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是什么?马踏飞燕为什么不拍正面照?

“马踏飞燕”很多人也都在课本上面看到过,是我国古代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铜奔马,而我国的旅游标
【千问解读】
“马踏飞燕”很多人也都在课本上面看到过,是我国古代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铜奔马,而我国的旅游标志也就是马踏飞燕的一个侧面剪影,这具铜奔以说是非常的有名,也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不管是什么时候看到马踏飞燕的照片,基本上都是侧面照,很少会看到正面照,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马踏飞燕的正面照那么少,为何连官方也很少会发布它的正面照?马踏飞燕的正面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1.马踏飞燕简介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
2.为何马踏飞燕正面照很少 1969年一位村民正在挖防空洞,结果他一锄头下去就挖到了一个非常坚硬的东西。
于是他就很好奇继续挖结果就发现下面有一片砖头砌成的墙。
这样一来村民的好奇心就更重了。
直到把这些砖头全部移开之后竟然发现了一个墓室。
而且在墓室里面有很多的陪葬品。
这么一个重大发现村民们就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了国家,人员也第一时间赶来了这个墓室。
而在这个墓室出土的文物中,著名的“马踏飞燕”就在其中。
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叫“铜奔马”。
相信大家对“马踏飞燕”已经非常的熟悉了,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以它为原型改成的各种形态还成了旅游的标志。
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马身只靠着脚下踩的燕子作为支撑。
不过相信大家也都是只看到过马踏飞燕的侧面照吧。
飞奔的骏马确实是非常的有型,而且几乎没有见过有人拍“马踏飞燕”的正面。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直到看见“马踏飞燕”的正面照忽然就懂了,简直要笑哭了。
原来“马踏飞燕”的侧面照看起来非常帅气的骏马,正面照竟然像是二哈附体了一样看起来很搞笑。
让人瞬间忘了它之前的样子,就觉得这匹马一定很累吧。
看看面部都狰狞成什么样了。
看完正面照之后怪不得都是拍它的侧面照,还是侧面照更有震撼的感觉啊。
3.马踏飞燕的相关介绍 关于此马的名称,历来众多专家从不同角度为之命名,最后将其定名为东汉铜奔马,这也是被认可的名称,除此以外还有马踏龙雀、飞燕骝、紫燕骝、天马、马神天驷、马踏飞燕等说法。
对于一件艺术品的命名有这么多的说法,这在艺术史中绝无仅有,可见其在艺术史上的巨大影响力。
这些不同说法的分歧点在于马足所踏之鸟的种类。
此外还有一种折中的说法——铜奔马,这种定名很平实,不会有任何失误,但也避开了对于鸟形底座本身属性的认定。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在马足下加鸟形底座的做法是此雕塑的一种创新。
东汉铜奔马在动态飞扬下站立的实际问题。
在壁画、画像石等同类马匹造型中并没有看到类似的做法。
因为壁画、画像石是在二维或近于二维上实现,没必要节外生枝。
而在雕塑中则是出于现实需要,东汉铜奔马是一件在三维空间中展开的有体积和重量的物件,而且动感强烈,呈三足腾空之势,如果与壁画采用同样的方法,则不可能使奔马保持平衡。
因此在其足下加上鸟形底座以固定,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
它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合平力学原理,又使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的稳定双双得到完美的解决,这正是它的高超之处。
具体而言,鸟形底座平,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鸟的头、双翅、尾呈现伸展状,增大了稳定性,这道理正如三角支架。
所有这些,使马的重心通过足踏于飞燕背上而能保持平稳,构思之精巧无出其右。
其次,东汉铜奔马用鸟形底座,在艺术上也是一种创造。
制作者在固定奔马的同时,将底座的实用功能与艺术创造结合起来,这一大胆而又巧妙的做法,增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实际上,借助部件来实现实用与审美目的的做法在是常见的,比如著名的长信官灯就是将雕塑与灯结合,以宫女的袖管作为排烟道的方法也是如此。
塑造一匹马的逼真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止的物件表现出动感,特别是要表现匹日行千里的良马风驰电掣的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但制作者却匠心独运,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地让马的右后蹄踏在一只凌空飞翔的鸟身上。
这样就衬托出马的迅疾,使一匹静止的铜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东汉铜奔马身躯粗壮圆浑,但其动作轻盈,用一足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鸟身上,这显然是经过了周密的计算。
小鸟似乎正吃惊地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
简直就是“扬鞭只共鸟争飞”的真实再现。
东汉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
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实际上沿用了通行于当时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实际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
但它不同于近现代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而是一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在形态上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造型,并且在马足下加上鸟形物以支撑稳定,这是一种创造。
整体上看,东汉铜奔马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伊拉克战争简介是怎么回事?战争的真相是什么导致的
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
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伊拉克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场战争。
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
有观点认为,美国铲除伊萨达姆政权,实质就是维护美元霸权的地位。
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战争原因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全名: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Axis of Evil)”。
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
据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为: 1,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 2,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 3,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
但是包括部分美国人士在内的很多舆论认为原因并不单纯。
如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表示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是庞大侵略计划的序曲而已。
美国前联邦储备局局长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发行时称,他书中说进攻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资源;美国防部长盖茨回应说“我知道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前就有过同样的宣称,但我是不会相信这说法的。
”格林斯潘后告诉邮报他的话被误解了,“我不是要说这是(小布什)政府开战的动机……我只是想说,如果有人问起,“我们干掉萨达姆算是幸运的吗”我会说:这是必须的”。
2011年2月15日,当年向美国及德国透露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变节者首次承认一切均为谎言。
战争性质 支持战争者认为萨达姆犯下了太多大规模屠杀本国人民的反人类罪行,包括人类历史上首次对自己国民使用化学武器,当天死亡5000平民,伤10000人,还有很多的酷刑对待自己的人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本着人道主义发动了解放伊拉克的战争;反对战争者认为这是一场美国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的战争,而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是编造的。
事实上伊拉克早在两伊战争中就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而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在完全知道这一点的情况下仍然持续支持伊拉克,甚至为伊拉克研发生化武器提供便利;化学武器杀害5000平民事件发生在1988年,该事件也并未影响当时美伊关系的迅速发展。
战争爆发前萨达姆政府反复声明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声称联合国销毁了所有的相关武器 。
战争结束后美国经过彻底搜索未发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何证据。
相关争议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有争议的非法战争,它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
但真正参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丹麦政府宣布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
日本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阿拉伯联盟、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
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宣称,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
埃及籍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谴责该军事行动,认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奥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联军战机飞越其领空,土耳其禁止美军通过其领土向伊拉克北部发动进攻,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军导弹通过其领空袭击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战情绪最终导致了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由于结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
美军进入巴格达时也曾被当地市民夹道欢迎。
战后,在美国及各国的帮助下,伊拉克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发展缓慢,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
伊拉克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游击战,美国18万占领军介入伊拉克战争,深陷比越战更难以自拔的泥沼,兵力紧绷,使美国无余力对付其它挑战。
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关,另有3000多人死于事故,大大超过了9.11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除此之外,伊拉克战争还导致美军50000多人受伤,许多士兵留下终身残疾或心理阴影,导致家庭破裂等悲剧。
随机文章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解放军自制神器飞雷炮的原理,曾经打得国民党和美联军丢盔弃甲全球热气球惨剧事件,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13人死亡/判刑2年火龙卷和水龙卷撞一起,小概率事件/火龙卷造成1000人死亡揭秘越战老兵不敢说的秘密,越南女兵不穿内衣战场用美人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晚清时的中国骑兵为什么会被印度骑兵虐杀?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但事实上,广大网友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仅热兵器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方,其实冷兵器领域的差距更大。
在起义时,当时满人将军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加强到广西剿灭太平军前线时,就曾经奏称:“驻防八旗已多不习刀矛,弓箭十无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鸟铳…………” 驻防八旗如此,京师八旗也不过如此。
当乌兰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别领一部后,所带驻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带鸟枪发给教习…………黔兵杂以刀矛。
”才教习完毕之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军士兵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马队,八旗马队以吉林、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为主。
吉林黑龙江马队6000,曾经是江北大营主力,可偏偏就是这支主力,在和太平军肉搏当中,望风溃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马跪受贼刃者”蒙古马队素称劲悍,但是在和胜保麾下的时候,于部队民马杂凑成的马队对战的时候,也是撒丫子时候居多。
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太平军士兵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太平军挺矛上前的时候。
“…………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民间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丢光了老祖宗的脸。
而鸦片战争的时候,只要英国人列队整齐的前进到100米处,齐射,然后刺刀冲锋(标准的时代步兵战术),的军队就已经基本上溃退干净了。
另外,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殉城,也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死2个,伤15个。
三元里抗英斗争中,英军马德拉斯步兵团一个连迷路被乡勇包围,几乎一万多人对英军不到二百人,天降大雨火枪失灵,英军完全凭借白刃战突围而出和大部队会合,总共死了六个人。
鸦片战争后十四年的中,曾有英军一个排四十人以白刃战击退俄军两千人的记录。
不仅满人如此,就连湘军也不是以肉搏见长。
湘军的特点,叫作“结硬寨,打呆仗”。
所谓“结硬寨”,湘军到了一个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他这一点是学太平军。
制定了扎营之规,按照曾国藩的规定,湘军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看地形选择扎营地点,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后要修墙挖壕,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组成。
壕沟深一尺,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很容易地把壕沟填掉。
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
搭篱笆是防敌军的马队。
根据曾国藩的规定,湘军开到新地,无论寒雨,立即挖壕沟,限一个时辰完成,对湘军来讲这种土木作业本来是他们的本行,这些士兵本来是农民,在家也是挖土的。
营垒的防御墙靠近内侧叫子墙,士兵站这里,墙外面一层是篱笆,防马队,再外边是壕沟,防步兵。
当时的火炮很少,火炮的控制力很小,防守是更有利的一方。
曾国藩的“结硬寨”能够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的目的。
因为太平天国占了很大地方,湘军本来执行的是进攻的任务,但是他通过“结硬寨”的方法把进攻任务转变成了防守任务。
我们知道《兵法》中说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部队战败在于自己,能为不可胜,不使人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军队数量不够的时候就守,军队数量非常大的时候才开始进攻,“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湘军的这种方法,使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不是进攻,而是等着别人进攻。
他们的任务是进攻城市,清朝指定的目标是攻打天京等等城市,怎么进攻呢?很简单,到一个城市边上以后开始挖壕,并不跟太平军打,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
被湘军攻打的城市,如安庆、九江等,城市城墙外围的地貌全都被当年所挖的壕沟改变了,湘军打一个城市用的不是一天两天,他们用的是一年两年,不停地挖壕沟,我一直开玩笑说他们在家乡和他们到湘军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土木作业,他们干的就是本行。
但是这个办法很有效,一道加上一道,无数道无数道地围,无数道无数道地挖,一直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就看城里的粮食能坚持多久。
断敌粮道、断敌补给,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这就是“打呆仗”。
在训练当中曾国藩非常注重守营,在军营里每天要做七件事情,七件事当中有三件事都是指派士兵按规定时间站到子墙上。
比如第一条规定,五更(三点钟)即起派三成部队站墙一次,即30%的部队要站到墙上去,等到放醒炮,大家全起来了,部队全整理完了,墙上的部队才可以下来,这是防止对方偷袭。
第五条规定,灯时(晚上)派三成部队站墙上,一直到部队全部作业完毕了,还要换10%的部队站在墙上防止夜袭。
如果我们今天总结一下曾国藩打仗有什么奥秘,那就是他用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打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仗。
湘军的这种“结硬寨”的办法使得太平军对他一点没有办法。
太平军是比较骁勇能战的,但是跟湘军打,只要碰到这种路数的部队,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太平军希望跟湘军进行野战,而湘军很少使用野战,他们就守着最要紧的地方不动,看你怎么办。
湘军的办法,大战术就是围敌打援,不停地包围城市。
而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鲍超部,战斗力强大的秘诀也并非肉搏,而是使用火器相比湘军其他部队略专业:鲍超规定,抬枪手在放枪时不准回头,必须直视前方。
就这么简单一招,就足以让鲍超部战斗力冠绝湘军了。
说完绿营,湘军,我们再来看看晚清时的蒙古。
1860年9月18日中午,4000名法军和4000名英军行进到通州张家湾,在行军中遭到隐蔽在树林中的清军炮火伏击,随后,3000名蒙古骑兵对行进中的联军发起突击。
咱们在抗战剧里没少见过类似的桥段,行军中的鬼子被突然冲出肉搏的八路“包饺子”。
骑兵的速度可比步兵快多了,蒙古马短距离骑乘速度记录1600米为2分0.8秒,英法两军步兵已装备发射米涅弹的前装线膛步枪(英国恩菲尔德1853式、法国米涅式步枪),极限杀伤距离800米,400米内射中人型靶的命中率不到50%,所以,一般在200米内可精准射击。
当然,根据后人的统计,射击一般发生在150米范围内。
按照这个距离计算下最短冲锋时间,蒙古骑兵15秒左右可以到达白刃战距离。
结果呢,在几百支格里芬火箭的轰击下,蒙古马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坏了,乱作一团,根本没摸到敌人的边。
这时,英军所属的费恩锡克骑兵团和第一龙骑兵团的432名骑兵发起反冲锋,很快逐退了蒙古铁骑。
锡克骑兵团里的印度人高兴的大喊: “中国骑兵就是一群家禽,很难抓到,但是一旦抓到却是完全无害的。
” 此战,英军死1人,伤17人,法军只有17人受伤,清军伤亡1000余人。
祖宗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为什么沦落到“家禽”的地步?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在的时代,蒙古骑兵使用的是150斤拉力的强弓,到了时代,满蒙骑兵可以使用120斤强弓,就是到了、时代也可以使用90斤拉力硬弓。
而1860年清朝从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察哈尔,抽掉的9000名“骑兵”,骑射本领已经下降到了惊人的程度,只能使用拉力为20-30斤的弱弓,既没有射程,也没有穿透力,连马都没有经过训练,更不用说马上白刃战的训练了。
因此,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战争的失败,是全方位的失败,绝不仅仅只是科技不如人。
随机文章冥王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温度低达零下240摄氏度/生物不能存活流星是在太阳系的吗,流星的来源不止太阳系/小行星也有可能什么都可以做的机器人,十大智能机器人哪个品牌好(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机器人始终为人类服务(不可能取代人类)刘亦菲版花木兰妆被吐槽太丑?历史上北朝女性是如何化妆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