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过年如何放假?包拯曾上书将7天假缩为5天

以前过年放七天假,初一放假,初八上班;现在还是七天假期,不过在放假时间和上班时间上均提前一天:放假,初七上班。
这样一改,在外地工作的上班族才
【千问解读】
以前过年放七天假,初一放假,初八上班;现在还是七天假期,不过在放假时间和上班时间上均提前一天:放假,初七上班。
这样一改,在外地工作的上班族才有可能及时返家,赶在除夕跟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比大年初一才放假合理多了。
人是怎样放假的呢? 令人称奇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宋朝的新年假期竟然跟今天一样,也是放假七天。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自即位以后,到退位以前,历年元日()均给七天长假。
除此之外,每逢冬至与寒食,同样也是七天假期。
至于、重阳、、等节日,最多只有三天假期,甚至缩减为一天假期。
也就是说,宋朝每年长达七天的假日只有三个,即元日、冬至与寒食。
现在的老百姓喜欢将七天长假与五天假期称为“大黄金周”,将三天假期称为“小黄金周”。
照此说法,宋朝人每年通常能享受到三个“大黄金周”,也就是“元日黄金周”“冬至黄金周”和“寒食黄金周”。
但七天长假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正如现代政府对传统节假日的安排会有所变动一样,大宋朝廷也曾经调整新年假期。
宋人庞元英在其著作《文昌杂录》中写道:为三司使,上言:每节假七日,废事颇多。
请令后,只给假五日,自此始也。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宋仁宗在位时,他当过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长,主管全国的财政收支与盐铁专卖,工作繁忙,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变成一年五百天,别人欢迎放假,他这样的大忙人却不欢迎,所以他上书仁宗,将七天长假掐头去尾,缩短为五天假期。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包拯那样勤于公事。
七天假期改为五天以后,绝大多数官员都非常不满,一到过年的时候,他们不是提前请假,就是借故拖延上班时间,总要想方设法将假期延长几天。
所以到了即位以后,新年假期又从五天恢复到了七天。
总的来说,在北宋一朝,除了时期国家初创、制度未定以外,宋仁宗与时期的新年假期都是五天,而宋太宗、宋真宗、、宋哲宗与等时期都是放假七天。
北宋灭亡后,建立,金国军队先是肆虐中原,继而渡江南下,撵得南宋小朝廷,最初十几年连一个固定的首都都没有。
此后六七年内,宋高宗常常被迫移驾南京,直到绍兴十一年 (1141 年)宋金议和,杭州才成为南宋事实上的首都(名义上称为“行在”,意思是御驾暂时驻扎之地,仍非首都)。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朝廷完全没有闲暇过年,不可能颁布一道新年放假的政令。
宋金议和以后的第二年(1142 年),战火基本熄灭,天下基本太平,南宋朝廷总算喘了口气,宋高宗宣布大赦天下,这一年春节放假五天。
自此以后直到南宋灭亡,每年春节假期基本上都是五天。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回宋朝过年的话,一定要选择北宋,而不要选择南宋,因为南宋的假期太短。
地方长官过年也不能离职半步,否则即遭罢免 对官员们来讲,放假并不代表可以回家睡大觉,为了保证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放假期间必须安排人来值班。
宋朝官场术语中有一个词叫“休务”,这个词常常跟放假并列,例如朝廷宣布放假之时,一定会注明是否休务。
什么是休务?就是不值班。
什么是不休务?就是值班。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 年),朝廷宣布“元日给假七日,休务一日”,意思就是新年放七天假,其中大年初一那天不用值班,其余六天则要轮值。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 年),由于北方正在打仗,故此“不休务”,过年归过年,工作要照常进行,各大机关必须天天安排专人值班。
宋哲宗元二年(1087 年)除夕,的弟弟写了一首诗,描写自己如何过年: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
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
在这首诗里,“椒盘”指的可不是一盘辣椒,因为宋朝还没有辣椒(辣椒直到才进入中国,直到初年才走上中国人的餐桌)。
这里的“椒”,指的是花椒。
中国古人迷恋花椒,将其视为特殊的香料,用其指代一切美好芳香的事物,例如用“椒房”指代香闺,用“椒乳”指代香乳等等。
“椒盘”呢?指的是春盘。
春盘类似现在台湾人新年祭祖时必备的春饭,只不过春饭通常用碗盛放,而春盘则是用盘子盛放,并在盘子里的菜肴上竖插装饰品,例如一朵纸花、一面小旗、一段柏枝、一支线香之类,将菜肴打扮得既热闹又肃穆,既喜庆又庄重,用来敬神。
苏辙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他以前做地方官,没机会回京过年(苏辙的父亲生前曾经在开封宜秋门内买房安家,该处房产后来成为苏辙与苏东坡兄弟在京师的共同住所),去年好不容易调回京城,终于有机会跟家人一起敬神祭祖、围炉聚宴,今年却又不行了,因为今年春节他不休务,轮到他值班,皇帝不放他回家过年。
这首诗第一句“七度江南自作年”,意思是在江南做了七年地方官,都是自己过年,不能与亲人团聚。
为什么不能与亲人团聚呢?因为朝廷不允许。
按照宋朝制度,地方长官除非任期已到、父母亡故或奉有特旨之外,一般不能离开任职所在地,每逢节假日也不准回乡探亲。
例如县令、知州、知府、节度使、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司、提举茶盐公事等官员,均为地方长官,每逢过年,其下属倒有可能回家过年,唯独他们身为长官,不能离职半步,敢有违犯,即遭罢免。
正月初一,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 朝廷之所以定下如此严令,并非不通人情、不近情理,而是因为当时交通落后,假如允许地方长官回家过年的话,他们会在路上耗费大量时间,将重要工作统统耽误。
南宋诗人著有一部《入蜀记》,出版界将其作为游记名篇重新出版,其实它是陆游从绍兴老家去四川奉节赴任途中写成的日记。
这部日记将古代交通之落后与长途旅行之艰险描述得淋漓尽致:1170 年旧历五月十八,陆游从浙江绍兴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他顺风挂帆,逆风拉纤,白天行船,夜晚靠岸,一有大风雨,赶紧去湾里躲着,等晴天再走。
就这样走走停停,紧赶慢赶,直到这一年的旧历十月二十七,他才抵达目的地。
总共三千里水程,他老人家走了半年。
后来陆游在四川当了六年官,度过了六个新年,其间从未返回绍兴一次。
为啥?一是因为朝廷不允许离开岗位,二是因为路上太难走,太耗时间,即使朝廷允许,他也未必愿意回去。
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因为无论是从开封到眉山,还是从绍兴到奉节,都必须走水路,而且路程都很远。
如果任职地离乡较近,是不是就有时间回家过年了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遥想当年,变法失败,被迫下野,去南京隐居,其间有人诬陷他谋反,他大惊失色,火速从南京赶往开封向皇帝分辩。
这回他走的是陆路,骑的是快马,结果在路上仍然花了整整七天。
本章前文说过,北宋新年假期一般为七天,设若王安石在南京上任,回开封过年,等他到家的时候,假期已经结束了,再想赶到任上都来不及。
还是很有人情味儿的,既然地方官不被允许回家过年,也完全来不及回家过年,那就特许他们带家属上任,与老婆孩子一起在任职所在地过年。
以上说的是官员,皇帝在过年时同样也要值班。
官员的工作是上班,皇帝的工作是上朝。
宋朝皇帝并非每天都上朝(事实上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不需要天天上朝),皇帝真正上朝的周期是五天一次,一般在每月的初五、十五和二十五的早上举行,这叫“常朝”,意思是按照常例举行的朝会。
举行常朝的时候,并非文武百官全都要参加,只有五品以上并且身在京城的大官才有资格。
即使到了过年的时候,皇帝也没有机会赖床不起,因为每年正月初一都要举行一次规模庞大的朝会,时称“元日大朝会”。
按照《梦粱录》的记载,正月初一那天凌晨,大约四点钟还不到,离天亮还有三个多小时的时候,皇帝已经穿上绛纱袍,戴上通天冠,在宫殿里焚香祷告祭拜上天了。
半个小时后,宫门缓缓打开,宰相率领百官迈步进宫,各国派往大宋贺年的使臣也都来了,他们在赞礼官的引导下向皇帝拜年。
拜过年刚刚天亮,皇帝是不是可以散朝回去补一个美容觉呢?不可以,他还要向百官赐宴,向各国使臣赐宴,并率领大家一起观赏歌舞与杂剧,直到接近中午的时候,元日大朝会才能宣告散场。
太学生每年只有九天假期 现在的学生每年都有寒暑假,春节假期一般包含在寒假之中,宋朝学生是怎样放假的呢? 我们先看乡村学生的假期。
宋朝乡村私塾假期较多,每年假期多达三个月,其中包括一个月春假、一个月秋假、一个月寒假。
春假与秋假是为了让学生归家帮父母务农,忙完春耕秋种再返校读书。
寒假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来年正月初八结束。
除此之外,每逢春社、秋社、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学校也会放假,假期一般为一天。
城市学生假期较短,没有春假和秋假,只有寒假与暑假,寒假一个月,暑假一个月,加起来总共两个月假期。
宋朝最高级别的学校是太学,太学生的假期最少,竟然没有寒暑假,只是在寒食、冬至与新年各放假三天,加起来每年只有九天假期。
不过太学生都是官宦子弟,常常打着“随侍父亲远赴外任”的旗号请假,一请就是好几个月,年终时再返校参加大考,只要考试合格,仍然有资格出来做官。
宋朝著名女词人的丈夫赵明诚年轻时就是太学生,他在开封太学读书,最大的乐趣是请假出来去大相国寺门口的古玩店铺观赏字画、购买拓片,如果让他安安生生守在学校里,一年只有九天出来放风的机会,他肯定是不干的。
大家读到这里的时候,想必已经明白,宋朝的官定假期并不能让天下臣民“雨露均沾”:北宋朝廷规定新年放假七天或五天,南宋朝廷规定放假五天,可是地方长官由于不能离开岗位,实际等于没有假期;在私学读书的学生因为能放寒假,其新年假期可以视为长达一个月;而太学生的假期却只有三天。
由此可见,不同阶层的人所享有的假期也不同。
宋真宗曾经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颁布诏令:“泸州南井煎盐灶户,自今遇元正、冬至、寒食三节,各给假三日。
”泸州南井是四川的一个大型盐场,该盐场自从北宋初年以来就一直为中央财政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食盐专卖利润,而盐场工人却没有休假的权利。
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同时也为了防止工人罢工甚至暴乱,宋真宗才颁布了这样一道“恩旨”。
随机文章最紧张的高空定点跳伞,英国狂人开伞慢1秒险摔死神秘莫测的间歇泉之谜,黄石公园间歇泉喷射高度达116米揭秘火星人头骨之谜,火星远古文明的尸骸(专家称是石头)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秦始皇陵发掘44年无人敢挖(技术菜)二战德军战斗机大全,ME109击落敌机数量全球最多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唐代最奇怪的风俗是怎么回事?人死后一年才能下葬
接下来,就会自问:原因出在哪里?我们的祖先是否也这样? 老实说,我没有答案。
最近偶读写于晚唐时期的一本书,叫做《中国印度见闻录》(穆根来、汶江、黄倬汉译,中华书局2001年版),是阿拉伯人根据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亲见亲闻记录而成,据说史料价值非常高。
里面对国人的衣食住行有不少有趣的记录,是正史不载或不屑记载的。
因为有宗教的原因,阿拉伯商人的观察未免偏颇,但看起来误会的地方不多,今抄录如下: 关于如厕方面的:“中国人不讲卫生,便后不用水洗,而是用中国造的纸擦。
”“无论印度人还是中国人,在不洁净时都是不做大净的。
中国人解过大便以后,只用纸擦一下;印度人每天只在午饭前洗一次,然后才去拿食物。
”所谓“做大净”,即是全身洗浴。
与此相对应的是所谓“小净”,就是洗浴下身。
“大净小净”,都是伊斯兰教对教徒的规定,中国人是不讲这一套的。
又说:“中国人习惯站着小便,一般老百姓是这样,王侯、将军、高官、显宦们也是这样,不同的是他们使用了一根涂了油漆的木管。
这木管约摸一肘之长,两端有孔,上面那个孔稍大一些,用来套住阴茎。
要小便时,两脚站着,把木管的小端伸出身外,就可以把尿撒在里了。
中国人认为,这样小便于身体有益。
据他们说,凡膀胱疼痛,或撒尿时感到胀痛的结石病症,往往是因为坐着小便引起的,所以只有站着小便,膀胱里的尿才能完全排出来。
”这段记录最奇怪。
为什么要把木管套在阴茎上,管子通向哪里,都不清楚。
这种风俗好像也没有其他佐证,但看起来并非为卫生准备,而属于医疗保健的范畴。
关于饮食方面的:“中国人吃死牲畜,还有其他类似拜火教的习惯。
”“中国人和印度人屠宰牲畜时,不是割其喉让血流出,而是击其头至死。
”所谓死牲畜,原来是指先击其头而置其于死地的牲畜,并非腐肉。
关于个人卫生方面的:“印度人使用牙枝,他们如不用牙枝刷牙和不洗脸,是不吃饭的。
中国人没有这一习惯。
”虽然在唐代的敦煌壁画里我们已经看见过刷牙的图像,但中国人保持口腔卫生的通常做法是漱口,有所谓“漱口茶”。
普通人的刷牙只是近代同西方交往之后才有的。
关于住房方面的:“中国人房屋的墙壁是木头的。
印度人盖房用石头、石灰、砖头和泥土。
在中国有时也用这些东西盖房。
”“中国城市是用木材和藤条建造房屋,这种藤条可以编制用具,正如我们(阿拉伯)用破开的芦苇编造东西一样。
房屋建成以后,还要涂上灰泥和油料。
这种用蓖麻子榨成的油剂,一涂到墙上,就像乳汁一样,闪着洁白而晶莹的光泽,实在令人叹服。
”(法文本译者认为“藤条”当是竹子之误) 关于丧葬方面的:“中国死了人,要到第二年忌日才安葬。
人们把死者装入棺材,尸体上面堆生石灰,以吸收尸内水分,如此保存一年。
如果是国王,则尸体放入沉香液和樟脑里。
亲人要哭三年,不哭的人不分男女都要挨打。
边打边问他:.难道对死者你不悲痛吗?.死者被埋入坟墓,其墓葬和阿拉伯人的坟墓相似,但继续为死者供奉食物,并声称死者是可以吃喝的。
事实上,人们把食物放在死者旁边,到了夜里或第二天早晨,食物便不见了,故称是死者吃了。
只要尸体停在家里,就哭声不断。
为了死者,有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过去,当埋葬国王时,往往是把他生前的用具、衣服和腰带(他们的腰带是很贵重的)一起埋掉,现在这一习惯已经取消,因为坟墓常常被挖,坟中什物都被盗走。
”如果把死者的棺材放在家中一年,无论如何都于健康无益。
关于服装方面的:“中国居民无论贵贱,无论冬夏,都穿丝绸。
”“女人的头发露在外面,几个梳子同时插在头上,有时一个女人头上,可多达二十个象牙或别种材料做的梳子。
男人头上戴着一种和我们的帽子相似的头巾。
” 整体看来,阿拉伯商人对中国的观感颇好:“中国更美丽,更。
印度大部分地区没有城市,而在中国人那里则到处是城墙围绕的城市。
”“中国人比印度人更为健康。
在中国疾病较少,中国人看上去较为健壮,很少看到一个盲人或者独目失明的人,也很少看到一个残废人。
而在印度,这一类的人则是屡见不鲜的。
”“在印度,很多地区是荒无人烟的,而在中国,所有土地均被耕种,全国人口密集。
”“中国人比印度人好看得多,在衣着和所使用的牲畜方面更像阿拉伯人。
中国人的礼服很像阿拉伯人衣着。
他们穿长袍,系腰带,而印度人不分男女,一律披两块布当衣服,另戴金手镯和首饰做装饰。
” 正像本书法文译者所说的那样,这些阿拉伯商人对中国和印度风俗的记载,并非由于“他们对外国习俗的关怀,而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法律规定了其信徒的.社会行为.以至生活细节。
因为外国习惯和他们本国风俗相近或者相反而引起伊斯兰教徒感情上的爱和憎”。
除了那些与伊斯兰教规明显冲突的风俗以外,比如吃不洁的食物、不做大净等等,看不出中国人在卫生方面有什么特殊落伍之处。
相反,中国人的外观和城市面貌还颇引起外人的好感。
唐代的中国真的是非常整洁卫生吗?本书没有回答。
读过这书,似乎真的是向往多于厌恶。
不过,书中也写到暴动的时候,“强者一旦制服弱者,便侵占领地,捣毁一切,连平民百姓也都杀尽吃光”。
还说:“这种(吃人肉的)事情,是中国风俗所允许的,而且市集上就公开卖着人肉。
”这又让人感到恶心和悲哀。
随机文章多米尼加神奇的沸水湖,世界唯一常年沸腾湖水(湖边温度高达90)揭秘生物界中奇特的眼睛之谜,复眼捕捉高速猎物/猫眼夜晚像白天海王星是什么颜色,海王星为什么是蓝色的(吸收太阳光反射蓝色)哥斯拉是怎么诞生的,巨大海龙摄入放射性废料变异而成/未证实天生反骨能成大器吗,头有反骨才智过人/反骨人多为成功人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水浒英雄张横的外号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长大之后,在浔阳江做撑船艄公,绰号,和自己弟弟一起霸占浔阳江边,与揭阳岭、揭阳镇兄弟合称揭阳三霸,表面上做着艄公,实际上是将人骗至江心谋人钱财,害人性命。
后来等张顺到江州做卖鱼牙子,张横便独自在江边摆渡做私商。
刺配江州牵扯出来一系列的事情,张横因为与李俊等人前往江州劫法场准备救宋江,继而与宋江之辈一道攻打无为军,而遭到官府的通缉,最后与一行人一道上了梁山,成为梁山好汉之一。
张横是较早上山之人,因此对梁山泊基业付出了许多的功夫。
宋江成为梁山泊首领之后,众人聚义,张横排名第28位,星位天平星,同弟弟张顺一起,驻守梁山西南水寨。
张横绰号船火儿,现代人并不懂得这个绰号的含义。
张横的这个绰号,与他上梁山之前的营当是分不开的。
船火儿在古代即为摇橹船夫。
《宋会要辑稿》记:“每只合销梢工四人,摇撸四枝,用火儿四名。
”《江邻几杂志》:“江南一节使,召相者,命内子立群婢间,令辩之,相者云:‘夫人额上,自有黄气。
’群婢皆窃视,然后告之。
山东版中的张横柁工火儿杂立,使辩何者是柁人,云面上有水波纹,亦用此术。
” 在古代,除了舵公之外,所有的船工都可称为“火儿”、张横在上梁山之前,便在浔阳江做撑船艄公,正合此名。
另还有人认为,“火”同“伙”,也许是指同一职业的小头目。
不管是何种解释,总之张横“船火儿”的称号,就是来源于他的职业。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中国古典名著,在现代被人与《》、《》、《演义》三本书连在一起,统称为中国。
这本古典小说,被现代人翻拍成无数的影视剧。
是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之一,其中很多经典篇章,甚至被收入进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课本当中,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课文。
拥有这么大的成就,与施耐庵本人的文学素养以及见识阅历是离不开的。
也因为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味,仿佛是一个真正有血肉的人。
再联系到施耐庵曾经在起义军中当过幕僚的经历,不难有人猜想,这些梁山好汉,是否是施耐庵依据真实的历史人物,再加以自己的文学创作而来。
那么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张横在历史上又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呢? 据史料记载,初年的时候,在太行山一带有一义士,曾经聚集众人一起抗击,此人名讳正是“张横”。
所以有人提出《水浒传》中的张横,很有可能就糅合有太行山张横的形象。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火船工张岑”、“张横”,此外还提到海贼李横,都有可能是张横的原型。
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一两个与《水浒传》中的张横形象相近之人并不难,但要是找到一个一抹一样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张横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许多历史人物的糅合,经由施耐庵之手,创造出的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张横此人虽然是上梁山比较早的人物,但实际上在《水浒传》中的比重却并不重。
他身为兄长,却并不比自己的弟弟张顺来的有名,排名也是在张顺之后。
《宋江三十六人赞》:“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
”所以张横的这个人物,有很大可能是为了凑数而来,所以才并不受重视。
随机文章未来的中国600吨重型运输机,超越美俄成空中巨无霸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天王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气候环境恶劣不适合居住(零下−224℃)北极冰川什么时候消失,冰川什么时候融化(全球变暖冰川消退)火星四十亿年前有文明,因冲突而爆发全球核战/环境巨变文明灭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