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姜,谋害国君,又为什么被鲁国人同情?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哀姜,谋害国君,又为何被人同情?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虚丘城 虚丘城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古城,这片以沙丘地貌为主的岭地埋藏着一个有名的故事。

根据《左传》记载公子申在虚丘北侧和邾国发生了战争。

这是因为的夫人哀姜在情夫死后逃到了这里。

那么堂堂的国君夫人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这个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本文的女主角哀姜作为公主继承了婆婆的光荣传统,与小叔子庆父私通。

她之所以选择做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是因为她的丈夫鲁庄公不爱她在先。

当年为了加深同已经称霸的齐国的关系,鲁庄公迎娶了哀姜。

但是在迎娶哀姜之前,鲁庄公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宠妃孟任夫人了,可怜的哀姜刚刚出嫁就失去了丈夫的宠爱。

女人是一种没有了美满的爱情和婚姻就退一步嫁给事业的灵长类动物。

哀姜作为一个女人自然摆脱不了这个特性。

为了寄托寂寞的肉体和感情,也为了手中可以拥有权力,哀姜和一直想要夺权的权臣庆父走到了一起。

鲁庄公任贤 庆父是鲁庄公的二弟,又名共仲,鲁国人称他为二叔,他是中国十大恶人之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的就是他。

他一心想在哥哥死后成为鲁国国君,只是苦于内宫没有盟友。

碰巧情人哀姜不孕,建议老公鲁庄公立自己的妹妹叔姜的儿子公子为储而不成。

春秋时期流行陪嫁制度。

就是现在说的买老婆送小姨子。

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正妻不孕的情况。

按理说王后哀姜无子,立她妹妹之子为太子,更有利于国本继承。

但是,偏爱孟任,对哀姜私通怀恨在心的鲁庄公拒绝了这个意见,意图走的老路,废长立幼,立孟任生的庶子公子般为太子。

哀姜不甘心,又和庆父的铁杆盟友叔牙共同建议鲁庄公按照兄终弟及的旧俗,立庆父为太子。

这下可惹恼了鲁庄公,他立刻下令让四弟拿毒酒毒死了三弟叔牙,一下子震慑住了庆父和哀姜。

鲁庄公 鲁庄公病逝之后,季友拥立公子般为鲁国新君。

但是哀姜怎么可能容忍孟任和自己分享国君太夫人的位子呢?为了防止公子般母子对自己不利,于是哀姜便与庆父合谋,决定除掉公子般。

庆父找来和公子般有私仇的马夫荦杀了公子般。

之后顺利地立公子启为国君,史称鲁闵公。

不甘心做傀儡的鲁闵公忍受不了庆父和哀姜带来的威胁,于是他借助的力量,将逃到陈国的季友请回了鲁国。

哀姜和庆父意识到权倾天下没有用,他们二人现在要的是庆父做国君才能永无后顾之忧。

之后庆父联合了因田地和鲁闵公结仇的鲁大夫卜齮杀害了鲁闵公。

哀姜和庆父的失尽了鲁国的人心。

为了,振朝纲,鲁国人们开始暴乱。

因此,哀姜不得不逃到了邾国。

而庆父,则逃到了。

得知季友已经拥立了风夫人所生的公子申为国君,成为了鲁国的新重臣,庆父觉得季友会顾及弟兄之间的感情放自己一马,不再追杀自己。

但是季友却冷血地拒绝了庆父派来求和的大臣。

庆父最终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正是季友最想要的结局。

于公,鲁国终于结束了内乱,不会陷入离心离德的局面。

于私,他也想品尝一下权力带来的快乐。

兵不血刃地杀人才会让鲁国上下相信他是个贤德无私的救国之臣。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死了,下一个就轮到哀姜了。

很快,季友和公子申以私藏哀姜为由,袭击了邾国,在虚丘城北展开了大战,最终胜利了。

哀姜被齐桓公引渡回国,本以为自己的娘家齐国能为自己撑腰,没想到齐桓公用毒药把哀姜毒死了,然后将她的尸体送还鲁国。

齐桓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伸张正义,作为一名政治家 齐桓公其实一直在密切关注着鲁国的局势。

他心里盘算的是如何利用鲁国的内乱为齐国谋得最大的利益。

原本想趁鲁国内乱的时候一举吞并鲁国。

但是后来鲁国局势的发展被季友稳定住了,哀姜的回国也使齐桓公失去了攻打鲁国的理由。

齐桓公表面上是为了维护齐国的名声,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树立自己辅助弱国的正义化身的形象。

也是为了间接地告诉其他诸侯国,鲁国已经弱小了,大国可以任意干涉它的内政,以挽回自己的政治损失。

鲁国的君臣百姓看出了齐桓公的想法,将弑君的哀姜以国母之礼安葬了。

以表达对齐桓公的抗议,告诉齐桓公,哀姜再不怎么样也是鲁国的国君正妻,齐桓公没有资格处死哀姜。

也向其他国家展示了鲁国人包容一切的气度。

哀姜 值得一提的是,哀姜虽然淫乱王室,杀了两位君主,但鲁国对其却是持同情态度。

因为她的婆婆文姜行为比她更恶劣,但还能影响国政,相比之下,同样是齐国公主和弑君从犯的哀姜却惨死在齐鲁两国的政治博弈之间,所以鲁国人对哀姜的态度更多的是怜悯。

人们常说人死如灯灭,一个人的终极死亡就是她的死对大家没什么影响。

哀姜就是这样可怜的女人,她生命中遇到的每个男人,包括庆父都是为了利用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难临头各自飞。

她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还不够狠辣,没有很强的政治能力,最终的结局也是早就注定。

以哀姜为背景的鲁国内乱,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权力面前,每个人都有成为反派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始皇嬴政消灭六国之后 六国国君又是什么下场

对秦国和六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的缓缓转动,推动了许多皇朝的改变更替,岁月的悄悄流逝,带走了许多的英雄豪杰。

我国绵延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那些皆是岁月的选择,历史的决定。

但这些决定和选择均是有代价的,这些代价便是战士的鲜血与汗珠,人民的泪水与梦想。

在据我们生活时代甚远的战国时期,曾经有过,有过七雄并立。

在这混乱而又古老的年代,七国的征伐之下,最后皆被一个国家所终结,这个国家叫做秦,而在灭却其他六个国家后,又是如行统治的。

一、 千古一帝 泱泱大国秦之始,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

他名为,母亲为,所以被世人称为或者赵政。

他被称为千古一帝,因为他不但以风雷之势扫灭了六国,还做出了天下间独有的政绩。

他第一个完成了古代王朝的大一统,建立了秦朝,并且还自称“”,可以说他创造出了一个世人为之惊叹的神话。

秦始皇在位时,他在政治上,废除了地方的分封制度,提出郡县制,有力的一统中央集权。

在国防上,他兴修灵渠,建造长城,毁灭了异族夺取中原大地的野心。

在制度上,他实行的做官制度,一统货币和度量衡,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为今后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难以形容的贡献。

(灵渠) 秦始皇早年出生在,父亲是,母亲是赵姬。

他的母亲是当时秦国宰相自己的妾室,后来才进献给秦庄襄王,也是一个当时吕不韦在秦庄襄王身边的暗探。

吕不韦功高盖主,必定是暗藏祸心的。

秦始皇在父亲死后,13岁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由于自己年幼,军国大事均操持在吕不韦的手中,吕不韦也被秦始皇尊称为“仲父”。

当时宰相吕不韦把持朝廷之时,还不忘自己旧情,时常跟当时赵姬,也就是秦始皇的母亲在后宫偷情。

但是秦王嬴政渐渐长大,逐渐开始明白事理,吕不韦害怕事情败露,便开始想离开太后,但是他又怕太后怨恨,因此就把自己的门客施以腐刑,进献给了太后。

腐刑也就是所谓的阉割。

但是实际上他只是把嫪毐的胡须和眉毛拔掉了,并不是真的让其不能人道。

(吕不韦) 秦王嬴政日渐成长,嫪毐他们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要搬到别处去住。

秦王嬴政便准了,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嫪毐也以秦王嬴政假父自居,嫪毐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

”这个大臣听后非常的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把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告诉秦王嬴政。

这样的一个消息传到秦王的耳内,宛如一记惊雷,自己的母亲竟然与一名宦官偷情,还自称是自己的父亲。

但是当时的嫪毐在太后的帮助下,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班底,并且还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因此嫪毐当即就准备叛乱。

秦王在位九年的时候,机智的嬴政在宫中布下了天罗地网,将嫪毐的势力消灭殆尽。

他将嫪毐杀死,并且曝尸示众。

他的母亲赵姬也被关了起来,那两个私生子则被摔死。

秦王自幼便遭遇这样的事情,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他自小便明白了世间人心的险恶,甚至连自己的母亲也一样会背叛自己。

他的心在那时候早就变得冷了,不再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跳动,取而代之的是冷酷的征伐与野心。

二、 秦王扫六合 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他确实做出了伟大的政绩,但是他的统治在某一方面来说,也是残暴的。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使百姓皆变愚民,还杀掉了当时许多其他学派的思想家,最为恐怖的,是。

他的举动几乎杀尽了当时各个思想学派的弟子学者。

那么,他在剿灭六国之后又是如何对待那些君王的,可能我们想象不到,但是历史对此有所记载。

秦国当时采用了的策略,先北后南,第一个被灭掉的是。

韩国当时的兵力弱小,而且四面环敌,随即成为了第一个目标。

当时的韩国被灭后,韩王被囚禁了起来,但是奈何自己的手下非要发动叛乱,于是这个不幸的韩王也被秦始皇一怒之下处死。

继韩国之后,秦大将使用反间计令得赵王错杀了大臣。

因此赵国也相继被灭。

赵王则被流放到了深山老林当中,据说被活活地饿死了。

而具有魄力气节的魏王,虽然勇敢地带兵进行反抗,但是没能战胜秦国。

引黄河之水,水淹都城,又成功地战胜了魏国,而魏王的去向没有记载,但多半也是凶多吉少。

当时还是很有实力的,但无可奈何秦军,战败的楚王被秦始皇贬为黎民百姓,这对一个君王来说,真的比身死还要难受。

当时有段史传的佳话,刺秦王,但是依然没有成功。

燕国国君为了苟活,还献上了的人头,向秦王求和。

但也只是暂时而已,不久后,还是被王贲所灭,燕王却没有被抓到,大概也是躲藏在某一个地方,郁郁而终。

至于偏居一隅的,自己本来有一战的实力,但是当时的齐王不仅不帮助其他的国家,自己也不为本国考虑,做一些战斗的准备,在秦将王贲的迅速进攻之下,举国投降。

被擒获的齐王最后也被流放,途中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

三、 小结 我们观察秦始皇的统治,他不仅仅是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改革,对后世也有不俗的贡献。

他对战败的六国国君,也不是进行的折磨亦或者是杀害,反倒比较佛系,该放的就放,任其自流。

他的气概和胸襟看来也是非常宽广。

至于历史上对他残暴统治的批判,也并不是十分的中肯,成者为王败者寇,他的做法只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而已,这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又何尝有错。

秦始皇小时的遭遇本就不是阳光幸福的,做事的准则可能也只是为了求得问心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位最短的帝王,不到一小时就被人砍死,还背上亡国君

要论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应该是皇帝,他16岁登上皇位,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若说古代皇帝在位时间最短的是谁,恐怕很少人知道的。

那史上当皇帝时间最短的谁呢? 这就要说到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他原本是金朝将领,是金哀宗身边的一员大将,此人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完颜守绪为器重。

但是国难当头,,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予他。

典礼才开始,宋蒙联军已攻入城内,无奈只能草草完成帝王仪式,完成之后的完颜承麟便带兵出出城迎战。

其实谁都知道,完颜承麟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他本来不是皇室之人,只不过是金哀宗身边的大将而已,而金哀宗把皇位让给他,只不过是为了自己不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

而把皇位给完颜承麟,他是拒绝的,因为他也是知道,此时接替皇位是被黑锅罢了,要背上历史的骂名--亡国之君。

对于完颜承麟拒绝皇位,金哀宗也是苦口婆心,软磨硬泡,苦苦哀求地说:朕之所以将江山托付与你,是因你能策马出征,而朕不能,若城池被攻陷,你可能有幸逃脱出去,以你的谋略才能,可延续国祚,这是朕的苦心啊!完颜承麟听了金哀宗一席话后,便答应了这要求,当作皇帝要他完成的使命,即使是亡国之君也认了。

但是宋蒙联军把金朝的国都围的是水泄不通,在这混乱的大典中,完颜承麟的皇位都没有做热,大军已经赶到,金哀宗上吊身亡,完颜承麟帅军作战被乱刀砍死,而史学家推测完颜承麟的皇帝时间不足一个时辰,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哀姜,谋害国君,又为什么被鲁国人同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