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和徐紫云有一段怎么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陈维崧和徐紫云的故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

【千问解读】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陈维崧和徐紫云的故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之一陈贞慧之子。

陈维崧幼年很有才名,十七岁便拔得童子试第一名。

明亡后,陈维崧才20岁。

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未曾得到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后同弟弟陈宗石居住在其弟入赘的商丘侯方域家。

与陈父同为“明末四公子”的名士,很爱惜陈其年的才华,便邀请陈其年到江苏如皋,他的水绘园中读书。

而陈其年也是在此邂逅了他毕生的挚爱,冒襄家戏班中的歌伶徐紫云。

徐紫云虽为男身,却容貌秀丽,能歌善舞,被当时的很多文人所清睐,当时的文人陈确奄写道:“秦箫为歌杨枝舞,就中紫云尤媚妩。

红儿雪儿无足数,桃叶桃根如粪土。

”王阮亭《紫云曲戏代其年》云:“黄金屈膝玉交杯,坐烬银荷叶上灰。

法曲只从天上得,人间那识紫云回。

” 陈其年初见徐紫云,便对徐紫云一见神移,惊为天人:“阿云年十五,姣好立屏际。

笑问客何方,横波漾清丽。

”; 秦箫为歌杨枝舞,就中紫云尤媚妩。

红儿雪儿无足数,桃叶桃根如粪土。

而冒襄也是闻弦知雅意,遣徐紫云照顾陈其年的生活起居。

当时正值梅花盛开,陈其年天天“携紫云徘徊于暗香疏影间”。

而徐紫云生性温柔,对陈其年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两人日久生情,奸情火热,公开在水绘园中搞起了同性恋。

风流名士冒襄为促成两人的好事,假装很生气,把徐紫云绑了,要以杖责之。

陈其年一时心慌意乱,便去求冒的母亲为紫云说情。

冒襄趁机要挟其年,必须当晚做出咏梅绝句一百首,才肯送云郎侍左右。

其年大喜,挑灯濡墨,彻夜苦吟,遂成百咏送巢民,巢民读之,笑遣云郎。

其后,两人更是情真意切,琴瑟和谐。

而陈其年更是为此作了很多诗:“丰乐桥头白酒旗,大夫庙后緑杨枝。

而今缘尽何须恨,曾见羊车絶妙时。

”;“城南定惠前朝寺,寺对寒潮起暮钟。

记得与君新月底,水纹衫子哺秋虫。

”;“池塘秋水碧粼粼,细草沿堤软似茵。

寄语高楼休挟弹,鸳鸯终是一心人。

” 有时陈其年外出访友,徐紫云待他不归,留词而去。

陈其年回来看到后题诗相和:“如尘如梦如丝,脉脉意谁知?归来恨晚,休摇屈戍,慢叩罘罳。

一阵碧虚窗外雨,三通鼓人去多时。

空留彩句,蜜花笺淡,凤胫灯欹。

” 为讨徐紫云欢心,陈其年请画家陈鹄为陈紫云绘制了一幅《云郎出浴图》,光是为这幅图题诗的文人就达到了惊人的七十四人,诗一百五十三首、词一首。

其中有吴兆宽的:”挑灯爱读九青歌,宛转歌声动绮罗。

展卷春风初识面,迢迢奈隔楚云多。

”;宗元鼎的:“一曲新歌水绘间,冒家似双鬟。

因君爱客思千古,锦瑟能令侍义山。

”;王士禄的:“敝席相怜一片心,玉箫别去响沉沉。

不须别倩繁休伯,纸上殷勤写妙音。

”这些诗句缠绵绮丽,道尽了这对同性恋人的蝶意莺情。

陈其年在如皋住了十年,其间为了生计,多次与徐紫云相别。

夜幕降临之时,身在外地的陈其年昏黄灯光下修家书与徐紫云叙说相思之苦: “吴霜点鬓,客况文情都落尽。

检点行装,泪滴珍珠叠满箱。

并州曾到,也拟开怀还一笑。

尘务相牵,执手云郎送上船。

” “三度牵衣送我行,并州纔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 “真作如此别,直是可怜虫。

鸳裯麝熏正暖,别想已匆匆。

昨夜金尊檀板,今夜晓风残月,踪迹太飘蓬。

莫以衫痕碧,偷揾脸波红。

分手处,秋雨底,雁声中。

回躯揽持,轻抱宵箭怅将终。

安得当归药缺,更使环折,萍梗共西东。

絮语未及已,帆势破长空。

” 其后,徐紫云不得不聚妻成家,陈其年伤心之余,还是为紫云写了一首贺词:“小酌荼蘼酿。

喜今朝,钗光鬓影,灯前滉漾。

隔着屏风喧笑语,报道雀翘初上。

又悄把檀奴偷相。

扑朔雌雄浑不辨,但临风私取春弓量。

送尔去,揭鸳帐。

六年孤馆相偎傍。

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扬。

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

努力做,槀碪模様。

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

休为我,再惆怅。

” 徐紫云虽然成家,仍寄情于陈其年。

戊申年间,陈其年离开居住了十年的如皋,到了京城,徐紫云追随他来京。

后来,陈其年得朋友相助,入了河南史省斋学使幕的官职,遂携紫云到了中州。

两人流落中州,日子过很是不得意。

期间陈其年娶妻生子,在中州生活三年后,陈其年一家与徐紫云到宜兴落脚。

到了宜兴,陈其年的儿子生病而亡,妻子也离家而去,仍是紫云陪伴陈其年左右。

当时冒襄有诗写道:“夜遣青童伴读书,老夫爱客胜璠玙。

六年别去情如海,画里逢人应问余。

”;“陈子奇才乱典坟,陈子痴情痴若云。

世间知己无如我,不遣云郎竟与君。

”描写了两人相依为命的情景。

然而,,乙卯年清明,三十二岁的云郎抛下陈其年撒手人寰,陈其年伤心欲绝。

时人蒋永修在《陈检讨迦陵先生传》中提到:“常嬖歌童云郎,云亡,睹物辄悲,若不自胜者。

”;邓孝威《后演剧行》句云:“紫云已逝杨枝槁,陈郎浅土埋樱桃。

剩有秦箫双耳塞,合肥不在形酕醄。

” 云郞死后多年,陈其年仍时时思念紫云,有《中元感旧》词云:“夹路旛竿,盈城梵呗,分明元夜灯市。

露泾巫箫,秋生赛鼓,头上月轮初霁。

金波潋滟,于泻做,万家红泪,天与玉容争淡,烟飘粉裙偏丽。

许多流莺声细,似啼猿,楚峡嘹唳。

只有小坟新冢,谁修薄祭?空伴唐陵汉寝,都一样、凄凉野田里。

黄土鸦鸣,白杨风起。

”其情其念跃然纸上,如老鸟啼血,令人感伤。

紫云没逝世后三年,康熙己未(1679年),因为学问渊博,陈其年被招入,纂修《》,四年后死于任上,时年五十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性格清雅的水镜先生和宣皇帝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性格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说的就是,水镜先生是别人对他的尊称,他本名。

那么水镜先生与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水镜先生和司马懿。

他们二人同马,论资排辈的话在八代之内。

水镜先生推荐了好多人才给当时的,但是自己却拒绝了刘备的邀请,说明他根本就不看好刘备。

要说两个人的关系就留给大家很多的猜测,如果看族谱,两个人似乎能搭上一些关系。

可是这两个人之间究竟是否有联系呢?我们并没有从历史的遗迹中窥探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司马徽死于208年,而这个时候司马懿才刚成年。

由此可以推断,他们之间虽然同,但是私下联系的机会很少。

再说他们两家虽然仅距离100多公里,但是在那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两家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虽是八代之内的关系,但是几乎不知道对方。

司马徽被喻为水镜先生,他虽有才华,但终不得志,他始终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最为著名的就是几次都能预言中地,至于他为什么没有被重用始终是个谜。

也可能是当时的统治者根本就不需要他这种才华,那是个战乱纷争的年代,那个年代需要军事奇才。

也有人说水镜先生已经被重用,但是由于他在碰到曹阿瞒没有多久后就死了。

我们只能说水镜先生的死是一个遗憾,我们没有机会看到一代奇人的奇谋奇策。

司马懿的祖先是谁 司马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司马是宣讳懿,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司马懿是账下的有名政治军事家,他的事迹被大家所熟知,而且司马懿的作为也是很大的。

司马懿的祖先又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懿的祖先是重黎,他为夏官,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

,以夏官为司马。

在周宣王时司为了姓氏。

司马懿的高祖父是司马钧,他曾为时的征西将军。

其实司马懿一直就是将种,因为司马懿的祖辈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将相之才,但是后来就开始为官了,就像他的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做了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成为京兆尹。

他也继承了这种很好的传统,不仅懂得很多的军事知识而且还是个治国之才。

司马懿被曹操收在账下,他一开始并不愿意去就装病,但是后面没有办法了就跟了曹操,但是他其实没有替曹操做很多的事情,而更多的是他陪着,最后帮助曹丕夺得了天下。

司马懿跟的斗争也是一辈子的,只是诸葛亮虽然名头大但是和司马懿一直是劲敌,两个人经历了战争,但说到底谁都没有斗过谁。

司马懿的计谋非常多,而且他足智多谋的性格也是走一步都会考虑两步的人,他一直是曹丕阵营里的人,曹丕去世后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和生命受到威胁也学会了隐藏自己,这样一个思虑周祥的人才能够被当做人才辅佐魏国几代君主的成长,成为治国大臣。

著名谋士司马懿简介 大家对他的评价都为负面的,这可能是中国人不喜欢耍阴谋诡计和城府太深的人的缘故。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一个非常能忍的人,他的才智不弱于诸葛亮。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简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懿出生于179年,享年73岁,被追封为宣帝。

可见孙子念及爷爷的举世之功,若没有爷爷的辛苦隐忍,怎么会有他们司马家今后所拥有的一切辉煌呢?可能也跟大多数的贵族地主家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亡。

司马的父亲官衔京兆尹,祖父和曾祖父都是为官之人。

司马懿和他的兄弟八人素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兄弟中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一个人。

司马懿29岁才谈及婚配,他的原配张春华小他十岁,是一个非常智勇的女人。

司马懿生育9个儿子,个个能文能武,更能在司马懿死后把他的一切发挥的淋漓尽致。

司马懿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会留下千古骂名,更不知道自己会被追封为宣帝。

这些都归攻于他平日孜孜不倦地教导他的儿子们,并告诉他们要有远见、要有大志、要随机应变。

司马懿为人小心谨慎,并且注重名节、注重以德服人,这些性格都决定他不可能造反。

曹丕死后,朝政大权都落到他的手里,这跟他以德服众是分不开的。

满朝文武百官都让他主持大局,就连他儿子后来征吴的时候,首将念及司马懿的德行才放过他的儿子。

司马懿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这些都可以从他留下的名言中看出。

他没有错,只怪曹魏气数已尽。

三国司马懿是哪里人 司马懿,出生于三国时期的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这里是司马家的故乡,他们一家人也算是为这个县争光了。

三国群英传中的司马懿形象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是汉安帝那个时代的西征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是太守,祖父司马隽也是太守;爸爸司马防是京兆尹,这个官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他家可谓代代为官,而且官职都算不错;他哥哥司马朗为官清正,所到之处深受百戴,其中一个弟弟司马孚也帮助过他平叛。

这样看来,司马家真是人才辈出。

司马这个姓氏原来是个官职,后来他家祖宗被封王,封地,他们一直在河南境内活动,官职封在此地,自然就在此安家落户,所以在温县,出现了司这一大家子。

司马懿的故里似乎他的东西已经不多,毕竟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竖着一尊雕塑,不过也失真的很,雕塑很是清瘦。

很多人都忘记他了,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他大约只是故乡的一个旅游景点了。

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可是我已经飞过。

”这位在三国奋斗一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他是不会被忘记的,飞过的地方总有人看到,有多少人见证了他的辉煌:曹操,诸葛亮,曹丕,等等,都承认他,他不枉此生。

于司马懿而言,故乡只是他出生的地方而已。

正因为有他和他家的祖祖辈辈才让那里为大家所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飞和夏侯渊属于不同阵营,为什么张飞去了夏侯渊的侄女?

说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后,掌握大权,之子逃亡蜀国,得到蜀主高规格接待,并宽慰夏侯霸: 裴松之注《志》引魏略记载: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之甥也。

”厚加爵宠。

张飞有二个女儿,先后成为刘禅皇后,都没女,为何刘禅会对夏侯霸说“此之甥也”?原因很简单,张飞第二任正妻是夏侯氏,夏侯霸的堂姐妹,张飞二个女儿虽然没有子女,但身为皇后,上刘禅所有儿子的大母,所以刘禅才会说“此夏侯氏之甥也”。

所谓汉贼誓不两立,蜀魏你死我活,张飞是兄弟,夏侯渊是兄弟,既然如此为何夏侯氏会成为张飞妻子? 01 与古代一般婚姻大不相同的是,张飞与夏侯氏的婚姻非常离奇,犹如演义小说里的狗血桥段。

《魏略》记载: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霸(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

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

简而言之,夏侯霸堂妹13或14岁时,外出砍柴或收集燃烧物,结果被张飞“所得”。

张飞获知夏侯氏是良家女,就娶她为妻,生下的女儿成为刘禅皇后。

定军山一战中,斩杀了夏侯渊,张飞妻子夏侯氏请求厚葬夏侯渊。

史书记载,夏侯氏是夏侯渊弟弟之女,弟弟去世之后,就将唯一女儿托孤给夏侯渊。

而夏侯渊表现得非常义气,因饥荒抛弃幼子,以养活已故兄弟的孤女,《魏略》记载:“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 02 关于张飞与夏侯氏相遇,《魏略》上的记载疑问众多,笔者梳理一下,至少有以下四个。

1,夏侯渊是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记载中的“在本郡”,是不是这个地方? 2,曹操起兵之前,或起兵之初,夏侯渊家族生活或许比较困难,但在公元200年时,夏侯渊贵为曹操手下重将,家人生活必有保障,既然如此为何小小年纪的夏侯氏要亲自“出行樵采”?如果夏侯氏不受重视就罢了,而夏侯渊宁可饿死一子,也要养活已故兄弟的孤女,说明夏侯氏在夏侯渊心目中地位很高,就更没有必要亲自“出行樵采”了。

另外,古人社会治安不比如今,一个贵族小姑娘单身出城樵采,怎么看都很梦幻,很难让人相信。

当然还有一种黑暗风格的解释,即夏侯渊有一个“毒妻子”,因为了拯救夏侯氏,而饿死一个儿子,于是夏侯渊的妻子责怪夏侯氏,夏侯渊在外时就虐待夏侯氏,所以夏侯氏才会去城外“出行樵采”。

3,“张飞所得”中的“所得”二字耐人寻味,是偶然路过所得,还是有目的的掳掠? 4,“飞知其为良家女,遂以为妻”,以张飞的身份,乱世之中想必很多大户人家的良家女愿意嫁给他,有必要在荒郊野外掠得一个所谓的“良家女”,然后就以其为妻吗? 欲解开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公元200年时张飞、夏侯渊的经历。

03 公元200年8月,曹操与为了争夺北方霸权,爆发了。

作为曹操手下悍将的夏侯渊,从头到尾参与了这一战。

官渡之战中,夏侯渊行督军校尉职,击败袁绍后,夏侯渊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当时军中粮乏,夏侯渊及时运输补给,军势遂得以重振。

三国时期将军出征,不少人都带着妻儿,比如偷袭下邳城,“虏先主(刘备)妻子”;刘备召来白水关的督军杨怀将他杀了,然后“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偷袭后方,“尽得关羽及将士家属”等。

但夏侯渊与他们不同,谯郡是曹操故乡,当时是曹操地盘,官渡之战又是决定命运的一场大战,曹操治军严明,断然不会让夏侯渊等携带家小在身边,因此《魏略》中的“本郡”应该就是谯郡。

之所以累赘的说上这么一段分析,与张飞有关,张飞有没有可能来到谯郡呢? 公元198年,吕布打败刘备,刘备、张飞、关羽就投奔了曹操,曹操任命了张飞为中郎将。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让关羽据守下邳,自己与张飞屯小沛。

曹操亲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逃奔河北的袁绍。

公元201年,张飞与刘备在汝南联结、龚都等人扰乱曹操后方,但被打败。

汝南,是今天河南驻马店下辖县,距离亳州大约200公里。

那么,刘备张飞敌后袭扰战,会打到谯郡城下吗?以敌后袭扰战的隐蔽性要求来说,如果到了谯郡城下,遇见夏侯氏的话,为了保密的确可能将她抢走。

但张飞到汝南开辟敌后袭扰战,是建安六年的事情,而非建安五年。

从张飞活动轨迹来看,在建安五年时,似乎没有时间来到谯郡城下。

当然,也可能是史书记载遗漏,早在建安五年时,张飞与刘备已经开始敌后袭扰战,但即便张飞袭扰了谯郡,夏侯氏“出行樵采”又违背常理。

总而言之,张飞在谯郡城外抢到夏侯氏让人匪夷所思,难以相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张飞与夏侯氏如何相遇的,只在《魏略》上有所记载,《三国志》上没有记载。

而《魏略》作者是魏国郎中鱼豢,鱼豢一生忠于曹魏,不仕,因此《魏略》是一本倾向魏国的史书,对东吴与蜀国“黑历史”描述较多。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笔者大胆设想,所谓张飞掠得夏侯氏,极有可能掩盖了一段真相,曹操任命了张飞为中郎将时,或为了拉拢猛将张飞,或是觉得,夏侯渊就将夏侯氏许配给了张飞,但夏侯氏许配张飞不久,刘备带着张飞就叛变曹操,对曹操而言这是典型的赔了侄女又折兵,小脸被打的啪啪响,于是对外宣称张飞私下掠走了夏侯氏,用了极为含糊的“所得”二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陈维崧和徐紫云有一段怎么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