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笔试政治理论考查占比大增 258.6万人参加考试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简介:转自:千龙网

【千问解读】

转自:千龙网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1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8个城市、101345个考场同时举行,共298.2万名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258.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7%,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1,有26.3万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保障。

2025年国考计划招录3.97万人,相比2024年计划招录的3.96万人略有增加。

此次国考坚持充实和稳定基层力量,有2.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华图教育轮值CEO李曼卿分析,2020年国考的报名人数为143万人,今年达到了340万人,短短几年间,报名人数大幅增长。

相对于今年考研人数的下降,国考人数进一步上扬,说明年轻人的毕业选择还是以工作为主。

另外,近几年的国考对于基层岗位和应届生的报名倾斜比较明显,此次国考针对应届生的职位数量达到71%,所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接受去基层岗位就业,包括很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学生,也接受到县级、乡镇的基层岗位去做基层建设。

根据考试结束后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此次国考实际参考率约为86.7%,大约13.3%的考生放弃考试。

考生最终放弃考试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近几年国考弃考率一般在25%至30%左右,2023年弃考率更是达到41%,2024年约为25.75%。

此次国考弃考率只有13.3%,说明考生对公务员职业的认可度提高,备考准备得更加充分。

考试结束后,国考笔试考了什么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政治理论”部分作为2025年国考行测新增板块,一直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

在往年考试中,常识判断中政治类题目一般考查7至8题左右,今年政治理论作为单独部分,直接增加到20题,占比大大增加,凸显“政治标准是首要标准”。

政治理论的考查重点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考查较多。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试卷考查的大作文主题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变事物劣势为优势”,市地级申论试卷考查的大作文主题则是“事物间的‘互补’关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张俊和刘光世为啥是中兴四将:历史与政治交织的产物

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的名号熠熠生辉,它代表着南廷在之际,所倚仗的几位重要军事将领。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一称号的构成时,会发现和虽位列其中,却饱受争议。

那么,他们究竟为何能成为“中兴四将”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因素交织。

拥立之功:奠定政治根基 南宋初年,局势动荡不安,金兵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原大地,北宋政权轰然崩塌。

康王在混乱中登基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

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刻,张俊和刘光世都积极投身到拥立赵构的行列中,为南宋政权的建立立下了。

张俊年少从军,在北宋末年的战乱中就已崭露头角。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太原,他随种师中往援,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

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时,张俊即率部往从,被擢为元帅府后制。

此后,在南宋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张俊始终坚定地站在赵构一边,为赵构稳定局势、巩固政权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支持。

刘光世出身将门,其父刘延庆在北宋时期就已是有名的将领。

刘光世在时,就因镇压河南叛军张迪有功,被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靖康初,他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

在赵构南渡建立南宋的过程中,刘光世也积极参与其中,为赵构提供了军事保障。

他所带来的成建制的西军劲旅,以及招纳的各路起义军,成为了南宋初年的重要军事力量,对南宋立足江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金战功:军事上的贡献 尽管张俊和刘光世在抗金战争中的表现存在诸多争议,但他们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对金作战,并取得了一些战功。

张俊在南宋建立后,积极参与了多次抗金战争。

建炎三年(1129年)底,金军南侵,赵构逃往明州,留下张俊在明州抵御金军。

张俊在明州与金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最终没有守住明州,但他多次击退金军,重创了敌军,使宋军士气开始提高。

此后,张俊继续在抗金战场上屡立战功,先后收复了卫真、鹿邑、亳州等地。

刘光世在抗金战争中也有一定的表现。

绍兴四年(1134年),金和伪齐联军临江,刘光世参与了防御作战。

虽然他在战斗中存在一些畏惧金军、治军不严的问题,但在一些战役中,他的部队也发挥了作用。

例如,在藕塘之战中,杨沂中等大败伪齐军后,刘光世派王德率军随杨沂中追击伪齐军,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政治平衡:朝廷的权谋考量 南宋朝廷在评定“中兴四将”时,除了考虑军事战功外,政治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南宋初期,朝廷内部存在着各种势力,将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为了稳定局势,朝廷需要在不同将领之间进行权衡和协调。

张俊和刘光世在南宋朝廷中拥有一定的政治势力。

张俊在拥立赵构称帝后,成为了南宋初期的重要将领,他手握重兵,在军队中有着较高的威望。

刘光世则凭借其将门世家的背景和手中的军队,在朝廷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将他们列入“中兴四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方势力,避免因将领之间的矛盾而引发朝廷内部的动荡。

此外,南宋朝廷在面对金兵的威胁时,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将张俊和刘光世纳入“中兴四将”的行列,可以激励他们继续为朝廷效力,增强朝廷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也可以向外界展示南宋朝廷的强大和团结,稳定民心,鼓舞士气。

历史局限性:时代的无奈选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南宋朝廷评定“中兴四将”时,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南宋初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军事人才相对匮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不得不从现有的将领中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授予他们“中兴四将”的称号,以激励将士们奋勇抗金。

张俊和刘光世虽然在个人品德和行为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也确实为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且,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仅仅以现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还需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

张俊和刘光世之所以能成为“中兴四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们的拥立之功、抗金战功、政治平衡的考量以及历史局限性等因素,都使得他们在南宋朝廷的评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他们的一些行为违背了正义和道德的原则,成为了历史上的反面教材。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去看待,既要看到他们的贡献,也要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仁轨之子刘濬:盛唐名将家族的政治悲剧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国考笔试政治理论考查占比大增 258.6万人参加考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