识范围基本上和高考是一致的,它其实是主办方,即中国数学会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尤其是对没有学过竞赛的考生也能有一种"参与感"的这样一个考试。
你可以把高联一试理解成最基础的竞赛入门考察,也可以理解成更难的高考。
高联一试的考试时间是80分钟,总计11道题。
包括8道填空题和3道解答题。
笔者个人的理解是,一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考试,无论考生是否系统学过数竞,只要自身基础扎实,那高联一试对你来说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好像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哈,有点不太严谨,因为一试的第8道填空题和最后一道解答题其实也还是稍微有点难度的)。
高联二试—平面几何
如果说,高联一试,考生还能嘻嘻哈哈,那么到了二试,笔者认为绝大多数竞赛生绝对能体会到什么叫"江湖险恶"。
高联二试只考四道大题,对应的四个知识板块分别是平面几何、代数、数论和组合。
我们先来看一下平面几何的考试大纲。
如果你是刚接触数竞的萌新,那么笔者的建议是,大纲中的这些定理其实不用一个一个刻意去看,因为往后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很自然的接触到这些内容。
相对来说,平面几何大致的出题方向可以分为两类问题。
第一类是直线型问题,第二个是圆类型问题。
当然这两个也不是完全割裂的,因为很多直线型问题里面也会出现圆,同时有一些圆类型的问题也会用到很多直线型问题的处理方式。
笔者个人认为学习几何的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注意两点:首先第一点,你要知道这种基础的图形结构,它的这些处理方式,这需要你熟知各种几何定理。
当然了,也不只是定理,因为有些东西它本身也不是定理;然后第二个,就是要擅于去做图形结构的分析,就是说你看到一个图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图它是怎么画出来的。
在高联二试中,有些涉及到平面几何的题,它的图乍看之下是很复杂的。
但是再复杂的图形,它也是由一个一个简单的图形叠加到一起复合形成的。
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从局部尝试去拆解,把一副复杂的图形拆分成多个简单的图形。
高联二试—代数
在高联中,代数部分的出题难度上下限很大,经常会出现去年很难,但是今年又特别简单的情况。
代数主要的考点在于不等式,一般来说,竞赛教练在讲高联的时候,代数的核心知识点就是不等式,然后可能还会带一些数列、方程等一些相关的东西。
基本上,在高联阶段,你代数这块,把不等式学好,大致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要准备CMO的考试,则还要着重学一下复数、多项式、函数方程,如果你的目标只到省一,然后走强基的话,那上面这些适当了解一下就行。
高联二试—数论
不少同学在学习数论的时候,都表现得很畏惧。
数论这个东西其实是这样的,如果你刚接触数论,你会觉得数论是一个很模糊的模块,就是你会认为数论和你之前学的一些知识,不管是工具还是学习方法,或是处理方法,都不太一样。
但如果你数论入坑久了,学的还比较顺利的话,数论反而是一个做题使用率比较高的东西。
而且数论是不太会出很难的题目,它如果出很难的题目,它也会和别的内容做挂钩,比如说和代数混在一起。
数论更多的难点还是在于入手,多数人在前期学习数论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就是笔者前面说的"很模糊",这个是正常的。
这是由于我们初中阶段,很多学校在数学教学中以代数和几何为主,教材里很少涉及数论内容,老师也很少讲,加之自己从前也几乎没怎么接触过数论,所以你会觉得数论异常难学。
不过当你摸清数论的门槛之后,你会发现数论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可能要比代数更容易学。
高联二试·组合
组合问题,在高联二试中往往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非常具有难度。
在高联的阶段,比较常见的组合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类:
第一类叫组合计数问题,是基于课内"排列组合"的部分知识,进行拓展和扩充;
第二类叫组合杂题,包括组合最值问题、组合构造问题、对策与操作等几个主要类型。
在高联考试中,高联一试会考较复杂的分类计数,高联二试的考试一般以组合杂题为主,且难度很大,涉及范围广,形式灵活多变,对数学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关于组合杂题,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了解基本的组合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思考方法,积累常见的组合构造。
基础的组合原理有很多,并且理解起来也都不难,比如"抽屉原理",国外叫"鸽笼原理",类似这种概念的原理,理解起来是不难得,但真正的难点在于我们如何应用,如何根据题目构造出我们所需要的"抽屉",也就是数学概念中的集合。
这其实是组合学习、组合训练核心想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组合问题的难点还在于"杂",因为除了"抽屉原理"外,组合问题的原理还有极端原理、容斥原理、算两次、染色与赋值法等。
也就要求我们在面对组合难题的时候,要找到该题的切入点。
这种切入点很杂,难以概括,不同背景的组合问题,切入点可能差别很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