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之战:蜀汉的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如何?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8 点击数:
简介:公元223年,去世,后主即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后主刘禅在位时,诸葛亮执掌大权,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对于诸葛亮来说,不仅和东吴恢复了联

【千问解读】

公元223年,去世,后主即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后主刘禅在位时,诸葛亮执掌大权,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对于诸葛亮来说,不仅和东吴恢复了联盟,还平定了南中一带的叛乱。

当然,诸葛亮更多的时间,都用在北方中原上。

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为了蜀汉的延续和发展,丞相诸葛亮可谓。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蜀汉末期,诸葛亮的儿子,同样愿意为蜀汉付出所有。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瞻出生。

此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

延熙六年(243年),诸葛瞻十七岁,娶蜀汉的公主为妻,授为骑都尉。

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244年—260年),诸葛瞻累迁至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

到了公元263年的中,诸葛瞻奉命前去抵挡的邓艾,从而爆发了绵竹之战,这也是蜀汉的最后一战。

一 首先,公元263年,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

此战,曹魏兵分三路,共出动了18万大军。

而就蜀国来说,全部兵力也只有10万人左右。

因此,兵力上的悬殊,促使曹魏大军顺利攻入到蜀汉境内。

当然,在剑阁一带,借助于地形上的优势,成功挡住了钟会率领的10多万大军。

不过,正在钟会和姜维相持之际,邓艾选择了偷渡阴平这一策略。

到了景耀六年、炎兴元年(263年)冬天,魏国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

由此,对于诸葛瞻等人来说,可谓肩负重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邓艾,姜维因为需要抵挡钟会率领的曹魏主力,所以无法回援后方。

而就蜀汉都城成都来说,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兵马,也即如果诸葛瞻等人没有挡住邓艾的话,那么后者就可以,直接包围蜀汉都城成都。

在此基础上,在整个魏灭蜀之战中,绵竹之战的重要意义,自然是毋庸赘言了。

二 在诸葛瞻率领大军来到涪县后,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

黄崇(?—263年)时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西)人,蜀汉大将黄权之子。

在黄权背叛蜀汉,归降曹魏后,刘备并没有为难黄崇等人。

到了公元263年,黄崇任尚书郎,跟随诸葛瞻抗击邓艾。

面对突如其来的邓艾大军,尚书郎黄崇显然提出了比较正确的建议,也即抢先占据险要的地势,这样可以借助于地形来消磨对方。

在缺乏后勤补给的背景下,邓艾大军自然需要速战速决,所以,只要诸葛瞻不急于和对方决战,无疑会提升己方的胜算。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在绵竹之战中,因为诸葛瞻没有抢先占据险要的地势,这让邓艾可以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

对于诸葛瞻来说,虽然率领的是蜀国的,不过,这些士兵缺乏战场上的历练,结果被邓艾率领的大军击败。

在初次交锋失利之后,诸葛瞻选择退守绵竹,这无疑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但是,在这之后,诸葛瞻却又犯了一个错误。

三 绵竹地势西北高,属龙门山地区,东南低,成都平原的一部分。

高差悬殊;西北部为山地, 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

由此,从地形上来看,绵竹也是可以坚守的地方。

对于诸葛瞻来说,只要继续坚守下去,完全可以让邓艾大军。

但是,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

”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对此,在笔者看来,邓艾显然知道诸葛瞻是不会归降曹魏的,毕竟作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如果背叛蜀汉,不仅会让自己身败名裂,也会损伤诸葛亮的名声。

因此,邓艾之所以劝降诸葛瞻,目的显然是为了激怒后者,促使其主动出城来进行决战。

而就缺乏经验的诸葛瞻,果然中了邓艾的激将法。

在绵竹之战的决战中,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和邓艾大军展开决战。

这时,黄崇也激励将士,在此背景下,蜀汉和曹魏的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

四 最后,此战,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蜀汉大军,诸葛瞻、黄崇、张遵等人战死。

其中,就张遵来说,张遵(?-263年),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车骑将军张飞之孙,侍中张苞之子,尚书仆射张绍之侄。

虽然诸葛瞻、黄崇、张遵等蜀汉名将的后人拼死一搏,一度让邓艾大军受到了挫折,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蜀汉在绵竹之战中失利。

值得注意的是,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蜀军被击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

绵竹之战后,邓艾趁势兵临成都。

当时蜀汉兵多在剑阁,而成都兵少。

当蜀汉君臣闻魏军到来时,皆不知所措,这是因为诸葛瞻阵亡之后,当时的朝廷确实无人可用了。

在此背景下,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其中谯周则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

公元263年十一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魏军占领成都,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邲之战中荀林父为什么会失败?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和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

邲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刚刚打败了郑国的楚军。

公元前596年,楚庄王亲自带兵伐郑,意图将晋国南下的出口封锁,阻碍晋国的称霸之路。

郑国是隔在楚晋之间的一个国家,自以后,楚晋两国的争霸,主要围绕着争夺郑国这个盟友而进行,双方因此而屡屡攻打郑国。

郑国也算是诸侯国中的一个大国,和晋国都无法将其消灭,只能采取征服的策略,在战争上表现出强势来。

这一次,郑国又被楚国攻击,于是求助于晋国。

晋景公派出晋军上、中、下三军,并以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将中军,将上军,赵朔将下军,出兵救郑。

这一次战役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不仅可以避免,双方甚至都可以不损失一兵一卒。

邲之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但究其根本,这又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强晋和蛮楚双雄中必须一决高下,才能够决定究竟谁才是中原霸主。

晋国方面的失败,虽然有战场上元帅荀林父指挥不当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却是由于晋国卿族争夺权力,内部不合所引起的。

自城濮之战以后,楚国虽然败给了晋国而失去霸主地位,但是楚国却从来没有放弃夺过晋国的霸主地位。

城濮之战的结果,楚军败就败在亲兵数量不够,以及联军中陈国、蔡国几国的兵力不敌。

当然,楚军的失败还有中了晋将先轸的圈套等等原因,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

楚国失败了,但是却并没有损耗楚国的元气,所以多年以来,楚国始终在争取获得自己北上攻晋,或者可以说成是阻止晋国势力向南扩张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就来自晋国周边的那些小国。

在相继灭掉了江、六、蓼后,楚军势力进一步扩张,加上楚国不久之前已经完全征服了宋国,所以只剩下了晋国南边的郑国还没有服从于楚国。

以上楚国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城濮之战后,、楚庄王这两代国君经营的结果。

可以发现,楚国人并没有放弃霸主之位,而且一直在谋划。

在这种刻苦磨砺的精神的支持下,楚国上下一心,军民都希望打败晋国,士气很高。

这也是荀林父败于邲之战的原因之一,即楚国时刻准备与晋国一战,准备充足,士气高涨。

另外一个原因自然就在晋国这边了,荀林父指挥不当是一方面,但晋国六卿的内斗也是一方面。

最开头我们就将这一观点提出来了,现在就来详细的说明一下,我们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当晋军行至黄河边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因为郑国不但被楚国打败,还归顺于楚国了。

这时候,晋军内部就战与不战的意见不同而产生了分歧,荀林父、郤克、赵朔三位主将的意见是暂且按兵不动,至少现在不能攻打郑国,以防正面和楚军对上面。

荀林父认为可以等楚军离开了郑国,晋军再进行伐郑的战争。

但是,此时的这一整支晋军的领导班子是刚刚组成的,他们是晋国最高政治集团的代表,即晋国六卿。

这一次重新分配了职权,六卿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内斗得厉害。

旁支邯郸氏的赵旃以及的魏锜二人赢不服从荀林父的指挥而擅自去请战,先氏的领导人先彀则和赵氏的、赵同两兄弟一样都是主战派,他不听从元帅荀林父的命令就率先渡河了。

荀林父明知道军营中出现了先彀,以及赵旃、魏锜的请战,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准备,这是一大失误。

当楚军攻来之时,荀林父慌张下令,率先渡河的将士有赏,士兵们不战楚军,只顾着渡河逃命,士气大降不说,为了争先渡河,甚至砍掉自己人的手指,这是一大失误。

当然,前提条件是,六卿中有不安分的存在,扰乱了荀林父的思维。

邲之战后,晋国失去了霸主地位十余年。

随机文章运30运输机最新消息曝光,或改用两喷气式发动机缺一不可的安泰效应,没有他人帮助你永远不可能最成功人类的超能力怎么激活,屌丝靠变异但会变废物/开发大脑只会变聪明猕猴桃的功效与作用,促进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力/养颜美容女妖洞具体位置,杨六郎大战女妖成名/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女妖洞成景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简介是怎么回事?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统一蒙古之战指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

为之后的蒙古向外扩张打下基础。

背景 辽及北宋时期,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如蒙古、塔塔儿、篾儿乞等,其中最强盛的、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部落集团,是漠北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蛮部。

蒙古各部贵族为了抢夺草原、财产和奴隶,相互间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部落战争。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姓孛儿只斤,乞族后裔,,追上庙号太祖。

在蒙语中,“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和海洋一样伟大。

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

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统一蒙古各部落。

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

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

“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

在诗中赞叹道:“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在耶律楚材看来,蒙古军西征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穷兵黩武的。

随机文章照兵马俑为什么不吉利,和兵马俑合影不吉利/秦始皇陪葬品淫欲魔王阿斯莫德,诱骗俊美人类关至第二层地狱(至上四柱之一)ufo为什么都是圆的?阻力更小/转向升降更灵活(科学分析)揭秘大自然中神奇的龙卷风,一出现就是毁天灭地/人被卷飞铁定没命平常的日子可以上坟吗,随时都可以去上坟/亲人在天之灵保佑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绵竹之战:蜀汉的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