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古时候中国长期处于有域无疆的的状态

从汉至唐,从元到清,中国疆域的一次次拓展总会让我们燃起对历史和国家的无比自豪。
【千问解读】
从汉至唐,从元到清,中国疆域的一次次拓展总会让我们燃起对历史和国家的无比自豪。
而事实上,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我们长期处在一种有域无疆的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唐代疆域图(其中的疆界大部分是虚描所成) 疆在何处 疆、域两字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前者原指放在地上的绳子,即是指以线性存在的边界,后者则是绳子包围的区域,随后延伸为一个政权的空间大小。
当代国际上具有正式意义的疆界,一般要由双方确定边界文件,而且要有界标相连成线,从而形成具体的主权边界。
在中国古代史上,对疆域的确认更多是依据边境民众的归属(如生蛮、熟蛮之分),以及行政管辖影响力的边界(编户齐民、贡赋缴纳),如果有明显的山川河流地理标识则依据这些地标为疆域,如果没有则无疆可寻。
直到近代尼布楚条约时,清王朝与俄罗斯的划界才标志着中国边疆的出现。
明朝统治下的东北地区其实并非实际疆域(控制力极弱) 天下无敌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曾说:界限是相邻民族扩展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中,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内华夏而外夷狄的文化观念,因而很少存在与其他民族势均力敌共统中原的状况,即使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极少承认所谓边界,而只是以模糊的行政管辖划分来划分。
除此之外,中国与其他强盛域外文明的地理隔绝性是举世无双的,中国西部的冰雪高原、西北部的荒漠戈壁乃至于北部的干旱草原,都是难以生存和孕育强大政权的土地。
因此,长久以来在这些地方分布的部族长期以流动的游牧民族为主,并没有明确的疆界意识,这也导致中国在这些区域并没有实质性划界的需要。
内亚地形图 疆域是不同国家政权之间彼此抗衡接触所产生的边界,如果不存在真正可以与之对抗的域外文明政权,则必然导致中国形成有域而无疆的特色情况。
随机文章鸦片战争时间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樱木花道为什么剪头发,削发是为了谢罪/樱木叛逆染红发揭秘飞机起飞降落为什么会耳鸣,耳内气压和外部不平衡所导致人从地球到月球要多久,目前技术要8天左右/未来可能只需4小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对于张献忠起义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起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崇祯六年(1633年),张献忠首次入川,攻克夔外、大宁、大昌、新宁、通江、巴州、保宁、广元等州县。
崇祯七年(1634年)年,再次入川,拥兵十万,再克夔州、大宁、大昌、巫山、巴州等地。
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献忠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
崇祯九年(1636年)秋,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由闯将被推为闯王,但这时他的势力还小,起义军中以张献忠的势力最强,实际成为支撑局面的主力。
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
十年(1637年),张献忠三次入川,围攻成都,遭明军总兵官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本人也受伤,政治上发生动摇。
次年正月,张献忠率本部义军进驻谷城(今属湖北省谷城县)受朝廷招安授予副将。
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
中期 崇祯十一、二年间,在明军的围攻下,很多起义军先后投降了,张献忠也在湖广谷城(今属河北)伪降熊文灿;李自成在四川北部梓潼打了败仗,退入陕南商洛山中,因而一时出现了起义军斗争的沉寂局面。
张献忠被招安,既不按原安排遣散义军,更不参加对李自成部义军的战斗,而是把守一地加强军事训练,保持自主权。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因对官府腐败官僚无止境的索贿、敲诈、对自己的刁难、不信任已感不满,加之受到李自成的影响,起义军又活跃起来, 再起义于谷城。
。
明政府急派大学士杨嗣昌督师襄阳,统兵十万,对张献忠大举围剿。
张献忠奋力突破包围,经由鄂西、陕东第四次入川,杨嗣昌也领兵人川追击。
张献忠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敌”的战略,领兵疾走不停,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七月到十四年正月,在半年之内,转战达州、沪州、广元等地,几乎走遍全川,行程五、六千里,使明军疲于奔命,无法追及,仅尾随而已。
当明军精锐都聚集在四川的时候,张献忠急由四川开县东下,进入湖广,昼夜疾驰,仅用了八天时间,行军一千多里,突然出现在襄阳城下,一举破城,杀死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进破光州等地,时在崇祯十四年二月。
杨嗣昌愤惧交集,自缢于军中。
这年正月,李自成也乘势进入河南,攻破洛阳。
从此,农民军形成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主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战斗,并获得节节胜利。
明督师杨嗣昌畏罪自杀。
张献忠自攻下襄阳后,又几经挫折,北进河南,被明军打败,便去投奔李自成;但二人不能合作,又东走今安徽,恢复了自己的力量,然后向西挺进,再度进入湖广。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武昌(今属武汉),把楚王投入江中,为人民平了大愤。
张献忠在武昌称西王。
随后,分兵多路出击湖广、江西,屡战获胜。
明廷命总兵左良玉率师20万由安庆(今属安徽)西上进击张献忠部,七月占武昌,八月破岳州(今湖南岳阳)、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
张献忠得悉明军逼近,为建立基地,求得发展,决定采取走为上之计,率军第五次入川。
关于张献忠屠戮川人的具体行径,史书所载已是,即便如此,翻书读来,仍使人有惊心动魄、肝胆摧裂之痛。
让我只捡几处其怪异杀人行为说说,看看这位“农民革命领袖”的杀人心理与方式,或可以此而一窥全豹,让我们更了解其人其队伍的性质。
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除了手起刀落大砍大劈一般杀法外,还自创了好几种杀人法,加之于不同对象身上。
历来兵燹匪乱,百姓老幼妇孺,最是遭祸酷烈。
张献忠的军队每陷一方,对妇女除掳去少数年轻女子充当营妓外,其余的怕累及军心,全部杀掉。
后期兵败溃退,粮草匮乏,更是杀妇女腌渍后充军粮。
如遇上有孕者,剖腹验其男女。
对怀抱中婴幼儿则将其抛掷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观其手足飞舞而取乐。
此命名为“雪鳅”。
稍大一些的儿童或少年,则数百人一群,用柴薪点火围成圈,士兵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致。
此命名为“贯戏”。
后期 张献忠每攻陷一城,所掳掠的妇女必须由他先挑选出几个姿色美艳的轮流伴宿。
这些美女们上半身穿着艳装,下半身赤裸什么也不穿。
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张献忠淫兴勃发,立刻命这些美女横倒在地,进行奸污。
等到他玩腻了的时候,便将她们洗剥干净杀死,蒸着或煮着吃。
有时他等不及这些美女煮熟了,就带着血大嚼起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天,张献忠连陷广济、蕲州、蕲水等地。
他进入黄州的时候百逃走了,于是他驱赶妇女铲城,之后将城里的妇女全部杀死填入沟堑。
张献忠的军队由鹦鹉洲进至道士,沿路浮尸遮蔽江面,水面上人的脂油厚达几寸,水里的鱼鳖都不能再吃。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张献忠率马步水军40万由荆州(今湖北荆沙)溯江而上,连败沿途13个隘口守军及赴援的明女总兵部,攻克四川夔州(今奉节)、万县,直抵涪州(今涪陵)。
明守将赵荣贵不战而逃,参将曾英率众一战即溃,负伤南遁,农民军乘势加速进逼重庆,于六月抵重庆东大门铜锣峡。
四川原巡抚陈士奇为保重庆,遣重兵东扼铜锣峡,西守浮图关。
张献忠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以舟师作攻铜锣峡,自率精骑在铜锣峡口南岸的大兴场登陆;由小道西进,绕过重庆城疾驰约70余公里,破江津县,夺得船只;令部分渡至北岸,沿陆路急驰重庆西南陆上门户——浮图关;自率船队由江津县顺江而下,在重庆与浮图关之间的菜园坝登陆,直插两路口,迫使腹背受敌的浮图关明军仓皇撤回城内,农民起义军乘势夺取浮图关,卡死了明军的陆上退路。
驻守铜锣峡的明军闻大西军已出现在重庆城下,迅速渡散,农民起义军主力立即过峡,合围重庆。
农民起义军经六天激战,于六月二十二日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攻占重庆。
张献态下令将驻守重庆的明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抚陈士奇等杀死。
七月初四,张献忠乘胜率师日夜兼程向川西南挺进,连克沿途州县,于八月初九,攻克成都,执斩巡按御史刘之勃、巡抚龙文光、总兵刘佳允等,朱至澍投井自杀,其他官员当了俘虏。
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
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
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八月十六日登基王位。
身亡 三年(1646年),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大西军,张献忠于次年七月撤离成都,北上与清军作战,十一月,部队到达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坡时张献忠中箭身亡,余部继续抗清,清军屠四川,24年移民。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冯双礼等率领农民军向南,在重庆受到明军曾英部的阻击,农民军击毙守将曾英后,继续向贵州方向转移。
后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的康熙初年。
评价 张献忠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民起义军与明清军队进行的一场战争,近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与明清地主阶级军队进行了的战斗。
这次战争从明天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渑池之战、洛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失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是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发展和总结。
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优越性,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
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督抚与武臣存在矛盾,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在具体战役中往往只有起义军的几分之一,常常失败。
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
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军事首领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在明清军队进攻下。
但农民军将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都激励着后人。
从崇祯元年(1628年),张献忠同李自成延安起事,到张攻陷四川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顺治三年(1646年)兵败亡于西充,以及后来其残部在川东、贵州一带盘桓,寇掠祸害。
他们的军队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怕永远无法准确统计,上称有六十多万。
只看他们的铁蹄横扫四川前后四五十年,祸遍巴蜀。
“举兵不当,被患无穷”(董仲舒《春秋繁露》),使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地。
战乱使百姓弃田舍逃亡,在战祸最烈的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造成人相食。
因此川人死于饥馑、瘟疫者又倍于刀兵。
这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历史的大倒退。
据有关专家考证,平定乱局后,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代第一次户籍清理,四川省仅有八万人左右。
而明末崇祯以前,蜀中人口是三百万以上。
以后一百来年中,康乾时从湖广移民填四川,正缘此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烛光斧影的真相是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会被怀疑
纵观历史,自夏商周开始,直至隋唐五代各个皇朝,几乎都是 传子不传弟 ,而且 传长不传次 ,但却是兄终弟及,于是有人质疑是以不光彩的手段获得的帝位。
历史上著名的 烛光斧影 谜案由此产生。
烛光斧影 这个谜在野史、民间传说和戏说中有诸多版本,但都有一个相同的核心思想,即赵光义谋杀了他亲哥,是。
这种大逆不道,丧失人伦之事,做得太不隐秘,以至于很多野史家们都知道了,并且留下许多版本,其中以北宋文莹所著的《湘山野录》最具代表性。
该书描述赵匡胤崩逝之际的情状:宋开宝九年(976年)10月19日晚,天气陡变,雪雹骤降,赵匡胤心生不祥之感,他令守宫的宦官急召晋王赵光义入宫。
赵光义被引入寝宫时已是深夜,太祖摒退宦官和宫女,与他酌酒对饮。
无人知道他们密议什么,近侍宦官只能通过寝殿的窗棂,地看到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突然起身,避席(辞让)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接着两人继续对饮。
不久,又看见赵匡胤手持柱斧(一种水晶做的小斧子)戳地,像是戮击什么,同时大声喊道: 好为之,好为之(好好干)。
接着,兄弟二人继续饮酒,直至深夜。
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赵匡胤解衣就寝,很快传出如雷的鼾声。
然而到了次日凌晨(五鼓时),赵匡胤忽然驾崩,年仅五十岁。
天亮光义即位,宣遗诏,是为宋太宗。
大臣们哀恸着瞻仰赵匡胤的遗容,却见他的脸色温莹好像刚刚洗过一样。
《湘山野录》中这段文字本身就扑朔迷离,语焉不详,既没有说明这一夜赵光义是否一直待在寝宫周围没有离开,也未说明遗诏从何而来,只给后人留下 烛光斧影 之谜,令人耿耿于怀。
其中所描述的情形也让人颇多联想。
首先,赵匡胤为什么深更半夜急召赵光义入宫,肯定不可能是为了喝酒,而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谈。
那么,是什么事?或许就是王位继承的事情。
其次, 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样一幕——赵光义在酒里下了毒,赵匡胤喝下后毒性发作,他顺手抓起桌上的柱斧刺向赵光义,但已经体力不支,只能拿着 柱斧 痛苦地戳地,口中喊道: 好为之,好为之。
而赵光义惊慌离席起身,本能地躲避。
另外,赵匡胤在说 好为之 这句话之前,两人之间肯定有一段谈话,谈话内容会是什么呢?有可能是赵匡胤要将皇位传给赵光义。
但赵匡胤是主动传位还是赵光义相逼?人们更愿意相信是后一种可能。
甚至有人怀疑,当夜不是赵匡胤主动召见赵光义,而是赵光义请求见赵匡胤,谈话的主题就是讨论谁继位的问题。
北宋司马光的《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
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叫来。
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赵光义,于是没去见德芳而是找来了赵光义。
两人进宫后,宋皇后问: 是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回答: 晋王来了。
宋皇后先是一惊,继而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 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这一情景让人不由得怀疑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
赵光义为什么被怀疑 首先是赵光义的身份。
赵光义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重要人物,其地位自不必说。
此人的情商和智商也很高。
北宋定都开封后,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长达十六年,在这期间他培养了大批党羽,帐下人才济济。
加之赵光义,善于交友,所以他在朝中的势力也是。
开宝九年三月,也就是赵匡胤去世前六个月,朝中群臣中爆发了 迁都之争 。
赵匡胤有意迁都洛阳,大臣们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赵匡胤拒不听从,他认为开封城中所需物资全仗水路由外地运送,万一开封被围,后果难以想象。
这时候,也反对迁都的赵光义说了一句微言大义的话: 在德不在险。
意思是要巩固政权靠的是施行仁德,而不是依仗地形的险要。
赵匡胤听了这句以后,默然无语。
迁都之事最终没有成行。
赵光义一句话就能说动赵匡胤,一方面因为他在赵匡胤心目中的地位极重极高,另一方面这句话本身确实合情合理。
但是,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或许不是为赵匡胤着想,而是出于自己的忧虑。
因为一旦迁都,他的势力肯定会被削弱。
假如此假设成立,就说明他有继位当的野心。
而事实上,在 迁都之争 六个月后,赵光义就由晋王变成了皇帝。
人们怀疑赵光义毒杀亲兄还有 烛光斧影 事件之后的事情为证。
976年10月19日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召见晋王赵光义,到午夜时分赵光义告辞兄长回去。
到了凌晨,赵匡胤在万岁殿驾崩。
四鼓时分,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时任贵州防御使的皇子赵德芳入宫。
王继恩并没有去请赵德芳,而是径直去了开封府请赵光义进宫。
到了开封府后,王继恩看见赵光义的心腹、精通医术的程德元站在府门外,便很惊讶地问: 你怎会在这里? 程德元回答: 前夜有人在我家大门口叫我出去,说是晋王召见,但我出门一看,没有看到人。
反复几次,还是没见到半个人影。
我担心晋王生病,特意赶来府上看看,刚到门口,就遇见您了。
于是,两人一起进入府中。
这段对话听起来很诡异,很显然两人是想表明,双方只是偶遇,而非事先约定。
更大的可能是,赵光义早就收买了王继恩。
王继恩是个审时度势的人,他知道赵光义是储君候选人中实力超强的,如果有他的帮助,赵光义便有机会获得拥立之功。
所以,他违背宋皇后的懿旨,直奔开封府。
更离奇的是,凌晨时分,赵光义居然还未就寝。
当他听说兄长赵匡胤暴亡,立刻做惊异状,犹豫着不肯前往皇宫,提出要和家人商议。
如此紧要的大事,又是危急关头,和家人商量什么呢?家人又不能参与朝政。
很明显,赵光义在作秀,他边说边走进内室。
这时候王继恩说了一句话: 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了。
时间久了 好理解,宋皇后派他出宫,久不见他回,必定派其他人去召皇子赵德芳。
那么, 恐怕被别人抢了 这个 别人 是谁, 抢 什么?这个关头,王继恩口中的 别人 除了赵德芳还会有谁?除了 皇位 还有什么可以抢的呢? 抢 的意思就是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赵光义早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和计划。
通过这句话,还可以进一步推断,王继恩是赵光义在宫中的耳目。
此刻他唯恐生米煮不成熟饭。
据《宋史·程德玄传》记载,王继恩是带着赵匡胤的遗诏来找赵光义的,这显然是个漏洞。
如果是这样,王继恩就不会说出 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了 的话了。
关于这一点,在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中,也只说是王继恩自己决定去找晋王的,没有提到遗诏一说。
在王继恩的催促下,赵光义等三人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并且未经通报,直接闯入殿内。
宋皇后见赵光义来到,先是一惊,然而哭着对赵光义说: 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
赵光义则故作悲伤,地说: 共保富贵,不用担心。
至此,赵光义抢在侄子赵德芳之前登基为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