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阿斗没有父爱吗 刘备为什么将刘禅摔在地上

【千问解读】
孙尚香被骗回东吴之后,为什么不能回到刘备身边了?
《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应之邀入蜀时,夫人孙尚香没有跟在身边,被骗回了东吴。
很多朋友就产生一个疑惑,后来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后,孙尚香为什么不再返回刘备身边了呢? 孙尚香和刘备这一段姻缘,完全不是出自郎情妾意,用政治联姻来形容都还太客气了,根本就是东吴对付刘备的计谋组成部分。
“周郎妙计安天下,”,这里的夫人指的就是孙尚香。
事情一开始是这样的,为了共同对付,把自己在荆州的地盘借给刘备,然后刘备一借不还了,孙权多方讨要未果,十分气恼。
就出了个主意,让孙权以替妹招婿为名,赚刘备上门,扣押起来作为人质,换回荆州。
不料此计被识破,让刘备放心大胆的去当孙家女婿,并命陪同,给了三个锦囊,让他依计行事。
到了东吴先去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又请乔公出面,说动了孙权的母亲太,真把孙尚香许配给了刘备。
孙尚香是位英气勃勃的姑娘,在与刘备的相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奇男子。
在她的帮助之下,刘备得以安然离开东吴,回到自己的地盘,孙尚香也随行,夫唱妇随。
临行的时候,刘备一方的将士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得吐了血。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一段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越看越觉得刘备阵营不厚道。
借地不还还有理了?周瑜想出这个办法,没有任何值得指责的地方,要不是乔公和吴国太胳膊肘往外拐,大有可能成功。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正史中这没周瑜什么事儿,那时他早就去世了,孙权是为了加深与刘备的联盟,才把妹妹嫁给他。
至于孙尚香爱上刘备,这更是个笑话。
要知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那会儿,孙权、孙尚香的父亲是诸侯中的主力,刘备则是打酱油的。
这里要说的不是他们实力的差异,而是刘备和孙坚是同辈人。
年纪比孙尚香大一倍有余,也不是什么有名的美男子,妻妾很多,亲生儿子有三个,女儿也不少。
孙尚香等于是东吴的公主,自幼被娇宠着长大,怎么看得上这样的刘备?更别说产生男女之情。
为了家族利益,她也许会听从兄长的安排嫁给刘备,但如果有脱离刘备的机会,她绝对。
不需要骗,只要孙权表示出这个意思,她立马收拾包袱回娘家。
无论正史还是演义,都描述了孙尚香离开的时候企图带走。
这难道是她在短短时日中对刘禅有了深厚的母爱?怎么可能!分明是把刘禅当做压制刘备的筹码,打算带回东吴邀功。
这足以说明,孙尚香的心始终都在东吴那里,所以不可能再回到刘备身边。
刘备建立蜀汉时,估计她早再嫁如意郎君了。
当然啦,刘备其实也不愿意要这么一位随时有可能变成间谍的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对冯道的评价两极分化那么严重?他是奸臣还是圣贤?
冯道在历史上算是一位奇人,因为他曾效力过十位,还是五代宰相,这个记录无人能够超越。
冯道出生于普通的耕读之家,因为从小勤奋好学,而且善于作文,这让他有了入仕的资本。
后人对于冯道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十分严重,有人称冯道是“不知廉耻”、“奸臣之尤”,但也有人把冯道当做是“圣贤”。
那冯道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赶快来了解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尤其注重气节,“不事二主”是许多读书人的原则。
然而在五代却有一位读书人,他不仅打破了这个原则,还历仕四朝,效力过十位帝王。
这位堪称传奇的五代宰相,就是冯道。
古人看来,士可杀不可辱,事二主已经为人所不齿,而像冯道这样屡换门庭的官员,当然是无耻之徒的典范。
骂冯道是“不知廉耻”,司马光怒斥他是“奸臣之尤”,在官修史书上,冯道简直可以与等人相提并论。
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冯道,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一面。
冯道出身耕读世家,他年轻时品行端正,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冯道读书非常刻苦,他除了侍奉双亲以外,便以读书为乐,孜孜不倦,令同乡动容。
后来,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听闻冯道有才德,于是将他收入自己帐下。
刘守光征讨定州时,冯道加以劝谏,刘守光不仅不听,还将他下狱,幸亏有人营救,才使冯道幸免于难。
刘守光最终果然兵败,冯道于是投靠李存瑁。
李存瑁称帝以后,冯道得到重用,但不久以后,李存瑁在兵变中遇害,继位。
李嗣源素知冯道之名,于是授他兵部侍郎,次年又任他为宰相。
冯道担任宰相期间,举荐贤才,提拔了许多有才德的寒门子弟。
而且冯道非常亲民,他时常拿出自己的俸禄赈济灾民,百姓无不拥戴。
反叛以后,皇帝逃跑,冯道于是打开城门,迎接李从珂,并拥立他继位为帝。
李从珂因冯道的功劳,拜他为司空。
不过冯道还没有侍奉李从珂几年,就被叛将引契丹人灭亡,石敬瑭建立。
石敬瑭拜冯道为宰相,冯道应允。
此后冯道又历仕后汉、两朝,总共效力过十位帝王。
最终,冯道在后周病逝,为他废朝三日,赐谥文懿。
关于冯道,后世的史书对他评价一直不高,许多人都怒斥他丢尽了读书人的脸,为了官位不知廉耻。
然而事实上,五代本就是一个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的时代。
后唐、后晋、后周,朝代与皇帝不断更迭,在这样的乱世当中要求读书人守节本就是。
更何况冯道的一生并非全是不堪,不管是侍奉中原王朝,还是侍奉契丹人,冯道都一直在维护百姓,举荐贤才。
在冯道的时代,不管是文人还是百姓,对他都十分尊崇,就连北宋第一任宰相都称赞他说:“厚德稽古, 宏才伟量, 虽朝代迁贸, 人无间言, 屹若巨山, 不可转也。
”足以可见冯道在士林当中的地位。
冯道可能不是一位君子,但他却是在那个乱世当中,百国家都需要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太多,是民族之耻,但若是这样的官员一个都没有,亦是百姓之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