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并不喜欢张昭,为什么还在他死后身着素服去吊唁?

【千问解读】
青岛不内涝,是因为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吗?事情真相并非如此
其实,事情真相并非如此,虽然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值得肯定,但没有必要就此迷信或对德国人感恩戴德,因为他们来中国的目的并非造福中国人。
说起德国,很多人都会想起二战的那段历史以及那个疯狂的德国人。
其实在一战前,德国已经开始到处殖民了。
1871年,普鲁士统一日耳曼建立德国。
统一后的德国,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占有很多,如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非洲的卢旺达、布隆迪、喀麦隆、多哥、纳米比亚等等。
在亚洲,中国也是其殖民的对象。
1897年,德国人借山东曹州教案,出兵占领胶州湾,即如今的青岛,并逼迫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州湾99年,山东半岛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德国人在青岛最好的地方开辟居住区,将当地的老百姓赶走,然后为生活在那里的欧洲人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中山路南段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至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整个区域,及前海一带是当年德国人聚集区。
德国人确实利用雨污分流的理念打造了地下排水系统,不过那只是建在欧人区,是为德国人服务的。
华人区的中国人是根本享受不到这种便利,反而更遭殃。
德国人聚集区的污水排到从团岛一带沉淀后排入大海,团岛地区臭气昏天,污水横流,因此被人们称为“大粪场”,这在《胶澳发展备忘录》中有记录。
因为大粪场的存在,还造就了青岛史上唯一的一位靠收集粪便成为青岛首富的“粪商”刘子山。
青岛的老百姓在那种环境下生活,能有好日子过吗?但凡能离开的,没有一个愿意住在那里的。
“大粪场”的改造治理,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3年才完成的,当年德国人用来排污水的那条宽达7米的明沟(大港纬路明沟)被填平,上面修建了街心花园,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让我们再看看青岛是不是真的就靠德国人建造的排水沟才很少有内涝的呢?从1897年到1914年,德国人占领青岛17年,他们在青岛修建了多少排水管道?80公里左右。
如今青岛市总面积约112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如果只有这80公里排水管道,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青岛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约3000公里,德国人造的排水系统占比不到3%,而且原有的80公里排水系统,如今绝大部分已被改造,剩下的只有2.66公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
这些数据摆在这,相信不用多说,你就会明白,青岛之所以不内涝,还是咱国人自己的功劳,没有必要跪舔外国人。
当然,德国人雨污分流的设计理念也为青岛后来的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仅此而已。
青岛不内涝,除了庞大的排水管道网外,还和青岛的地势有关系。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处在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属于丘陵地貌。
去过青岛的都会有种感慨,在那里要是骑自行车,爬坡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青岛市三面环海,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隆起,中间低,这种地形就像一个天然的排水沟,而且青岛还有大小河流224条,大多都是能独立入海的,这对排水也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青岛的气候属于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中降水量比较大的时间集中在湿热多雨的夏季,约占全年的一半。
据有关数据纪录,青岛年平均降水量约662毫米,青岛最大年降水量为1272.7毫米(1911年),在全国来说,只能算中等水平,和南方城市的降水量完全没法比,因此对排水系统造成的压力并不算大。
所以,不要再说青岛不内涝是因为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了,那只是谣言而已。
连人家德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在《南德意志报》上辟谣了。
随机文章惠司马衷皇后贾南风的故事秦始皇为什么焚书?李斯为什么建议要焚这些书?小行星是什么样子的,奇形怪状任意一颗可致毁灭性灾难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令人感到恐怖的鸟笼效应,心里被物品所控制的人类欲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伽利略离世与牛顿诞生:并非同日的科学传奇
长久以来,流传着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说法:伽利略死的那天是牛顿出生。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 伽利略与牛顿的生平时间线 伽利略·伽利雷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比萨,1642年1月8日(格里高利历)凌晨4时,他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
这位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艾萨克·牛顿则于1643年1月4日(格里高利历)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月31日在伦敦病逝。
他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微积分学、光学、万有引力定律等方面取得了的成就。
历法差异导致的误解 在探究伽利略逝世与牛顿出生是否为同一天这个问题时,历法差异是一个关键因素。
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的历法——儒略历(Julian)和格里高利历(Gregorian),使得牛顿的生日出现了两个版本。
按照儒略历,牛顿生于1642年12月25日;而按照格里高利历(即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公历),牛顿则生于1643年1月4日。
而伽利略卒于1642年(格里高利历),若换算成儒略历则是1641年。
所以,无论按照哪种历法,说伽利略去世和牛顿出生在同一年发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实际上,牛顿在伽利略死后几乎一年(361天)后才出生。
历史巧合背后的意义 尽管伽利略逝世与牛顿出生并非同一天,但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依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伽利略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研究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他在天文学方面,通过望远镜观测到许多新的天文现象,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力学方面,他进行了著名的斜面实验,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牛顿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他在光学方面,研究了光的折射,表明棱镜可以将白光发散为彩色光谱,而透镜和第二个棱镜可以将彩色光谱重组为白光;在力学方面,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
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仿佛是历史的一种安排,让两位科学巨匠在不同的时空里,共同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成就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