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西汉国库500吨黄金因何突然消失!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多金的王朝,其黄金库存可谓中国古代历朝之最,著名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在他的著作《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仅以西汉各位在位时所赏赐给臣下的黄

【千问解读】

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多金的王朝,其黄金库存可谓中国古代历朝之最,著名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在他的著作《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仅以西汉各位在位时所赏赐给臣下的黄金数量就达百万斤之多,折合成今天的重量就是250吨黄金,据中国黄金协会的统计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黄金储备是1700多吨,这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光是帝后用于赏赐的黄金就已经接近我们现代国库黄金储备的15%,这个数字确实让人震惊,翻开史书西汉时期动辄万斤、几十万斤赏赐黄金的例子举不胜举,最早的记载是在两千多年前争霸最关键时刻,当时的汉王听从谋士的计策,派陈平带着4万斤黄金去楚国贿赂高管实施反间计,结果收到奇效,最终致使楚国离间了最重要的谋士亚父,才有了后来的霸王乌江自刎,汉王刘邦入主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网络配图 在西汉大量的黄金还被用于赏赐给有功的将士,时期派遣、发动了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因为在抗击匈奴过程中的卓越战功,汉武帝除了给霍去病、卫青加官进爵之外还赏赐给有功将士大量的黄金,据《.平准书》记载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可见西汉时朝廷的黄金有多少了,仅仅是一次战争的胜利就奖赏了这么多黄金。

在当时除了国库储备有大量的黄金以外,在西汉民间尤其是王公贵族家里的黄金储藏量也是十分惊人的,据记载,西汉梁国的诸侯王,他是的同胞弟弟,同时他在时力挺汉景帝,给局的胜利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并且他的梁国位于今河南商丘一代,为当时全国最富庶地区之一,在刘武死后他的钱库中藏有惊人的40多万斤黄金。

直到西汉末期国库中的黄金储量依然很多,在《汉书.传》中记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要知道在西汉时一匮相当于一万斤,仅按60匮来计算,黄金的储藏量就多大60万斤,折合成现在就是150吨左右,可见在西汉后期黄金的储藏量依然很多。

有学者统计过西汉有记载的能确定是黄金的记录大概有500吨左右,要知道这些黄金相当于现在我们国家金库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储藏量,要知道在2000多年前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曾经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西汉时期国库中的黄金储藏量可谓惊人,在当时黄金不仅作为可以流通的货币来使用之外,也是皇帝作为赏赐、赠礼的重要物品,动辄就是的赏赐,黄金之多令后世十分惊奇,但是奇怪的是在西汉之后的黄金突然退出了流通领域,不但在商品交换中难觅踪影,而且皇帝赏赐黄金之事也很少发生,那么西汉的海量黄金到底去向何方了,两千多年来后世的学者一直试图弄清西汉这些黄金的去向,种种猜测和解释随之产生。

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先生认为东汉黄金数量的减少,是由于黄金的外流所致即赏赐外人。

经济史学家傅筑夫认为,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主要是因为汉朝用于向西域地区购买和珍贵琉璃珠宝所致,不过这样的观点也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因为西汉的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奢侈需要,用黄金向西域和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这并不常见黄金用量不会消耗很大,更主要的是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是商品的净输出国应该换回大量的黄金才是,有数据显示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向罗马帝国输出了大量的丝绸,而罗马帝国则用大量的黄金支付,从这一点来看这样的解释很难令人信服。

还有人认为东汉之后传入中国,各地大兴佛寺大量黄金被用来图贴佛像、泥金写经,自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造像作为宣扬佛法和信徒们供奉、祈祷的对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佛像贴金更是代表着信徒们的无上崇敬,正是由于这种对黄金的喜爱,僧人们用泥金抄写经书,用金粉和金箔装扮佛像,大量黄金因此被迅速消耗,然而这一观点同样遭到了部分史学家的质疑,有学者提出佛事勃兴不在东汉而是在,因为在东汉时期佛教刚传入中原不久还不存在大兴寺庙塑像涂金的问题,即使有一些寺庙使用黄金,用量也不会太大,他不能成为海量黄金消失的主要原因。

网络配图 更有人从字面上考证,认为史书中所说的“金”其实有两个意思,一是专指黄金,二是泛指各种金属,故西汉所谓的“黄金”实际上是黄铜,理由是从西汉的黄金开采量和西汉的对外贸易上看,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黄金,人们习惯用“金”来称呼钱财,很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钱称作黄金了。

然而这样的说法同样不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因为在金和铜的区别非常严格,黄金和铜钱同是流通的两种货币根本不可能混淆,汉代并没有把铜称为金的例子,也从无黄铜之称,并且黄金和铜钱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西汉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成为“铢”,此外西汉时期的金矿和铜矿各有不同的出产地,且有“金官”、“铜官”之分,比如豫章出黄金丹阳郡有铜山等,他们的作用特不一样,黄金价值很高它主要是用于馈赠、赏赐还有贿赂,而铜钱主要是用于日常的小额交易使用,所以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人不可能把他们混淆一称,这样看开这个解释也是不通的。

那么如果说汉代的黄金既不是黄铜又没有大量消耗于国内和输出于国外,从生产、销售、交换上都不能确切的解开它的消失之谜,那么数量如此庞大的黄金,在进入东汉以后,就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其原因何在呢? 有学者认为大量的黄金消失,是有的富人为了避免财物被偷盗,把大量黄金作为窖藏埋于地下,后因为战乱、天灾等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取出被人遗忘,北京师范大学唐任伍教授在他的《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提到,西汉海量黄金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一部分黄金作为金器随墓主人陪葬,另一部分则以金币的形式被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窖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秦汉时期的丧葬风格极具“慎终追远,灵魂不死”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特有丧葬礼制,人们通过给死者埋葬器物和丧葬仪式来追求死后彼岸世界的享灵魂的永生,一次对于墓葬从选址、规模、结构到随葬品的选择都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

随着近些年来的发掘尤其是1999年11月,在陕西西安发现的219枚金饼重达50千克的窖藏以及2016年10月在江西南昌墓中出土的478枚重达120千克的随葬黄金,1982年在江苏盱眙县,农民在挖水渠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铜壶,在壶内装满了黄金,一共出土了金饼、马蹄金、金版等37件金器,黄金总重量超过了20千克(40斤)。

1999年12月在西安东北郊十里铺村,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和以往不同的是,这219枚金饼不是发现于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被发现的,分别出土于相距3.5米距离地面5米的两处窖藏中,总重量超过了54千克(108斤),这些考古发现都印证了黄金窖藏地下的观点。

网络配图 东汉的黄金逐渐散落民间也是黄金减少的重要原因,王莽死后在长安几次战乱之际,国库中的黄金被起义军夺走散入民间,东汉以后宦官挣权政局动荡,官私均乐于窖藏黄金,致使流通中的黄金就越来越少了,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随之减退,而作为宝藏手段的职能却有所增加。

东汉开始史书中已经出现了平民百姓接触黄金的记录,黄金从此不再是王室贵胄的专属之物,成为很多普通百姓的首饰用品。

无论怎样解释都有些学者提出质疑,但是墓葬说和窖藏说无疑是现在比较令大多数人所信服的观点! 西汉的海量黄金为何会突然消失,至今仍是学术界一个悬而未决的难解之谜,但是伴随着考古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考古工作者会发掘出更多的西汉黄金,这些黄金可能出自陕西的十一座西汉帝陵,也可能出自全国各地上千个王侯的墓葬中,也可能出自当年富豪商贾的遗址中以及那些并不显眼的地方,今天的我们只有耐心的等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古埃及神兽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之谜是古埃及最神秘的谜题之一,因为这个狮身人像根本就考察不出什么时候就开是有的,什么时候建筑的。

斯芬克斯之谜也就成为了研究古埃及的学者的又一难题,但是在斯芬克斯之谜揭开之前,各种传说就已经流传了几百年。

提起古埃及的文明,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狮身人面怪物以及斯芬克斯之谜。

关于斯芬克斯之谜早已是家喻户晓,而有关狮身人面像的建造者究竟是谁然扑朔迷离。

传统观点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在4500年前由法老哈拉按自己的面貌所建,因为位于雕像两爪之间的石碑上就刻着这法老的名号。

然而,同样根据石碑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400左右,图坦莫斯王子曾在梦中受到胡尔·乌莫·乌哈特神的托,把它的雕像从黄沙中刨了出来。

照此看来,此座雕像应该是胡尔神的神像。

而另外一些传说中也提到,早在胡夫法老统治的时期,狮身人面像就已经存在了。

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斯芬克斯之谜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狮身人面像展开了研究。

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发现,狮身人面像所受到的侵蚀表明,它的历史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长得多。

在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有众多的司芬克斯,最古老最著名的要算是吉萨地区的大司芬克斯卧像。

有关大司斯芬克斯之谜以及建造年代至今还无法确定。

从在其两爪之间竖立的图特斯四世的碑文来看,即位前,这位国王在狩猎途中困倦了,就在沙漠上打瞌睡,的是在他的旁边恰好卧着被沙子埋没的斯芬克斯。

传说斯芬克斯出现在梦中,对他说:“如果将我从沙中挖掘出来,那么你将成为一国之王。

”姑且不谈传说之真假,从碑文中可以肯定司芬克斯是在这个时代以前建造的,但是确切年代,学者们,至今尚未作出定论。

号称埃及学研究鼻祖的英国学者皮特里指出斯芬克斯之谜:“不早于第四王朝第二代胡夫王,但也不迟于第三代卡夫勒王。

”其根据是卡夫勒王第二金字塔的甬道两侧有许多坟墓,惟独在甬道上什么东西都没有。

法国学者马斯佩罗最初则说建造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但是,后来他又说是卡夫勒造的,而且大斯芬克斯的容颜是临摹了卡夫勒王的肖像。

他还认为大斯芬克斯是国王的金字塔墓与神庙的守护神。

研究斯芬克斯之谜的埃及学者萨里姆·哈桑从1935年开始对吉萨地区进行了4年的发掘,最终他认为是卡夫勒王建造的。

他的根据是:第一,大斯芬克斯的甬道两侧有沟,这表明是建于胡夫王之后的时代;第二,远离第三个金字塔,显然也不是孟考拉王建造的;第三,卡夫勒王的金字塔与神庙的配置,对照大斯芬克斯,是一个整体的设计。

斯芬克斯与金字塔 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队自1966年以来,历经了20年的考察,作为考古队主要队员的吉村对这些学说持有另外的看法。

吉村在长期仔细的观察中发现,从建筑的石料来看,卡夫勒王神庙多半是花岗巖,大斯芬克斯是石灰巖;从建筑的式样来看,卡夫勒神庙沿袭古王国时代的式样,可是就在与甬道连接的部分,不仅偏北,离开了原先的式样,而且甬道不是在卡夫勒神庙的中央,而是对着金字塔构成锐角。

这一切使吉村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两个神庙同时建造,显然这样的配置很不自然,何以会这样呢?斯芬克斯之谜究竟是?惟一的可能是,其北侧已经有大斯芬克斯神庙存在,致使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不得不做如此改变。

由此,吉村推断大斯芬克斯在胡夫王建造金字塔之前已存在。

随机文章司马迁帮谁辩护遭到宫刑呢?宇宙10大神秘谜案,宇宙中暗能量96%看不见摸不着(懵逼)谷歌创始人佩奇布林,曾计划将230亿美元资产捐给马斯克揭秘盗墓四大门派是哪四大,摸金/发丘/搬山/卸岭谁最牛叉哥斯拉是好的还是坏的,曾帮人类击败恐怖怪兽拯救地球/亦正亦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古格王国为什么突然奇怪失踪了?

世界上存在一种地方,会时不时的出现科学解释不了的神秘的地方,让人一晚上都不敢呆,但是它的神秘色彩又吸引着人们去探索。

中国也有这样的一个地方。

古格王国是一个可以媲美楼兰古国的一个古代王国。

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的王族是吐蕃赞普的嫡系后裔,曾经强大一时。

1630年,拉达克人入侵并消灭了古格。

然而,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

但古格文明的消失和玛雅文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发生得异常突然。

古格王国图片 在今天的遗址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十多户人家守着一座可供上千人居住的城市,而这十多户人家并不是古格后裔。

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如今,浩大的古格王国遗址、神奇的“古格银眼”、无头干尸洞和无数的古物吸引着学家的探索。

但古格文明何以突然消逝,仍是一个谜。

现在我们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这座石楼的遗址,很好找的,因为周围的建筑都是土的,只有这里是石头砌成的。

并没有修完,大概有十几米高。

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

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

古格王国石楼 传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格投降了。

从历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

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古格王国石楼图片 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

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

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

的确,现在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了。

但是问题还是那10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

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古格文明何以突然消逝,仍是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千古之谜:西汉国库500吨黄金因何突然消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