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二月革命过程简介是怎么回事?俄国二月革命最后的结果如何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简介:发动革命 到了1917年初,革命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1917年1月22(9)日,彼得格勒工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举行罢工。

参加罢工的达14万5千人。

在莫斯科、哈尔

【千问解读】

发动革命 到了1917年初,革命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1917年1月22(9)日,彼得格勒工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举行罢工。

参加罢工的达14万5千人。

在莫斯科、哈尔科夫、巴库等城市也举行群众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

当时彼得格勒警察局局长在给内务大臣的报告中说:“总罢工的思想一天一天地获得新的支持者,并像1905年一样流行。

”在这个时候,感到恐慌的人民向沙皇呼吁,希望沙皇让他们参加政权。

但是,沙皇根本不予理睬,并以解散国家杜马进行威胁。

孟什维克为着给人民撑腰,邀请工人在2月27(14)日国家杜马开会那天到杜马所在地塔夫里达宫附近举行和平示威,要求杜马建立一个使“人民有生路”的政府。

这样可以提高杜马的声望,对沙皇施加压力。

布尔什维克坚持反对孟什维克追随人民的路线。

由于沙俄政府的迫害,当时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处在国外,称中央国外局,党在国内的工作由中央俄罗斯局领导。

1917年初,参加俄罗斯局工作的领导人是维·米·,亚·加·施略普尼柯夫,彼·安·扎鲁茨基。

党中央俄罗斯局通过决议,指出到杜马去示威游行必然模糊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

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在“打倒沙皇君主制度!”“以战争反对战争!”“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的口号下举行示威游行。

结果,在2月27日,有9万人参加罢工,大部分工人都跟着布尔什维克走,在涅瓦大街示威游行,去塔夫里达宫的寥寥无几。

规模扩大 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的领导下,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

3月3日(2月18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厂冲压车间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计件工资和召回被解雇的工人。

厂方无理拒绝,且以高压手段进行威胁,宣布不定期歇业。

在这个厂的工人中已有重大影响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立即领导工人同厂方针锋相对地斗争。

罢工扩大到整个普梯洛夫厂。

3月7日(2月22日),按军管当局命令,普梯洛夫厂大门紧闭。

工人无法入内,便成立罢工委员会,并决定请求其他工人支援。

冲突进一步发展为全市性的斗争。

1917年3月8日(2月23日),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决定举行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并进行反对饥饿、反对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宣传鼓动。

散会后,女工们纷纷上街示威游行,男工也跟着走了出来。

这一天参加罢工的达9万人。

当天晚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讨论了一天来斗争的形势,主续开展斗争,推进革命。

3月9日,彼得格勒罢工的人数增加到20万。

群众从向涅瓦大街集合。

警察企图把群众分开,但无济于事。

工人们时而在这里集合,时而在那里出现,继续示威游行。

在群众性的罢工、示威游行发展起来后,布尔什维克把争取军队转到革命方面作为重大的任务。

布尔什维克组织工人深入营房、哨所、巡逻队,说服士兵不向人民开枪。

1917年3月10日,彼得格勒罢工转变为总罢工。

各种企业、商店、餐厅、咖啡馆都停止工作。

在市中心挤满了人群。

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大本营所在地莫吉寥夫,接到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关于首都局势的报告后,下令对彼得格勒罢工运动实行恐怖手段。

1917年3月10日晚,他签署了给哈巴洛夫的电报:“着令于明日京都中的骚乱悉行制止”。

沙皇军队连夜逮捕了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5人,在彼得格勒市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布满了军警,在屋顶和角楼里架起了机关枪。

但是,革命烈火并没有被扑灭下去。

根据党中央局的决定,由维堡委员会代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职权,继续领导人民进行斗争。

1917年3月11日是星期天。

彼得格勒工人仍涌向街道、广场。

禁卫军巴甫洛夫团后备营第四连士兵起义,拒绝向人民开枪。

这次起义标志着士兵已经开始转到人民方面。

晚上,布尔什维克维堡委员会开会。

会议认为当时的形势对无产阶级十分有利,决定将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并计划与士兵联欢,夺取武器库。

俄国人民同沙皇制度最后决斗的时刻到来了。

1917年3月12日,的工人向彼得格勒市中心行进。

由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组织工作,军队中的大批士兵转到革命方面,早晨6时,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士兵起义,杀死教导队队长,然后上街,开往附近的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团和立托夫斯基团,把这两个团的士兵联合起来。

整理好队伍后,起义兵团开往维堡,同工人会合。

驻在维堡区的莫斯科禁卫团教导队进行反抗,阻止士兵参加起义。

起义士兵和工人冲进营房,击毙教导队长,夺取了武器,武装了工人。

工人和起义士兵夺取了兵工总厂和炮兵总部,缴获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子弹。

布尔什维克带领群众向监狱冲击,释放了政治犯,获得释放的布尔什维克立即奔向工人区,参加战斗。

军队参加起义越来越多。

据统计,军队参加起义的在3月11日晚还只有600人,12日早晨增加到10200人,中午增加到25700人,晚上达66700人。

沙皇垮台 1917年3月12日晚,沙皇的大臣们在玛丽亚宫开了最后一次会,但很快就被逮捕了。

尼古拉二世企图从前线调回军队来彼得格勒镇压起义。

但是,彼得格勒附近的军队已经起义。

沙皇的讨伐队被阻拦在半路。

整个首都掌握在起义人民手中。

1917年3月12日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经党中央俄罗斯局讨论后)以传单形式发表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宣告沙皇制度垮台,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指出工人和革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8小时工作制,联合各交战国人民制止战争。

这份宣言曾在彼得格勒广为传播,在工人和士兵的集会上宣读,以后又重印。

它反映了布尔什维克的最低纲领,是实行民主革命的指导性文件,是布尔什维克在二月革命中的领导作用的见证。

革命胜利 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胜利后,接着在各地迅速展开。

1917年3月12日,布尔什维克党莫斯科委员会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和士兵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支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3日晨,莫斯科开始总罢工。

游行队伍向红场、市杜马行进。

武装的工人把警卫撵走,解除他们的武装。

在市杜马对面的广场上举行群众大会。

布尔什维克号召工人走进营房,同士兵联欢。

士兵很快转到革命方面。

3月1日,工人和起义士兵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兵工厂、火车站、市政府、警察局、电报局等,从监狱里放出政治犯。

彼得格勒附近的驻军和舰队热烈响应首都武装起义。

1917年3月14日,整个喀琅施塔得掌握在起义人民手中。

赫尔森福斯(赫尔辛基)的水兵、士兵也举行起义。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消息传到前线时,广大士兵立即行动起来,成立士兵委员会,对军官实行监督。

农民也欢迎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已经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解放。

他们开始夺取地主的土地,争取经济上的解放。

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广泛地开展起来。

这样,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随机文章第八节 辅政大臣能否证明夏朝是否存在?武则天孙姪女声势不输姑婆元配阻止她上位遭废为庶人卫青,霍去病和汉武帝有亲戚关系吗?17亿美元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潜艇,可击沉任何美国核潜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为什么说爆发非偶然

对于法国大革命可能多少有点听过,但是说到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来总结一下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法国大革命图片 第一点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显著,它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初步确立了要在法国实行共和体制,严重地打击了欧洲地区的封建君主专制。

第二点就是它的影响很深渊,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反抗君主专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法国大革命为工业革命扫清了障碍,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那么第三点就是法国大革命彻底地扫清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历时41年,法国大革命的规模相当大,人民都踊跃参加革命,并在革命党在展现了人民的伟大的力量,人民是推动法国大革命前行的重要力量。

第四点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

正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大部分人民长期受到压制和迫害,所以才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被叫做是大革命就是因为它的规模大、影响广、程度深。

这次的大革命顺应了民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人民都踊跃参加,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争取幸福和谐的美满生活而斗争。

法国大革命的“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规模大,影响大,成果大,所以法国大革命被叫作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并非全系偶然 法国大革命是对封建统治的抵抗,爆发的非常快,所以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偶然事件,但其实法国大革命爆发并非全系偶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 法国大革命图片 法国大革命是发生在1789年法国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爆发并非全系偶然,它更是历史的向前推进。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之一就是不同的阶级立场,当时的法国阶级之间的矛盾很深,教士和贵族占有了法国大部分的资产,但是教士和贵族的人口却很少,一小部分人却拥有一个国家的大部分财产,而且还不用履行义务,这显然会激起许多工人和农民的不满,所以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就是两种社会性质的不同所产生的矛盾,当时的法国在许多行业都迅速的发展起来,使很多工人农民的工资增多,但是当时统治法国的就封建制度下的波旁王朝,他们加大税收,打压这些企业,使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所以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二。

那么原因之三就是当时的财务危机,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对外战争,想要从别的国家获取资金和土地来弥补自己国家的损失,可是对外战争屡屡失败,这是法国的财政,负债累累,人民。

所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并不全系偶然,而是众多的因素加在一起,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爆发的,特别是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长期的矛盾积累才会在一瞬间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俄国为什么能将拿破仑的法兰西铁蹄给扳折 难道是太强大了吗

一统天下,几乎是每一个帝王的毕生追求,世界史中最为杰出的君王也不例外,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

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国。

而当时俄国只有18万军队,可是结果让人大跌眼界,拿破仑这位的战神不仅没有一路高奏凯歌,按照原计划几个月拿下俄国,反而是灰溜溜的带着不到三万军队逃回法国,从此开始走向落寞。

俄国为什么这么厉害能把拿破仑的法兰西铁蹄给扳折了? 拿破仑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拿破仑自大狂妄,轻敌而造成战争失败;也有的说是出征的法国大军内部,不和导致的战争失败;还有的说是因为俄国是战斗中的民族,强悍的战斗让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更有人分析把原因归结于当时在法国军队流行虱疫、性病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从而改变了战争的结果。

这些确实是拿破仑征战俄国失败的原因,但是真正左右这场战争结局的关键因素是自然因素。

我们古人把战争因素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块,其中天时和地利就讲的是自然因素。

这场法国发动的对俄战争可以说是不对天时、不占地理。

俄国的气候条件十分的恶劣,夏季像火炉,冬天似冰窖,很不适合人类居住,尤其是漫长的冬季,不仅仅冷,还有冻土、雪灾、洪水等等。

这些数不清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法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军事难题,最重要的便是补给问题,随着战线的拉长,补给越来越困难。

俄国人则利用了这一点,他们放弃一座城市便把所有的物资烧毁,不给法军留下一丁点东西,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最最让人绝望的是俄国广阔的土地面积,在拿破仑一路高歌打到莫斯科大门口的时候,俄国人一点也不慌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还有一大片土地可以作为自己反攻的基地。

从小生活在这种恶劣天气下的俄国人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适应天气,还形成了极强的耐力和极高的战斗力。

可以说拿破仑征战俄国遇到的所有问题不是自然原因,就是因为自然原因而引起的其他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人类无所不能,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抗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然而即使是科技发展到今天这种高度,很多时候人类面对自然依然弱的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如今是这样,三百年前的人更是这样。

拿破仑纵然是天之骄子,有着旷古烁今的才华,也无法战胜这的大自然,其实不仅是拿破仑,纵观整个世界史,想要入侵俄国的人不在少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共同的原因就是自然因素。

一身荣耀的拿破仑,没有啃掉俄国这根硬骨头,最终落得一个孤独终老的凄凉下场,真是英雄气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俄国二月革命过程简介是怎么回事?俄国二月革命最后的结果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