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山西发现四朝古墓172座

【千问解读】
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位于山西省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
2015年7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在施工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精美的金代砖雕壁画墓。
随后的考古勘探表明,在郝家沟村北这道山梁的南端,竟保存了上百座宋金、明清时期的墓葬。
今年3月至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新发现的其余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了解,这次实际发掘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比较完整地清理了一批金元、明清时期墓葬,数量共计172座。
其中,金元时期砖雕壁画墓4座(1座残),明清时期砖券墓7座,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
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套),主要有陶器、瓷器、铁质文物、石质文物、铜钱、铜烟斗、镇墓砖、镇墓瓦等。
该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武俊华介绍说,此次抢救性发掘的重要收获是金元时期的3座砖雕壁画墓,保存较为完整。
其中两座墓均为仿木构八角形单室砖墓,八角叠涩顶,另外一座为圆形砖室墓。
特别是在其中一座金元仿木构八角形单室砖墓中,出土有“大定廿二年”(1182年)纪年买地券,可以明确确定墓葬年代。
该墓室砌筑规整,满饰砖雕彩绘,装饰华丽考究,南壁开墓门,北、东、西三壁为砖砌假门。
壁画笔法线条流畅,人物形态逼真,是同时期墓葬壁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武俊华说,这次郝家沟发掘的金元时期墓葬壁画布局罕见,绘画水平很高。
另外,金代纪年墓葬的发现,为金墓断代研究提供了又一座准确的年代标尺,其保存精美的金元墓葬壁画及雕刻等,为当前宋金元时期墓葬内涵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线索。
随机文章小行星带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直径525公里曾被两次撞击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神奇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水珠竟能够悬浮在高温铁锅上面揭秘盗墓四大门派是哪四大,摸金/发丘/搬山/卸岭谁最牛叉雅典娜是什么女神,竟为古希腊神话中的战争女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贵州绝壁发现600年古塔 如何建塔已成谜
” 悬崖上有座古佛塔 当天早上,贵州都市报记者赶到尧龙山镇,在报料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耗时近3小时攀爬到了尧龙山主峰顶下。
网络配图 “你看嘛,佛塔就在那上。
”记者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看到,在主峰山体的峭壁上,一座佛塔“植入”其间。
据介绍,尧龙山的主峰名叫瑞峰顶,整座顶高约450米,呈圆形,三面均是悬崖峭壁,犹如一巨大的“佛祖头像”。
顶峰脚下有个石洞,很宽敞,一座古庙居于其中,据传,古庙始建于,有历载则是在。
站在塔下往上看,离地面约150米高的悬崖上,有一处凹陷约3平方米的石平台,佛塔就建在这石平台上。
目测佛塔高约1.6米,有7层,塔身外表显黑灰色,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可见,没有浮雕图案,但也无破损或裂口。
600年前古庙高僧建造 据现修行在古庙的释宗悟法师称,“这是一座用来珍藏舍利的佛塔。
”释宗悟解释说,寺庙内修行的高僧圆寂(死亡)后,将肉身火化形成舍利,然后珍藏在塔内。
随后记者采访了原尧龙山镇中学校长杨昌智。
他称,据记载,明朝洪武二年起,尧龙山顶古庙瑞峰寺便有第一位高僧在此修行,10多年后,这位高僧就圆寂了。
随后,从四川又来了一位法师,法名“慧灵”。
“慧灵法师入古庙修行时很年轻,20多岁,70余岁才圆寂。
”杨昌智说,这座佛塔就是慧灵法师在晚年时建造的。
网络配图 记者粗略计算,按慧灵法师60岁(大约1424年)时建佛塔推算,这座佛塔已有592年历史。
杨昌智说,有传言称,20多年前曾有人爬上佛塔,从佛塔里取出一个盘子、一件袈裟和一本经书,但这些遗留之物去哪里了,无人知晓。
如何建塔 记者看到,绝壁犹如刀切一样平直,工匠是怎样爬到150米高的石平台上建造佛塔让人不得其解。
在古庙里义务服务了20多年的胡老伯说:有传言称,未建塔前,石平台上长着许多藤蔓植物,工匠是抓着藤蔓爬上去的;又有人说,是通过在顶峰端借助绳索,工匠慢慢下坠到此的;还有人说,石平台与古庙有溶洞相通,工匠是通过溶洞出入的;更有传言说,慧灵法师是修炼成“佛”,背着工匠“飞”上去的。
网络配图 胡老伯分析,仅靠日积月累堆积成灰的薄土,不可能长出150米长的藤蔓。
另外,他寻遍古庙每个角落也没发现与此相通的溶洞。
“飞”上去的传言更不可信。
“唯一的可能是,从山顶端借助绳索,将工匠慢慢坠落到石平台上,然后再设计回到地面的绳索。
”胡老伯称。
杨昌智告诉记者,整个塔身除层次结构用了少量的薄石条外,均是用火砖建成,缝隙口则用石灰粘固。
他称,这座佛塔虽位于高山顶,但有绝壁作为天然屏障,又人迹罕至,近600年来基本没什么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献忠沉银被发现 这座小岛藏有明朝金银千吨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随着前不久沉银打捞出水,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传说并不是虚构的。
网络配图 张献忠的沉银如今是被找到了,不过有一个地方据说有1000吨黄金,至今下落不明,这就是广东的南澳岛。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它是由37个大大小小的海岛组成。
南澳岛之所以如此被人看重,是因为这里藏有1000吨黄金,而且还有一句谜一样的藏金民谣,“吾道向南北,东西藏地壳,潮涨淹不着,潮退淹三尺。
九坛十八缸,一缸连一缸。
谁人能得到,铺路到潮州。
” 上面是流传了四百多年的藏金歌谣,曾让无数寻宝人魂绕梦牵,引发无数专家学者前来研究与推断,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
那么南澳岛藏有千吨黄金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呢?这要从中国沿海海盗吴平说起。
网络配图 吴平,嘉靖年间福建人,此人长大之后与倭寇为伍,在广东沿海地区大肆抢掠,当地老百姓对其极其痛恨。
1564年,明廷考派出抗倭名将前来围剿吴平。
眼看自己根本不是强大明军的对手,吴平选择了假降。
吴平假降之后,暗地里依然招兵买马,最后来到了南澳岛,取名“吴平寨”。
吴平之所以选择这里当做自己的根据地,是因为这里地势险要,右峙的虎屿,左立怪石嶙峋的猎屿,易守难攻。
同时,这里扼守闽粤交通海路,偷袭过往商船,方便快捷。
网络配图 不过,当明军发现吴平假降之后,再次派军前来攻打,“嘉靖四十四年,嘉靖遣都督俞大猷、副总兵率水师3万人来南澳清剿。
是年九月上旬抵南澳,十月中旬,俞家军驱战船300艘,俞、戚家军联军采用‘正面佯攻,背后奇袭’的战略合攻打‘吴平寨’。
吴平腹背受敌,一日夜被俘被斩3000人,寨遂破。
” 据传吴平寨在被攻破前夕,吴平就将自己多年抢掠而来的金银财宝分装在十八个巨大的坛子里,这就是后来南澳岛藏有千吨黄金的来源。
目前,专家学者对南澳岛藏宝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专家表示南澳岛藏宝是存在的,只是困于这里的自然环境,所以人们无法得知宝藏的真正所在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