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县城面积有多大 明清时期也就是三四条大街而已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讲了中国古代县城的面积大小。
在明清时期,一个县城大概只有2平方公里,面积非常的有
【千问解读】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讲了中国古代县城的面积大小。
在明清时期,一个县城大概只有2平方公里,面积非常的有限,也就是三四条大街而已。
那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县城的面积非常有限,那么,一个地级市的市区面积有多大呢?其实这个答案非常容易回答,作为地级市的市区肯定比县城大,但是如果和现在的市区相比,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首先需要讲一个现实问题,为何古代的城市都不大。
因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以农耕文明为主,商业化远没有现在发达,根本没有多少商业需求。
所以说,城市的面积不大。
至于首都和省会,商业化相对发达,自然占地面积更大。
我们拿陕西省的省会西安做一个对比,在时期,西安是国家的首都,城区面积达到了84平方公里。
与现在的西安市区相比,这个面积也是毫不逊色的。
如果当年有地铁的话,长安城也能修上好几条线。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首都已经转移,西安城区的面积只有11公里。
这已经是比较大的省会了,在电视剧白鹿原中,鹿子霖表示自从有西安城,就没有被围起来过。
当时,北京城的城区面积有60多平方公里,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至于湖北省会武昌,在明清时期的城区面积还不到9平方公里。
与现在的武汉相比,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河南开封,开封曾经是北宋的首都,当时的城区面积接近50平方公里。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开封城区面积也在10平方公里以下。
其实古代城区的面积很好判断,就看城墙和护城河。
小编是河北邯郸人,曾经在河南大学读书,对开封还算熟悉。
从开封东边的宋门到西边的大梁门,这个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步行比较吃力,但骑自行车没多大压力。
这基本上就是当年开封城的占地面积,由于城墙保存比较完好,所以可以推测。
现在的开封城区面积早就超出了城墙的范围,而开封市区并不算特别大,与省会郑州相比,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说,中国古代省会的面积基本上都维持在10平方公里左右。
有的略微大一点,比如西安城。
有的相对小一点,比如武昌城。
这还是省会的规模,各地的那些地级市的市区就更小了。
还用河南地区做比方,时期,河南下辖8个府。
除了省会开封府之外,河南府、南阳府、归德府等城市面积都只有5平方公里多一点。
所以说,当年的市区面积都不大,甚至还不如现在的县城。
但是古代的辖区面积很大,这个比例严重失调。
比如开封府,开封府的辖区包括现在的开封、郑州、周口和许昌。
再比如洛阳,洛阳当时被称为河南府,河南府的辖区包括现在的洛阳、三门峡和平顶山。
所以说,古代地级市的市区面积不大,但管理的辖区很大。
再加上交通条件有限,大部分人确实不经常进城。
因此,在电视剧中,进城以后看花了眼的情况却是存在。
还有就是遇见官员的态度,对于府城的百姓或许司惯。
但是对于其他的百姓来说,见到知府大人简直是诚惶诚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古时候瘟疫大多数都与军队行动有密切关系?
瘟疫是古代的严重威胁,更要命的是还可能与战争同时遭遇。
从古代历载,许多瘟疫与战争有关。
如时期的206年到265年之间,共有62年的瘟疫记载,平均7.6年就有一次疫病的大流行。
因此感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显然这是瘟疫与战争叠加的恶果。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65年,平均下来4.9年就有一次流行。
其中的较大的疫情有25年,这其中大多与军事行动有密切关系。
战乱一直延续隋唐五代时期,共有58次瘟疫流行,平均6.5年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疫情有13次,与战乱有关的11次。
历史的线性发展一直到依旧还存在这种现象或者是某种规律。
元朝时期还发生38次疫情,其中大面积疫情有12年,与战争有关的是5次,平均2.3年一次,这其中就包括安徽凤阳的全家因此丧命的局部典型情况。
时期疫情发生156年,平均1.77年流行一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是90次,与战争有关的是4次。
这是中国古代瘟疫与战争的总体情况,放眼世界战争来看,瘟疫几乎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公元11到13世纪,罗马教皇组织,由于天花流行,导致全军几乎覆灭。
公元1244年,穆斯林占领了耶路撒冷,路易十一率领两支十字军东征,后来路易十一患病去世 由此这支队伍也宣告解散。
第二次东征,多利勒伊之战,十字军粮草断绝,可怕的是随之又发生瘟疫,属于被瘟疫和战争双面夹击的典型案例。
从这些局部的外国瘟疫与战争来看,二者的发生具有某种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蕴含着某种密切联系的。
抛开这种“国际大视野”来看,从古代以来,瘟疫就对战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古代,医疗技术的十分低下的情况,加之征战的环境十分恶劣,因此给瘟疫产生了创造了流行的许多条件。
从的一些战争和瘟疫来看比较具有代表性。
如“乙巳,以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
对此,《》给予了相关的佐证,就是在征伐期间,大量的水路军队数十万直插高丽,然而最终却因为传染病造成巨大伤亡,由此导致全局失利。
因此战争与瘟疫的发生往往改变了局势的走向,有学者将他归为三个方面的影响。
如瘟疫加速战争的速度,改变战争的结局和瘟疫被卷入战争,成为战争的武器。
先看瘟疫加速战争的进程,如公元422年,北魏军队大举进犯南朝,随机将金陵包围。
刘宋方面自然进行殊死抵抗,由此双方互相厮杀一度战况呈现焦灼状态。
北魏军队由于伤亡惨重,暴露在野外,缺少卫生防护,由此不久,军队中出现了瘟疫,每天都要死亡十之二三,不得已,最终不得不做出撤军的决定。
因此,正是这场瘟疫解救看南朝。
瘟疫改变战争结局 比如著名的三国战争,曹操在被打败,虽然有着诸多原因,但是瘟疫却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正是这场瘟疫直接削弱了曹操军队的战斗力。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以此可见,正是瘟疫最终改变了战局,确立了三国的鼎足之势。
其实这是彼时战争的常态,瘟疫经常如同并不太意外的伏笔突兀的参与进来,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瘟疫被卷入战争,成为战争武器。
将瘟疫故意引进战争之中,古已有之。
1346年西征的蒙古军队围攻黑海港口,因为部队感染上鼠疫,由此迅速瓦解。
詹尼伯格在非常绝望的情形下做出一起毁灭的决定,将患有鼠疫的尸体用巨大的石弩发射到城中,使得城内也感染鼠疫,因此这便是后来的闻之色变的黑死病的巨大毁灭的能力。
对于这种“生物战”,其实早在公元600年,雅典人早已经将此用于战争。
把有毒的黑芦荟投入敌军饮用的河流之中,结果导致对方感染瘟疫,丧失战斗力,然后雅典人趁机取胜。
无独有偶,我国名将在横扫匈奴之际,曾利用感染过的瘟疫牲畜作为战争的武器。
匈奴故意将有病的战马送给汉军,然后导致瘟疫蔓延。
在后期,由于霍去病的军队几乎将匈奴荡平,他,他们就用感染病毒的牛羊尸体扔进汉军取水的水源里,由此导致汉军和霍去病感染病毒而死,这也是霍去病长途奔袭不带任何辎重的致命弱点。
而这些牛羊携带的病毒无疑堪称当时的“生物战争”。
由此,当战争与病毒相遇,局面更加复杂,结果更加残酷甚至。
在茫茫的历史的进程中,这些微小的病毒往往牵动着历史大局的走向,甚至彻底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弓箭手通常都是万箭齐发 他们是如何计算军工的
古代的打仗不比如今,现在如果想要打仗,可以用原子弹轰炸,可以实行经济封锁,更有甚者还会用细菌战。
但在古代,没有这么多的东西,打仗只有两种,近身战和远程战,近身战便是冲锋陷阵的武将和士兵,远程战则是弓箭手。
古代战场上常有的万箭齐发的场面,便是弓箭手们的杰作。
弓箭手又分为弓手和弩手,能当弓手的都是贵族子弟。
因为弓手的门槛要比弩手高,他需要很大的力气,耐力,还需要很敏锐的观察力,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弓手,最起码也得几年的时间,还得专门培养。
而在古代,贫穷人家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只有富家子弟,又有着一腔热血,才有条件学习。
在古代,将军或者士兵都是按斩杀人数来计算军工,但弓箭手在远处射箭,而且人数这么多,这要怎么区分得清谁射中了谁没射中?针对这个问题,弓箭手的军工自然不是看他射杀了多少人来评判,而是看他平常的军事绩效考核。
就像大学考试一样,平时分占有很大的一部分。
如果在平时射箭练习中表现不好,他是要受到军法惩处的。
而在战场上,也不能够充当,如果偷懒或者,被发现了是要被斩首。
但更多的是看他们的平时表现表现得好,甚至可以升官,表现不好,极有可能会被踢出弓箭队,从而参与到近战兵种。
所以总的来说,弓箭手算是古代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一个职业了,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且军工相对来说很稳定,担任弓箭手的大部分是富家子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