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诸侯国:曹国的进展史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7 点击数:
简介:曹国,诸侯国,国君为、伯爵。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

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

《·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

【千问解读】

曹国,诸侯国,国君为、伯爵。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

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

《·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

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

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

春秋时,曹国与周围的强国相比,国力相对较弱,但还是除 之外曹国还是较强大的国家。

东周,曹国发生内乱,国势下落。

公元前761年,公子武杀死兄长曹君石甫自立,后来谥为曹穆公,以后的曹国君主皆称公。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

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

前631年晋楚(在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境内)时,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

失利后,曹国听命于晋国。

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

曹悼公于遭宋景公禁锢死于宋国,曹国再次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

后来曹伯阳继位,不自量力的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宋国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见死不救。

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覆亡。

曹国历二十六世,享国636年。

曹国的后裔后来以国名为姓氏,即其后裔,是他的后代。

历史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即)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国伐曹国、卫国救宋国,把曹共公俘虏。

楚国失利后,曹国亲近并听命于晋国。

曹伯阳三年(前499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社宫,社地),谋欲亡曹。

曹的始祖叔振铎出来劝阻他们,说: 请等待公孙疆。

众许之。

天明以后,求公孙疆其人,却遍索不得。

那个做梦的人暗暗告戒其子说: 我亡,尔闻公孙疆为政,必离开曹,不要遭到曹祸。

这是曹国已将灭亡的前兆。

曹伯阳好田弋之事。

曹野人公孙疆亦好田弋,获得一只白雁去献给伯阳,并且给他大讲田弋之说,进而讲国家政事。

伯阳非常喜欢他,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

梦者之子乃亡去。

公孙疆以言霸,取悦于曹伯阳。

曹伯阳于是背晋而干预宋国之政。

宋景公伐曹,晋人不救。

公元前487 年,宋终于灭曹。

此事为《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所载,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知唯德之不建。

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如公孙强不修厥政,叔铎之祀忽诸。

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

公元前515年,曹悼公遭宋景公禁锢至死后,曹国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

后来曹伯阳继位,背叛晋国、又入侵宋国。

结果宋景公伐曹国,晋国没有派兵拯救。

公元前487年,宋景公擒杀曹伯阳,曹国覆亡。

后来,曹国的后裔以原国名 曹 为姓氏,成为的其中一个起源。

曹国年鉴 周武王克商,封商旧臣曹挟于邾,封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

曹国立国636年。

其世系为: 曹叔振铎,西周曹国始封之君,父周文,周武王发。

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脾,曹国国君。

曹叔振铎子,继曹叔而立。

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平,曹国国君,太伯脾子,继太伯而立。

卒,子宫伯侯立。

曹宫伯侯,曹国国君,仲君平子,继仲君而立。

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云,曹国国君,宫伯侯子,继宫伯而立。

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喜,曹国国君,孝伯云子,继孝伯而立。

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

继夷伯而立。

前835一前826在位。

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鲜(一作苏)杀幽伯自立,是为戴伯。

曹戴伯鲜(公元前?-前796),一作苏。

曹国国君。

孝伯云子,幽伯疆弟。

杀幽伯而自立。

前826一前796年在位。

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为惠伯。

曹惠伯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

西周春秋之际曹国国君。

戴伯鲜子,继戴伯而立。

前796一前760年在位。

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

子石甫立。

曹君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国国君。

惠伯雉子,继惠伯而立。

公元前760年在位。

既立,其弟武杀而代之,是为穆公。

曹穆公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国国君。

惠伯雉子,石甫弟。

杀石甫而代立。

前760一前757年在位。

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终生立,是为桓公。

曹桓公终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国国君。

穆公武子,继穆公而立。

前757一前702年在位。

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

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为庄公。

曹庄公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

春秋曹国国君。

桓公终生子,继桓公而立。

前702一前671年在位。

六年(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羁立。

曹君羁,春秋曹国国君。

庄公射姑子,继庄公而立。

前 671一前670年在位。

既立,戎(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伐曹。

羁奔陈。

曹赤(一作夷,赤为戎之外孙)归曹,是为僖公。

曹僖公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

春秋曹国国君。

继曹羁而立。

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

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 662),卒。

子班立,是为昭公。

曹昭公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国国君。

僖公赤子,继僖公而立。

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

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溃。

乃与齐、宋之师救之,败赤狄。

邢迁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

又与齐、宋之师为之筑城。

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参与会诸侯与周太子郑盟,以定周太子之位。

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

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国国君。

昭公班子。

继昭公而立。

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

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与齐、宋、鲁、陈、卫、郑、许之君盟于牡丘(齐邑,今山东省聊城东北)。

谋救徐伐楚。

与齐师伐厉(楚与国,今湖北随县东北)以救徐。

十一年(前642),与卫、邾助平齐乱,以纳齐太。

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师围之。

十六年(公元前637),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过曹,公欲观其骈胁(肋骨相连如一骨)。

曹大夫僖力谏,不听。

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晋伐曹,执公。

后释之。

公乃会诸侯于许。

元年(公元前618)卒。

子寿立,是为文公。

曹文公寿(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国国君。

共公襄子,继共公而立。

前618一前595年在位。

是时,晋楚争霸,多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

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

子庐(一作疆)立,是为宣公。

曹宣公庐(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

春秋曹国国君。

文公寿子,继文公而立。

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

周简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晋谋伐秦,征师于诸侯。

晋、齐、宋、卫、鲁、郑、曹、邾、滕之君会于京师。

晋率诸侯伐秦时,庐卒于师。

庶弟(一作庶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成公。

负刍(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国国君。

宣公庐庶弟 (一说为庶子)。

继宣公而立。

前578一前555年在位。

是时晋、楚争霸,曹屡参与晋会诸侯,随晋而征战。

周灵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晋以卫石买、孙蒯违盟擅取曹重丘(今山东省茌平西南),执之。

会诸侯伐齐,围临淄,负刍卒于伐齐军次,子滕(一作胜)立,是为武公。

曹武公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胜。

春秋曹国国君。

成公负刍子,继成公而立。

前555一前528年在位。

既立,屡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及征战。

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

子湏(或作顷)立,是为平公。

曹平公湏(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顷。

春秋曹国国君。

武公滕子,继武公而立。

前528一前524年在位。

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

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国国君。

平公湏子,继平公而立。

前524一前515年在位。

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

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

悼公卒于宋,归葬之。

曹声公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国国君。

平公演子,悼公午弟。

继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

周敬王十年(曹声公四年,公元前510),平公之弟通杀声公而自立,是为隐公。

曹隐公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国国君。

武公滕子,平公湏弟。

继声公野而立。

前510-前506年在位。

周敬王十四年(曹隐公四年,公元前506),参与晋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会诸侯之盟,谋伐楚。

是年,声公之弟露杀公自立,是为靖公。

曹靖公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国国君。

平公湏子,声公野弟。

杀隐公通而自立。

前506一前502年在位。

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

子伯阳立。

曹废公阳(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国末代国君。

靖公露子,继靖公而立。

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猎之事。

曹鄙人公孙疆亦好田猎,获白雁而献给曹阳,且言田弋之说,曹阳便喜欢上了他,并与他商讨政事,使为司成。

公孙疆说服曹阳背晋伐宋。

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阳三年,公元前498),卫伐曹,克郊(今山东省菏泽境)而还。

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郑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郑之患,不可不救。

冬,郑师救曹,侵宋。

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灭曹,俘君而杀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秋诸侯国之一:吴国的进展与灭亡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

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之国和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

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

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

有、等名将,诞生《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

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

前473年,越王复仇吞并吴国。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

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

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太伯、仲雍"断发文身",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于是上千小部族,自愿归附于太伯。

"泰伯奔吴",无疑是一次中原文化与东南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意义。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

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

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

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

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

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

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周章死,其子熊遂继位。

熊遂死,其子柯相继位。

柯相死,其子强鸠夷继位。

强鸠夷死,其子余桥疑吾继位。

余桥疑吾死,其子柯卢继位。

柯卢死,其子周繇继位。

周繇死,其子屈羽继位。

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

夷吾死,其子禽处继位。

禽处死,其子转继位。

转死,其子颇高继位。

颇高死,其子句卑继位。

这时晋献公灭掉了周北虞公,为的是开拓版图、征伐虢国。

句卑死,其子去齐继位。

去齐死,其子继位。

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

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

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

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公元前584年(王寿梦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晋国,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

吴国开始派兵征伐楚国。

前570年(王寿梦十六年),征伐吴国,直至衡山。

公元前561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死。

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

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公元前560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

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

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

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

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

"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反而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吴军。

前557年(王诸樊四年),方始继位。

公元前548年(王诸樊十三年),王诸樊死去。

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

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

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

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

乙酉,越兵五千人与吴兵交战。

丙戌,俘获吴国太子友。

丁亥,越军进入吴国。

吴人向夫差报告失败的消息,吴王害怕有人泄露消息,让会盟的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于是怒斩七人于帐前。

七月辛丑,吴王与争夺盟主之位。

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

"晋定公说:"在诸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

"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攻吴王,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

吴王盟会已毕,与晋定公分手,想伐。

太宰嚭说:"你能打败宋国,但你不能留下来占有它。

"于是领兵归国。

吴国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吴王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媾和。

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国更加强大。

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

楚国灭了陈国。

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

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围困吴国。

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

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

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

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

"于是自杀而死。

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

随机文章他们为什么把纽约变成美国的首都?利西马科斯(Lysimachus)简介解放军自制神器飞雷炮的原理,曾经打得国民党和美联军丢盔弃甲真的有人拍到了小精灵,英国妈妈在现实中看到花仙子银河系和太阳系哪个大,银河系至少有1000多亿个太阳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周朝诸侯国:莒国的历史进展

莒国,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

其为患不减于荆、吴"。

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

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占领。

《汉书·地理志》记载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

公元前284年燕将联合五国攻田齐,占领齐国大部,辅佐凭借莒、即墨二城复国。

莒国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

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上推了一千年。

商代,莒地属青州姑幕国,清《莒县志》记:莒地"唐虞以前无考,商(属)姑幕国。

此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此土,仅见之汉史中。

" 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莒国国势正强。

莒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

到春秋中后期,国内混乱,政治腐败,国势日弱,疆域屡遭蚕食。

莒国故城西周封国,出至嬴姓。

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无道,周起兵伐纣,莒人全力以赴助周灭商,并臣服于周。

周朝建立后,没有封王室之人前来就国,仍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

都于计(也称计亓,后人亦写作计斤,在今胶州市南关城子村),至春秋初迁都莒(今山东莒县),传23世,立国600余年,其中都计近300年。

莒国的公族子孙以国都地名为姓,取一个计字,世代承继。

鲁隐公二年(前720)至二十三年(前673),莒的疆域较封国之初有所扩张。

春秋时期疆域曾东起黄海,西至今沂水县境,南达今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县境,拥有大小城邑30多个,是今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的大国。

莒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在本国遭受排挤时,多奔莒国避难。

鲁庆父避难莒国时,鲁人贿赂莒人交出庆父。

庆父交给鲁人后,鲁自食其言,未送贿赂,引起莒国不满。

鲁莒之间曾数次发生战争,莒败。

齐自恃其强,屡欺莒,莒国式微。

周考王十年(前431),楚国势力扩张到淮上,灭蔡后,进而灭莒,但莒离其本土过远,难以长期占有,莒之全境最终被齐国兼并。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

《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

"元至元中载"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

"明始砌以砖,即今之城垣。

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

莒国,子爵,《通志·氏族略》谓其为"嬴姓,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今山东密州莒县是也。

"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

《·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

《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

至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

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后村南50米,西墙伸到刘家菜园、韩家菜园前至南关村的消气岭以东。

东南角湮没已久,无从查考。

东墙所经至傅家洼以西,地名为"城子"。

北墙至县化肥厂前。

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东西各有一段长200米,高3米的残墙。

东南至潍徐公路一喧有明显的高地,特别是"消气岭"一带,墙基仍高2米多。

故城的西南角至东南角有断续残墙700米,高约8米。

在故城范围内,时常发现大量商、周时期陶片,以周半瓦当和窑具为多,齐法化、齐明刀刀币也时有发现。

1995年12月、1996年6月莒县博物馆曾两度对宫城南垣外莒明刀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了一大批陶器、坩埚、刀范、窑炉、铜碴等文化遗址,是证此处为莒明刀铸造作坊区。

属于西汉时期的有陶器、金缕玉衣片,以及铸五铢半两钱的遗址和大批钱范等。

故城墙基夯土内,有商周灰、黑陶豆盘、豆柄、鬲足等。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造纸术简介秒杀人类的火焰龙卷风,比世界上最恐怖的龙卷风还牛(尸骨无存)中国最新型枭龙战斗机曝光,单价疑为2500万美元天虹微型精确攻击导弹简介,重3公斤命中率高达96%做梦是平行世界的记忆,做梦成为平行宇宙通道的钥匙(意识穿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周朝诸侯国:曹国的进展史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