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
【千问解读】
连日来,赶往北京,准备促成自己与之间的和谈,尽早结束这场乱世纷争。然而,一则由族人冒死带回来的消息,却让这个满怀信心结束战争的前大明将领调转马头,返回自己的老巢山海关。
原来,李自成等人进京以后,除了给皇帝收尸,还对大明王朝那群“贪官污吏”进行鞭打勒索,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此列。
更过分的是,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还趁机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之一的。
对于此事,李自成居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想象吴三桂听闻此事后的反应。
父亲被打、家人被囚、爱妾被抢,一瞬间把他灵魂里最后的那点忠孝之心,毁了。
回到山海关后不久,吴三桂开关门迎清军。
从此,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1 曾几何时,这个一度死守山海关,抵挡清军西进的大明山海关总兵,也是一个“忠臣孝子”。
想当年,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在与满清作战中被围,年轻的吴三桂骁勇善战,仅率500将士杀入阵中救出父亲,成了的少年英雄,颇有些当年杀入重围救出后主的意味。
而吴三桂少年时期所处的大明,早已不是大明铁骑踏平草原的时代。
大明的军队不仅没了时期称霸天下的实力,连成化年间的“犁庭扫穴”也搞不动了。
此时的大明,内忧外患。
大明帝国的主人崇祯皇帝,虽有治国之心,却无救国之能。
在他手底下当差的有曾经用红衣大炮轰死的,也有治军卓越的,还有农民军的“克星”,然而这些人最终的下场,不过都成了迅速衰颓的大明王朝的“陪葬品”。
在这个充满将才、帅才的末世王朝,吴三桂本无用武之地,却因皇帝的刚愎自用、滥杀名将,反倒得以崭露头角,通过一次次的军功,获得地位提升。
27岁那年,吴三桂荣升大明宁远团练总兵,成为蓟辽总督手下的一员猛将。
为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吴三桂在接下来的松锦会战屡立奇功。
为此,他的上司洪承畴曾以“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的字句来赞美大明末日的军中希望。
不过,可笑的是,这个曾被吴三桂的忠心所感动的洪承畴,最终还是投降了曾经的敌手大清。
但曾在战场上建立殊功的吴三桂从此走入崇祯的内心,成了他眼中大明危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明帝国的丧钟敲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连克大同(今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兵锋直指居庸关。
最后时刻,崇祯皇帝还在“救命”与“全节”之间徘徊。
直到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他才如梦初醒,下旨封时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令其火速带手下的三万进京勤王。
2 接到命令的吴三桂,或许下意识也想过忠君救国。
不过,从当时大明与农民军乃至关外的满清八旗的态势上来看,吴三桂据守山海关的三万关宁铁骑,无疑是夹在三方势力之间的一枚“棋子”。
收到朝廷调兵命令的吴三桂可以说是“压力山大”。
作为曾经打哭过、阵斩过蒙古王子的明末最强部队之一,关宁铁骑也不是想调就能调的。
正所谓“”,给到吴三桂的圣旨只有一个空空的“平西伯”头衔,没钱、没粮,哪个士兵愿意拿命去给即将倾覆的王朝陪葬? 这意味着,一向由朝廷负担的军费开支,一下子转到了吴三桂头上。
根据年间宋应昌编著的《经略复国要编》记载,关宁每月可获得俸禄是1.6两+半石大米,以及折价1石大米≈1两银子来推算,养一个关宁士兵一年至少得花掉25两银子。
除此之外,还得计算与士兵相关的各项安置费用。
庞大的军费开支,即便吴三桂腰缠万贯,也扛不了多久。
在李自成军队入京之前,崇祯皇帝曾紧急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
吴襄明确跟皇帝表态,要调动关宁铁骑,大概需要朝廷拨给粮饷100万两。
虽然吴襄并未夸大和虚报,但崇祯听到这个“报价”还是惊呆了,他直言自己没钱,能否看在军人职责与使命的份上,先干活后拿钱。
此刻,吴三桂也有自己的算盘。
在他眼里,大明一旦覆灭,将意味着他及其麾下的关宁铁骑失去朝廷倚靠,成为顶着大明旗号的散兵游勇。
因此,吴三桂最终还是选择率兵救驾。
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是时间,吴三桂丢失的时间,导致统治天下达276年的大明帝国和它的末代主人崇祯皇帝,,已经无法挽救。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先一步进入京城,大明帝国随即灭亡。
没福气等到“勤王之师”的崇祯皇帝,只能顶着“亡国之君”的头衔,去面见大明的列祖列宗。
正在全力督促部队抵近京城勤王救驾的吴三桂,对此一无所知。
直到次日,吴三桂的部队抵达河北丰润时,才听闻自己奉诏前来救驾的主角崇祯皇帝,已经身死国灭。
吴三桂没有想到,关宁铁骑星夜奔驰,却仍旧赶不上大明江山的坍塌速度。
无奈,他只能命令大军调转马头,全速赶回山海关从长计议。
至此,吴三桂进入了一生中最纠结、最矛盾的时光。
3 对于吴三桂而言,此时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和麾下的关宁铁骑该何去何从。
毕竟曾经的“忠君爱国”,说白了只是想在乱世中求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功名利禄,光耀门楣,仅此而已,并没有世人所认为的那么伟大。
纵观天下格局,除了自己和李自成之外,至少还有两股势力活动频繁,即在关外伺机而动的大清摄政王,以及尚在南方负隅顽抗的大明其他残余武装。
但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自然无法与南方的大明残余部队取得联系。
那么,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投靠李自成,要么选择多尔衮。
吴三桂明白,投靠李自成自然要比投诚多尔衮来得安全。
毕竟他与李自成之间算是“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而入关解救北京之围纯属听命行事,更何况面都没碰上,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恩怨情仇。
况且,在当时的民族观念下,李自成虽说是大明的掘墓人,但好歹不是外族。
在吴三桂的心中,投靠李自成倒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换个老板继续打工,从大义上讲并无违逆。
而面对关外的多尔衮则不同。
且不说自己与关外八旗作战的胜负,单从关宁铁骑以往痛击八旗、刺杀多尔衮的战绩上看,投诚关外简直不要太危险了。
打从心底里,吴三桂或许从一开始就有投靠李自成的想法。
但关宁铁骑好歹也是大明正规军,自己想投诚,手底下的人还不一定跟自己一条心呢。
因此,在这段时日里,吴三桂的基本态度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对于吴三桂的小算盘,李自成或许也心领神会。
吴三桂前脚掉头返回山海关,李自成后脚就派大明前任宣府总兵给吴三桂送去四万两白银以及其父吴襄手书的一封信函。
抛却情感倾向,当时的吴三桂与关宁铁骑就像被绑在时局里的重要砝码,倒向哪一方,哪一方就能增加胜算。
李自成此时如此“器重”吴三桂,难免让吴三桂产生了被利用的感觉。
但其父的来信以及四万两白银的粮饷军资,却又不得不让吴三桂对此予以重视。
面对李自成的劝降,吴三桂很明白,这事能不能成,关键看关宁众将士的“决心”。
据记载,面对即将上门的李自成使者,吴三桂召集了军中将领说明情况,由将士们“投票”决定未来的命运。
这支关宁铁骑并未像他们的主帅那样优柔寡断,也许他们不想再在这乱世中漂泊不定,守着一个已经逝去的王朝的背影;又或者是他们早就为自己的命运,计划好了未来。
总之,将士们居然异口同声地说,唯吴三桂命令是从。
选择权再次回到了吴三桂手中。
但吴三桂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他决定亲率关宁铁骑入关面见李自成,共谋大业。
4 不过,劝降吴三桂的李自成却不见得是这么想。
吴三桂手底下的关宁铁骑,对于心怀天下的李自成而言,如鲠在喉。
可以说,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并非看重对方什么,完全只是出于担心关宁铁骑得知自己称帝后,在背后下黑手,或直接投降多尔衮,从而使得自己“坐天下”少了胜算。
因此,进京后的李自成还是按照原计划拷掠了所有大明官员,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同时纵容手下抢夺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对君王可以“不忠”,但此时,吴三桂却不能对父亲“不孝”。
而身为一个男人,自己的爱妾被人霸占了,不得不说是一种耻辱,因此,便有了世间传闻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从更深一层理解,无论是父亲还是自己,都曾是大明王朝的官员。
即便李自成今日看在关宁铁骑的震慑力上,不会对自己怎样,但难保他日坐稳了天下后,不会给自己来个。
于是,倒霉的吴三桂停下了投奔李自成的步伐,再一次带兵折返回山海关。
随后,的关宁铁骑在农民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偷袭了他们,重新夺回了山海关。
而远在京城的李自成,看到从山海关逃回的残兵败将,心里纳了闷:怎么,我诚心实意邀你共商国是,你居然给脸不要脸? 面对摇摆不定的吴三桂,李自成决定亲率十万大军,押着吴三桂的父亲及他一直宣誓效忠的大明崇祯皇帝的遗孤,前往山海关问个清楚。
而赶跑了农民军的吴三桂,此时心里也很痛苦。
他明白,自己带兵杀回山海关,必然导致自己与李自成之间微妙的关系彻底破裂,而破裂的结果,就是葬送了吴氏家族在北京的一干族人,以及将自己逼到退无可退的边缘。
形势紧迫,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向山海关进发。
自知无力抵抗农民军的吴三桂只能求助身边的军师。
军师建议,在这种情形下,必须迅速做出决定,请关外的多尔衮帮个忙,共同消灭李自成,事成之后,重谢对方。
吴三桂照着军师的意思,给多尔衮写了一封信。
他并不知道,一封求援信是否能打动尚在关外“坐山观虎斗”的多尔衮。
多年与满清八旗作战,双方有不共戴天的血仇。
而曾经的仇人如今行将就戮,多尔衮不伸出援手也在情理之中。
当多尔衮看到信中所言,“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时,他明白吴三桂是真的摊上事了,不然怎么会把进军路线也告诉他呢?但信中的吴三桂明明已经毫无退路,却还摆出一副末代良臣的模样,乞求与多尔衮合作。
因此,多尔衮照着吴三桂的话,回了一封信。
信中大致意思说,他相当同情大明皇上的遭遇,愿意率军入关平叛。
不过,他更欣赏吴三桂的爱国之情,愿以亲王之位相赠,换取边关安宁。
在回信里,多尔衮压根没提借兵给吴三桂的事,甚至还对吴三桂进行了招降。
反观这头,吴三桂见到多尔衮这封模棱两可的书信,也是。
碍于李自成强大军事实力,他不得不采纳手下的建议,先跟李自成谈判。
能拖一天是一天,继续等待多尔衮方面的消息。
令吴三桂始料未及的是,双方在兵临山海关这个事情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
史载,李自成仗着,一路慢悠悠地走,花了将近半个月才抵达山海关。
而远在关外的多尔衮,居然“一昼夜间行军两百里矣”。
正因如此,才使得身处夹缝危机中的吴三桂及其关宁铁骑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可惜,当李自成大军抵达永平(今河北秦皇岛)时,多尔衮的援军还未到。
吴三桂只能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在山海关西侧石河展开防御态势,严阵以待,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此时,吴三桂的心里既焦急又担心。
他只能再次致书多尔衮,催促对方尽快出兵。
史载,在信中,他一度称多尔衮的八旗为“”,出兵只为拯救大明,而非一己之私。
自己与多尔衮之间纯属合作关系,共同御贼。
直到名震天下的爆发之时,多尔衮的援兵距此尚有一段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都江堰市大乐九年制学校如何,都江堰市大乐乡
小编将从学校特色、教育质量、升学情况以及师资力量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详尽的了解和参考。
学校特色大乐九年制学校以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教育理念而著称。
学校秉承着“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开发,在语言、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支持。
教育质量学校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基础,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师团队专业素养高、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升学情况大乐九年制学校在升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生升学率高,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升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学校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升学指导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在升学途径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富有经验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在学科教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师们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都江堰市大乐九年制学校的优势和特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清晰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机构。
深圳职高可以报考什么大学
作为一座现代化与国际化并重的城市,深圳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机会。
那么,深圳职高的学生有哪些选择去报考大学呢?首先,深圳职高的学生可以选择报考深圳本地的大学。
深圳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特区,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
例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文大学(深圳)等都是深圳本地的知名高校。
这些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本科专业供学生选择,并且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
其次,深圳职高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报考#省市的大学。
随着答案热潮的延续,许多大学都在积极招收来自各地的学生。
职高学生毕业后,通过提前报名参加#,在成绩达到录取线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到#省市的大学。
这对于那些有志于改变环境、体验不同文化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此外,深圳职高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报考国外的大学。
随着#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外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学生。
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大学都对#学生持开放的教育态度。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答案(如SAT、IELTS等),深圳职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去国外留学的资格。
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深圳职高的学生在报考大学时需要认真准备。
首先,要提前了解目标大学的招生政策、录取要求和专业设置,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明确。
其次,要积极参加各类能够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活动,如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专业竞赛等。
此外,也要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保持良好的学业表现。
总的来说,深圳职高的学生在报考大学时有着广泛的选择机会。
无论是就读深圳本地的大学,还是选择#省市甚至国外的学府,都需要学生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付出持续的努力与准备。
相信只要积极努力,深圳职高的学生们定能在未来的大学之路上取得成功! 相关热词搜索:深圳 职高 大学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