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刘豫的傀儡政权实行着什么样的内外政策?
【千问解读】
伪齐政权建立之后,就秉承金政权的旨意,加紧了对北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个傀儡政权的内外政策均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集团的掠夺性和扩张性,它是金政权中宗翰集团的政治、经济主张在聚集地区的再现,是当时极为反动的政权。
第一,伪齐的经济政策。
以剥削压迫人民为出发点,聚敛财物,以满足官僚地主统治集团和金统治主子的需求。
刘豫即位之初,即行什一之税,“冯长宁请立什一税法,除户部侍郎”。
阜昌三年,“李俅言‘什一税法’利害,可采,迁监察御史”。
阜昌四年,“五月,冯长宁、许伯通删修‘什一税法’,大略云:‘宋之季世税法害民,权豪兼并,元元穷蹙。
’”至阜昌六年“二月,改‘什一法’,行‘五等税法’”。
实行什一之税,就是收人民群众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是历史上最沉重的赋税负担。
此外,尚有其他的各种杂税,名目繁多,。
“赋敛及于絮缕,割剥至于蔬果”。
“凡民间蔬圃之田,皆令三季输税;又令民间供赡射士。
”甚至规定“民鬻子者官以百税。
”为了聚敛,至于剜坟掘墓。
“西京兵士卖玉注碗与三路都统,豫疑非民间物,勘鞠之,知得于山陵中。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八十一记其事说:“四民凡含齿戴发,上自耆老,下至韶龀,微至倡优,无不日纳官钱。
以内庭种菜,出卖京师池塘,计荷叶数目,猥屑不可尽言。
”应是实情。
可见刘豫的剥削是多么苛重。
在伪齐的统治下,汉族人民生活异常痛苦。
第二,政治压迫残暴。
为了维护傀儡政权的存在,向其主子金政权效劳,刘豫统治集团在政治上采取了极为残暴的镇压人民反抗的政策。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八十一《伪齐刘豫传》载:“是年,依仿金虏法,乡各为寨,五家为保,推土豪为寨长。
双丁籍为出战,单丁夜巡。
双丁上教,月两点,集呈器甲,试弓马,合格者补效用正军,不愿者听。
每调发一人,即同保四人家备衣粮器甲等费,就本寨送纳,交于驻札处充支,在官无一毫之费。
惟正军、使臣、效用,官破请给,各有差。
”用这种办法,组织人民,训练军队,剥削人民,镇压反抗,以维护统治。
对主张抗金者给予杀戮。
积极充当金政权的走狗和爪牙。
他对政权异常仇视。
阜昌五年,在拆毁宋景灵宫时,得到的玉石像,碎裂为二十八段。
当年九月,下手诏攻击南宋政权。
且冀赵慎久自悔艾,稍能革其不道。
故为之请于大金,欲割江表之地而封之。
岂图怙恶不悛,蔑弃大德,乃敢伪通使聘,密图吞噬,先乘不备之隙,攻劫汝颍,后举乌合之众,侵掠邓襄,至妄肆蜂虿之毒。
”把自己的伪政权说成是中原地区合法的统治者,且把江南地区视为自己的一统之地,把南宋军民的抗金复地的斗争说成是侵扰,把南宋政权视为僭垒,完全是颠倒黑白的谬论。
卖国求荣的嘴脸暴露无遗。
第三,对外积极发动对南宋的军事进攻,甘心充当金兵攻侵江南的帮凶。
刘豫政权拼命凑集军队,招纳江南群盗,组成傀儡军。
据《伪齐刘豫传》:“麟以境内签军为十二军,在府,以参谋机宜干当统领,议事差委、顺习差使、指挥使上、中、下三等。
守阙上、中、下三等。
效用取士,网罗人才,置诸左右文武并杂用,不限资格。
”又据《金史》卷七十九得知:郦琼、李成、孔彦舟、徐文等群盗或宋将,陆续降于伪齐,这更壮大了伪齐的军事力量。
在金兵占据陕西地区之后,又将陕西之地划入伪齐,更使刘豫野心大增。
此外,以藩王之礼见金使臣的规定,尤使刘豫。
《金史》卷七十七《刘豫传》:“臣宗翰、臣宗辅议:‘既策为藩辅,称臣奉表,朝廷报谕诏命,避正位与使人抗礼,余礼并从帝者。
’诏曰:‘今立豫为子,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其见大朝使介,惟使者始见躬向起居与面辞有奏则立,其余并行皇帝礼。
’”这种规定使刘豫虽对金称臣为子,但终于作起皇帝来,因而甘心为金之伥。
阜昌六年正月,刘豫兵配合金兵攻宋,不久失败,兵还。
阜昌七年九月,刘豫以兵大举攻宋。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六十九:“刘豫以伪殿前太尉开封府尹许青臣权大总管府事,以子麟领行台尚书令,冯长宁行台户部侍郎、行军参议,李邺行台右丞。
签乡军二十万,号七十万,三路南寇。
东路由涡口犯定远,趋宣化,以侄刘猊统之;一路由寿春犯合肥,子麟统之;一路自洛、蔡之光州寇六安,孔彦舟统之。
”结果是十月四日,首先兵败于安丰,十月八日,刘猊又兵败于定远,十月十一日,刘麟退兵于庐州。
这一役宋兵取得了胜利,而伪齐政权“失运车七千辆、船七百余只,归正、亡没散去者大半,丧器甲、伪交钞、告敕、军需金银犒赏之物不可胜计。
”因此,刘豫废刘猊为庶人,免刘复之官,徙刘观为东京路留守,以其妻弟翟纶为南京路留守。
两次出兵攻宋失败,刘豫还不死心,又千方百计地劝说金政权出兵助其攻宋。
阜昌八年,刘豫遣户部员外郎韩元英监场游何向金请兵,并力攻宋。
九月,刘豫因宋郦琼之降,又派其户部侍郎冯长宁再向金乞兵攻宋,终被金废除。
由于伪齐刘豫政权对外依附于金,积极攻宋;对内残酷剥削、压迫中原人民,聚敛兴兵,政治上腐败透顶,贿赂公行,种种倒行逆施。
这样一个傀儡统治政权在其存在的八年间,除代替金政权在中原地区进行残酷的统治外,不能有丝毫的作为,其势必然垮台。
随机文章最美的阿曼Bimmah天坑,传说是流星撞击形成(深40米)揭秘迅猛龙真的很聪明吗,智商比同时代恐龙高/理解人类指挥不可能天王星为什么躺着转,与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导致倾斜十三颗水晶头骨的神秘传说,传闻集齐13颗可避免地球偏离轴心流星雨象征着什么意思,象征灵魂升天将愿望带给上帝/古人早已发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朝宦官高力士生平简介 让高力士脱靴的是哪位
但是后来犯了错,被武则天赶出宫,之后被高延福收养为养子,改名高力士。
一年之后,又受召回到宫中,隶属于司宫台。
据可靠记载高力士幼年家境突变,免死而被阉割,小小年纪便饱受生活的艰辛,武则天对此了解之后,便有意栽培他。
但是有一次犯错之后便被武则天赶出了宫。
之后被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之后又被武则天重新召回进宫了。
高力士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臣,虽然他是一个宦官,但是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娶了妻子的宦官,即使是宦官也会有感情的。
据传高力士的妻子是他幼年流浪时认识的,即使高力士是宦官,他的妻子也义无反顾的嫁进门。
这与之后一些朝代那些的宦官不同,没有,这恐怕算是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了。
相传进宫担任虚职,得意不知轻重,曾叫高力士为其脱靴。
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个大诗人,但是恐怕很少有人能知道高力士也是善作诗者。
高力士与,在我们看来,是上下主仆的关系,但是,在末期,高力士被流放,之后得知李隆基驾崩时,便吐血而亡。
李隆基死前曾下过遗诏,只允许高力士一人陪葬。
这份遗诏,可以看出,李隆基即使为君王,但是在他死前最相信的还是他的兄弟,高力士。
唐朝的时候让高力士脱靴的是谁 高力士在历史上很有名,其中李白和高力士的故事大家也应该有所耳闻。
那么让高力士脱靴的是谁呢?就是李白了,李白醉酒让高力士给他脱靴。
话说在天宝初年,李白来到了长安准备一展宏图,李白有才华被人举荐给了李隆基,李隆基是个爱才之人,他将李白留在宫中,封了个翰林,在宫中专职写诗。
李白在宫中的日子很不错,有一天喝得醉醺醺的,但是突然让他进宫写诗,他酒意稍醒之后,写下了《清平乐》,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让唐玄宗很是高兴。
从这事看来,李白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李白对宫中的权贵很藐视,有一次出席一个宴会,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脚让旁边的高力士脱靴,高力士在当时可谓权倾朝野,很多宫中大臣都巴结他,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能动手帮李白脱下了靴子。
高力士很生气,于是想着日后找机会报复李白,以雪让他脱靴之耻。
这一天,杨贵妃吟唱李白之前作的《清平乐》,高力士正好在一旁,他就故意说到:“娘娘,李白写诗羞辱于你,你还这么喜欢他的诗。
”杨贵妃就问道:“李白哪儿有羞辱于我?”高力士就说,清平乐中,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拿与您相比,赵飞燕虽然当过皇后,但是后来也被贬为庶人,这不是在羞辱你吗?杨贵妃听了,很生气。
此后,唐玄宗每次想着给李白安排个职位,都被杨贵妃推了过去。
李白也没有想到,就因为一次,让高力士脱靴,而导致他仕途没落。
李白与高力士的关系 李白高力士可谓是冤家一对,只能说是志不合不相为谋,性格不合也只能不欢而散。
高力士脱靴一事无论是真是假,无论高力士是否因为李白让自己为其脱靴而报复李白,李白的浪漫主义,的性格注定在仕途上是失败的,而高力士也只不过是让得宠的李白提早的结束了他的仕途而已罢了。
李白高力士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李白是个自由浪漫主义者,他的诗风多为放荡不羁自由洒脱的,论诗情才华无人能及,虽说李白淡泊名利,但是却又有着远大的抱负理想,他希望在朝堂上显示自己的才华,否则在他遭到贬谪后,不会那么的失落惆怅,更不会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了! 朝堂之上是个什么地方?那是议论国家大事,充满威严的地方,李白这样浪漫的自由惯了的一个人,自然对这个地方格格不入了,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作风,注定被其他朝臣所不容,看不惯必定遭到排挤即使没有高力士脱靴事件,李白遭到贬谪不被重用也是必然的结局。
高力士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还是很高的,很正面的,自古以来对宦官的偏见就很重,都把宦官作为趋炎附势的势力奴才,但是高力士却是天下第一宦官,位高权重,是的大将军,是杨洲大都督,名位堪比王侯。
李白高力士的摩擦无非是小事,对于他们的褒贬各有说辞,人无完人,高力士脱靴事件也许夸大其词,对高力士的说辞未免太过偏见,对李白的赞美也太过夸张,也许那个朝代里,人人都渴望着不畏权贵,能够摆脱身份低微不被踩在脚底的命运,所以力士脱靴也成了的佳话了,只是顺应了人们的心声而已。
李白高力士是历史上的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在诗坛上有着诸多名号的奇才子,一个是在朝堂之上有着诸多身份的忠臣重臣。
在我看来,他们都不是不值一提的碌碌之辈,都曾是历史上璀璨的光辉,可能人生波折坎坷,也不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剑三高力士生平简介 高力士一生可谓坎坷,出身凄苦,年幼便受了极刑成了阉儿,力士若没有过人之处便不会被武则天赏识两次被则天召入宫中。
高力士身高好比,长得也算不错,而且善文善武,有勇有谋,后被唐玄宗重用,步步高升,变得位高权重,在历史的宦官里无人能比,连皇宫贵族都惧怕他三分,也因为高力士武功深不可测,又称其为剑三高力士。
剑三高力士能够深得唐玄宗厚爱,并非凭着他一味的阿谀奉承,他能成为身边的红人,一面说明他为人比较圆滑,说话比较谨慎得体,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是个有能力的将士之才。
他若不是阉人,必定是风度翩翩的男人,他善于骑射,能够一发而中,将士无不心服口服的,确实有大将风范。
因此,剑三高力士也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能直接向皇帝谏言。
剑三高力士曾被加封右监门卫大将军、力士骠骑大将军等有地位的名号,想来也立下不少军功,深受唐玄宗的重用,风光非王侯能比。
后,因格局变化,力士被诬流放巫州,待宗即位后遇到大赦,归朗州后,玄宗驾崩,剑三高力士哀痛至极,绝食七天,呕血而死,官复原职,并赐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
在那个时代,剑三高力士,就是宦官里的传奇,忠心好比二郎神的哮天犬,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与唐玄宗的情谊感动涕零啊! 唐朝高力士脱靴的原因 都说唯小人和女人难养也,这话说的一点也没错,但从侧面来看,高力士脱靴又让我们看到了唯小人和女人难防也,才人李白命权高位重的高力士脱靴,得罪了势利小人才遭到报复,导致李白贬谪。
高力士脱靴这个典故凡是知道的人都会觉得大快人心。
高力士只不过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深得皇帝的欢心,便自恃自己权高位重,欺压那些被他踩在脚下的小官小臣们,但是即使被他欺压,因为势力单薄,只好忍气吞声,任其摆布,只能让他作威作福了,但是风流才子李白一向放荡不羁,自由洒脱,更是看不惯的势利小人,因为李白才华横溢,也深得唐玄宗皇帝的喜爱。
李白爱饮酒,常称自己为酒中仙,一天李白喝的酩酊大醉,恰巧皇帝召见他去草拟诏书,高力士对李白的狂傲心里早就不满,对于皇帝对李白的喜爱也心生嫉妒,自然对李白的态度也不怎么友好,而李白也早就看不惯高力士那个欺软怕硬的德行了,于是借着酒劲戏弄高力士,李白借自己靴子太紧草拟诏书不舒服为由想换个靴子穿,得到皇帝允许,便命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只好敢怒不敢言的为李白脱了靴,这也让被高力士欺负的人看了大快人心,但是李白却因此被高力士怀恨在心。
高力士脱靴一事虽然过去了,但是高力士却借贵妃之手,最终导致李白的贬谪。
在我看来李白被贬谪也是他的好归宿,李白一生自由洒脱,与其被仕途牵绊,不如饮酒作诗,风流洒脱。
高力士脱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不畏权贵,一身傲骨,倘若我身在唐朝,也要做李白,命力士为我脱靴! 唐朝高力士是好人吗 对于高力士,大家对他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电视而得知的。
高力士,幼年时期家境突变,他因年幼被免死但是被阉割,从广东流浪至长安,入宫当,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但是犯了一次错而被赶出了宫,被高延福收为养子,之后一年又重新进宫。
对于高力士,很多人都有争议,高力士是好人吗? 高力士墓 自古好人坏人其实很难区分,高力士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有不同,有赞有贬的。
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他,但是另一方面,又促成了皇帝与杨贵妃的不伦之恋,对于李隆基整日不理朝政,纵情声色不加以理会。
一骑红尘妃子笑,传闻杨贵妃想吃荔枝,高力士便在一旁出主意,为了能让爱妃吃到新鲜的荔枝,便派人加急,因为这个,累死了很多人。
在李隆基时,所有的奏折都是通过高力士再传到李隆基手里的,小的事也都是高力士解决的。
朝中大臣争相巴结高力士,因此,朝中大臣都玩弄权术,这与高力士的举荐有莫大的关系。
高力士办事谨慎小心,无大的过错,他在宫中安然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高力士为古代为数不多的贤臣之一,他在历史上的功和过都惹人争议。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高力士深知其中深浅,为保全自身,他所作的一些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的忠心让人感动,在他权倾朝野之时,仍旧为李隆基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始皇嬴政修筑阿房宫的真相 从未建成何谈烧毁
如今,学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太多的谜题还是等这座宫殿完全露出地面才能找到答案。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代。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六国宫殿”。
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宫殿。
想当年,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
网络配图 朝宫,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
遗憾的是,由于工程过于浩大,阿房宫最终只是秦始皇心中的一座宫殿,他没能看到自己的宫殿落成。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传说中的仙岛,解开长生不老的秘密。
秦始皇死后,继续修建阿房宫,直到汉大军入关还没完工。
楚霸王项羽率军入关后,移恨于物,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被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烽火台实为战国秦景观建筑遗址古都西安,曾是中国11个王朝的首都,虽然帝王们的叹息已湮没在历史之中,但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仍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传递着往昔风云之魅幻。
公元2世纪,就是从西安出发,直达地中海东岸。
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第一印象都和西安有关。
西安市西去十余公里有一处自古遗留的夯土台,被世人长期认为是秦阿房宫烽火台(上林苑二号)遗址。
烽火台是中国古代传递军情的建筑。
因受限于古时通讯技术,在长城沿线和西北边疆,每隔一段距离,古人们就筑起一座烽火台。
烽火台里装满柴草或点燃后容易冒烟的动物粪便,并派将士日夜驻守。
若发现敌人入侵,就一个接一个地点起烽火报警,敌情很快会传到军事指挥区。
点放烽火的方法,白天和晚上不一样。
晚上点放火叫烽,白天点放烟叫燧。
点放烟火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来的敌军不到1000人,就点放一支烟火,每增加1000个敌兵,就增加一支烟火。
烟火的传递速度是相当快的。
那么,这座自古遗留的夯土台,究竟是不是烽火台呢?2005年3至4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率领考古人员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李毓芳说,这个遗址出土的遗物仅限于一些板瓦、筒瓦的残片。
板瓦片表面为细密交错的绳纹,筒瓦片表面均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且泥条盘筑痕迹明显。
不管是板瓦片还是筒瓦片,均制作粗糙。
考古专家认定,其与上林苑一号遗址出土的板瓦、筒瓦相同。
它建筑的时间要比阿房宫修建的时间早得多,与阿房宫没有任何关系。
网络配图 她还说,该建筑遗址目前破坏严重,下部夯土台基东部和西部早已被挖掉,但仍可明显看出有每层厚5-7厘米的夯筑层。
在残存建筑部有扰动过的础石,南部自底部向上1.4米处发现一未扰动过的础石,说明该建筑底部和中腰还应有建筑物。
故该建筑应为高台宫殿建筑,其形制与咸阳宫一号宫殿相似,这也是战国建筑形式的一大特点。
可惜如今顶部已被破坏殆尽,建筑物已无存。
“该建筑遗址应为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建筑遗址之一,与阿房宫的建筑没有任何关系,更不会是烽火台一类的建筑,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
烽火台乃军事报警设施,建在皇家公园里不合常规。
”李毓芳说。
秦王从未上天台祭天拜神从来都是古代帝王的重要仪式,相传上天台就是秦始皇于阿房宫中祭祀天神的地方。
然而关于上天台(上林苑四号)遗址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一是秦始皇为观赏天文景观而建;二是说秦始皇为而建———秦始皇派徐福东渡为他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数月未归,他十分着急,遂建此高台东望,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望福台;三是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地神保佑,所以秦始皇定期率领朝臣祭祀天地,以祝祷物阜民丰、。
但无论出于何种说法,上天台一直与阿房宫神秘地联系着,亦不断催生着我们的想象。
它的真相究竟如何?为此,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考古学家们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经过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30多平方公里、前后近一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部分发掘,李毓芳发现,传说中的上天台遗址实际上是战国时期营建的上林苑中的一处宫殿建筑群。
网络配图 她说,上天台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南、赵家堡村东北,西距阿房宫前殿遗址500米,地面之上现在有一高大土台。
其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宫遗址内最著名的建筑传说之一。
20世纪40年代曾在这里挖过战壕;50-70年代,当地农民在此取土及进行修筑梯田、大规模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当年指挥部就设在遗址的土台之上,搞千亩平地大会战),因此该遗址受到严重破坏。
从该遗址出土的大量砖、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建筑材料来看,它们沿袭了关中地区战国时代板瓦、筒瓦上流行的纹饰和工艺,即与战国秦上林苑一号建筑遗址出土的板瓦和筒瓦的制法、形制和纹饰相同。
有学者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秦瓦的研究指 出,“秦瓦纹饰变化较大,总的趋势是绳纹越来越粗,纹饰越来越草率,春秋时期无论是板瓦还是筒瓦均饰细密的纹饰,交叉的居多。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