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南部战役的结果简介是怎么回事?意大利南部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千问解读】
但在意大利南部的德军第10、第14集团军都未被消灭,这两个集团军于11月初合编为C集团军群,由凯塞林指挥,主动后撤到加里格里诺河和桑格罗河一线,构筑了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阻止了盟军的北进。
而且,德军特种部队于9月21日将关押在意大利中部阿布鲁齐高山的解救出来,并扶植他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傀儡政府,继续进行战争,直至1945年5月2日纳粹德国投降。
根据与同盟国的停战协定,意大利海军的所有军舰,包括舰员和武器必须转移到盟军控制下的港口,意大利海军忠实执行了这一协定。
先后共有6艘战列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9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33艘潜艇和14艘鱼雷艇驶入盟军控制下的港口。
在舰队转移途中,意军有1艘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被德军击沉。
意军还有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和5艘鱼雷艇因为锚泊于德军控制的港口,无法离开只得自行凿沉。
此外意大利投降后,萨丁岛的德军于9月10日开始撤退,与意大利游击队达成协议,德军共计27347名官兵、2300余辆车辆和5350吨补给品以及1200名战俘渡过博尼法乔海峡经科西嘉岛,再经巴斯提亚,最后到达里窝那和厄尔巴岛。
在撤退过程中,德军有5艘运输船被美军飞机炸沉,2艘油船以及运输船、布雷舰、护卫舰各1艘被英军潜艇击沉,还有1艘布雷舰触雷沉没。
自由法国的部队在得知科西嘉岛德军撤退后,即以潜艇、驱逐舰、巡洋舰和坦克登陆舰先后运送7100余人、1000余吨补给物资以及40门火炮和120辆车辆,登上科西嘉岛,在当地意军配合下收复该岛。
历史影响 盟军意大利南部战役发起的时机,是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是意大利宣布投降的同一天,完全可以实施里应外合的夹击,使德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但盟军没有及时抓住这一极其有利的战机,给予士气低落而且战斗力较差的意大利军队以必要支援,坐视意军被德军一举解除武装。
而登陆行动中又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结果上岸后的推进非常缓慢,原计划三天攻占的那不勒斯足足花了二十一天。
还付出了伤亡1.2万人的巨大代价,而意大利南部的德军也逃脱了盟军的打击,给以后的意大利战局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实在是毫无光彩。
反观德军,尽管处在十分危急之中,又处于绝对海空劣势,但在萨勒诺给了盟军狠狠一击,险些将盟军赶下海,然后全身而退,退守“古斯塔夫”防线,无疑是此次战役的胜利者。
尽管如此,这毕竟是盟军在欧洲大陆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也是自1942年8月一年多来首次在德军预有防御的地区实施的强行登陆,虽然登陆过程中漏洞不少,还险些被赶下海,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战略上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并向德国宣战,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联盟的解体,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大胜利;战术上再一次证明了海军舰炮射击在登陆部队抢滩上陆和巩固滩头作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用事实批判了以牺牲海空火力准备换取所谓突然性的思想,得出了在登陆作战中海空火力准备是绝对必须的结论。
而且迫使德军从法国抽调部队进入意大利,分散了德军在法国的力量,为日后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使部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得到了实战经验,为以后开辟第二战场的登陆作战,奠定了基础。
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 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
4月9日,由麦克里里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
4月21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胜利会师。
4月23日,盟军全线进抵波河,俘虏德军3万人。
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
这时,意北部爆发了游击队起义,许多城市获得解放。
28日,盟军封锁了德军企图逃走的的阿尔卑斯各山口。
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
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以中世纪的方式示众。
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
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
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随机文章卡桑德简介美丽的北极光之谜,解读北极光是怎么形成的台风战斗机性能参数详解,成本6000万欧元可外挂13枚导弹上帝是7维空间的人,能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神仙)天虹微型精确攻击导弹简介,重3公斤命中率高达96%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诺门罕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诺门罕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
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
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
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诺门罕战役中,指挥装甲部队以机动战首获大捷,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嘉奖。
苏联政府得到包括间谍理查德·左尔格的情报得知日方的南进,因此应该不会即时对西伯利亚发动另一次攻势。
苏军于是被调往欧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挥西伯利亚部队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成功发动反攻击败德军。
从政治意义上看,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绝不敢冒此奇险。
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中国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
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
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
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
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在这次战役中,再次充分暴露了日军各军兵种之间缺乏协调作战的致命处,日军第6集团军司令官狄州立冰将军曾担任日本驻苏联武官,他却告诉部下:“此时的苏联红军跟日俄战争时的俄军没什么区别”。
正是在日军高级军官这种片面渲染下日军根本不把苏联红军放在眼里,这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惨败。
反观苏联红军,虽然此时苏联国内的“大清洗”尚未完全结束,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已受到严重削弱,但对日军来说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
苏军在此次战役中各军兵种之间的密切配合让他们重创骄横的日军,使得日本国内狂热的对苏战争情绪被泼了冷水,促使他们立刻冷静下来。
他们认为此时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要远强于日俄战争时的沙俄军队,在对美英开战未取得胜利时不应与苏联交手。
最后,日本和苏联签定了停战协定,日本决定全力以赴对付南洋的美英等国。
这里还要说一点重要的,就是苏联在这次战役中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朱可夫将军。
应当说,日本发动的这次战役恰好拯救了这位在二战中名扬世界的苏联元帅。
1939年,苏联进行的“大清洗”已渐入尾声,但这场运动并没有要完全结束的迹象,仍有不少人受到株连甚至被杀害。
虽然朱可夫将军此时已是苏军中着名的将领,但是“大清洗”魔爪已向他渐渐伸了过来,一但他被治罪,恐怕是必死无疑。
日军此时发动的诺门罕战役恰好救他一命,前线形势十分危险,前线苏军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领导他们的优秀指挥官,朱可夫就这样被派到了前线,整他的“魔手”暂时收住,等打完这一仗在治他罪。
结果,朱可夫在前线的卓越指挥使苏军大胜更使他免遭毒手,不然,苏联在二战中就不会有被誉为“胜利象征”、斯大林左膀右臂之一的朱可夫元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意大利南部战役的结果简介 意大利南部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但在意大利南部的德军第10、第14集团军都未被消灭,这两个集团军于11月初合编为C集团军群,由凯塞林指挥,主动后撤到加里格里诺河和桑格罗河一线,构筑了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阻止了盟军的北进。
而且,德军特种部队于9月21日将关押在意大利中部阿布鲁齐高山的解救出来,并扶植他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傀儡政府,继续进行战争,直至1945年5月2日纳粹德国投降。
根据与同盟国的停战协定,意大利海军的所有军舰,包括舰员和武器必须转移到盟军控制下的港口,意大利海军忠实执行了这一协定。
先后共有6艘战列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9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33艘潜艇和14艘鱼雷艇驶入盟军控制下的港口。
在舰队转移途中,意军有1艘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被德军击沉。
意军还有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和5艘鱼雷艇因为锚泊于德军控制的港口,无法离开只得自行凿沉。
此外意大利投降后,萨丁岛的德军于9月10日开始撤退,与意大利游击队达成协议,德军共计27347名官兵、2300余辆车辆和5350吨补给品以及1200名战俘渡过博尼法乔海峡经科西嘉岛,再经巴斯提亚,最后到达里窝那和厄尔巴岛。
在撤退过程中,德军有5艘运输船被美军飞机炸沉,2艘油船以及运输船、布雷舰、护卫舰各1艘被英军潜艇击沉,还有1艘布雷舰触雷沉没。
自由法国的部队在得知科西嘉岛德军撤退后,即以潜艇、驱逐舰、巡洋舰和坦克登陆舰先后运送7100余人、1000余吨补给物资以及40门火炮和120辆车辆,登上科西嘉岛,在当地意军配合下收复该岛。
历史影响 盟军意大利南部战役发起的时机,是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是意大利宣布投降的同一天,完全可以实施里应外合的夹击,使德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但盟军没有及时抓住这一极其有利的战机,给予士气低落而且战斗力较差的意大利军队以必要支援,坐视意军被德军一举解除武装。
而登陆行动中又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结果上岸后的推进非常缓慢,原计划三天攻占的那不勒斯足足花了二十一天。
还付出了伤亡1.2万人的巨大代价,而意大利南部的德军也逃脱了盟军的打击,给以后的意大利战局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实在是毫无光彩。
反观德军,尽管处在十分危急之中,又处于绝对海空劣势,但在萨勒诺给了盟军狠狠一击,险些将盟军赶下海,然后全身而退,退守“古斯塔夫”防线,无疑是此次战役的胜利者。
尽管如此,这毕竟是盟军在欧洲大陆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也是自1942年8月一年多来首次在德军预有防御的地区实施的强行登陆,虽然登陆过程中漏洞不少,还险些被赶下海,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战略上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并向德国宣战,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联盟的解体,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大胜利;战术上再一次证明了海军舰炮射击在登陆部队抢滩上陆和巩固滩头作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用事实批判了以牺牲海空火力准备换取所谓突然性的思想,得出了在登陆作战中海空火力准备是绝对必须的结论。
而且迫使德军从法国抽调部队进入意大利,分散了德军在法国的力量,为日后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使部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得到了实战经验,为以后开辟第二战场的登陆作战,奠定了基础。
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 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
4月9日,由麦克里里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
4月21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胜利会师。
4月23日,盟军全线进抵波河,俘虏德军3万人。
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
这时,意北部爆发了游击队起义,许多城市获得解放。
28日,盟军封锁了德军企图逃走的的阿尔卑斯各山口。
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
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以中世纪的方式示众。
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
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
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