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短命王朝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6 点击数:
简介:谈起中国历史,第一可能就要谈到、、,这三个朝代历时悠久,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九十年,两宋三百二十年,从政治经济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但其实中国历史的塑造者

【千问解读】

谈起中国历史,第一可能就要谈到、、,这三个朝代历时悠久,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九十年,两宋三百二十年,从政治经济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但其实中国历史的塑造者并不是这些帝国,而是一些短命王朝。

1、 秦朝总共只有十五年,干了两届,但上的全是硬菜,统一就不说了,秦始皇搞的修长城、开灵渠、车同轨、书同文,千里驰道等等,使中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整体。

这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郡县制! ,天下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有一千多个国家,战国也有几十个,一分裂自然就有冲突,一冲突就是你打我我打你。

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天下只有一个中央,中原没有小王国。

从体制上将中国塑造为不可分的一体。

后来的汉朝基本搞的就是秦朝这一套。

汉朝的一切,秦朝都铺好了路。

长城修了,驰道通了,灵渠开了,制度定下了。

在郡县制上,汉朝还想开倒车,要分封天下,最后有人反对,就搞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半分封半郡县制。

最后造成,把坑得够呛。

2、 跟秦朝惊人的相似,隋朝不过四十来年,也是二届政府,一代隋文帝杨坚,二代。

干的全是硬活,什么统一中国,结束动乱,政治上三省,基础设施里的大运河。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制。

以前选官制度叫,就是上面来人察一下,看到不错的就推举一下。

那都察谁啊?肯定是察自己家亲戚呗,要么就是有钱的呗,没关系没钱的谁察你?所以,隋以前全是世家大族,家就是四世三公,上层建筑全被这些大家族给承包了,这样一来,社会就没有流动性。

而搞了这个科举,大家凭本事考,大门阀就没办法垄断了。

唐朝照搬了隋朝的一切,成就了盛世。

还天天发朋友圈,笑话杨广,开隋朝的批判会,说。

这就是江湖规矩,占了便宜的往往要再猛踩一脚。

不过没关系,反正他们是亲戚,互黑很正常。

3、 秦朝隋朝大家都熟了,这个后周是什么呢?唐朝完蛋之后,不是马上接着宋朝,唐宋之间有一个七八十年的动荡期,叫。

就是前前后后换了五代,四周还十个割据王国,这个后周就是五代最后一个朝代。

那后周又做了什么贡献呢? 要说这个,就必须了解宋朝有什么特色,跟汉唐相比,宋朝一大特色就是文人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武将的地位下降。

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这也是武将交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可事实上,武官地位下降从后周起就开始搞了。

后周的柴世宗一上位,就整治军队,处决临阵逃脱的将领七十人,这在五代是十分罕见的,五代是一个有枪就是王的时代,没人能敢这么多武将。

后来,柴世宗又把文官安排进枢密院,这个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

这意味着文人开始执掌兵权。

宋朝建立后,基本上就是按照后周搭好的这个架子在走。

所以,赵匡胤被认为是代周建宋。

宋不是打烂一个旧世界,然后建立一个新世界,它只是按照后周的框架继续建设罢了。

为什么这三个王朝改革最大反而最后迅速灭亡了呢, 这是因为搞改革是有风险的,是要得罪人的,是要动大手术的。

这一动,难免就有牵扯到一些利益,会引发动荡,而当他们搞过之后,世人已经被打过预防针了,自然都容易接受一些。

后来者又可以吸取一些教训,进行微调。

所以,中国的历史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先来一个大胆创新的短命皇朝,紧接着就是一个继承性微创新的大帝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罗马帝国有着怎么样的文化成就?对世界做出了怎么样的贡献

语言 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亦是意大利地区的当地语言。

拉丁语在帝国时期至少分为两类:即古典拉丁语和通俗拉丁语。

古典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而通俗拉丁语一般作为口语。

古典拉丁语非常稳定,从帝国时期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发生改变。

通俗拉丁语在帝国的各部分都有方言,改变非常多,逐渐演变成罗曼语族诸语。

尽管拉丁语是帝国的官方语言,但希腊语是帝国最主要的语言之一,尤其是在帝国东部的省份。

甚至在罗马城,希腊语也成为了教育用语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希腊语是宗教(基督教)、科学和艺术领域中常用的语言。

4世纪时,希腊语在帝国的西部逐渐失势,拉丁语占了上风。

5世纪早期,标准拉丁语译本的圣经的出版反映了这一情况。

西罗马帝国也逐渐开始排斥会说希腊语的人。

这造成了后来帝国东西两部分在文化上的分裂。

希腊语则从610年以后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

其他如亚拉姆语、科普特语、亚美尼亚语等也在帝国境内通行。

自然科学 老普林尼(23年—79年),著有《自然史》37卷,内容包括当时科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医学、农业、矿物等等。

《自然史》以老普林尼在多年读书和见闻的笔记为基础写成,全书并无分类,较为杂乱,《自然史》的最大成就在于记叙了各种事物2万多项,摘录各种文献2千多种,使得当时许多珍贵的科学纪录流传下来。

是古代极其少见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农业 西班牙人科路美拉,著有《农业论》12卷,讲述农牧技术和管理以及社会经济,这本著作对中世纪的庄园有很大影响。

医学 提比略时期的名医塞尔苏斯(前30年—45年),著有《医学大全》8卷,其中7—8卷记载了许多手术,且叙述详细。

·奥勒留时期的名医盖伦(129年—199年),任御医多年,著述颇多。

盖伦使用猴类解剖以推测人类的身体结构,开创解剖学的先河。

盖伦还提出“三灵气”说,即“活力灵气”、“自然灵气”、“灵魂灵气”,以解释人体的生理机制。

盖伦的药物学著述介绍了各种药材,大约有820余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

盖伦的学说被中世纪的西方奉为经典,并成为了阿维森纳的主要参考资料,直到17世纪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天文学 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85年—168年),著有《天文集》13卷。

该书集古代希腊罗马天文学之大成。

书中使用几何系统来描述天体运动,并有包括1022颗恒星的星图,在古代是极其完备的。

另外书中还论及历法的推算,日月食的推算以及天文仪器的制作与使用等等。

但由于托勒密信奉“地心说”,为了使这种理论成立,他设计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天体几何系统,以解决一些地心说的推算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使推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大致相近。

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托勒密的学说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地理学 斯特拉波(前64年—23年),著有《地理学》17卷。

其中对当时罗马人的“已知世界”描写详尽,内容包括欧洲各地以及西亚和北非,涉及各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书中还探讨了环境对各地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城市的研究。

在地理大发现以前,该书是西方最为详尽的地理著作。

史学 屋大维时期的史学家李维(前59年—17年),著有《罗马建城以来史》(又称《罗马史》)142卷,现存36卷,叙述传说中的罗慕路斯始建罗马城至9年的历史。

这部史书是西方史学的第一部通史。

塔西陀(55年—120年),著有《历史》12卷,主要叙述弗拉维王朝统治时期的历史。

塔西陀在政治上倾向于共和派,极度反对与专制统治。

此外,还有《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演说家对话录》和《编年史》等著作传世,均兼具极高的史学与文学价值。

苏维托尼乌斯(约69年-122年后),其生平资料主要来源于小普林尼的《书信集》,著有《罗马十二帝王传》,以传记形式叙写罗马帝国初期十二位君主,注重刻画奇闻异事,但史学严肃性不足。

阿庇安(约95年—约165年),著有《罗马史》,共24卷,现有11卷完整。

上始于罗马王政时代,下止于2世纪初图拉真皇帝时期,涵盖近900年的历史。

尼科米底亚的阿里安,著有《亚历山大远征记》,是现存最为详尽的传记作品。

另外,有不少军事与哲学著作保留下来,大多篇幅较短。

阿米亚努斯·玛尔塞利努斯(330年—395年),安条克人,著有《晚期罗马帝国史》,叙述96年安敦尼王朝之始至378年皇帝瓦伦斯败亡的历史。

该书现存后18卷,即第14—31卷,记载的是354年至378年的历史。

法学 二世纪的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

三世纪,法学家编成了《格列哥里安法典》和《赫尔莫格尼安法典》,保存了大量皇帝的敕令和法令。

罗马法对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定有深远影响,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如债法、物权法等,皆带有罗马法的影子。

建筑 圆形竞技场(又称罗马大竞技场、罗马斗兽场),建于弗拉维王朝(69年—96年)时期,有3层拱门,可容纳数万人,是举行角斗表演的地方,修有复杂的地下设施供角斗表演使用,甚至可以灌水来进行海战表演。

凯旋门也发源于罗马,是为皇帝凯旋而建。

罗马古城中现存有三座凯旋门,一座为提图斯于71年所建,一座为塞维鲁于203年所建,一座为君士坦丁大帝于315年所建,上有精美浮雕。

文学 参考:古罗马文学 屋大维时期的诗人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早期著有作品《牧歌》10篇,主要是歌咏田园生活。

前29年,维吉尔发表《田园诗》4卷(又译《农事诗》),主要谈论农事生产,也歌咏田园风光。

第一卷论种庄稼,第二卷论种果树,第三卷论养牲畜,第四卷论养蜜蜂。

晚年,著有史诗《埃涅阿斯纪》(又译《伊尼阿特》)12卷,叙写罗马神话中的英雄埃涅阿斯逃出特洛伊,来到意大利并称王的故事。

诗人贺拉斯,著有《赞歌》,为屋大维歌功颂德。

奥维德(前43年-14年),以情诗闻名,成名之作为《恋歌》3卷49首,是一部情诗集。

又著有《淑女书简》21篇,系奥维德取材神话故事,以爱情故事中女主角的口吻所写的情书。

奥维德所著的《爱经》,由于违反了屋大维“澄清风俗”的政策,被判处流放黑海地区。

奥维德的代表作为长诗《变形记》,大约作于流放时期,改写了许多神话传说,情节多变,想像奇特,长于心理描写。

哲学 新斯多葛派哲学在帝国时期盛行,主要哲学家有塞涅卡和皇帝马可·奥勒留,宣扬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塞涅卡(前4年—65年),皇帝尼禄的老师,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将人引向德性,主张抑制欲望追求道德。

然而塞涅卡本人却言行不一,大肆敛财。

皇帝马可·奥勒留著有《沉思录》,主张忍耐克制。

三世纪危机后,新主义集中了当时的神秘主义,代表人物有普罗提诺和普罗克洛。

称神为世界本源,是绝对无限的存在,且不可认识;而人的肉体是罪恶的本源,人必须要摆脱肉体,方能与神交往,获得真理。

这便是“人神合一”的学说。

基督教方 面出现了被称为“教父神学”的神学,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

圣奥古斯丁著有《论上帝之城》、《忏悔录》等,将新柏拉图主义融入基督教教义中。

教父哲学以哲学论证很多现今的基本教义,主要的有神论、三位一体论、创世论、原罪论、救赎论和天国论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于吉对江东百姓做的本来都是好事 为什么孙策还是要是杀他呢

还不知道:为什么要杀于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于吉是末年的一位江湖术士,久居江东,广德,信者甚众。

因为于吉的威望高,江东王孙策感到自己的世俗权力受到挑战,随即对于吉 动了杀机。

孙策杀于吉的行为,体现的是人性的弱点和权力的本性。

你和领导的关系要是没有足够好,就应该把与群众的关系处坏了才行。

如果你整天品行端正,诚恳待人,对大家热心相助,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那么你死定了。

故事中《怒斩于吉》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于吉是琼邪郡的一名道士,久居江东,制作符水给老百姓治病。

东吴很多 人相信于吉。

《江表传》中记载:一天孙策在城楼上召集众将和宾客开会,这时候于吉 正好来到城门下。

将领和宾客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竟然下楼去迎拜于吉。

负责开会的办公室人员也制止不了。

孙策非常愤怒,立即命人将于吉收监,后 来就将于吉处死了。

《》根据《江表传》的内容,将后来《》中的一些神话加 入进来,把故事讲得更加:说孙策为了杀掉于吉,找借口对于吉说, 听说你能够祈风祷雨,如果你能求下雨来,就可以饶你不死。

于吉果真在大旱 的季节里求来了,但孙策却自食其言,把于吉杀掉了。

从此以后,孙策便看到于吉的身影无处不在,不久,孙策死于非命。

于吉对江东百姓做的本来都是好事,但孙策却不能容他。

原因很简单,因 为无形之中于吉对孙策的权威构成了挑战,尽管这并非出于于吉的本意。

孙策虽然故去多年,但其衣钵依旧有人传承。

单位里有一位老兄,人品好,行为端,古道热肠,谁遇到困难都给帮忙, 帮的还全都是大忙。

组织上不愿给解决职工孩子入托、子女上学的问题,这位 老兄自己舍脸,搭人情,求人解决,在单位里颇有威望。

每次民主推荐干部时, 他都能得到最高的选票。

但奇怪的是领导就是不买账,每次都要找各种各样的 借口不予提拔任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 这位仁兄面临的其实是和于吉一样的事情。

几届领导的想法也与孙策如出 一撤:你做的这些所谓好事是在挖我的墙角,所以我需要告诉你,单位里说了 算的不是群众,而是我。

不是有群众拥护你吗?那么让群众提拔你好了。

因此这位老兄大半生的光阴就在群众拥护、领导否决的过程中消耗光了。

孙策与于吉的故事折射出的人性的丑恶,也正是权力的写照。

唯我独尊是 他们思想深处的东西,他们要把自己属下的每一个人都纳入自己的掌 控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盘点: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短命王朝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