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曾经想杀尉迟敬德,为什么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还要前去救驾?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真相!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玄武门之变疑点重重,新旧两唐书都不能自圆其说,其中做大的自相矛盾之处,就是李世民说当天唐高祖李渊要召集建成元吉跟自己在金殿对质,可是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拎着带血的长矛“进宫护驾”的时候,李渊为什么没有上朝,却领着几个小“泛舟海池”? 更为诡异的,是李世民派去觐见并“护卫”李渊的,为啥是尉迟敬德不是?新旧两唐书如出一辙的一段记载,表明了李世民的险恶用心:尉迟敬德,李世民派他“进宫护驾”,是不是想弑父夺位? 新旧两唐书,我们还产生了一个疑问:玄武门之变后,封官加禄,李世民为何把秦琼国公封号改了? 熟读新旧两唐书的读者都知道,唐朝开国将领中,李渊最尊重的是秦琼,最看不上的就是尉迟敬德,甚至还要杀掉他,是李世民苦苦哀求,才保住了尉迟敬德一条性命。

《·列传第十八》记载:元吉谮敬德于高祖,下诏狱讯验,将杀之,太宗固谏得释。

《·列传第十四》记载:巢王(李元吉被李世民侮辱性地追封巢刺王)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从新旧两唐书这段记载,我们能看出李渊是真的动了杀机,尉迟敬德当时已经命悬一线。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部将(秦王府左二副护军),是不必下令斩杀的,李渊亲自出面,说明他已经准备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了。

不知道为什么,李渊十分尊敬秦琼而讨厌尉迟敬德。

秦琼受到李渊的赏赐,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绸缎数万匹、金钱数千万自不必说,一个开国皇帝许诺可以把自己的肉割给一个刚来的将领,这也是古往今来头一份儿。

但是对同样战功赫赫并且救过自己儿子性命的尉迟敬德,唐高祖李渊直接选择了无视:秦琼已经受封上柱国、翼国公,连程咬金都被封为宿国公、也被封为子爵(全椒县子)了,尉迟敬德还是连个男爵都没捞到(唐初功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级)。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还差点丢掉性命,只要是个人,就不可能没有仇怨,所以尉迟敬德杀起李渊的儿子,那可是毫不手软:元吉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其宫府诸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率兵大至,屯于玄武门,杀屯营将军。

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

提着李渊最钟爱的二子首级,尉迟敬德算是出了胸中一口闷气,而接下来李世民的安排,就完全暴露了他弑父夺位的野心: 太宗命敬德侍卫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肯定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长孙无忌觐见的时候忘记解下佩刀,还引起了轩然大波。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根据大唐《》作出判决:监门校尉(负责安检的保安小队长)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长孙无忌误佩刀入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罚铜二十斤。

李世民居然批准了封德彝的判决,要不是大理少卿戴胄据理力争,监门校尉就被开刀问斩了。

长孙无忌是正牌国舅,无意间带刀进宫,按照当时的法律也应该判处死刑(戴胄的观点就是要杀也得先杀长孙无忌)。

尉迟敬德只是秦王府的一个“左二副护军”,也就是李世民保安分队的一个副队长,拎着带血的长矛来见当朝天子,岂不是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把皇帝李渊吓出一身冷汗,尉迟敬德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火箭式上升:从没有任何爵位直接受封国公,军衔跟秦琼程咬金拉平,还拿到了当时最多的食邑: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公,与长孙无忌、、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当时秦琼是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是右武卫大将军,食邑都是七百户)。

我们细看秦琼和程咬金的国公称号,好像也能发现一些问题:李渊给秦琼的国公封号是“翼(像不像的翊军?)”,给程咬金的封号是“宿(这称号也不错)”,但是到了李世民登基,这二位的国公称号变成了“胡”“卢”。

读者诸君都知道,唐朝国公封号的命名,一般有三个三种形式:第一种,确有其地,如公、公、公;第二种是以受封者籍贯命名,比如山东人秦琼程咬金都可以封为公;第三种是取美称,比如之“卫”、李勣之“英”。

秦琼程咬金的“翼宿”,变成了“胡卢”,这就耐人寻味了:胡卢跟葫芦谐音,本意大概是捂着嘴偷笑的意思,这是不是李世民在变相指责秦琼程咬金:你们不去玄武门,是想看我笑话? 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杀手,还真没有秦琼程咬金,新旧两唐书都开列了参与者名单: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恭、李孟尝。

看到这里,想必不用笔者解释,读者诸君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李世民不派秦琼去“觐见”李渊了吧?至于李世民为什么要更改秦琼程咬金的国公封号,也就只有秦琼程咬金自己清楚了。

秦琼在李世民登基后就请了病假,而且一请就是十二年:享福十二年,说明不是重病,十二年没治好,说明这病有点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渊一天封了一千多个官职是什么情况?

一天封了一千多个官职是什么情况?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尤其是在天下大乱之际,从众多争夺者中脱颖而出,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胆识,同时更要有过人的智慧。

,,都是这样的英雄,他们都是从混乱之中脱颖而出,竞争的残酷程度,远远超过今天的高考。

这几个开国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还有一个开国皇帝,也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政治才能和智慧,能够在初期迅速的让唐王朝站稳脚跟,他就是李渊,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李唐王朝得了天下之后,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这个显然是想找个有名气的祖宗,但之所以找到老子,说明大唐的统治者对于老子的那套哲学还是非常认可的。

尤其是李渊刚起兵的时候,那简直就是把老子的,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观念运用到了极致,正是这种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思维,让李渊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造反者。

末年天下大乱,众所周知,这是三次征伐高丽,导致自己的威望下降,再加上征高丽征已经闹腾的国力疲敝,最后是盗匪四起。

其实是个小国,如果用人的身体做个必须,高句丽就像是隋朝身上长的一个小疙瘩,隋朝怎么看都不顺眼,想把它处理掉,最后没处理好,导致流血流的多。

如果内部抵抗力强,这点血不算什么,可惜隋朝内部已经出了问题,这点血引发了更大的问题,但起因只是一个小疙瘩而已。

比起小疙瘩,其实北方还有个人凶神恶煞的人,他就是,他总是地看着隋朝,而且在隋炀帝第三次北巡的时候,还包围了雁门,当时隋炀帝也是命悬一线,幸好有当时嫁给匈奴的和亲公主,义成公主的帮忙,隋炀帝才得以活着回到中原。

而李渊起兵,不但要面临内部各路反隋势力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突厥的压力,要是他们此时从北面打过来,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于是李渊派出刘文静出使突厥,目的是看看突厥人的反应,他提出只要突厥人派出少量人马,将来打下长安之后,土地归李渊,金银财宝归突厥。

突厥一听这个高兴坏了,只要少量人马,就能获得大量金银,这买卖划算呀,但李渊这也不过是空头支票慷他人之慨罢了,毕竟此时的长安还不是李渊的,这其实就是老子欲先取之必先与之的思想。

这也成了刚登基不久,突厥人就打到长安来的一个理由,当然这只是个借口而已,高明的政治家,从来都是该认真的时候就认真,该一笑而过的时候就一笑而过。

至少这招是把突厥给稳住了,而在向长安进军的途中,李渊在进军途中的西河郡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件事很有深远影响,那就是在西河郡他一口气封了一千多个官员,这比他一生封的官都要多。

你想夺天下吗,那就先给别人他想要的东西,隋朝就是太吝啬了,而在西河郡的这一次封官,大大地笼络了人心,被李渊封官的那些人,肯定都是死心塌地跟着李渊干呀,因为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但人类天生对失去的厌恶,要远远大于得到的喜悦,一想到不打到长安,这些官职就要丢掉,那心头可是非常难受的,这就把人们心底的欲望给彻底激发了。

创业阶段,不要吝啬,该给就要给,反正目前是啥也没有,有什么好吝啬的,李渊不但智慧高,而且政治这一套也是耍得贼溜,把给玩的团团转。

为了稳住李密,李渊给李密写信,把李密那是一通狂吹,结果李密就飘飘然了,让李密仅仅得看住东都洛阳,吸引着隋朝的主力部队,李渊才能实现自己攻占长安的计划。

李渊靠着几封信彩虹屁的信,就让李密以为自己是天下共主了,不知道几年后李密投奔李渊的时候,会不会有些,可能在那个时候,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李密最大的安慰吧,但终究不是池中之后,降唐后又叛逃,最后被李渊给杀了,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代英雄李密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李渊这些行为不管是对突厥的低头许愿,对所到之处的大肆封官,还是对李密的彩虹屁,本质上都是一个思想,那就是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从这点看,贵族出身的李渊,的确是玩政治的高手,高出其他起义军领袖一大截,其他人的出局现在看来,只是早晚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渊为什么无法阻止三个儿子自相残杀?

为何无法阻止三个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说到古代的争夺皇位的残酷性的时候,一个流血事件也就不得不说了,那就是李唐的了,这个战争是发生在皇宫之内了,和李元吉进入了人玄武门,却遭到了的埋伏,这个李世民也是毫不手软,弯弓射箭一下子结果了自己的大哥的性命了,后面李元吉也就开溜了,李世民也就开始追,但是自己被树枝挂住了,李元吉拿着弓箭也就去嘞李世民,但是赶到救了李世民一命,最后李元吉也是被杀了,也就代表着李世民的成功了,但是李渊才是大唐的,怎么自己的三个儿子在皇宫内血拼,他却无法掌控局势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李渊并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太子之位,在古时候的中国,除了皇帝之外,权利最大的可能就有太子,在皇帝出去处理事情的时候,太子就会代替皇帝在国都里面处理政事,权利还是可以的,所以李建成身为太子,自然是有着自己的军队的,这个无可厚非的,但是李世民的军功太大了,也就被李渊赋予了开府的权利,也就是能够设置像太子东宫那样的属官了,这样李世民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军队,虽然可能数量不多,但是足够用了。

也就是说如果李渊认定李建成,就不应该给与李世民这样等同于太子的权利,但是李世民的身边不仅有着军队,还有着一些自己设置的官员,像谋士和武将都是具备的,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这些谋士和武将都是最厉害的一批。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渊自己本身的能力问题了,在那样的情况下,并没有临时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当时李世民把李建成兄弟和李渊妃子私通的事情告诉李渊,但是李渊当时的做法让人们非常的惊讶,他并没有在事情发生后,就封锁消息,单独去叫来自己的儿子子。

而是选择第二天在群臣面前来审理这件事情,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多么的不成熟,毕竟是自己的家事,而且也就是因为有着这一夜的准备的时间,也就让李世民有着发动政变的机会了。

而在玄武门发动血拼的时候,这个李渊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在他可能听到外面的打斗的声音的时候,这个李世民已经带着尉迟恭穿着铠甲来到大殿之上,这个时候如果李渊不交出军队的兵符,可能也就会是李建成的命运了,所以这个时候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李渊曾经想杀尉迟敬德,为什么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还要前去救驾?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