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所培养的一批人 却成为了清王朝的实际掘墓者

人们都知道,晚清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段饱含憎恨的历史,是曾经的泱泱大国走向衰败,直
【千问解读】
人们都知道,晚清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段饱含憎恨的历史,是曾经的泱泱大国走向衰败,直至满目疮痍的历史。
但是,在这段历史当中,也不乏有一些有识之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摆脱被列强欺负的命运,比如:洋务派。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官员。
这里,既然说到了洋务派,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洋务运动了。
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什么这场运动没有让清政府变得强大,让中国走向富强,相反,还使得的经济走了下坡路。
没有开展洋务运动的时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日本还要高一些,但实行了洋务运动之后下滑明显,与日本相比起来,已经没有优势可言了。
在清朝开展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但其发展速度与日本相比,还是慢了很多。
再后来,清朝无法与日本相比,且败下阵来,根本原因就在于洋务运动的失败。
那么,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首先,洋务运动并不是一个国家行为,而是个别先进地方官员推动的结果。
虽然,当时的清政府也希望通过洋务运动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是,怎么做?做什么?国家也没有拿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没有国家政府支持的洋务运动,便成为了中央放权,地方唱戏的小范围运动。
很多地方官员,借助洋务运动的名义,大肆提高赋税,私下积攒个人实力,更是出现了与洋人相互勾结的乱象,这就使得原本有着良好初衷的洋务运动,逐渐变了味儿。
而产生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朝政府的权利过分集中,缺乏灵活性和时变性,从而,造成了民怨四起,时局不稳。
而动荡清廷的起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这样背景之下搞起来的洋务运动,其行为非常危险,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相比之下,日本在之后,开始快速强化中央集权,并以中央政府为核心,将资源集中起来,推出了殖产兴国的政策。
因为,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且资源相对集中,这就使得其发展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其次,洋务运动向心力不足,各方派别互相拆台,行动力不足,难以形成体系。
当时的各地政府,名为推动洋务事宜,实则为自己谋求利益。
为了不让自己的功绩被抹杀掉以供后人乘凉,他们开始拖沓行事,故意降低社会效率。
比如,一条铁路十年都修不起来,就是因为牵扯的各方利益太多,难以形成一致的目标,各怀鬼胎的办事者故意不作为。
并且,为了让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洋务派内部也不团结,不配合。
大家都是通过自己在清廷的地位和权利,卖自己的面子,才在中央得到包括钱、才、物等方面的支持,而得到清政府的支持以后,又想方设法发把这些利益转移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服务于政府、百姓。
比如:李鸿章,他曾主张推行专利权,后来,他自己拥有了很多“专利”。
然而,他不办厂生产,也不让别人干,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
到处都是禁止涉足的产业,民营资本根本进不去,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被打破,市场缺乏经济活力。
李鸿章大力拥办的,更是成了众矢之的,由于,其占用了大量的政府资源,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本,且李鸿章还在兴办北洋水师期间,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激起众人之怒。
最终,在北洋水师面对外敌的时候,无人伸出援手,被坑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三,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并不具备足够的先进性。
清朝的洋务运动,由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发起和推动,也成为了该次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确见过些世面,出过国学过新知识了解过新事物,也比较务实,但是,他们的眼光仍然只看在具体的器物之上。
因为,他们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而且,他们深入学习的意愿也不够强烈,学习流于表面,更多的是而已。
而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很多日本高官都主动学习英文,因为,当时的世界霸主是英国。
而李鸿章等人,认为: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只要下面的人学习就好。
但实际上,在整个大清朝,也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英语翻译,曾纪泽英语的写作能力不错,但是,口语较差,而陈彭寿英语水平也不怎么好,他翻译的国外著作,时常会出现长句错误。
回顾洋务运动之中,真正了解英国的人也没有几个,即使有像郭嵩焘、严复这样的人,但是,因为其在朝内的影响力不足,也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
第四,在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企业,大多都是入不敷出,呈现亏损状态。
与日本同期开办的工厂相比,清政府洋务派办的工厂,很多经营者都不够专业,多为官员转职而来,不仅不懂经营,还喜好官场的,所以,虽然厂房设备都不错,产品质量也很好,但是,就是不赚钱。
以日本的船务公司为例,他们跟清朝政府建立的招商局,基本上是同时开业的。
建成初期,日本的船务公司与清朝招商局相比,实力相距甚远,招商局更是在一批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实现了10倍船只的扩充体系,在国内市场上,一度打败了英国人,占领了长江航线上36%的份额,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贸易胜利。
但是,李鸿章却以商人缺乏信用之由,让盛宣怀做了总管。
盛宣怀接管了招商局以后,数十年就加了几条船,且主要的技术还依赖于外国人,航线的开发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盛宣怀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股市上,利用公司买卖套利。
直到大清覆灭,招商局的核心业务比重非常少,但是,其资本的价值却一直增长,这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官僚和清政府的需要。
而同期的日本,其轮船公司经过多年的良性经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且实现了技术人员全部本土化,是真正掌握了轮船的相应技术的,同时,海外航线也扩充了十倍,船只数量增加了十倍,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更是一跃成为了拥有世界级别运输能力的海运国家,海运能力远超招商局。
由此对比,可以看出清朝的洋务运动“强国”只是口号而已,为兴办者个人敛财,才是真实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务实人员,统一执行的规则。
所以说,这样的运动,不仅不能兴邦,相反,还因为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而让国家变得更加孱弱。
洋务运动,表面上是向西方学习,但实际上,却没有把真正实用的技术引进中国,相反,弄来一些诸如报纸、银行、邮政之等当时国内并不急需的技术。
而那些洋船、大炮、电报等,用得着的技术却被拒之门外。
所以,与日本人的明治维新相比,清廷的洋务运动更像是小孩子的把戏,骗骗家长而已。
最后,洋务运动虽然并没有使中国富裕强大起来,但好在洋务派还是培养出了一批近代人才。
他们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且,把这些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这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而且,为以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活动,如:康有为、梁等人在帝朝组织进行的维新变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的资产阶级最后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可以说是:洋务派培养的这批人才,才是清王朝的实际掘墓者。
参考资料: 【《洋务运动》、《论洋务运动的经济背景和思想背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应是“求强”“求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轮船招商局当作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怎么回事?在当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那在当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现在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1872年6月,李鸿章上奏《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提出不仅要建造兵船,更应建造商船,设立民用商业运输企业,要建立可用机器生产的煤矿、钢铁企业。
不论是从增强国力,还是从以商养战的角度看,李鸿章所代表的洋务派,终于艰难地创办了现代工业与实业。
民用轮船公司就是李鸿章的一项重要致富项目,“养船练兵”兼得。
12月23日,他再次向朝廷呈上《试办轮船招商局折》,不久即被批准。
当时“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
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以倾夺”,所以“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要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为众商所深信”的人出面主持。
创办轮船招商局,首先要打破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沿海和长江的航运局面。
由于利益巨大,所以许多洋行经营航运业务,但最主要的是美商旗昌、英商太古及怡和这三家轮船公司,它们资金雄厚,垄断了中国的航运业务。
在它们的扩张下,中国旧式船运业遭到了致命打击,以前曾经的沙船业濒临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说是符合中国航运和民族经济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
李鸿章在给同僚的信中写道:“我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由于中国素来的“抑商”传统,再加上朝野反对新式机器生产的保守力量十分强大,政府禁止商人创办新式企业,所以中国商人根本不可能办新式工商企业一些商人为了赚钱,只能依附在洋商名下,一些巨商甚至投入巨额资金。
这样的后果是政府税收减少,而且华商依附在洋商名下还容易受到洋商的盘剥。
因此他提出了由官方出面创立轮船招商局的主张。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和懂得新式企业经营的人才。
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财政几近干涸,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筹建企业,更无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盯上了买办阶层。
在为外商服务的过程中,一些买办积累了一定的近代工商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财富。
把他们连人带资本从洋商中挖过来,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
考虑清廷一直禁止私人创办近代新式企业,为了突破官无资金、不会经商,而有资金、有经商才干的商人没有合法办近代企业权利的困境,李鸿章提出“官督商办”,就是由政府出面、商人出资办近代企业,即官府督办,商人自筹股资,具体经营,就是戴红帽子商人。
李鸿章提出招商局应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在给同僚的信中他写道:“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
将来若有洋人嫉忌,设法出头阻挠,官方可出面交涉,以为华商保护。
……倡办华商轮船,为目前海运尚小,为中国数千百年国体、商情、财源、兵势开拓地步。
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当时垄断长江航运业的外国公司,实际有很大比重的华人资本。
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上海轮船业实际是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不少洋行的许多轮船实际为华商所有。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洋商将相当一部分赚取的利润运回本国,无意在中国境内迅速扩大规模;二是因为在洋行工作的华人,俗称买办,积攒了大量财富,想投资新式企业而得不到清政府的许可。
李鸿章的官督商办政策,正好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刚开始,李鸿章任命官员经办此事,下令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局。
可是招股一年多无人过问。
在创始经费中,李鸿章从官款中批拨的费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带头认股五万两。
朱其昂不善于经营新式航运业,加上官僚习气浓重,商人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招募不到商股。
李鸿章撤掉朱其昂,任命原恰和洋行买办唐廷枢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原宝顺洋行买办徐润被任命为会办,重订局规和章程。
买办出身的唐、徐二人有长期经营近代航运业的经验,在他们的领导下,轮船招商局开始迅速发展。
招商局业务日隆,附股者日多。
唐、徐二位商人主事后,上海商人信心大增,招募商股进展顺利。
他们按照商业模式,规则办事,规定每百股举一商董,由诸商董中推举一商总,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商总和商董主持,使投资人对局务有一定发言权,大股东享有经营管理权。
创办之初,招商局既有洋商的竞争,也有国内守旧势力要将其改归官办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但李鸿章仍坚持“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的原则,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提供大力支援。
招商局股票最初市价仅为票面价值的四五折,随着机构的改组、业务的拓展和收益的增加,股票市价渐涨。
招商局原价一百两的股票,市场价已涨至二百四十两。
招商局的成功,激发了民众对于其他公司股票的认购兴趣。
当时的媒体刊载:“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
华商因为看到招商局股票市价逐渐飞涨,“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
轮船招商局对于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
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
轮船招商局与洋商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双方大打价格战,招商局资金一直紧张,李鸿章多次指示拨借官款,有时还规定可以缓息。
这些措施使招商局摆脱了困境。
不到十年时间,货轮即由初期的四艘发展到三十余艘,总装载量近两万四千吨。
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
仅1873年到1876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创设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成,此收回利权之大端。
轮船招商局在1877年收购了美商旗昌公司的全部产业,包括十六艘轮船和长江各埠及上海、天津、宁波各处的码头、栈房,从而超过英商怡和、太古两家轮船公司。
以后它的业务不断发展,先后在烟台,汉口天津、油头、福州、广州、香港等地及日本、新加坡等国重港口增设了分局。
随机文章成语草菅人命的主人公是谁?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罕见的巨型奇虾化石,长达1.8米的寒武纪最大生物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遗址,仅活56年的世界七大奇迹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中国三大龙脉已断两条真相,秦始皇狠心破坏两条龙脉遭天谴暴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同治中兴指的是什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洋务运动
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合作,及崩溃(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平静时期,下开。
自然修补内部的政治秩序。
基于封建统治者利益,部分儒生与农民在官僚带领下,收编武装力量,试图剿灭太平天国的叛乱。
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
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
大兴,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客观上造成近代中国人思想进一步腐化。
同治,办洋务,主要在外交方面,与外国列强谋求共同合作。
中兴的主持大臣主要是奕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胡林翼。
他们在镇压反抗人民和平定社会动乱方面发挥了很大效果,同时亦成为了之后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
钱穆《国史大纲》有提:"同治元年五月七日日记,详论洋务,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云云。
"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同治中兴”是促进中国近代历步的一个阶段,主要体现洋务运动上,当时大兴洋务,先提出“自强”以后标榜“求富”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等等,这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过后的“实业救国”思潮不能说与这段时期没有关系。
同时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虽然管理不属于规范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是也从某些方面刺激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出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认为当时的外国人(外国殖民者)对中国兴起的这股潮流感到吃惊、害怕和敬佩,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大小官员全部行动起来了”。
一种观点认为“同治中兴”,实际上是、恭亲王的自我吹捧。
太平天国之后,清政府收拾战乱之后的烂摊子,因为富庶的江南十几年不能正常交税更显得困窘,恭亲王等引进国外技术,希望用西方技术和企业挽救清王朝,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努力下欣欣向荣,于是就人宣扬“同治中兴”。
洋务运动最想做的,是造出西方的“”,一方面抵御外国侵略,更重要的是镇压国内的人民运动。
到了后来也办民用工业,总体上是官办工业配套和为官员们敛财的。
其最大的“政绩”是。
洋务运动思想上,留下一批拥有西方视野,能够全面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精英,但这些人没有形成民族振兴的合力;有近代化的军事思想人才,但因为上有保守权贵排挤下有人民揭竿造反,这些人才成了后来军阀混战的基础;有中国现代企业的发端,但是畸形又脆弱,到了皇帝的时候,已经是第二代企业。
封建制度的腐朽,统治者的愚昧最终毁掉了这场“自强”的迷梦 随机文章小行星带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直径525公里曾被两次撞击玉帝为何如此窝囊,看不起孙悟空认为手下就可以收拾掉(被打脸)地球的大气层是怎么形成的,恐经历三个阶段/几十亿年的演化俄罗斯红汞核弹存在吗,84枚手提箱式核弹或是红汞核弹/未证实为什么热带国家都落后,并不是因为人懒/自然阻力太大才是主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