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大理之战是怎么回事?面对灭国为什么段氏王族反而要感谢忽必烈呢

可
【千问解读】
可惜,历史中的大理国可没那么威风,其太祖段思平在云南建立大理国后,一直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关注于内政,在当时世界上不显山不露水的。
大理国历代皇帝无论宋朝同不同意,都奉宋皇为宗主,对内往往被权臣制约,可说“南帝”做得都不怎么舒服。
待传到十二代上德帝段廉义时,出现权臣杨贞义之乱,上德帝被杀。
而另一权臣高智濂又起兵杀杨贞义,扶立上德帝之侄段寿辉为帝,是为上明帝。
按说高家也算是一类的人物,可忠臣没做多久,高智濂之子高升泰便废掉上明帝的儿子保定帝段正明(这就是《》里的伯父了,可惜没有小说里那么厉害)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大中”。
可能真是天佑大理,高升泰只当了一年“大中王”便一命呜呼。
临死前也感到自己悖主于心有愧,于是恢复大理国,立保定帝之弟(段誉的父亲,也是很窝囊的)为帝,高家则做了“中国公”,掌握实权。
从段正淳起,大理国便被称为“后理国”。
到忽必烈准备兵威相加的时候,后理国主已经传到了第八代段兴智,依然是傀儡,真正的当家人是高升泰的后人第十四代“中国公”高祥。
君臣二人都没什么才能,国家衰弱不振,内忧有丽江的麽些蛮割据和建昌府自立府主不听调遣,外患则有云南西部和缅甸腊戍一带的金齿诸国逐步蚕食国土。
本来已经应接不暇,蒙古大军又压境而来。
汗为了这次南征下了大投资,让名将之子兀良合台统领西路军,诸王抄合、也只烈统领东路军,忽必烈自领中路军并担任总指挥。
三路大军共十万之众,浩浩荡荡南下大理。
而忽必烈也将自己金莲川幕府中的核心人物姚枢、赵秉忠、张文谦、廉希宪等人带在身边参赞军务。
既然那要打云南,就要路过四川,可四川此时还是南宋国土,要是硬闯就成了伐宋而不是灭大理了。
于是三路大军只好取道吐蕃。
吐蕃在吐蕃帝国灭亡后,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1235年,汗次子阔端第一次用兵吐蕃,吐蕃各地大小领主在萨迦派萨迦班智达的斡旋下,相继归附。
但还有零星领主没有臣服,忽必烈这次借道,搂草打兔子,顺便将一些骜不驯者征服,没等进入大理国境,先和吐蕃人打了几仗,算是热身。
1253年10月,忽必烈的中路军和兀良合台的西路军进入大理国境,来到金沙江畔。
史载忽必烈驻马江边,看着滔滔江水,凝神良久,直到随从提醒才回过神来。
也许是感到此番出征路途艰险,现在到达目的地,很有感触;也许看到江水奔流而感到年华易老,应尽快有所作为吧。
若是忽必烈精通汉语,懂得作诗,想必会有感怀之作留下的。
大理国主段兴智听闻蒙古军杀到,便想投降,这也怨不得他没骨气,虽然大理国表面上姓“段”,可自己和祖先都是权臣的傀儡,国家早就不是自己的了,何必冒险打仗呢? 可“中国公”高祥却坚决主战,理由正好相反,虽然自己不是皇帝,却是“太上皇”,大理国是自己的家业,怎能拱手让人? 高祥是实权派,他要抵抗,段智兴无力反对,只能跟从。
可蒙古军的战斗力超强,大理军虽然在金沙江周边诸多城寨中英勇抵抗,却无法阻挡蒙古军前进的马蹄。
十二月,忽必烈的中路军抵达大理国都大理城下,而兀良合台西路军也在攻破龙首关之后在城下与忽必烈汇合。
到了这个地步,要么投降,要么凭借倚点苍山靠洱海的大理城防负隅顽抗。
可高祥却选择了最为愚蠢的方式,在斩杀了忽必烈派来招降的三个使者后,挟持着段兴智与自己的弟弟高和率军出城决战。
这样的作为可算是自寻死路,一战下来,大理军几乎,高祥、高和兄弟与段兴智逃走,忽必烈趁机发动攻城,原本的大理城一夜之间就被蒙古军占领。
在搜索典册图籍过程中,三个使者的尸体被发现,忽必烈,想要屠城。
张文谦、姚枢、等人急忙劝谏:“杀使拒命者,其国主耳,非民之罪。
” 忽必烈对他们一向言听计从,于是下令不许军队进城抢掠,大理国三百年的文明精华才算得以保存。
国都拿下了,可国主和权臣还没有抓获。
这时,东路军也赶到了,于是忽必烈派大将也古率军追击大理国君臣,在姚州(今云南姚安)将高祥、高和兄弟斩杀,段兴智逃到善閳(今云南昆明)。
主宰大理国一百多年的灭亡,大理国也就没有了主要抵抗力量。
1254年春,忽必烈留兀良合台继续追击段兴智和征讨不愿臣服的部落,并任命刘时中为宣抚使治理民政,自己率主力北返。
是年秋,兀良合台攻陷善閳俘虏段兴智,并将之送回漠北草原面见蒙哥汗。
蒙哥汗表现的很大度,不但没有杀他,还赐给金符让他回云南帮助招抚其他部落。
段兴智回国后全力帮助蒙古军平定云南各地,蒙哥汗大喜,赐他“摩诃罗嵯”称号(此为梵语,意思是“大王”),并让他管理云南各族。
段氏近两百年被权臣架空,倒是在亡国之后有了实权,其太祖段思平要是地下有知,是该欣慰还是该苦笑? 随机文章杨宗保是不是杨家将中的一员,有个说法令人匪夷所思英国旗舰玛丽·罗斯号沉船,700船员仅仅生还40人ufo事件真实外星人事件,媒体报道的外星人真实事件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中国正缩短和美国的科技差距(引美嫉妒)网红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几乎能被运用到各行各业(未来可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前秦灭前燕之战中取得完胜的苻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输给羸弱不堪的东晋呢
这一战,苻坚以90万绝对兵力,企图统一中国,结果却被东晋10万兵力杀得几乎。
五胡十六国中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就这样与大一统、千古一帝失之交臂。
而在此之前,前燕慕容家族也曾雄起,景昭帝慕容儁跃马扬鞭四处征战,清剿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降服了塞外的少数民族部落,还野蛮镇压了中原人民的反抗斗争,就连东晋的一些郡守、韩国朝鲜的祖宗高句丽也向慕容儁臣服。
公元358年,慕容儁又打算在全国征兵150万,企图灭掉前秦家族和东晋司马家族。
慕容儁此话一出,便吓坏了东晋和前秦,前秦符氏直接去掉帝号,改称“大秦”,东晋也去掉帝号,改称为“大岛夷国”,这样慕容儁在形势上就统一了中国,因为只有他一个帝王,他也算够牛掰的。
不过这司马家族改名叫什么不好?叫大岛还夷国,我擦,怎么有股炊饼味儿! 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前燕,苻坚也把他灭了。
公元370年,苻坚派王猛统帅大军攻打前燕,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此时的前燕帝王是慕容儁的儿子,组织兵力40万抵抗王猛,结果其中15万主力被全歼,剩下25万或逃或降,从此前燕灭亡。
灭掉前燕,这时候在版图上,就只剩下偏居一隅的“大岛”东晋了。
如果我们是苻坚,估计也会趁势灭掉东晋,统一中国,成就千古霸业,如果真要是那样,现在就不是中国最多的民族,而是氐族了。
于是,公元383年7月,踌躇满志的苻坚率军90万誓师出征。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此时的苻坚,衣带飘飘,神威凛凛,他望着一队队从长安出发的士兵,抚髯大笑,神思与汉太祖试比高。
383年12月,秦军与晋军,对峙淝水。
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
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
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
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就这一仗,苻坚20年成果,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
苻氏家族至此失去争霸中原的机会。
回到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强大的符氏家族能战胜慕容家族,为什么却打不赢羸弱不堪的司马家族呢? 先不说,符氏手下有能人王猛,司马手下有能人。
灭慕容家族,其实是王猛的作品。
淝水之战,又是谢安的表演。
也不说,苻坚得,东晋民心会不会所向。
简单一句话,苻坚作为大BOSS,其实是缺乏作战经验的,不专业的统帅指挥一场专业的战斗,不输才怪。
在现实生活中,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这才是科学的决策。
我们的领导们,如果不,如果不一线作秀,可能工作进展还要好一些,完成质量还要高一些。
这就是领导重视带来的负面效应。
领导添乱,苻坚惨白,并不是一个鲜见的例子,相反工作中常见得很。
随机文章火烧藤甲兵!为何诸葛亮大胜却泪流满面?乌贼为什么是四维生物,可掌控时间预知未来魁札尔科亚特尔的神话,祭司知识掌管昏星和晨星长剑10巡航导弹威力,杀伤范围2公里能瞬间摧毁万吨级舰艇揭秘伪装成地球人的外星人,暗中观察人类文明的威胁性(高高在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俗话说唇亡齿寒 南宋为什么还要联合蒙古消灭金国
是一个十分形象的,它是指两个相互依存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
而国与国之间也常常发生唇亡齿寒之事,而就经历了两次唇亡齿寒的教训。
公元1120年,北宋政府面对新兴的金人对的进攻,背弃了与辽朝的和约,选择了与金人合作,订立“”,联手消灭辽朝。
盟约规定事成之后,宋将本来支付给辽的岁币转交给金,并收回幽云十六州。
然而1125年宋金联合灭辽时,由于宋军实在,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收复幽云地区,最终在金军的协助下才勉强打下了这些地方。
这一战让金人看出了宋朝的腐败和虚弱,于是便起了攻打宋朝的心思。
于是北宋元年,金人大举南下,破开封,俘二帝,整个宋朝宗室只有侥幸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史称靖康之变。
一百多年后,相似的选择题又一次摆在了宋朝统治者的面前:蒙古发展壮大,打的无力招架,宋朝究竟是联金抗蒙,还是联蒙灭金?按理说,有当年海上之盟失败的前车之鉴,宋长统治者应该切身体会到唇亡齿寒的教训,可是他们却再一次选择了联蒙灭金。
之后的历史与一百多年前几乎:宋军在端平元年配合蒙古军北上对金朝发动了攻击,虽然宋军一度收复了洛阳、开封等重要城市,但由于粮草不济和蒙古人撕毁合约而最终失败,并陷入了与蒙古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中且最终被蒙古所灭。
有不少学者猜想,如果当年南宋吸取海上之盟的教训,选择与金朝合作抗击蒙古,也许历史的结局会有所不同。
但是,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联蒙灭金才是最佳选择。
理由且听我细细道来。
宋朝不可能与金结盟的原因就是金朝统治者非但不愿意与宋合作,还对宋制定了“土地补偿”的战略。
由于金朝部队不敌蒙古军,因此金朝的土地被蒙古鲸吞蚕食,1211年的野狐岭之战后,蒙古人就占领了东北大部和华北一部的土地,之后蒙古军又先后占领了河北、山东、山西,到了1216年,金朝的疆域就只剩下河南和关中的一隅之地。
面对这种情况,金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要重整旗鼓,从蒙古人手中收复失地;而后者认为金军无力抵抗蒙古军,但是打宋军还是很轻松的,被蒙古人夺取的土地,要从南宋那里抢回来。
经过一系列争论和斗争,最终后者还是占了上风。
1217年,金军大举进犯湖北荆州襄阳地区,希望可以通过夺取荆襄地区而将南土拦腰斩断,从而方便逐个击破。
然而此时的金兵早已不是当年“满万不可战”的女真铁骑了,战斗力下滑显著,最终被南宋京湖黜制使赵方率军击败。
1219年,不甘心受挫的金军再次南下进攻荆襄,结果又被赵方领导的宋军击败。
眼见荆襄地区是打不下了,金朝又于1220年攻打淮西地区,结果却一头扎进宋军建设多年的防线里,很快又失败了。
经历了三次南下失败、主力部队在潼关被蒙古军全歼的金朝终于顶不住了,金哀宗给写信称“元灭国四十,以及,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 然而此时的南宋政权,却再无和金朝结盟的可能:宋金之间本就有世仇,加之金军四年三次南下,给南宋人民带来的极大的破坏,因此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都对金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此时的民意坚决反对与金结盟。
而此时的金朝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全歼,国土也只剩河南的几个州,宋和金合作也毫无必要,在这种情况下拒绝与金合作,既顺应民意,也符合国家利益。
1232年,蒙古占领开封,金哀宗逃至金朝最后的根据地蔡州,即使只有一座孤城金哀宗还做着“土地补偿”的美梦,寄希望于金军可以打下四川地区,并凭借天险继续苟延残喘。
然而这一支出来的军队,还没走出湖北就被宋军消灭了。
1233年,宋蒙两军合围蔡州,次年正月,蔡州被攻陷,金哀宗自杀,金朝从此灭亡。
此役宋朝一举洗刷百年来的国仇家恨,但是更残酷的宋蒙战争即将到来。
(浩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