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朝为什么执着于征讨高句丽呢?
【千问解读】
现今的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原本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并作为我国的附属国称臣了好多年,这一切还要从时期说起。,亦作“高句骊”、“句丽”、“句骊”,又叫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 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的时代。
公元589年,隋朝消灭了南陈,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
周边国家尊之为宗主国。
然而,高句丽对隋王朝采取的是阳奉阴违策略,表面顺从,暗中较劲。
更为严重的是,公元598年,高句丽竟然对我东北大片土地,有了攫取的野心,不宣而战地进攻辽西地区。
这是隋朝与高句丽的第一次战争。
正当准备举兵征讨时,高句丽王玩了个两面派手法,勿忙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把自己骂得臭狗屎不如。
文帝心一软,放了一马,没再追究。
事实上,表面装怂的高句丽王,并没有停止反隋入侵的脚步,暗地里四处联结反隋势力,拉拢西北部的人,对我隋朝疆土馋涎欲滴。
接班以后,朝廷各部汇集了各路情报,确认高句丽王的狼子野心不死,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不安分的小邻居。
公元612年,隋的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上攻打高句丽,一路破城四五十余座,但自身损失也不小。
第二年,隋炀帝率军亲征,却因负责粮草的将领杨玄感反叛作乱,导致此次征讨胎死腹中。
第三年,杨广再次,这次比较顺利,给予高句丽以沉重打击,令其元气大伤。
高句丽王一时惊慌失措,连忙派遣使臣来请降谢罪,并交还了叛逃的隋将斛斯政。
中原王者就是心软,总是迁就宽容这个顽皮的小兄弟,隋炀帝点头答应,率部班师回朝。
其实,北方高句丽的隐患,并未完全消除,这一点隋王朝君臣人人心知肚明。
隋炀帝本打算再给高句丽点颜色看看,彻底让这个邻居老实安静下来。
不巧的是,中原内乱加剧,国内矛盾爆发,他根本腾不出手来,教训高句丽的计划遂告流产。
但不管怎样,隋对高句丽的几次讨伐,还是起到了作用。
大大消弱了高句丽的国力,扼制了其猖狂滋事的势头,阻止了其觊觎中原王朝疆土的邪念。
遗憾的是,很快——公元618年——的隋炀帝自己,政权先行崩塌了。
唐初贞观末期,东突厥基本被消灭了,四夷威服,然而在李世民眼里,高句丽仍是一个心腹之患,随时危及大唐的国家安全。
他决定要接替隋炀帝,狠狠地收拾一下危害东北的高句丽,“为中国报子弟之仇”。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派遣使者到长安,状告位居半岛西南的邻居百济,非法攻占了它们四十余座城池,同时提醒唐太宗,称百济密谋与高句丽联手,企图断绝的海上通道。
唐太宗李世民,他派人前往高句丽,劝说其停止侵略新罗的战事,结果,竟然遭到高句丽当权者的一口回绝。
太宗震怒了,当下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公元644年冬,唐太宗诏命尚书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
翌年二月,李世民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
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今属大连金州区);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今属辽阳市),歼敌伤敌两万余人。
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今属辽宁海城东)。
高句丽北部军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军打得一败涂地,残存者悉数归降。
消息传到其国内,高句丽全国陷入恐慌之中。
太宗意欲一举拿下高句丽,再度集结,开始围攻安市城(今属辽宁鞍山),未果。
加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丽的预期目的。
此后,唐太宗听取群臣的建议,对高句丽采取偏师骚扰策略。
公元647年,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648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属辽宁丹东)大败高丽军;655年,因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率兵攻击高丽;658年,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在横山(今属辽宁辽阳),大败高丽军。
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
继位后,更是将最后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
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泉盖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相当于丞相),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唐。
唐高宗借此机会,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
公元668年春夏,各路唐军推进至鸭绿江畔,高句丽各城守军或逃或降。
唐军进至平壤城下,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亡国。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曾对左右大臣讲:“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不遗后世忧”,正是隋唐两朝相继征伐高句丽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制服高句丽的战争,就不会有后来的万邦归顺、大唐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靖康之耻中受害最多最严重的为什么是女人?
在北宋晚期,、等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
但是在辽国,也几乎出现了同样的状况。
因此金国方面渡海来到北宋,和北宋签订了“”,约定了从南北两线夹击辽国的军事协议。
北宋方面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辽国,因此出兵燕京。
不料在燕京城下,被刚刚从和金国作战前线撤退下来的辽国军队击败。
最后金国从居庸关出兵,一举攻占了燕京。
根据海上之盟的约定,在击败辽国后,将归北宋所有。
但是在灭辽的战争中,北宋方面实在乏善可陈,因此金国拒绝把燕云十六州归还。
此时在金国人的眼中,北宋的羸弱和腐败,已经暴露无遗。
最终金国和北宋经过协商,金国归还燕云十六州,但是北宋方面需要将原先赐给辽国的岁币转赐给金国。
1123年7月,一位名叫张觉的原辽国将领,在投降金国后,又带着金平州来投奔北宋,被北宋接纳。
金国得知此事后,就遣使对北宋进行责问,为何私纳金国叛将。
迫于压力,北宋不得不处斩了张觉,但金国对此依然不肯罢休。
恰好此时,原先一直主张亲宋的完颜阿古打去世,他的弟弟完颜晟继位,是为金太宗。
金太宗是一位军事野心家,他一直主张吞并北宋,因此他以张觉事件为借口,兵分两路,开始了对北宋的战争,并在靖康二年攻克了北宋的首都开封。
因此,靖康之耻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策性失误和军事性失误,而张觉事件成为了金国入侵北宋的借口,也成为了靖康之耻的导火索。
靖康之耻是哪一年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北宋不计其数的皇室成员和平民女子,被金国掳掠至北方,甚至连北宋的太上皇和也被金军俘虏。
两位皇帝最终都不能返回,客死他乡。
这场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是哪一年呢? 准确地来说,靖康之耻爆发于公元1126年底,从金国军队攻克开封起,中间见过多次谈判,直到1127年4月金国军队从开封撤军为止,前后长达近半年的时间。
早在公元1126年初,金国已经对物产丰富的中原,在经过了宋军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后,宋军的弊端已经都被金国看在眼里。
因此,金国便找了一个借口,向北宋宣战。
金国第一次进攻开封的战争并不顺利,他们兵分两路,其中有一路被阻挡在山西太原一带,并没能参加合围开封的作战。
而另一支军队由于孤军深入,也在开封城下被宋军击退。
经过短时间的整顿后,金国再次向北宋发动进攻,到1126年12月中旬,金国两路大军已经对北宋的首都开封形成了合围之势。
怯弱的北宋政府为了避免亡国之灾,答应了金国方面提出的天价战争赔款。
为了支付大笔赔款,北宋政府在开封城里掘地三尺,同时用开封城里的女子用作抵偿。
但是狼子野心的金国人并没有因此满足,他们掳掠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和大量皇室女子后,才撤兵北返,这些被金国掳掠的女子,在金国受尽屈辱,同时身为北宋皇族的帝姬、嫔妃都没能幸免。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 在靖康之耻中,无数北宋宫廷女人和平面女子被迫迁往金国,遭到了非人的蹂躏,帝姬贵妃的遭遇,甚至还不如娼妓,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女俘。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在途中病死,这部分占全部女俘的半数以上。
剩下的,经过,终于到达金国,但等待她们的,却是为奴为娼的生活。
靖康二年四月,金国大军攻克了北宋首都汴梁,的女被拿来当作战争的赔款。
这段历史,成为了军民最不愿被提及往事,也成为了他们拼死抵抗金军南下的动力。
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因此南宋时期对这段历史都讳莫如深,但是从民间的一些史书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由于无法偿清金国的战争赔款,北宋朝廷采取用女人抵押的政策。
首先被遣送到金军大营的,是蔡京等人的家眷。
由于宋徽宗的女儿福金帝姬已经嫁入蔡家,因此她也在遣送之列。
刚刚进了金营的时候,福金帝姬害怕得要死,但这并不能拯救她的命运,还是被金国的皇子斡离不玷污了,成为了靖康之耻中第一个被蹂躏的宋朝公主。
其中,在汴梁城中搜寻来的女子,依然无法满足金国人的要求,因此从北宋皇室的女性成员中挑选,最终选定了嫔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另有皇室近亲女子成员不计其数。
这些人被送入金军营中的那一刻开始,就被金国人逼迫着更换舞衣,为金国将领作乐所用。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不愿被金国人侮辱,当即被斩杀。
他们,以此来告诫其他北宋女性皇族。
其中宋钦宗的朱皇后不甘为金人所辱,选择了自杀。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还远不至此,在迁往北方的途中,她们依然受到了非人的对待,很多人伤痛加身,死在途中。
但是在途中死去的女人,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她们不用活着到达金国,被送入洗衣院,成为娼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帝王穿衣:秦始皇嬴政爱黑色 隋唐开始穿黄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