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走闯王李自成妻子的高杰,最后什么下场?
【千问解读】
拐走妻子的高杰,最终什么下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
一次,发生了有一件让李自成最心塞的窝囊事,那就是有人拐走他的妻子,让他。
此事发生于农民军起义的早期,那时李自成还在陕西。
高杰和李自成是同乡,两个人的出身都很低微,高杰和李自成都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当上闯王后,高杰后来成为了李自成的部下,绰号翻山鹞(yào)。
1634年10月,李自成的农民军被明军围困在陕西陇州,万分危急之下,李自成决定派手下大将高杰前去假意投降,以争取喘息时间。
高杰果然没有令李自成失望,当时官军的首领是,与高杰是米脂老乡,经过一番游说,对方没有再逼得太紧。
过了几日,由于连续阴雨,贺人龙找到了高杰,称后勤补给不足,能不能给他们支援一点。
这自然是个示好对方的机会,高杰很及时地上报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当即批准,并责成高杰全权负责这件事。
当时农民军中掌管钱粮的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杰便去找邢氏商议此事。
邢夫人勇武聪明,负责管理李自成大军的军用物资,每天分发军粮、兵器供应作战。
由于高杰一直在前线征战,从来没见过大后方的这位嫂子。
两人见面后,一个貌美如花,处事干练,一个高大威猛,俊秀朗逸。
,两人竟然勾搭上了,发展起了地下情。
不久李自成收到消息,贺人龙要准备发起进攻了,这让李自成很不爽,觉得高杰办事不力,几次发文责备高杰。
这件事被高杰和邢氏解读为,李自成想对他们下手,只是因为他们一人管钱粮,一人手握兵力,李自成不方便下手。
二人越想越心虚,害怕纸里包不住火,担心这事早晚会被李自成发现,要是被李自成发现,那自己就死定了,怎么办?干脆赶紧逃走吧,先保命要紧。
二人于是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带着钱财和军队直接投靠了明军,成为了叛徒。
等李自成发现,高杰早就带着他老婆跑了。
李自成后院失火,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忙着对付明军,而他的妻子却与人勾搭拐走了。
那么,高杰拐走了李自成的妻子之后,他的下场如何呢?他是怎么死的呢? 高杰投降明军后,,被任命为总兵官,负责镇压农民军,从农民军,到镇压农民军,这高杰,身份来了个大转换。
明朝对高杰这位投降的将军很看重,一开始就任命为游击将领。
负责镇压农民起义。
高杰很是卖力,配合官军在盐井大败的部队。
高杰立下了大功,被提拔为副总兵。
十七年,高杰被提拔为总兵官。
明朝灭亡后,明朝王室后代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即弘光。
高杰被封为兴平伯,与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南明的“江北四镇”。
高杰被南明王朝封为兴平伯。
这时高杰的权力达到了巅峰,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知道当年崇祯见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才封为平西伯,可见南明是多么重视高杰。
高杰经常对人说: 邢有将略,吾得以自助,非贪其色也。
意思是说他老婆邢夫人有大将之风,才智还在容貌之上。
当时掌握的军队总共50万人,此时高杰担任明军总兵。
清军派出劝降使团前去招降高杰。
这个使团的人不少是投降了的明朝官员,高杰与他们大多都互相认识。
高杰对劝降使团说:清军如果要我献出南京,那么请拿北京和南京交换!使者听后,明白了高杰的心意,便灰溜溜匆忙离开。
弘光元年(1645)正月,高杰到了归德,为南明谋划收复中原。
南明另外一位总兵许定国当时正驻兵睢(suī )州,准备投降清军。
高杰当时不知道许定国正打算投降清军,于是召许定国前来会合,许定国不理睬。
高杰就邀请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和参政睢阳道袁枢一同前往睢州,许定国到郊外来迎接。
越其杰和袁枢觉察到许定国想反,劝高杰不要进城,高杰心中看不起许定国,不听两人的劝告,就进了城。
许定国设酒宴席招待高杰,假装对高杰很恭顺,还选了很多美女侍候高杰。
高杰喝到高兴时,就督促许定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出兵。
许定国心中非常恼火。
高杰喝醉了睡觉,许定国又让两个陪他的士兵睡觉。
结果,高杰的亲兵全喝醉了,高杰夜里听到喊杀声时想起床,又被两个妓女扯住,脱不开身,结果全部被杀死。
’第二天,高杰的部队到来,发起报复,打下睢州城,把城中的人们杀得一个不留。
而许定国率领残兵过河投降了清军。
高杰被许定国诱杀后,南明朝廷追赠高杰为。
邢夫人带着儿子高元爵请求抚恤,命高杰所部将士仍听邢夫人统辖。
与诸将会盟,立高杰儿子高元爵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为徐州总兵。
邢夫人担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高元爵拜史可法为义父。
’这本来是史可法增进同高部将士感情的一个机会,然而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 流贼 出身,坚决拒绝,只是命高杰儿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高起潜为义父。
史可法死后,邢氏带着她和高杰的儿子投降了清朝,后来的历史对邢夫人就没有记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闯王闯王李自成失败的根本真相是什么?
闯王李自成被杀后,高皇后最后什么结局?
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在历史上无论在才智还是个人能力上,不输男子的女性不在少数,只因为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不受重视,社会地位也是比较低下,所以这些有能力的女子也不被世人所广泛熟知,可她们曾经的辉煌事迹以及英雄气魄不会被消失。
就比如李自成的第三任妻子高皇后,在李自成举兵起义推翻过程中,跟随自己的丈夫征战沙场,为建立大顺王朝立下了,可是高皇后仅仅当了42天的皇后,因为李自成所建立的政权被清军所推翻,李自成也在九宫山被杀,那在这之后,高皇后有着怎样的下场呢?她的结局让你。
被逼无奈,参军起义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李自成举兵起义的过程,李自成在最初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驿卒,相当于最底层的官府招待员,既没有权利也没有高的地位,后来因为欠债而被逼杀了债主,所以锒铛入狱,好在通过多方朋友的帮助,得以从狱中逃出来,不过出来的他发现自己的妻子竟然在自己坐牢期间与别的男人私通. 于是一怒之下杀了自己的妻子,更戏剧性的是他 后来 第二个妻子,也是趁他不在的时候与别的男人私通,不过这个女子知道自己的丈夫不会放过自己所以投靠了当时的明军,这才逃过李自成的追杀。
不管怎样,李自成背负多条人命和血债,自然成为了官府重要的通缉犯,他无处可去,更没有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过着极度贫苦的日子,思来想去为了能够逃避官府的抓捕,也为了能够不再入狱被处死,于是他决定去远方的军队参军,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参军所在军队的将领也不是什么好人,居然克扣士兵们的军校和粮食。
所以暴躁的李自成又没忍住将这个首领也杀掉了,这下 官服 也抓捕他,军队更是不可能容他,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带领愿意跟随自己的其他士兵,去投靠了当时反抗明朝的起义军,经过几经辗转来到了自己舅舅这里。
而他的舅舅便是当时的闯王高迎祥。
在这期间,李自成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再加上自己舅舅的提拔很快在军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同时在机缘巧合下,也认识了他的第三位妻子,两人在他弟弟的撮合下很快走到了一起,结为了夫妻。
与丈夫征战沙场,建立大顺王朝 高氏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从知晓,因为古代对于女子不会过多的记载,要不是她曾经作为李自成的妻子可能都不会被载入史册,可别看高氏名不见传,但却是一位,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她便是高迎祥手下的女子军,所以她是一位的将士,在嫁给李自成后地位也是因此水涨船高,更何况在高迎祥死后起义军的大权最终还落到了李自成的手中。
在与明朝的征战中,高氏和自己的丈夫共赴战场,与明朝的军队殊死搏斗,毫不夸张 的说 高氏在帮助李自成攻打明朝时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反观明朝,既有国内李自成的叛乱,又有北方清军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连年的征战让明朝国库空虚,再加上一直没有变革的腐败官僚体系,这让明朝的实力大打折扣,所以到后来李自成一路,迅速攻克了明朝的都城,皇帝也在都城失守后逃往后山上吊自杀。
在取得胜利之后,李自成顺势建立了大顺王朝,而高氏也因此成为了高皇后,她不仅有着这样的身份,更受军队之中士兵的敬仰,因为她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将士奋勇杀敌,身为女儿身的她有这份勇气和气魄着实让很多男为之汗颜,可是在取得胜利后高皇后并没有就此过上安稳的生活。
甚至说都没能当多久皇后,因为在42天后大顺王朝竟然被灭亡了,而高皇后也只做了42天的皇后。
李自成被杀,高皇后结局如何? 因为李自成在取得胜利后,并没有维护好与以及清军的关系,反而在后来因为一些矛盾杀了吴三桂全家人,这无疑拉满了两人的仇恨,所以吴三桂当即便向清军投降,向利用清军这个强大的助手,推翻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王朝,而清军的统治者看到这样的大好时机自然也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于是在后来的军队,将李自成的起义军打的节节败退,毕竟清朝的军队怎么说也是被称之为骑在马背上的军队,又是由所组成有着严格的军事训练,战斗能力也非李自成的起义军可比,更何况还是吴三桂与之联手,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李自成被彻底击溃,而他在九宫山被杀。
在李自成死后高皇后自然也失去了皇后之位,要不是凭借着自身无意高强又有残余的军队拥护她,可能早就被绞杀了,失去丈夫的高氏自然要想法在这乱世之中活下去,于是在李自成侄子的建议下归顺于唐王的朝廷,当时的唐王对于两人的归顺是,高兴之余他的侄子被赐名,而高氏被封为“忠义夫人”能得到这样的称谓,可以说是高氏一生无上的荣光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高氏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庇护,本想过上安稳的生活,却发生了意外的变故,她一直依靠的 李自成 的侄子李赤心,在一次行军之中因病去世,这也就意味着她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到了后来,无论是唐王还是其他人对于高氏都是极力的排挤,她也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了避免沦落到他人的手中,高氏竟然选择自焚,就这样,这位征战一生的雄落下了帷幕。
结语 谁能想到一位女子最后竟然在被逼无奈下选择自焚而亡,这样的果断,这样的气魄,甚至说这样的胆识,就连很多男子都自叹不如,高氏能够被后世之人所传颂和尊敬也是无可厚非,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当初李自成能够审时度势,更有远见的去审视局势,维护好与吴三桂和清军的关系,或许大顺王朝能够就此延续下去,他与高皇后也就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