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贵女宇文玉波一生经历如何?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三朝贵女宇文玉波一生经历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宇文玉波作为三朝贵女,被两大帝王和,把剩余价值给体现的淋漓尽致。

她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份?又有着怎样的曲折传奇的人生? 宇文玉波出身皇族,夺取北周建立,到了杨广时,609年,高昌王麴伯雅随杨广征讨过,在612年,宇文玉波作为北周皇族女,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了隋朝宗室,被封为华容公主,作为和亲公主嫁给了高昌王,主持婚礼的是鸿胪少卿苏夔。

麴伯雅德正妻退居王后之位,而宇文玉波则成了正妻,成了王后。

619年麴伯雅去世后,儿子麴文泰继位,宇文玉波的身份再次发生了变化,作为财产被麴文泰继承。

建国后,武德二年的时候,鞠伯雅死后,儿子鞠文泰曾经派遣使者来告哀,而也曾经派遣前河州刺史朱惠,前王吊唁。

武德七年,鞠文泰又给李渊进献一对狗,这对狗来自拂菻国。

咱们什么有的中拂菻狗,就是在武德七年。

唐太宗李世民后,宇文玉波跟随鞠文泰出使唐朝,进献了一件玄狐裘,李世民回礼赐给宇文玉波,一整套由金铂制成的头部装饰品,而宇文玉波则是礼尚往来,又给李世民进贡了一件玉盘。

这一年不知道李世民和宇文玉波,到底是怎么交流的?宇文玉波成了李世民的“间谍”,西域一有动静,宇文玉波就给李世民报信。

宇文玉波在唐朝的身份再次发生改变,是在贞观四年,这一年的冬天,鞠文泰和宇文玉波再次来到大唐,朝见唐太宗李世民,宇文玉波请求加入李唐宗室,李世民应了请求,被下诏赐,改封号为常乐公主。

高昌国主鞠文泰在贞观十三年,作死的举动导致灭国,把大唐与西域之间的商贸往来斩断,李世民大怒,让鞠文泰来大唐说明情况,他以有病为由,不敢来大唐,作为番属国,不听天朝上国的命令,大唐占据大义,派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率领大军前往讨伐,而鞠文泰不认为大军,能穿过两千里的沙漠,在大唐军队神兵天降,到达碛口时,记载说是鞠文泰病死了,估计是吓死或被国内大臣们给杀了! 高昌国被大军灭掉后,高昌王室及文武百官都被俘虏,而鞠文泰儿子鞠智盛在贞观十四年,被侯军集攻击,惊吓而死。

至于常乐公主宇文玉波结局如何,史书无记载。

宇文玉波作为北周皇族,在隋朝作为宗室女,以华容公主身份嫁入高昌国,在唐朝又被李世民改封常乐公主,她的一生可以说离奇曲折,不仅和李世民互赠礼物,更是成了李世民的暗棋,当了间谍,及时通风报信,把西域的动态汇报给李世民,《》列传148记载“西域诸国所有动静,辄以奏闻”。

宇文玉波作为一个女子,为两个朝代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个汉化的鲜卑族人,又为中原民族奉献了一生,可以说一代传奇女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自由女神像简介 铜像的由来及背景是什么样的

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

自由女神穿着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

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是美国的象征。

1984年,美国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内涵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建造背景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称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国在188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10余年,于1884年5月完成,1885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在纽约主持揭幕仪式。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

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

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

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由女神像称不上历史古迹,仅是一件人工塑造的艺术品。

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

作为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的一个港口,人们在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小岛上矗立起了这座自由女神像。

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

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由于海面的曲度,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

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

此时,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给她拍照。

尤其是夜间,火炬内的灯光通明,加上从小岛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灯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为清晰、壮观。

同样,当海轮驶离市区码头时,也要在她旁边经过。

此时,虽然距雕像较远,但由于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见。

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摆手,有的大声同她“再见”。

自由女神像已成为船舶进出纽约港的一大景观。

建造历程 创作 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

巴托尔迪耳闻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起源 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有人认为自由女神像的设计和建造可追溯至1865年,一位在中支持北军的法国学者、政治活动家拉沃拉叶在其凡尔赛附近的家中一次晚饭后的闲谈中说:“如果应当建立一座雕像来纪念美国的独立,我认为只有我们两国共同建造才是天经地义的。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一份发布于2000年的报告中表示,这一说法来自于1885年募款的宣传小册子,并不准确;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构想最可能出现于1870年根据巴特勒迪自述,上述说法提到的闲谈中他也在场。

拉沃拉叶的想法没有成为正式的提议,但发了巴特勒迪。

由于的统治对思想自由的压制,巴特勒迪没有立刻行动,而是仅仅和拉沃拉叶进行了讨论。

巴特勒迪还联系了埃及赫迪夫伊斯梅尔帕夏,后者曾计划在苏伊士运河塞得港附近建造一座古埃及女性法拉欣身披长袍、高举火炬的形象的巨型灯塔,并为之绘制了草图、制作了模型,最终没有建造。

和苏伊士运河上这座灯塔类似的计划还有罗得岛太阳神铜像,这座太阳神赫利俄斯形象的古代铜像据推测超过100英尺(30米)高,同样位于港口的入口处,为来往的船只提供灯光引导。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巴特勒迪作为陆军少校参战。

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被俘获并废黜,巴特勒迪的家乡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战后巴特勒迪计划前往美国,他和拉沃拉叶认为当时正是和一些有影响力的美国人讨论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时机。

1871年6月,巴特勒迪带着拉沃拉叶的介绍信横渡大西洋,来到美国。

巴特勒迪甫一到达纽约港便注意到了贝德罗岛。

他发现往来的船只必然经过这一小岛。

他还得知此岛是为美国政府所有,进而欣喜的写信给拉沃拉叶,称此地为“所有州共有的土地”。

巴特勒迪会见了很多纽约各界名流,还拜访了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并得到其保证,认为取得贝德罗岛作为雕像的选址不会太困难。

巴特勒迪又乘火车两次横穿美国,会见了许多可能对雕像计划持乐观态度的美国人。

然而,他仍认为美法两国公众对这一计划的支持程度尚不足,因此和拉沃拉叶决定继续等待合适时机。

巴特勒迪的作品贝尔福雄狮 巴特勒迪早于1870年即为雕像制作了第一个模型。

他的一个美国艺术家朋友将其访美期间带去的草图收藏于罗得岛州的工作室中。

巴特勒迪返回法国后继续进行雕像的设计。

他同时还参与了若干支持法国爱国精神的雕像设计,这其中包括贝尔福的标志性雕塑贝尔福雄狮。

这座长73英尺(22米)的雕像是为了纪念普鲁士对贝尔福城堡长达三个月的围攻而建造的,表现了挑衅性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

这种浪漫主义风格影响了巴特勒迪对自由女神像的设计。

没过多久,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

巴托尔迪认为让她来为“照亮全球的”自由女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称的,让娜欣然允诺。

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终于结为夫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女子出嫁有哪些嫁妆?这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

在古代,就算是迎娶皇后,都要给皇后娘家一笔丰厚的礼金。

根据记载,古代的皇家甚至还对聘娶皇后的礼金,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如果,按照现在黄金的最低价格来算的话,这些聘礼最少也有一千多万人民,而且,有时候实际的支出会比规定的超出许多。

相应的,如果一个女子要当皇后,她也要准备好一套嫁妆,不过,这些嫁妆的费用都是由皇家出钱的。

比如:皇帝迎娶的侄女的时候,她的嫁妆就由宫里置办了几百担,嫁妆的数量十分之多,仅仅抬进宫中,就用了七天的时间。

并且,在古代社会,女子结婚的时候,嫁妆的多少将直接决定她日后在婆家的地位。

嫁妆丰厚的,婆家就非常喜欢,自然也会对新娘子更好。

如果,嫁妆太少,那么,这个新娘子就会被婆家人看不起,将来还会受尽委屈。

所以,古人在嫁女儿的时候,都会准备一份体面的嫁妆,好让自己的女儿在婆家可以生活得好一些。

“如果养了女儿,就要早早地为她准备好嫁妆,这样在她出嫁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

”在古代,也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家人没有及早地为女儿准备好嫁妆,结婚的时候就把家里的财物拿去抵押,就为给女儿置办嫁妆。

比如:,就曾为外甥女借了两百贯当嫁妆。

在上个世纪中叶的时候,嫁妆一般都是一对枕头套或者两床被褥;再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变成了“四十八条腿”和“三转一响”;而到了物质丰富的现代,嫁妆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有房、有车、有家电等等。

各地、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

那么,嫁妆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在中国古代,成亲的时候都有哪些嫁妆呢? 所谓的嫁妆,就是人们在嫁女儿的时候,送出去的财物,又称“妆奁”、“奁具”和“嫁资”。

根据史料记载,嫁妆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大夫辕颇负责管理国家的土地资源,他对自己管理区域内的土地大加征税,用来作为鲁哀公女儿出嫁时的嫁妆。

在民间也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在嫁女儿的时候,娘家都要准备嫁妆。

比如:的民间女子,出嫁时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也就是让夫家派人来运走嫁妆的意思。

到了战国时期,嫁女儿要配送嫁妆在社会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了。

根据对战国一座楚墓的研究,专家发现:当时,女子出嫁的嫁妆中,不仅有几辆车,还有许多家畜,比如:大雁、狗和猪等。

在那个时代,猪和狗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用它们来作为女儿的陪嫁,也算是重要的物品之一。

然而,大雁则是新郎到新娘家迎亲的时候,必须要带的物品之一,这就意味着“执雁为礼”,也叫作“奠雁”。

到了西汉之后,女子出嫁的时候,陪送钱财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在古代,女子的嫁妆除了这些生活必需品之外,一般还会有房子,土地或毛巾什么的。

根据记载,古代嫁妆内容和现代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古代有几样特殊的嫁妆,是现代没有的。

第一种就是陪嫁丫鬟。

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在嫁女儿的时候,一般都会将她们的侍婢一起陪嫁过去,或者让她们的妹妹跟新娘一起过门到新郎家中。

这种风俗在古代很是流行,比如:东晋年间,孔珪的儿媳妇家里就比较有钱,仅仅是陪嫁丫鬟就有七、八个。

第二种是一些不祥之物。

在以前,浙江一带的嫁妆,一定要包含凶服和棺材板等物品。

所谓的“凶服”,就是在公公婆婆去世以后,儿媳妇要穿的蓑衣麻服。

而“棺材板”则是为新郎和新娘将来老了以后准备的。

如果,有的地方不方便陪送棺材板,人们就会考虑把棺材板替换成同等价值的小金棺。

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一点是:新郎家里不仅不会觉得新娘嫁妆里的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妥,还会为自己有一个想得如此周到且细致的亲家而感到高兴。

第三种则是“压箱底”,这是一种关于夫妻性生活的模型。

因为,这种东西不仅很隐私,而且,还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才叫“压箱底”。

实际是古代性文化的一部分,类似的还有“嫁妆画”,这个东西的主要作用,则是让古代的新婚夫妻们知道怎么过夫妻生活。

最后,还要说的一点就是,虽然,这个嫁妆是女方准备的,但是,一旦女方嫁到男方家里后,嫁妆就成了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女方是不可自行处置的。

“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予。

”因为,在古代已婚妇女没有私财,没有私自处理财务的权利的。

在《广异记·费子玉》中有记载:子玉云:“夫用妇钱,义无还理。

”妻无以应,迟回各去也。

也就是说:丈夫可以使用妻子的嫁妆财产,丈夫使用妻子的钱财,并不需要归还。

并且,在《宋刑统·户婚》引用开元年间《户令》中:妻虽亡没,所有资财及奴婢,妻家不得追理。

综上所述,古代人结一次婚真的很不容易,不仅要遵守如此多的繁文缛节,还要准备如此多的礼金、嫁妆,这对于古人来说,真的是不易之事,所以,既然选择结婚,就不要轻易离婚,不然,再结一次婚的成本就真的是太大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三朝贵女宇文玉波一生经历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