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兵败后,他的四个妻妾什么结局?
【千问解读】
兵败后,他的四个妻妾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陈友谅杀了主子徐寿辉后,曾是长江中下游实力最强的义军,也是有大谋略的人。
鄱阳湖一战,只是号称二十万军队,具体多少,估计也有虚高的成分。
而陈友谅的兵力是其三倍,且有装备非常先进的大船,有好几百个,均高数丈,三层,丹漆粉饰,能走马,非常奢华。
无论从财力、地理位置上、良将和兵源上来说,谁占优势,一看便知。
但是陈友谅过于自信、偏激固执,不善采纳逆耳忠言,失去军心,才导致了他的失败。
陈友谅失败的原因如下: 用人却疑人,错杀了大将赵普胜,此是其一大损失。
重蹈了在中把战船连起来而导致被火攻大败。
陈友谅太过自信,觉得自己这次战役必胜,没有做好万一失败的退路,导致退无可退,最终被杀。
陈友谅在做人上,道义上的失败,他弑杀旧主,杀功臣,杀降将,且自负不听大将意见,导致失道寡助,优柔寡断失去了军心。
胜王败寇,陈友谅,被朱元璋干掉后,他的妻儿如何?下面我们一一看来: 她们分别是杨苕华、娄玉贞、和阇氏,陈友谅一共有这四位妻妾。
而阇氏被朱元璋军所俘。
先说陈友谅的夫人阇(du)氏,陈友谅兵败后,被朱元璋俘虏,然后纳入后宫,并自我解嘲道:陈友谅太可恶,和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今天就把他的女人纳入后宫,报复他。
在那个时代,一个弱女子根本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不是以死明志,追求夫君而去,就是苟且的活着。
不久,被朱元璋纳入后宫后的阇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朱元璋为其取名朱梓,在他老朱家排名老八,后封为谭王,封地在今湖南长沙。
到底朱梓是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还是陈友谅的儿子?。
有一个版本说阇氏在儿子长大后告诉了儿子的真实的身份,所以导致朱梓起兵造反,兵败后被朱元璋所杀,朱元璋为此非常的郁闷。
再说娄玉贞,她出身不错,将门虎女。
后来家道中落,沦落风尘。
认识了陈友谅以后,死心塌地的跟着陈友谅。
她的死与朱元璋无关。
娄玉贞不但是陈友谅的贤内助,而且还通兵法。
有一次朱元璋托人写信佯装共同攻打金陵。
娄玉贞看出其中有诈,结果陈友谅不听劝告,出兵之后遭到了朱元璋的伏击,大败而归。
一次,娄玉贞给丈夫出谋划策,二人并约定好, 若是得胜,回时可张旗扬帆,击鼓奏乐。
陈友谅很郑重地答应了娄玉珍的要求。
果然,陈友谅大胜而归,想起自己和娄玉贞的约定,陈友谅童心大起,想逗一逗他这位心爱的娄玉贞,结果没有奏乐,也没有张旗,而是降旗,没有一点动静,一片沉寂的向营地驶来。
一片痴心的娄玉贞一看,夫君大败而归,说了声“夫君,等着臣妾”,然后纵身一跃就跳入了湖中。
此时,陈友谅后悔得肠青了,可是娄玉贞已经死亡多时,令陈友谅抱憾终生。
其他的陈友谅的两个妻子,史书记载不多,估计在乱世中,或者是被杀,或者隐姓埋名终老。
陈友谅的儿子们 被朱元璋军所俘的是大儿子陈善,而次子陈理,后来也归顺了朱元璋,被封归德候。
苟且偷生的长子陈善 史书记载:元璋又追擒败众,共获得数千人,及一一查核,恰有一个美姝,及一个少年,问氏,美姝系友谅妃阇氏,少年系友谅长子善儿。
陈友谅大败后,朱元璋并没有杀了陈善,而是吃喝供着,软禁了起来。
这样,陈善随着活着,也是如同一般,没了活着的乐趣,注定郁郁而终。
流放高丽的次子陈理 陈友谅的次子陈理在父亲战死后,被大臣张定边等人拥立为帝,在武昌登基,改元德寿。
第二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胆小怕事,年龄比较小的陈理投降朱元璋。
被封的陈理,想想父辈和自己的身世,除了唉声叹气之外,偶尔还发发牢骚。
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元璋也听到了一些,而且朱元璋也怕夜长梦多。
虽然可以让陈理活着,但是不能让他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于是把陈理流放到了高丽,眼不见心不烦。
被流放高丽之后,陈理境况当然也好不了,几亩薄田,一两个婢女,像一棵小草般艰难地活着。
后来,陈理在高丽死去,没有留下子女。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对他的两个儿子也是做到了不杀,只是软禁。
相比较而言,朱元璋的做法,也算是可以说得过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人物歇后语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孔子教三字经歇后语
而教学三字经,是教小孩子启蒙识字做人,是普通人都能完成的,不必要用孔子这样的`大才。
因此,孔夫子教三字经就是大才小用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2]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孔夫子说话——出口成章 2孔夫子吃粥——心里没数 3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扫地 4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5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6孔夫子当教授——古为今用 7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8孔夫子的褡裢——书呆(袋)子 9孔夫子的坟——久慕(墓) 10孔夫子穿西装――不土不洋 11孔夫子挂腰刀——文不文,武不武 12孔夫子门前卖《论语》——自不量力 13孔夫子面前讲《孝经》——假斯文 14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15孔夫子偷钱包——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16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17孔夫子的徒弟――闲人 18孔夫子背书籍——里面大有文章 19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20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1孔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22孔父子搬家--尽是输{书) 23孔夫子的坟-----久慕(墓)大名 24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25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26孔夫子拿扫-----斯文扫地 27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28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29孔夫子的手帕----包输(书) 30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31孔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32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33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